学术投稿

百草枯致幼儿皮肤损伤1例

白光兴;王萍;徐贵森

关键词:百草枯, 幼儿, 皮肤损伤
摘要:病儿,男,1岁.缘于9d前因父母发生争吵,母亲激愤之下服百草枯(20%原液),(被送入当地医院治疗),次日发现小儿双侧大腿皮肤发红,裤子有百草枯残留及气味,分析可能是父母争夺药瓶时洒在小孩身上,剂量不详.家人立即用肥皂水清洗,7d后皮肤出现水泡,表皮破溃,到当地医院就诊后,转入我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晰,腹部未见异常.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放射性小肠炎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慢性放射性小肠炎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2002年5月-2009年3月收治的7例慢性放射性小肠炎所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合文献,对慢性放射性小肠炎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4例肠切除吻合患者,恢复后基本无症状;1例肠造口和1例短路手术患者,术后仍有腹胀、腹痛存在,但较前明显减轻;1例粘连松解术者术后早期恢复良好,但术后3月再次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术后1年出现完全性肠梗阻,再次手术,行肠切除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慢性放射性小肠炎致肠梗阻,多需行手术治疗,肠切除吻合术是慢性放射性小肠炎致肠梗阻的首选术式;对于营养状况差、腹腔粘连严重的患者,肠造口或短路手术是值得选择的;肠粘连松解术大多数情况下不适合慢性放射性小肠炎致肠梗阻患者.

    作者:郭驰波;张霆;卢建跃;赵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单侧肢体踝牵引在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单侧肢体踝牵引对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34例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7)与单侧肢体踝牵引组(n=17),对照组治疗包括骶管注射、手法治疗、银质针松解术.单侧肢体踝牵引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侧肢体踝牵引.在治疗前,治疗第8、15天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治疗第8天,对照组VAS评分平均减少2.58分,单侧肢体踝牵引组患者VAS评分平均减少3.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两组比较,对照组平均减少5.55分,牵引组平均减少5.8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加用单侧肢体踝牵引可在治疗早期加快恢复速度.

    作者:王刚;王军;蒋崇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游离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64例

    目的 探讨游离微型皮瓣在复杂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4种游离微型皮瓣共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64例.结果 1例坏死,63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6年,皮瓣外形、色泽良好,进行神经吻合的游离微型皮瓣52例,两点辨别觉8 ~12 mm,外形逼真.结论 采用游离微型皮瓣移植修复复杂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较好地恢复手指的外形与功能.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作者:李士民;周明武;幸超峰;王瑞金;王飞云;宋力;朱杰;宋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新疆叶城县结核病疫情分析

    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过结核病的化学治疗,使新发现的结核病治愈率达到95%以上,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结核病出现全球恶化趋势,众多发展中国家结核病疫情出现明显回升[1].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疫情控制不均衡,它仍为当前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国十大死亡病因之一,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我院所在地区平均海拔1 700 m,长期以来肺结核一直是本地区高发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作者:陈涛;陈国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双侧精索静脉曲张行左侧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搭桥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双侧精索静脉曲张仅行左侧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搭桥术的疗效.方法 45例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侧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搭桥术,右侧不做治疗.结果 45例患者中右侧精索静脉曲张轻度33例,中度12例,术后3 ~12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双侧精索静脉血流反流信号均消失,右侧精索静脉40例转为正常,5例转为轻度;左侧33例正常,12例转为轻度.结论 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右侧不做治疗,行左侧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搭桥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焜;赵色玲;江城;陈世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猪尾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微创方法行胸腔闭式引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6例胸腔积液、31例自发性气胸和2例液气胸的患者,采用猪尾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胸腔穿刺并行闭式引流,其中3例病人因导管堵塞行第2次引流,80例病人引流成功,肺复张或胸水明显减少,9例无效,总有效率89.9%.结论 应用猪尾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方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瑞娟;霍苗;许杨;李考;王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无创正压通气家庭治疗对通气和氧合状态的影响

    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出院时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往往不能恢复正常,且病情易反复发作.为此,我们应用家庭无创正压通气(DNPPV)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以通过改善COPD患者的通气和血液氧合状态,降低呼吸负荷,缓解呼吸肌疲劳,从而降低COPD患者住院率.

    作者:张威;史晓芳;高峰;邢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改良式宫颈环扎术联合间苯三酚应用于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行改良式宫颈环扎术及术后应用间苯三酚保胎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1例确诊为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于孕16 ~24周施行宫颈内口环扎术,术后应用间苯三酚行保胎治疗,观察妊娠结局.结果 延长妊娠至足月分娩18例(85.7%),早产2例(9.5%),流产1例(4.8%),胎儿成活20例(95.2%).结论 改良式宫颈环扎术联合间苯三酚应用于宫颈机能不全,可以延长妊娠时间,提高足月新生儿分娩率.

    作者:顾成敏;王瑞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70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易感因素及预后.方法 对68例70岁以上COPD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学、易感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并与无COPD的76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病原菌均以酵母菌属为主.COPD、年龄、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糖尿病对肺部真菌感染有影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酵母菌属是肺部真菌感染主要致病菌.70岁以上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

    作者:顾珏;宋秀杰;张凌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严重多发伤中骨折的损伤控制治疗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在基层医院的损伤控制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应用损伤控制(早期迅速、有效的骨折固定及清创,术后ICU进一步复苏,病情平稳后行确定性手术)救治的25例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中抢救成功22例(88.0%),死亡3例(12.0%).骨盆骨折及四肢不稳定骨折早期予以外固定架固定,其中10例作为确定性固定手段.结论 损伤控制同样适用于基层医院严重多发伤伴骨折患者的治疗,但应准确把握其适应证.外固定架在骨折的早期固定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李松森;沈伟伟;王希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近年,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目前国内外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新药物,在干扰素、利巴韦林替代物、HCV抑制剂、治疗性疫苗等方面取得不小的进步,其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肝硬化和HCC的发生.本文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为;周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头孢匹胺与西咪替丁存在配伍禁忌

    头孢匹胺与西咪替丁交替静脉输注时,输液器茂菲滴管中立即出现白色浑浊,立即关闭输液器开关,重新更换输液器及液体,未出现类似现象.验证:将头孢匹胺2 g(1支)+0.9%生理盐水100 ml稀释溶解,用注射器抽1 ml,再抽西咪替丁原液1 ml,使两者混合,立即出现白色浑浊.

    作者:胡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颅脑外伤911例的脑电图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行脑电图(EEG)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11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EEG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EEG正常148例(16.2%),异常763例(83.8%),其中轻度异常465例(60.9%),中度异常193例(25.3%),重度异常105例(13.8%).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越高,EEG的异常率越高(P<0.05).结论 EEG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和评价颅脑外伤患者的脑皮质功能的实际情况,对诊断、病情程度和预后判断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肖棉棉;陈彩琴;陈汉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系统回顾2000年1月-2011年1月术前接受TAC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35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动态增强MRI评估化疗前后肿瘤大小.术后病理检查评估化疗后肿瘤大小.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动态增强MRI评价CR0例,PR 23例,SD 10例,PD 2例,疾病控制率为94.3%.术后病理评估化疗有效率为94.3%(33/35).MRI检查示肿瘤向心型缩小15例,树枝型缩小20例,TNM临床分期中肿瘤缩小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肿瘤大直径分别为(2.82±1.02)cm和(1.14±0.67) cm,对新辅助化疗后残余肿瘤的阳性预测值为94.3%.TAC新辅助化疗后MRI评估PR和SD与病理疗效评估的符合率分别为95.7%和90.0%,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动态增强MRI疗效评估与病理疗效评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动态增强MRI能准确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肿瘤的大小,可为乳腺癌手术治疗提供量化证据.

    作者:胡建修;曾艳妮;刘良进;毕俊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难治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C4d阳性表达的意义

    目的 检测C4d在难治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体液性排斥反应在移植肾丢失中的可能性作用.方法 选择因难治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切除标本为研究对象,应用兔抗人C4d多克隆抗体对标本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4d在失功移植肾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失功移植肾的存活时间,分析体液性排斥反应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结果 40例失功移植肾标本中,C4d阳性17例(42.5%).40例移植肾存活时间:2周~110个月,平均为(35.0±7.5)个月.经统计学分析:C4d阳性移植肾存活时间为(39.2±8.3)个月,C4d阴性移植肾存活时间为(65.7±6.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9).结论 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影响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危险因素.

    作者:许亮;蔡明;许晓光;韩永;王强;石炳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介入性灌注热碘油栓塞兔VX2肝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 评价热碘油对兔VX2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30只载瘤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A组为常温30℃碘油灌注,B组为60℃热碘油灌注.经导管由肝动脉分别灌注常温碘油和热碘油,10 d后观察两组肿瘤体积及血清AST水平,观察载瘤兔的存活期.结果 B组肿瘤生长率(0.90±0.18)与A组(1.28±0.27)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存活期(42.0±2.0)d与B组(32.5±3.0)d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血清AST水平与B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60℃热碘油栓塞兔VX2肝癌可明显降低肿瘤生长率并延长存活期.

    作者:独建库;李冠海;张明德;何伟华;王仰坤;刘文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并发MODS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治疗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的手术时机与疗效.方法 将2001年1月-2010年6月间收治的35例行PTGBD治疗的伴发MODS的AAC患者,依据发病至手术的时间长短分成早期手术组(4d内手术,n=16)和晚期手术组(4d后手术,n=19).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5例患者PTGBD均获成功,术后24 h内腹痛缓解,72 h内体温恢复正常;5 d内白细胞下降到正常.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术后平均住院日(10.5±2.4)d,明显少于晚期手术组(17.1±3.2)d,(P<0.05).早期手术组术后1周器官功能恢复率75.0% (12/16)明显高于晚期手术组47.4% (9/19),(P<0.05).结论 PTGBD治疗伴发MODS的AAC具有良好的效果,治疗时机以发病4d内为佳,越早越好.

    作者:杨波;周文平;李顺明;展德廷;曹军英;蒋苏齐;王占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外军维和人员训练伤1504例分析

    军事训练伤对部队官兵的素质和作战能力有重要影响,各国军队都较重视,都在积极探索其预防措施.维和部队由于身处战争背景及位置的特殊性,提高对训练伤的认识和预防对顺利完成维和任务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就2007年3月-2009年9月期间联合国驻黎巴嫩零时部队( United Nations Interim Force In Lebanon,UNIFIL)中国维和二级医院诊治的外军维和官兵的训练伤的特点和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乔清;禹智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自制气袋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压疮的预防

    2010年1月-2011年5月我们应用自制气袋预防大面积烧伤患者压疮85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取用过的PV材料制成的一次性软包装输液袋,用注射器向袋内注入空气,量不宜过满,留出5%~10%的空间.

    作者:陈翠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与氟氯西林钠存在配伍禁忌

    遵医嘱为一左胫腓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应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100 ml行静脉滴注,滴完后,接着更换0.9%氯化钠溶液100 ml+氟氯西林钠2.0g,当滴注约5 min时,输液器及茂菲滴管中出现白色絮状浑浊,立即更换输液器后继续静滴,患者未出现不适.

    作者:曾玉春;王伟;周小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