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威;史晓芳;高峰;邢杰
目的 探讨伊洛前列素吸入剂对初人海拔5 200m地区青年脑体-心理生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32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伊洛前列素组(n=16)和对照组(n=16),自海拔1 400 rn历时5d进入5 200 rn,从进入海拔5 200 m当天开始,伊洛前列素组每天4次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连续5d.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雾化吸人生理盐水.于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第5天采用DDX-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测试仪,进行脑体-心理生理能力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左右手交叉敲击和缺失记忆的简单测验.结果 伊洛前列素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右手交叉敲击:总时间均为(10±0)s,总次数为(87.24±17.67)与(72.92±15.38)次,正确次数为(85.06±15.18)与(71.19±14.81)次,错误次数为(1.47±0.74)与(2.96±2.01)次;缺失记忆的简单测验结果:总次数均为(17±0)次,错误次数为(1.72±0.88)与(2.96±2.01)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原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能显著提高移居者的脑体-心理生理功能,可以促进高原习服、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
作者:曹荣成;马广全;崔建华;哈振德;马勇;高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在应用鼻胃管引流治疗重症神经外科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同时应用鼻肠管早期恢复患者肠内营养的经验.方法 2011年1月-2011年6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 30名出现应激性溃疡患者行鼻胃管引流及同时置鼻肠管,第2天行胸腹部X线检查确认鼻肠管位置后早期行肠内营养.同时监测胃残量.结果 30例患者在鼻胃管引流治疗同时均一次性鼻肠管置管成功,置管后次日恢复早期肠内营养.结论 鼻胃管与鼻肠管在伴应激性溃疡的重症神经外科患者的联合应用是治疗应激性溃疡同时早期恢复肠内营养的有效方式.
作者:关靖宇;熊剑;陈军;贺维珍;季文伟;杜军;杨佳明;王肖亮;卢天舒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分析杭州地区军队老年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状况,分析与伴随疾病谱的关系,评价药物疗效.方法 采用病史回顾与体检相结合方法将726例老年人群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分析两组血压、血脂及伴随疾病谱以及糖尿病组使用药物治疗状况.结果 杭州地区军队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40.63%,与非糖尿病组相比,两组人群血压、总胆固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三酰甘油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组并发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脑卒中及恶性肿瘤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或P<0.01);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的使用胰岛素比例为31.71% (72/227),明显高于病程<10年的11.76% (8/68),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人群中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导致并发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脑卒中及恶性肿瘤的比例明显增高,且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比例随病程的延长而上升.
作者:郑伟;吴玉泉;卢小军;费军;张忠夫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141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载量,免疫透射比浊法及酶速率法分别测定血清hs-CRP和ALT的水平.结果 CHB患者hs-CRP及AL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或P<0.05);不同HBV载量组间ALT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及ALT水平变化与HBV-DNA载量均无相关性(r=0.137,r=0.211,P>0.05).结论 多数CHB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炎症反应,但其炎症程度与乙肝病毒复制程度无关.
作者:杨丰梅;张明明;聂娟;刁青香;许会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对4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动脉彩超检查,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 狭窄血管均成功扩张,术前、术后狭窄段血管管腔分别为(2.84±1.18)mm和(5.86±0.65)mm,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20%.临床随访无TIA或脑缺血发作,无1例发生再狭窄,3个月后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狭窄段管腔内径为(5.84±0.33)mm,与术后即刻狭窄段管腔内径(5.86±0.65)mm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苏凡凡;刘辉;王利萍;杜卫;李靖宇;李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照射60Gy后基因表达谱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BioStarH141S(2004)型含13 929条人类全长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对2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进行放疗前及放疗60Gy后检测,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放疗60Gy后与放疗前比较,表达差异基因中改变明显的功能群是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如CXCL14和IGLV1-44上调.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DNA修复系统也有部分基因发生明显变化,如MLL5上调、POLR2B下调等.结论 提示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照射60Gy后基因表达谱改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阐明放射敏感性差异机制,为放疗前或放疗早期寻找到预测放射敏感性分子标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姚智强;卢亦成;胡国汉;陈菊祥;孙如平;郑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术后患者出现的患肢功能障碍,肩关节活动受限,上肢水肿等问题是临床上尚未解决的一大难题.2008年1月-2010年6月我们对25例患者施行术后功能训练,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坤娜;王媛媛;姜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小儿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6月,采用VSD技术治疗小儿严重损伤共35例,待创面肉芽生成良好,外露的肌腱、骨膜表面有新鲜的肉芽组织覆盖后,给予植皮或者皮瓣转位治疗.结果 所有患儿分别经1~3次VSD治疗后,创面均植皮或皮瓣转位成功,创面闭合,外观良好.结论 VSD技术治疗小儿严重损伤,可以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缩短病程,减少痛苦,与成人应用VSD相比,临床和社会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陈加雄;林顺新;曹杰;赵枫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膜性肾病患者并发肾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膜性肾病27例,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肾静脉内是否有血栓.结果 27例中左肾主静脉血栓形成6例,段支1例,右肾主静脉血栓形成3例,段支1例,双肾主静脉血栓形成1例,本组27例膜性肾病患者并发肾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诊断肾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作者:吴媛媛;谢迎东;陈松华;郭思岑;张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胃肠外营养组(TPN组)及ω-3 PUFA+ TPN治疗组(PUFA组),每组17例.两组患者于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和7天检测血前白蛋白( PA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及血糖(GLU),同时检测IgA、IgG、IgM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病人感染发生率及ICU入住时间.结果 与TPN组比较,PUFA组血清IgA、IgG、IgM明显升高(P<0.01或0.05);PAB、ALB及TF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0.05),而GLU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0.05);ICU入住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ω-3 PUFA可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许会彬;王青;王化芬;刘启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游离微型皮瓣在复杂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4种游离微型皮瓣共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64例.结果 1例坏死,63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6年,皮瓣外形、色泽良好,进行神经吻合的游离微型皮瓣52例,两点辨别觉8 ~12 mm,外形逼真.结论 采用游离微型皮瓣移植修复复杂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较好地恢复手指的外形与功能.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作者:李士民;周明武;幸超峰;王瑞金;王飞云;宋力;朱杰;宋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齿状荷包缝合法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6月-2010年6月应用PPH术,术中采用齿状荷包缝合法治疗以肿块脱出及便血为主要症状的68例Ⅲ、Ⅳ期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改良PPH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且对控制出血、防止脱垂以及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显著,患者满意度达97.3%,随访l~3个月,一次性治愈90%,无大便失禁、肛周感染、脓肿、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齿状荷包缝合法在PPH术治疗重度痔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丁权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眼球顿挫伤引起的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45例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结果.结果 45例挫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均有提高:Ⅰ级前房积血2~4d吸收,Ⅱ级前房积血6~10d吸收,Ⅲ级前房积血9~15 d吸收.结论 早期积极恰当治疗,前房积血吸收加快,视功能可较大程度地恢复,可减少继发青光眼、角膜血染等并发症.
作者:邢杰;刘弘展;张威;秉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复合性溃疡临床特点.方法 对118例老年复合性溃疡与396例非老年复合性溃疡作对照分析.结果 老年复合性溃疡症状多不典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巨大溃疡多并发出血几率大,停药后易复发(P<0.05).结论 老年复合性溃疡病情顽固,并发症较多,加深对老年复合性溃疡认识,有利于本病的诊治.
作者:幸军;周虎;冯青青;李春安;樊拖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单侧肢体踝牵引对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34例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7)与单侧肢体踝牵引组(n=17),对照组治疗包括骶管注射、手法治疗、银质针松解术.单侧肢体踝牵引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侧肢体踝牵引.在治疗前,治疗第8、15天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治疗第8天,对照组VAS评分平均减少2.58分,单侧肢体踝牵引组患者VAS评分平均减少3.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天两组比较,对照组平均减少5.55分,牵引组平均减少5.8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加用单侧肢体踝牵引可在治疗早期加快恢复速度.
作者:王刚;王军;蒋崇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出院时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往往不能恢复正常,且病情易反复发作.为此,我们应用家庭无创正压通气(DNPPV)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以通过改善COPD患者的通气和血液氧合状态,降低呼吸负荷,缓解呼吸肌疲劳,从而降低COPD患者住院率.
作者:张威;史晓芳;高峰;邢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术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52例重度溶血病新生儿换血术前后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进行测定分析,以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 换血术后的患儿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增高,血小板计数(PLT)数量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有轻度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术前后应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并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生大出血及DIC.
作者:才海燕;高彩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吸取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900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术,总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结果 900例经皮肝穿刺术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8%,以出血、严重疼痛、血管迷走神经损伤、气胸、肿瘤种植为主要并发症,除1例出血患者死亡,1例肿瘤种植患者经手术治疗外,其余并发症均予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术并发症较少,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术后密切观察,及时果断处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志安;赖江琼;余丽萍;李占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剂对腹部外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38例严重腹部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9)和ω-3鱼油脂肪乳剂治疗组(n=19).两组病人均于术后第1天至第6天,连续6d接受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支持,ω-3鱼油脂肪乳剂治疗组加用ω-3鱼油脂肪乳剂0.2g/(kg·d),两组均于术后第1、3、7天清晨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 术后第3、7天ω-3鱼油脂肪乳剂组患者CD3+、CD4+和CD4 +/CD8+比值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上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CRP水平均明显上升,术后第7天又明显下降,其中ω-3鱼油脂肪乳剂组CRP水平在术后第3、7天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严重创伤患者术后早期使用ω-3鱼油脂肪乳剂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创伤及手术应激造成的免疫抑制,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术后病人康复.
作者:盛德善;苑树俊;徐一石;袁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央型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SCLC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中央型小细胞肺癌CT表现为:(1)肺门区椭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缘清楚、光滑,相应支气管改变轻,肿块包绕支气管形成“包绕征”;(2)纵隔淋巴结肿大早而明显;(3)阻塞性改变少而轻.结论 肿块包绕支气管征合并广泛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是中央型SCLC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结合临床,对本病作出及时诊断是可能的.
作者:乔清;张云泉;李锦青;李福锁;禹智波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