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陈国伟
目的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室铸型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75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室铸型患者行小骨窗开颅合并单侧或双侧侧脑室额角置管外引流手术.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死亡21例;存活54例,其中ADL Ⅰ~Ⅱ级8例、Ⅲ级10例、Ⅳ~Ⅴ级36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室铸型患者行小骨窗开颅合并侧脑室外引流手术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曹勇;孟阳;刘刚强;苑亚东;冯金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下颌第一磨牙经根管治疗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体组织受力的影响.方法 模拟右侧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以近中-(牙合)-远中(MOD)嵌体,全冠,MOD高嵌体修复,观察不同牙体组织的应力大小及分布.结果 高嵌体修复后,牙釉质的大主应力(εMax)在垂直载荷下较嵌体降低了88.94%,在舌颊向载荷下较嵌体降低了77.92%.垂直载荷下三种修复体的牙本质εMax都出现在根分叉处,全冠修复比嵌体和高嵌体分别高出18.35%和18.16%;而在舌颊向载荷下,全冠修复的牙本质εMax较嵌体和高嵌体分别降低19.63%和17.96%,位置转移至牙根中上1/3处,此时嵌体和高嵌体的牙本质εMax位于髓室底部.结论 在生物力学方面,全瓷MOD高嵌体和全瓷冠均可以对牙体组织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中全冠优于MOD高嵌体.
作者:王慧媛;宁小昕;刘玉红;艾林;姚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 SNMC)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FHT)治疗自身敏感性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9例自身敏感性湿疹患者采用单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给予口服SNMC 60 mg/次,3次/d,同时口服FHT 10 mg/d,共3周.对照组64例单独口服SNMC 60 mg/次,3次/d,共3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5% (P <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自身敏感性湿疹疗效显著.
作者:柴若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双侧精索静脉曲张仅行左侧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搭桥术的疗效.方法 45例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侧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搭桥术,右侧不做治疗.结果 45例患者中右侧精索静脉曲张轻度33例,中度12例,术后3 ~12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双侧精索静脉血流反流信号均消失,右侧精索静脉40例转为正常,5例转为轻度;左侧33例正常,12例转为轻度.结论 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右侧不做治疗,行左侧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搭桥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焜;赵色玲;江城;陈世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寒区新兵冬季集训对新兵血压的影响、日间血压节律、脉压差、体质量变化及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量新兵集训前及集训结束时体质量,同日应用迈瑞MEC-2000型心电监护仪对入选新兵分别在集训前及集训结束时测量8:00、12:00、16:00、20:00四个时段的卧位血压,对比血压变化,并计算脉压差及观测日间血压节律.结果 集训前与集训后相比四个时段的血压、平均动脉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集训前8:00血压高,集训后血压节律发生了变化,20:00血压高.集训前后脉压差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体质量变化均值:(0.31±3.40)kg.体质量增加组集训后血压明显下降,体质量未增加组集训后血压有下降趋势,但集训前后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寒区新兵冬季集训可使新兵血压明显下降,改变了日间血压节律,但对脉压差无影响,集训前后体质量变化与血压水平相关.
作者:薛越;陈大仓;马天春;余风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治疗方案与阿莫西林联合治疗方案对消化性溃疡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患者,经碳呼气试验确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385例,男224例,女161例,年龄17~ 74岁,平均年龄(34.8±14.4)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3例,男115例,女78例;年龄18~74岁(平均35.2±14.7)岁.治疗方案为: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克拉霉素500 mg,2次/d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1 125 mg,2次/d,7d后继续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21 d.对照组192例,男109例,女83例;年龄17~ 65岁(平均34.5±13.6)岁.对照组为: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克拉霉素500 mg,2次/d及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7d后继续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21 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7.9%和92.2%,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2%和85.4%,HP根除率分别为90.7%和82.3%.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均是轻微可按受的.结论 虽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治疗方案在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是否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代替阿莫西林根除HP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兰;林金容;赵亚刚;孙大勇;马艳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75%乙醇消毒气管内套管的消毒效果及75%乙醇持续使用的时间.方法 选择正在使用透明PVC材料内套管患者共46例,并于乙醇新开启时和使用过程中24、48、72 h进行乙醇浓度测定及含菌量测定(消毒液为连续使用96 h).结果 75%乙醇连续使用72 h浓度无明显变化,且可保证物品消毒效果.结论 75%乙醇浸泡消毒法是一种效果可靠、成本低、操作简便安全的消毒方法,乙醇可持续使用72 h.
作者:涂颖;宗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病儿,男,4个月,出生后99 d出现惊厥,1~2次/d,约0.5 min惊厥可自行缓解.病儿系母乳喂养,但生长、发育欠佳.父母健康,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头颅CT:脑外间隙增宽,两侧额叶硬膜下积液;尿甲基丙二酸和甲基枸橼酸排泄增高;血常规未见异常.诊断为甲基丙二酸尿症,于门诊肌内注射维生素B12 500 μg,1次/d,19 d,患儿惊厥发作次数略有减少,后因皮肤及口腔黏膜溃疡1周、咳嗽3d入院.
作者:吴琼;郭晓清;蒲秀红;安涛;李茜;邱萌;谭焱兰;李鸿雁;许丽华;李媛媛;郭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的超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25例胰管结石病人的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25例行B超检查均可见胰腺内回声不均,胰管扩张,胰管内见强光团,后伴声影;结石单纯位于胰头部9例,胰头体尾结石16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3例.合并胰腺癌2例.15例行CT检查均可见胰头区增大,胰管扩张,胰头区钙化斑点,4例见胰体尾散在钙化点.10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6例胰管显影,可见胰管扩张粗细不均,胰管内有透明阴影,固定;4例胰管未显影.腹部X线平片15例,3例可见胰腺走行区内有散在的或串珠样的或堆垛样的致密钙化阴影.结论 超声影像诊断胰管结石明显优于ERCP、CT和磁共振成像,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李宸;尹佳园;孙许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颌下腺炎、颌下腺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高频超声探头对76例颌下腺肿大或伴疼痛的患者行超声检查.结果 发现急性颌下腺炎4例;慢性颌下腺炎72例,其中合并颌下腺导管内或腺体内结石14例;合并患侧颌下腺区淋巴结肿大68例.结论 高频超声不仅对颌下腺炎、颌下腺结石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确定结石的数目、大小并定位.同时,能清晰显示患侧淋巴结肿大情况,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直接依据.
作者:谢道林;王兴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合并菌血症的常见病原菌种类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551份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对培养出的50株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 50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9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其他细菌8株;敏感的药物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革兰阳性球菌12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缓症链球菌及草绿色链球菌;敏感的药物是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利福平.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仍是血液病患者并发菌血症的主要病原菌.
作者:刘景华;周凡;王璐;李敏燕;张晓琳;刘彦琴;王吉刚;白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波长氪激光治疗高危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 应用多波长氪激光对58例(102眼)患者进行治疗后,随访6~ 24个月,检查视力、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记录眼底新生血管、黄斑水肿及玻璃体积血等情况.结果 视力提高15只眼(14.7%),视力无变化64只眼(62.7%),视力下降23只眼(22.6%);新生血管消退显效者50只眼(49.1%),有效39只眼(38.2%),无效13只眼(12.7%).对于部分新生血管未能消退或出现新生血管增多者进行补充激光光凝,其中5眼虽经多次光凝治疗,终仍行玻璃体切除手术;黄斑水肿72只眼治疗后水肿明显消退和消失者50只眼(69.5%),无明显改变者16只眼(22.2%),黄斑水肿加重者6只眼(8.3%).结论 绝大多数高危PDR患者经多波长氪激光治疗可以稳定现有视力,少部分患者PDR仍然持续存在,终需要进行玻璃体手术.
作者:于静;杜春光;禹海;高明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复方棉酚片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9-2011年我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120例,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单纯腹腔镜组(A组)60例;联合治疗组(B组)60例,患者行腹腔镜术后口服复方棉酚片20 mg/d,连续服用3个月.所有患者随访1~2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复发、妊娠情况、总主观症状评分、术后出血以及住院时间,并观察了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优于A组(P<0.05).B组患者的平均总主观症状评分、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5).A组患者术后复发11例,B组复发2例,A组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患者术后妊娠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复方棉酚片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提高有效率且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王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军事训练伤对部队官兵的素质和作战能力有重要影响,各国军队都较重视,都在积极探索其预防措施.维和部队由于身处战争背景及位置的特殊性,提高对训练伤的认识和预防对顺利完成维和任务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就2007年3月-2009年9月期间联合国驻黎巴嫩零时部队( United Nations Interim Force In Lebanon,UNIFIL)中国维和二级医院诊治的外军维和官兵的训练伤的特点和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乔清;禹智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病人,女,28岁.平素月经周期30 d,首次妊娠7月余,妊娠4月余自觉胎动,现孕龄7月余.入院前3h于睡眠中突然出现上腹痛,呈持续性剧痛,伴恶心,但无呕吐及腹泻,腹痛时未用药,2h前转为下腹部疼痛,为持续性疼痛,伴恶心,无呕吐及发热,无阴道流液、出血.查体:T 36.4℃,P95次/nin,R 18次/min,Bp 90/62 mmHg(1 mmHg=0.133kPa),面色苍白,意识清,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膨隆如孕7月腹型.腹胀,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min,四肢厥冷.
作者:顾成敏;王瑞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复合性溃疡临床特点.方法 对118例老年复合性溃疡与396例非老年复合性溃疡作对照分析.结果 老年复合性溃疡症状多不典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巨大溃疡多并发出血几率大,停药后易复发(P<0.05).结论 老年复合性溃疡病情顽固,并发症较多,加深对老年复合性溃疡认识,有利于本病的诊治.
作者:幸军;周虎;冯青青;李春安;樊拖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锥形束CT是图像引导放疗的重要工具,在放疗过程中可测量和修正摆位误差、计算肿瘤靶区外扩范围,在通过校正后还可进行剂量计算验证.但锥形束CT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提高图像质量,并在图像采集过程中控制辐射剂量,采用佳的配准方式以达到图像引导和剂量引导双重功能.本文重点介绍了锥形束CT的成像系统、临床应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者:吴雷;薛跃辉;李万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上颈椎伤病患者进行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复位内固定,置入88枚寰枢椎椎弓根钉,在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间植骨融合,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结果 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6年,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复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板系统固定治疗上颈椎伤病,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
作者:胡泽元;杨永林;牛晓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加热碘油栓塞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肝转移癌患者分为两组,采用肝动脉加热碘油栓塞治疗的63例为加热组,采用常温碘油栓塞治疗的63例为常温组.并进行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及肝功能等变化的对比分析.结果 加热组有效率为61.90% (39/63),常温组有效率为47.62% (30/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肿瘤大小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能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热组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 63/63),84.13% (53/63),49.21%(31/63),25.40%( 16/63);常温组分别为90.48% (57/63),63.49%(41/63),34.92%(22/63),12.70%( 8/63).同时,两组的术后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的发生率相比较,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肝动脉加热碘油栓塞治疗肝转移癌的效果优于常温组的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独建库;李冠海;张明德;何伟华;贺会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2008-2011年,我院共收治侧切修整嵌甲性甲沟炎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0~45岁,平均26.3岁.其中单足单侧嵌甲性甲沟炎22例,单足双侧6例,双足双侧3例.在外院行拔甲处理过3次以上者6例,处理过3次以下者12例.早期均有红肿、流脓、疼痛等症状,行走时疼痛症状加重.均无肝、肾、心等疾病.全部病例均行局部麻醉,用1%利多卡因于足趾根部局部浸润麻醉,生效后,常规消毒铺巾单,于足趾根部扎止血带,取甲沟炎处边缘约0.3 cm纵形切开指甲,拔除切开的指甲后,切除甲下的甲床约0.3 cm左右,清理干净后,用生理盐水及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冲洗2遍以上,用敷料稍加压包扎,3d后换药,31例患者均于术后10d左右愈合,效果均满意,1年后随访,无1例复发,行走及跑步均正常.
作者:李伟;张勇;任继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