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33例

郭义城;田乃宜;张武全;靳西勇;员科;李勇;贾明锁;张小威

关键词:腰椎滑脱, GSS内固定, 复位, 减压, 植骨融合术
摘要:目的 探讨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6~67岁,平均43岁.病程11个月~22年.L4滑脱12例,L5滑脱21例.观察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和疼痛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3~4个月复查X线片,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均达骨性愈合,所有病例下肢疼痛症状均消失.有18例达解剖复位,10例Ⅱ度滑脱复位达90%,5例Ⅲ度滑脱复位达80%.结论 GSS内固定对腰椎滑脱复位后提供了早期稳定性,为椎体间的植骨融合提供了力学支持,从而达到更高的植骨融合率.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磷酸肌酸对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含血STH2液加入外源性磷酸肌酸(CP)后对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2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CP治疗组在含血STH2心灌注液中加入CP,对照组用等量含血STH2液,分别在术后16h、第6天,采集患儿静脉血,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cTnT),同时在术后观察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第6天检查患儿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结果 CP治疗组术后CK-MB、cTnT、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较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CP加入心停搏液中能显著提高心肌保护作用,同时可间接降低肺动脉压力.

    作者:陆龙;姚建民;赵向东;崔振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丁卡因表麻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丁卡因气管黏膜表麻对全麻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ASAⅠ~Ⅱ级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1%丁卡因5 ml采用气管内喷入;对照组:无表面麻醉.诱导方法: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3 μg/kg、丙泊酚2 mg/kg、赛机宁0.3 mg/kg.观察指标: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在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1、3 min 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在不同时点与对照组比较都有不同程度减少循环波动的保护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诱导时丁卡因表麻可减轻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

    作者:严晓娣;李永华;吉玉龙;袁红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玻璃酸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32例

    膝关节损伤在军事训练中的发生率较高,创伤后导致关节滑膜炎是部队常见病.我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和曲安奈德治疗32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季南;陈敏葵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心脏不停跳加单向活瓣补片法在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加单向活瓣补片法在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3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采用心脏不停跳加单向活瓣补片法手术治疗,对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围术期的处理,特别是术中采用心脏不停跳方法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无空气栓塞并发症.1例室缺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于术后2~5 d 脱离呼吸机顺利恢复.术后1周复查心脏彩超9例无分流,Pp/Ap为0.45~0.63.3例有右向左单向分流,Pp/Ap为0.76~0.82.术后3个月复查仅1例存在分流,Pp/Ap为0.74,术后6个月分流消失.12例生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心功能为Ⅰ~Ⅱ级.结论 采用心脏不停跳加单向活瓣补片法拓宽了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的适应证,同时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术中的心肌损伤,取得了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为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提供了保障.

    作者:陈兵;张骏;陈昱;陆中原;李雄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泌尿外科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监测下,比较老年患者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效果,探讨目前老年患者手术麻醉的难点和可行的解决方法.方法 32例ASA Ⅰ~Ⅱ级的老年病人(65~82岁),随机分成芬太尼组(F组,n=16)和瑞芬太尼组(R组,n=16).除镇痛药外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均相同,诱导时F组静注芬太尼2~3 μg/kg;R组静注瑞芬太尼1~2 μg/kg.维持时R组以0.2~0.5 μg/(kg·min)的速率静脉输注瑞芬太尼,F组根据术中需要单次追加芬太尼,每次1~2 μg/kg,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维持术中BIS值在45~60.分别记录诱导给药前后(T0)、气管插管前后(T1)、切皮前后(T2)、CO2气腹前后(T3)、关腹缝皮前后(T4)和拔除气管导管前后(T5)的平均动脉压变化值(⊿MAP)、心率(⊿HR)和⊿BIS值,同时记录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术中知晓、术中高血压、术后恶心、呕吐、寒颤、躁动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R组比F组血流动力学稳定,F组T0的MAP下降较R组更明显(P<0.05),心率下降情况却相反(P<0.05),但接受刺激时(T1、T2、T3、T4)MAP增高和HR增快变化F组比R组更明显,更容易发生术中高血压(P<0.05),F组T5的MAP较R组稳定(P<0.05),F组T2和T4的BIS较R组容易波动(P<0.05), F组患者清醒时间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比R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随访两组均无术中知晓等事件发生,F组有1例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恶心呕吐情况无明显差异. 结论 在BIS监测下,老年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能减少围术期血压的剧烈波动,苏醒快拔管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文韵;蒋京京;邹最;周双琼;石学银;王成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心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目的 总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梗的临床特征和院内死亡率.方法 对7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未累及右室患者 (Ⅰ组)和5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室患者(Ⅱ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家族史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反映心肌梗死面积的CK及CK-MB峰值Ⅱ组较Ⅰ组高;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快速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Ⅱ组高于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接受再灌流治疗的患者病死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接受常规治疗患者病死率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 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室有并发症发生率高、近期预后差的特点,早期溶栓或急诊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陈晓娟;李小平;程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眼表热烧伤12例治疗体会

    2004年1月-2008年10月我们收治12例(15眼)眼表热烧伤,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直肠阴道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直肠阴道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995年3月-2008年9月,收治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直肠阴道瘘32例,根据导致直肠阴道瘘的原因与时间以及瘘管的部位与范围,分别采用直接缝合术、瘘管切除+直接缝合术和瘘管切除+局部阴道黏膜瓣转移修复术治疗.结果 1例因放射性损伤所致的直肠阴道瘘,采用瘘管切除+局部阴道黏膜瓣转移修复术治疗,因瘘管周围受放射性损伤的组织未被完全切除,于术后14 d 伤口开裂,遂转肛肠外科行直肠切除、结肠肛门吻合术.本组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6个月常规随访结果显示,修复处阴道黏膜光滑,感觉和运动正常,无复发.结论 根据导致直肠阴道瘘的原因与时间、瘘口的大小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苏志红;王晓莉;杨娇娥;王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自制鼻腔泪道插管在慢性泪囊炎中的应用

    2006年3月-2009年1月我们采用鼻腔进路于鼻泪管内埋入自制带侧孔的硅胶管治疗慢性泪囊炎6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学良;杨丽霞;王云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小儿支气管哮喘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意义的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国内其发病率约为20%,国外约为50%.为了解MP感染与哮喘的关系,我们检测了30例哮喘儿血清中MP特异性抗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景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瓣膜置换术后真菌感染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和总结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46例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18例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术后培养分离出的23株感染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术前长期吸烟或支气管炎,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机械通气、全肠外营养及侵入性检查治疗等均是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瓣膜置换术后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血液、静脉导管顶端,继之为泌尿系.目前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主要有咪唑类和多烯类,前者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后者包括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5-胞嘧啶.结论 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加强全身营养及脏器功能支持,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密切监测真菌感染的一切临床迹象,注重预防及经验性治疗;治疗上应选择敏感、毒副作用轻的抗真菌药物.

    作者:崔振田;陆龙;赵向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碘酊腔内灌注治疗耳廓假性囊肿21例

    耳廓假性囊肿的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局部受到某些机械性刺激,如无意碰伤、挤压、虫咬等,而引起局部循环障碍、组织间反应性积液有关[1].积液是在软骨内,而非软骨与骨膜之间.耳廓假性囊肿的囊壁无上皮细胞结构,当耳廓内部有渗出物时,极难自行吸收.该病治疗方法虽多,但治疗费时,囊腔不易黏合,或需手术切开引流,给患者造成痛苦.我们用2%碘酊腔内灌注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秦巧红;徐兆水;唐乔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莫西沙星与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复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研究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与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复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92例经内镜诊断并检测证实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给予莫西沙星0.4,1次/d,共10 d;雷贝拉唑10 mg,2次/d,共42 d;对照组43例,给予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500 mg,2次/d,共10 d,雷贝拉唑10 mg,2次/d,共42 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溃疡愈合,HP根除率,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溃疡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总有效率分别为91.8%和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3.9%和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服药后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安全性.治疗组及对照组半年及一年溃疡复发率分别为 4.1%、11.6%和6.1%、18.6%,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莫西沙星,雷贝拉唑治疗HP阳性复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安全有效,HP根除率、溃疡复发率优于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雷贝拉唑疗法.

    作者:戴禄寿;龚海华;谢军培;戴益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61例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鸦胆子油乳配合TP(即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对照组应用TP方案化疗,连用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KPS评分提高率(77.4%vs 50%)、临床获益率(96.8% vs76.7% )及化疗毒副反应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近期有效率为48.4%,对照组为40.0%,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明显提高患者的KPS评分,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及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付相建;付尚志;杨光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uPARAP、MMP9、VEGF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相关蛋白(uPAR-associated protein,uPARAP)、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58例鼻咽癌组织和3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uPARAP、MMP9和VEG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uPARAP、MMP9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9%(44/58)、60.3%(35/58)和77.6%(45/58);与慢性鼻咽炎比较,uPARAP、MMP9和VEGF在鼻咽癌中的阳性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 uPARAP、MMP9和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协同表达对促进鼻咽癌的扩散转移可能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这些指标有望成为判断鼻咽癌恶性程度和估计患者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作者:姜元芹;颜志平;赖世佳;郑建华;陈小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不同超滤方法用于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的围术期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超滤方法对于低体重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病人围术期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改良超滤前后13例低体重(<15 kg)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病人的临床状况,其中常规超滤(CUF)组6例,常规超滤+改良超滤(CUF+MUF)组7例,对比指标包括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前后的血球压积及血红蛋白,术后引流量,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围术期红细胞悬液用量,呋塞米的使用情况.结果 体外循环前后Hct、Hb和总细胞悬液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呋塞米用量和胸腔引流量CUF+MUF组明显小于CUF组(P<0.05).结论 改良超滤技术可以改善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病人的器官功能及预后.

    作者:王国军;何绍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甘露聚糖肽对鼻咽癌患者免疫指标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甘露聚糖肽辅助治疗对Ⅱ~Ⅳa期鼻咽癌患者免疫指标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40例Ⅱ~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单用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加注射甘露聚糖肽)和对照组(单用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分别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观察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近期临床控制率相近,但治疗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有显著改善,发生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症的病例也较对照组减少,且程度减轻.结论 注射甘露聚糖肽与放疗或放化疗联合应用虽不能明显提高Ⅱ~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但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并减轻放化疗或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作者:邱国钦;陈玉强;吴晓安;董书春;高春玲;章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小切口手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142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有限剥离骶棘肌和椎板开窗施行手术,并对手术适应证及操作要点进行分析.结果 对142例患者随访8个月~5年,平均3.1年,无神经根和硬脊膜损伤,其中优13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7.9%.结论 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对脊柱稳定影响小,外观美,术后康复快等优点.熟练的手术技巧是保证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

    作者:尤瑞金;郑文忠;郑鹏飞;杨德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先天性腓骨完全缺损1例

    病人,男,20岁.右小腿摔伤疼痛、肿胀、活动受限6 h,查体:右下肢较左下肢短缩约6.0 cm,右大腿较对侧短缩约1.0 cm,右小腿较对侧短缩约5.0 cm.胫骨中下1/3处向前呈弓形弯曲畸形.凸弯顶处皮肤有一酒窝样皮皱区,约2.0 cm×2.5 cm.右大腿周径较健侧明显缩小约2 cm,右小腿周径较健侧明显缩小约3 cm.右小腿后外侧可触及一纵行索条,质硬.

    作者:张武全;田乃宜;郭义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131I治疗甲亢2 735例分析

    131I治疗是根治甲亢的方法之一,具有安全、简便、经济、疗效明显、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将我们用131I治疗的2 735例甲亢分析报告职下.

    作者:赵志刚;刘兴国;袁欣;王治丹;鼓亮;吴晓燕;廉英;刘晓平;王晶;李亚军;庄岚;谢路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