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霞玲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无痛胃镜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30 kg/m2,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实验组(帕瑞昔布组),每组100例.采用双盲法给药,麻醉诱导前20 min分别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或帕瑞昔布钠40 mg.之后静脉推注丙泊酚1 mL/6 s,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停止注射并行胃镜检查术,术中根据患者情况追加少量丙泊酚.记录HR、MAP、SpO2变化及麻醉诱导时间、胃镜检查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苏醒时间;记录术中体动反应、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注射痛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和内镜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丙泊酚用量减少(P<0.05),且术中体动反应、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注射痛和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具有良好的效果,并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翔;吴明浩;陈惠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皮炎湿疹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白芍总苷胶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h1/Th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2、4周疗效,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1、2、4周总有效率分别为41.25%、51.25%、72.5%;对照组分别为27.5%、32.5%、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Th1/Th2比值分别为(6.01±2.07)、(5.13±2.12),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Th1/Th2比值明显升高,提示Th2细胞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分别为2例头晕、嗜睡,1例轻度腹泻但未停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不良反应2例,为头晕和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患者均能耐受,未影响治疗.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可进一步提高和巩固皮炎湿疹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而且治疗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明显.
作者:吴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胆囊结石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共观察28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手术患者并进行相应的麻醉处理.结果 28例甲状腺减退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随访1周,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甲减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十分重要,处理得当可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程艳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我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不同年龄段患儿易感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针对我院近3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痰培养常见病原菌,统计分析患儿各年龄阶段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的差异.结果 430例患儿痰培养结果中,大肠埃希菌占32.3%,肺炎克雷伯菌占20.2%,肺炎链球菌占14.8%,流感嗜血杆菌占13.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3%,阴沟肠杆菌占7.2%.各年龄组患儿感染率的高低及感染病原菌的百分比因年龄不同而异.结论 在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出来之前,可根据不同年龄段患儿易患病原菌的百分比,有针对性地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作者:罗洪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测定银栀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5%冰醋酸溶液(20:8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结果 绿原酸浓度在2.184~109.2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65%,RSD为1.48%(n=6).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银栀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翔;刘皈阳;马建丽;周亮;高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谷维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口服匹维溴胺50 mg/次,3次/d.对照组加用谷维素30 mg,3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3次/d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6.4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消化道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消化道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谷维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肯定,且在联合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正常,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
作者:岑永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艾普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91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艾普拉唑(5 mg,2次/d)+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左氧氟沙星(200 mg,2次/d)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艾普拉唑(5 mg,2次/d)+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甲硝唑(400 mg,2次/d)联合治疗.两组治疗7 d后继续用艾普拉唑5 mg,1次/d,共3周.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和HP,观察HP根除率、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1.3 %、73.3 %(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 % vs.6.7 %、89.1 % vs.84.4 %、19.7 % vs.17.8 %,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普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三联 1周疗法是根除HP的理想方案.
作者:苏连明;艾江;孔祥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KK3和MKK6在榄香烯致人U87MG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和细胞周期阻滞中的作用.方法 以不同浓度榄香烯作用于人U87MG及U251胶质瘤细胞,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MEK信号通路中MKK3和MKK6的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含量.通过转染显性负突变质粒DN-MKK3和DN-MKK6,抑制MKK3和MKK6的活性.然后分别行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榄香烯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和细胞周期阻滞作用.结果 榄香烯显著抑制了人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并可使细胞中MKK3和MKK6的磷酸化水平上调.抑制MKK3和MKK6的活性则可显著削弱榄香烯的抗胶质瘤增殖和G0/G1细胞周期阻滞作用.结论 榄香烯可以通过将胶质瘤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进而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且MKK3和MKK6信号通路的激活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者:朱廷准;徐英辉;李晓明;罗力涵;梁国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从药品周转率、药品储存﹑拆零药品﹑备用药品等方面,概述药品有效期管理,明确药品有效期管理的现实意义,确保药品质量及用药安全.
作者:李培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放射性食管炎患者口服康复新液联合麦滋林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使用康复新液联合麦滋林每日三餐前15 min口服,并配以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14例患者咽部不适及疼痛症状缓解,体重没有明显改变,效果良好.结论 放射性食管炎患者口服康复新液联合麦滋林治疗并辅以精心的护理,效果明显,操作方法简便,适合广泛推广于临床.
作者:邹忠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环磷腺苷葡胺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4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180 mg,1次/d静点,持续12 d.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的LVEF、CI、BNP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而HR、BP、SV、C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可以显著提高CHF的临床疗效,但不能改善心脏重构的病理变化.
作者:吕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我院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性别差异.方法 采用一日法,以2012年2月18日为时间节点,对我院流浪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男159例,女111例)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①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占首位(男性为57.2%,女性为79.3%);联用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者男性为42.8%,女性为20.7%,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男性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排在前3位的是:利培酮,氯丙嗪,舒必利;女性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排在前3位的是: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无重大剂量用药者.③抗精神病药物日均剂量折算为氯丙嗪剂量后,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调查提示,目前,我院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规范合理,在联合用药方面及部分药物使用频度方面存在性别差异,日均剂量方面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刘芙蓉;李桂云;朱永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二氯乙酸钠(Sodium dichloroacetate,DCA-Na)、顺铂(DDP)联合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MTT法检测DCA-Na、DDP应用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法)检测DCA-Na、DDP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于A549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用分光光度法检测DCA-Na作用于A549细胞后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8、-9蛋白的活性.结果 DCA-Na、DDP单药组均对A549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0.4、2 μg/mL的DDP与37.5、75、150 μg/mL的DCA-Na联合作用A549细胞24、48、72 h后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同浓度DDP单药组(P<0.05),且2 μg/mL的DDP与75 μg/mL的DCA联合在48 h表现为协同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549细胞联合组凋亡率显著高于各单药组(P<0.05).DCA-Na作用于A549细胞后,分别在12、24、48、72 h测得Caspase-3、-8、-9蛋白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CA-Na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其抑制作用也增加(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一定浓度范围的DCA-Na和DDP联合作用于人肺腺癌A549细胞能够产生协同作用.DCA-Na可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且与DDP联合后其诱导凋亡作用更为显著.
作者:单辉国;茅国新;潘骥群;周雪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与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28例.A组给予非洛地平,B组给予缬沙坦,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两组血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蛋白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两组24 h蛋白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洛地平和缬沙坦均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可保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功能,但非洛地平价格明显低于缬沙坦,有望成为广大基层医院原发性高血压的首选肾脏保护药物.
作者:凌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口服药品说明书中关于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的标注情况,探讨如何保证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方法 收集我院361份口服西药说明书,按有无标注服药时间进行统计;46种缓控释及肠溶制剂按有无标注服药方法进行统计.结果 361份药品说明书中,标注服药时间的143份,占全部品种的39.61%;46种缓控释及肠溶制剂中,标注服药方法的30种,占全部品种的65.22%.结论 为保证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应规范药品说明书的书写,同时药师应善于归纳总结,做好用药指导,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王雪云;贾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胃镜治疗的患者120例,年龄33~80岁,体重44~84 kg,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丙泊酚组(P组)静脉应用丙泊酚2.5~3.0 mg/kg;舒芬太尼-丙泊酚组(S-P组)联合应用舒芬太尼0.1 μg/kg+丙泊酚1.5~2.0 mg/kg.观察两组麻醉效果,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呼吸暂停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P组麻醉效果优者的比例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和呼吸暂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P组比S-P组延长.S-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少于P组.结论 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可安全用于无痛胃镜治疗,具有麻醉过程平稳、苏醒快速、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掌握麻醉药物特性、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是无痛胃镜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任杰;杨帆;刘丽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小檗碱的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甲醛致小鼠足肿胀法观察小檗碱对炎症局部组织中前列腺素(PGE2)的影响.结果 小檗碱能显著降低炎性组织中PGE2的含量.结论 小檗碱具有明显抗炎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组织中PGE2生成有关.
作者:李宇馨;李瑞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石杉碱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轻、中度AD患者随机分为石杉碱甲组(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石杉碱甲片0.2 mg,2次/d口服;对照组口服安慰剂,2次/d口服.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记忆商(Memory Quotient,MQ)、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长谷川痴呆修正量表(HDS-R)、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AD患者MQ、MMSE积分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L积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石杉碱甲片对轻、中度AD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较少,是安全性较好的药物.
作者:史宝和;李玉锋;李成洋;师;卫;陈晓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细孔柱法,测定复方胆通胶囊中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ODS反相细孔柱(2.1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v/v)=85:15,流速为0.4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 ℃.结果 复方胆通胶囊中大黄酚含量测定在0.01~0.15 μg/g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大黄素含量测定在0.02~0.24 μg/g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结论 实验所建立反相高效液相细孔柱法测定复方胆通胶囊中大黄酚和大黄素含量的方法成本低、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检测胆通胶囊中大黄酚和大黄素含量的标准方法.
作者:杨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成人慢性咳嗽的病因,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98例慢性咳嗽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 3种病因发生率较高,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35.71%)、鼻后滴漏综合征(29.59%)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13.27%),根据诊断程序检查,91例明确病因(确诊率为92.9%),并通过相应治疗后症状消除或缓解,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 成人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多变,需根据诊断程序来综合分析,进行对应的诊断检查方法,在此基础上的针对性治疗可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唐琳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