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辉;张丰菊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浓度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57例脑梗死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NSE和S-100B蛋白浓度.应用SSP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组NSE和S-100B蛋白浓度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NSE和S-100B蛋白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100B蛋白浓度均明显增高.NSE和S-100B蛋白浓度高低不仅可以给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程度提供定量信息,而且也是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作者:李志;刘卫红;谢田刚;王剑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DNA直接修复蛋白MGMT表达缺失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胃癌、34例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例)标本MGMT表达.[结果]MGMT表达率在慢性浅表性胃炎黏膜(CS)、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CA)和胃癌(GC)组分别为48.0%(12/25)、33.3%(3/9)和19.7%(13/66)(CS v.s.CA,P=0.697;CA v.s.GC,P=0.392;CS v.s.GC,P=0.007).胃癌组,MGMT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胃癌分化程度及HP感染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胃炎组,HP感染与MGMT表达显著正相关(r=0.408,P=0.017).[结论]MGMT表达缺失引起的胃黏膜细胞DNA损伤修复障碍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梅;孙文广;冯璐;裴笑月;吕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探讨二者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将71例SLE患者按病情活动与否分为活动与非活动两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6、IL-8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IL-6、IL-8含量分别为(97.3±41.3)、(104.4±48.7)pg/m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7.5±8.4)、(31.5±10.5)pg/mL,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SLE活动组患者血清IL-6、IL-8含量分别为(108.4±43.2)、(113.5±46.2)pg/mL,明显高于非活动组的(71.3±38.7)、(77.4±41.3)pg/mL,二者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并且与SLE活动性呈正相关(r=0.942;r=0.936).[结论]SLE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功能异常,造成细胞因子IL-6、IL-8表达异常增高.监测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对了解SLE患者病情活动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及观察疗效、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悦;李晓兰;都桂珍;徐国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上皮性细胞黏附分子在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高、低转移细胞株HO-8910和HO-8910PM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蛋白印迹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2种细胞株的E-cadherin蛋白表达差异,用RT-PCR法检测2种细胞株的mRNA表达差异,用PCR及基因测序法检测基因突变情况.[结果]E-cad蛋白及mRNA在HO-8910中表达,在HO-8910PM中不表达.在E-cadherin基因外显子6~9未发现突变.[结论]E-cad的表达可能与肿瘤的转移能力负相关.
作者:宋阳;胡军;郝立宏;赵瑾瑶;宫琳琳;邵淑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7例应用吉非替尼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生活质量评分采用1990年版肿瘤病人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在吉非替尼用药后临床获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估中各项均有改善(P<0.05),但对于用药后评价为PD的病人生活质量恶化(P>0.05).[结论]在用药有效组吉非替尼可明显改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利敏;冯仲珉;陶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5年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外科收治54例腹膜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43例,共手术48例次.其中完整切除29例次,姑息切除14例次,剖腹探查加活检术5例次.联合脏器切除21例.无手术死亡,院内死亡8例.未手术11例.[结论]准确的术前评估,确切的影像学诊断,良好的手术技能是提高切除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罗海峰;牟国煜;王洪江;王忠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新入学研究生血清铁、锌、钙、镁含量,评价新入学研究生的营养状况.[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入学研究生血清进行铁、锌、钙、镁含量的测定.[结果]血清铁、锌、钙、镁含量分别为(1.49±0.49)、(0.70±0.23)、(102.18±18.89)和(18.70±3.70) μg/mL,与参考值比较铁、钙偏高显著,锌、镁偏低显著,男女学生血清各元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入学研究生血清锌、镁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偏低情况.
作者:李红;滕文锋;孙卫民;施丽飞;蔡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基因C-18T多态性及烟酒槟榔嗜好相互作用与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PHA-C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海南黎族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其生活习惯,利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C-18T的基因型.[结果]病例组AGT基因-18TC基因型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9.783,P=0.002),病例组T等位基因的频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x2=9.375,P=0.002).此外研究还显示:AGT基因-18TC基因型与吸烟、饮酒、槟榔嗜好无显著相互作用.[结论]当海南黎族个体携带TC基因型时,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的易感性增加,该种基因型与吸烟、饮酒、槟榔嗜好相互作用,没有增加PHACI的易感性.
作者:金水晶;王埮;陈志斌;龙登毅;苏庆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年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据报道45%的OSAS患者伴有高血压,30%的高血压患者有OSAS.OSAS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两者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身体多器官疾病,甚至猝死.2003年2月~2005年8月,大连市友谊医院五官科与心内科联合,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对高血压患者详细追同病史,尤其是顽固性高血压的患者,了解是否有晨起血压升高及其他OSAS症状,必要时行睡眠监测以明确诊断.
作者:王玲;于丽;徐莅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树脂包埋半薄切片染色技术的改进及在病理诊断、细胞学细微结构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方法]应用多色和甲苯胺蓝单一染色法对树脂包埋的半薄切片进行染色.[结果]多色染色因其有对比度,接近HE染色,可用于多种组织.甲苯胺蓝单一染色虽缺乏层次,没有对比度,但对神经组织及肌肉组织,由于其组织学特点,仍不失为首选.[结论]树脂包埋半薄切片多色染色,切片清晰、鲜艳颇似HE染色效果,具有高分辨的数种光学染色的综合特征,所显示的细胞学精细结构是任何好的石蜡切片不能比拟的.
作者:王萍;任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病人使用便携式弹性输液泵经植入式化疗泵化疗的护理.[方法]①采用Seldinger技术,于右下腹壁皮下置入化疗泵.②根据化疗方案选择不同流速的输液泵.③对药泵化疗前、中、后3个时期进行不同的护理,使患者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并掌握部分化疗泵化疗的自我护理技巧.[结果]24例患者共泵入5-FU68人次.其中4人次由于化疗药物副作用无法耐受而提前停泵,其余均按计划泵入所需药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便携式弹性输液泵经植入式化疗泵化疗给药简便、药物进入体内浓度均匀、使用安全、病人携带方便、并发症少.正确的护理是化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慧;李淑芬;马艳;周金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为探讨砷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1、2、4 ppm三氧化二砷染毒组和生理盐水组.连续染毒60d,取大脑,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皮质神经细胞8-羟基-2'-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的表达,并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脑神经元的单链DNA断裂程度.[结果]各染砷组小鼠脑皮质神经细胞出现肿胀、胞质内有空泡变性、核固缩、碎裂等病理学变化,神经组织中8-OH-dG呈现明显的高表达,而且神经细胞可见明显的彗尾、且随砷暴露剂量增高其彗尾变长.[结论]慢性低剂量砷暴露可诱发小鼠神经元的DNA损伤,脑皮质神经元可能是砷神经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细胞.
作者:朴丰源;姜春玲;叶建新;李秋娟;杨光;刘爽;孙鲜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r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在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门诊就诊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123例患者,随机的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即常规治疗方法、贴膜法、应用rhEGF喷剂法、贴膜和rhEGF喷剂联合应用法),定期观察鼓膜愈合情况、瘢痕的轻重,记录鼓膜完全愈合的时间,按鼓膜穿孔的大、中、小,分3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小穿孔4种治疗方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愈合时间,P>0.05),对中等穿孔,传统组、贴膜组与rhEGF组、贴膜+rhEGF组之间分别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大穿孔,传统组、贴膜组、贴膜+rhEGF组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鼓膜穿孔中的中等穿孔和大穿孔应用rhEGF或rhEGF与贴膜联合应用,可以显著地缩短愈合时间,并减轻鼓膜瘢痕,提高治愈率.
作者:崔万明;卞英伟;高晗;别旭;李金梅;陈填;吕宏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大麻药及其相关提取物的总皂苷含量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香草醛-高氯酸显色后,以人参皂苷Rg1为对照品,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测定,优选佳分析条件.[结果]佳分析条件为:0.2 mL 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和0.8 mL高氯酸为显色剂,显色温度为60℃,显色时间为15min,测定波长为550nm.样品在3.25~19.5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30X+0.117(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5%(RSD=1.75%,n=5).[结论]本法可作为大麻药及相关提取物中皂苷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许丽娜;蔡博能;尹连红;王晓娜;彭金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对白内障术后视功能的预测主要涉及以视网膜为起始系统进行视网膜视力的测量,视网膜视力的预测方法有很多种,本文对各种视网膜视力预测方法进行分类并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比较了各种方法的应用价值及优缺点.
作者:赵艳辉;张丰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铅污染与某些儿童常见病的相关关系.[方法]病例来源为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儿科与营养科门诊1992~2005年就诊病例2532例,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铅值.[结果]2532例其中高铅血症1350例(53.3%);慢性铅中毒243例(9.6%).1992~1994年与2003~2005年门诊检测血铅儿童对比统计,1992~1994年门诊检测血铅儿童664例,血铅均值为(157.23±59.97)μg/L,2003~2005年门诊检测血铅儿童416例,血铅均值为(86.80±40.41)μg/L.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004~2005年门诊行为异常患儿与健康儿童血铅浓度经统计学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门诊儿童常见病症如厌食症、多动症、注意力缺陷、行为异常、智力发育障碍等与高血铅相关.
作者:赵婷;王郁文;李鹤;庄媛媛;陈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对活髓牙的纵折进行分析,探讨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临床14例纵折患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保存患牙.[结果]14例患牙经过及时完善的根管治疗和全冠修复,2年的随诊观察,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活髓牙折裂只要早期固定,及时进行根管治疗,全冠修复,疗效良好.
作者:吕冬实;汪雪梅;赵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支架并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特点并阐述观点.[方法]56例均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并植骨术治疗.[结果]经术后12~36个月随访,56例均1次治愈.[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并植骨术治疗胫骨骨不连效果良好.
作者:李纯勇;刘其斌;苏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研究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对单个核细胞合成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appa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探索了FKN-CX3CR1可能存在的信号传导机制及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卡托普利在这其中可能的干预作用.[方法]①抗凝血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②将每份提取的单个核细胞分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FKN组、卡托普利组.③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单个核细胞中NF-κB表达情况.④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①FKN诱导组NF-κB(34.80±2.69)%和TNF-α(1506.1±69.3)pg/mL较空白组NF-κB(3.80±0.95)%和TNF-α(80.5±5.5)pg/mL表达显著增多(P<0.05).②卡托普利干预组NF-κB(27.55±1.96)%和TNF-α(1119.3±116.2)pg/mL较FKN组NF-κB(34.80±2.69)%和TNF-α(1506.1±69.3)pg/mL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FKN-CX3CR1有增加单个核细胞表达NF-κB、TNF-α的作用;而卡托普利可通过减弱FKN-CX3CR1诱导的单个核细胞合成NF-κB、TNF-α,抑制炎症反应.
作者:孙健;赵吉光;郑柳颖;雷明明;郭惠娇;杨春艳;吴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建立Coulter HMX血细胞分析仪法(下称仪器法)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对仪器法与显微镜目测法(下称手工法)计数网织红细胞进行比较,对仪器法测定网织红细胞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用仪器法对500例健康成人做了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用仪器法和手工法分别对157例标本进行计数,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种方法做比较.[结果]仪器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参考范围是0.660%~2.604%.两种方法经比较后,r=0.96,相关性好.t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仪器法与手工法测定网织红细胞结果相符,并且仪器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精密度高、检测速度快等特点,是常规实验室测定网织红细胞理想可靠的方法;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值的建立,为网织红细胞各项检测参数在临床应用方面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作者:张翠玲;高霞;白洪涛;王欣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