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贾永华;李小薇;王波;毛利民;吕申;应丽
目的:探讨楔形野深度和射野大小对楔形因子的影响.方法:利用电离室法分别测量15°、30°、45°和60°楔形板在1.5cm、5.0cm、10.0cm和15.0cm深度处的5cm×5cm、10cm×10cm、15cm×15cm和20cm×20cm4种照射野的楔形因子.结果:深度对楔形因子的影响较为明显.深度增加时楔形因子增大,且楔形板角度增大时深度对楔形因子的影响增大.对10cm×10cm照射野,在深度由1.5cm增加到15.0cm时,15°~60°楔形因子分别增加了1.9%、3.4%、4.9%和6.1%;射野大小对楔形因子也有一定影响.在5.0cm深度处,4种楔形野当射野由5cm×5cm增加到20cm×20cm时,楔形因子分别增大了0.6%、1.6%、1.1%和0.8%.结论:临床剂量计算时,深度对楔形因子的影响应予以修正,建议采用相对深度楔形因子;射野大小对楔形因子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作者:杨月琴;陈英海;刘亚奇;任洪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化疗药物敏感试验对指导临床实施乳腺癌个体化化疗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前提是将肿瘤细胞培养成活.为得到较高的成活率,取手术切除新鲜乳腺癌标本的瘤细胞进行体外短期培养,探索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细胞的原代培养的条件和方法.结果表明:乳腺癌病理类型与细胞成活率有一定关系,培养过程中避免污染和处理好消化过程非常重要.
作者:王育生;张阳;吕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选用100例人胃活检标本,采用HE染色、Warthin-Starry和Giemsa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HP感染情况及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反应.结果各型胃炎均见HP感染.HP总阳性率为34%,慢性活动性胃炎HP阳性率高,为64.29%,说明HP为引起胃炎病因之一.免疫细胞的反应可能与HP感染有关,其中浆细胞反应明显,可表达IgG、LgA和IgE,说明B细胞分化异常可能诱发胃淋巴瘤.
作者:王成芳;孙雷;王华新;石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取5例(男4,女1),21~37岁,死亡后12h内的人体两侧手鱼际肌组织50块,用肌球蛋白ATP酶法,系统研究了各肌的肌纤维型分布.结果表明:人类鱼际肌中I型(慢缩)纤维的平均百分率在59%~67%之间,平均为62%显著高于上肢其它各肌群I型纤维的平均百分率(P<0.05).鱼际肌的深、浅层间,多数肌I型纤维百分率接近.左、右侧别比较,除拇收肌横头右侧者显著高于左侧外,其余肌均未见显著的I型纤维侧别差异,结合肌电图和拇指功能,对这些差异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讨论.
作者:马晓凯;刘绍壮;应福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其中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我国虽是乳腺癌的低发地区,但近年其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对具有高危预后因素的乳腺癌病人进行积极的辅助治疗,也是提高乳腺癌病人生存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很多,较为经典的临床因素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腋窝淋巴结转移是评价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淋巴结受累的数目多,程度广,受累部位高,预后差.多年来,人们试图寻找更为简便、直接的指标指导临床工作,如:雌孕激素受体、c-erbB-2等,这些指标反映了肿瘤的恶性转化、增值与分化等,具有预后意义.本文对影响乳腺癌的预后因素与生存期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黄波;臧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bFGF促血管生成能力及与肉瘤恶性增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2例不同组织学分级肉瘤中bFGF、CD34、PCNA基因产物表达情况.结果:Ⅰ、Ⅱ、Ⅲ级肉瘤bF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10/17),92.9%(26/28),94.1%(16/17),Ⅰ级与Ⅱ、Ⅲ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计数CD34抗体染色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算得MVD低为3,高为113,平均为32.6,肉瘤中PCNA的表达强度分布为:-为5例(8%)、+为10例(16.1%)、++为31例(50%)、+++为16例(25.8%).bFGF与肉瘤的临床病理分级、MVD及PCNA的表达呈显著相关.结论:bFGF表达与肉瘤恶性度相关,相关性可能与bFGF促进血管形成和肉瘤细胞的增殖有关,检测bFGF表达可能为判断肉瘤的恶性程度提供帮助.
作者:胡波;贾永华;李小薇;王波;毛利民;吕申;应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氯沙坦降低糖尿病2型并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尿白蛋白增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51例,分为2组,氯沙坦组26例,服氯沙坦50mg每日1次,疗程4周.对照组25例不服氯沙坦,观察治疗前后尿白蛋白、血肌酐、血钾及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尿白蛋白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降低不明显.结论:氯沙坦具有良好的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显著的肾保护作用.
作者:张春玉;李淑芬;张风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胎盘因子对化疗患者的免疫及骨髓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肿瘤化疗患者进行随机试验,试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用药(安慰剂或胎盘因子)于化疗前2d开始,4mgq.d.i.m.,化疗后4mgq.o.d.i.m.至化疗后1周停药.结果:试验组病人化疗后T4/T8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试验组为40%,对照组为70%.结论:胎盘因子可提高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并对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起保护作用.
作者:班丽英;张洁;赵翌;刘基巍;周明臣;邹丽娟;苏成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微创外科技术的代表,具有创伤小、痛苦轻、进食早、恢复快[1]、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我院普外科自1998年4月~2000年7月,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70例.由于正确掌握LC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熟练掌握手术技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报告如下.
作者:金实;李克军;尚东;王洪江;王忠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用常规方法制备电镜标本时,标本制备周期过长一直是影响临床应用电镜及时诊断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一些学者相继利用微波辐射协助电镜标本进行固定、脱水、浸透及聚合,明显缩短了标本制备的时间,并且不影响组织细胞超微结构[1].
作者:吕广艳;高船舟;曲淑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其药敏状况、临床特征.方法:住院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分离鉴定肺炎克雷伯氏菌及大肠埃希氏菌,用E-test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测定,并测定产ESBLs菌株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120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及大肠埃希氏菌中共检出6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和4株大肠埃希氏菌,总检出率为8%;药敏结果亚胺培南100%敏感,舒普深敏感率分别为83%及50%,两者对氨( )西林等半合成青霉素的耐药率达100%,对其他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达50%~100%.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产ESBLs菌株达8%,治疗上首选亚胺培南.
作者:文家斌;薛欣;王丽萍;聂大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当前,各地区医疗费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有关疾病医疗费用的统计分析为进一步深化医疗费用体制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单病种住院医疗费用的研究,对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发挥其大的医疗效益和保证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的失度增长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因此,我们对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1999年的乳腺癌住院病人的费用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而为合理地制定乳腺癌病人的住院费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周丽;刘启贵;宋桂荣;王桂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通过对42例小肠出血的回顾性分析以及诊断方法的评估,寻求佳的诊断方法.结果:小肠钡剂X线检查阳性率19.3%,腹腔选择性血管造影阳性率68%,核素扫描阳性率83.3%,手术探查阳性率100%.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核素扫描是诊断小肠出血比较敏感的方法,小肠出血难以确诊时应及时手术探查.
作者:陈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消化道动力功能是消化系统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其动力功能是由各个水平的平滑肌协调运动完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相当常见,除溃疡病、慢性胃炎、食管炎等常伴有动力障碍外,某些系统性疾病常伴随消化道动力功能发生改变,而在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的消化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和特发性假性肠梗阻等病中,动力障碍可能是其基本的发病机理[1].因此有关专家预言消化道动力药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作者:王君;邹原;宫德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了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免疫状态,观察T细胞亚群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在不同肝病中的变化情况,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共147例肝病患者血中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结果如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各病例组CD3+及CD4+细胞数均减少,CD8+细胞数则升高(P<0.05),使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其中,肝硬化与PHC组变化更为明显,PHC组的上述指标甚至与慢乙肝组之间也存在着差异(P<0.05).同时PHC组NK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甚至低于慢乙肝和肝硬化组(P<0.05).但其他三组间并无显著差别(P>0.05).因此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病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等特点,其检验结果,对了解肝病患者的免疫状态、指导肝病的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玉中;胡宏;王敏;王忠利;高泽斌;代溅泳;薛亚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医用电子学实验是医用电子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总学时的40%.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获得今后在医学理论和实际工作中所必须的医用电子学的基础知识,并应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医学实践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实验教学目的,从1998年开始我们逐步对医用电子学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王桂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29例(36只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平均随诊7.3个月(2~30个月),97.22%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达0.1以上,术后眼压均维持正常,术后并发症包括人工晶体前膜形成(16.7%),晶体后囊混浊(8.33%)和前房出血(2.78%).提出术中避开滤泡在颞上方或鼻上方手术切口及手术医师的操作技巧和仔细选择好病例对手术效果十分重要.
作者:裘瑞英;张树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做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不仅担负着本科生、专科生的临床教学任务,还担负着为基层医院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我科自1996年以来,进一步加强了进修医师培养工作,把进修医师工作纳入正规教学工作中去.我们认为,抓好进修医师工作,是教学和医药工作的需要,也是抓好安全行医、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作者:梁战华;许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与功能变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大灶脑梗死组22例,小灶脑梗死组25例,对照组20例进行研究,分别于发病后3d内及2周采静脉血,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测定血小板GMP-140、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GMP-140的浓度.结果:发病后3d内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明显,伪足增多,聚集融合成片,α颗粒明显减少,大灶组改变尤为明显.大灶组血小板GMP-140、血浆GMP-140浓度、血小板粘附率(PAdT)、血小板聚集率(PAgT)较对照组非常显著升高(P<0.001),小灶组上述指标也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但较大灶组低.2周后,血小板超微结构大灶组无明显变化,小灶组则明显恢复,2组血小板GMP-140、血浆GPM-140浓度均明显下降,但仍较对照组高,PAdT、PAgT均降至正常.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功能增强伴明显结构改变;血小板超微结构的改变可以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一个可靠指标;血浆GMP-140浓度比PAdT和PAgT更能准确地反应血小板的活化程度.
作者:聂志余;郑悦;吕广艳;何晓林;张仲慧;赵成艳;濮良忠;李连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鳞癌的细胞角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产物表达的差异性,对研究肿瘤局部生长环境对肿瘤实质细胞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69例不同部位鳞癌(皮肤鳞癌9例、鼻咽鳞癌10例、喉鳞癌12例、食管鳞癌14例、宫颈鳞癌12例、肺鳞癌12例)的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r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基因产物的表达情况.结果:皮肤、食管鳞癌多为高分化鳞癌,鼻咽、肺鳞癌多为低分化鳞癌;CK在不同部位鳞癌的表达由强到弱依次为皮肤、食管、喉、宫颈、肺;CK阳性细胞在皮肤、食管鳞癌组织中由癌巢周边到中央表达逐渐增强,CK阳性细胞在鼻咽、肺鳞癌组织中散在分布;高分化鳞癌较低分化鳞癌表达强.PCNA的表达在鼻咽、肺鳞癌明显强于皮肤、食管鳞癌(P<0.05).PCNA阳性细胞在皮肤、食管鳞癌组织中主要位于癌巢周边;在喉鳞癌中位于癌巢的周边到中层;在鼻咽、宫颈、肺鳞癌中从癌巢周边到中央弥散分布.结论:不同的生长环境可能对鳞癌的分化、增殖影响不同.
作者:贾永华;李小薇;胡波;毛利民;吕申;郑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