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中;胡宏;王敏;王忠利;高泽斌;代溅泳;薛亚震
目的:评价CT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所有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CT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均为9mm.结果:结肠癌的主要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肠壁增厚、肿块边缘不规则,侵及周围器官、肝转移及淋巴结肿大.结论:CT对结肠癌的位置.大小、范围,腔外肿块及远处转移均敏感,但定性诊断仍有一定困难.
作者:郭冬梅;董志;李云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了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免疫状态,观察T细胞亚群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在不同肝病中的变化情况,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共147例肝病患者血中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结果如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各病例组CD3+及CD4+细胞数均减少,CD8+细胞数则升高(P<0.05),使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其中,肝硬化与PHC组变化更为明显,PHC组的上述指标甚至与慢乙肝组之间也存在着差异(P<0.05).同时PHC组NK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甚至低于慢乙肝和肝硬化组(P<0.05).但其他三组间并无显著差别(P>0.05).因此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病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等特点,其检验结果,对了解肝病患者的免疫状态、指导肝病的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玉中;胡宏;王敏;王忠利;高泽斌;代溅泳;薛亚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选用100例人胃活检标本,采用HE染色、Warthin-Starry和Giemsa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HP感染情况及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反应.结果各型胃炎均见HP感染.HP总阳性率为34%,慢性活动性胃炎HP阳性率高,为64.29%,说明HP为引起胃炎病因之一.免疫细胞的反应可能与HP感染有关,其中浆细胞反应明显,可表达IgG、LgA和IgE,说明B细胞分化异常可能诱发胃淋巴瘤.
作者:王成芳;孙雷;王华新;石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消化道动力功能是消化系统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其动力功能是由各个水平的平滑肌协调运动完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相当常见,除溃疡病、慢性胃炎、食管炎等常伴有动力障碍外,某些系统性疾病常伴随消化道动力功能发生改变,而在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的消化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和特发性假性肠梗阻等病中,动力障碍可能是其基本的发病机理[1].因此有关专家预言消化道动力药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作者:王君;邹原;宫德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自1995年10月至2000年4月,采用瘤体周围压迫加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法治疗52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白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微创外科技术的代表,具有创伤小、痛苦轻、进食早、恢复快[1]、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我院普外科自1998年4月~2000年7月,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70例.由于正确掌握LC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熟练掌握手术技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报告如下.
作者:金实;李克军;尚东;王洪江;王忠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取5例(男4,女1),21~37岁,死亡后12h内的人体两侧手鱼际肌组织50块,用肌球蛋白ATP酶法,系统研究了各肌的肌纤维型分布.结果表明:人类鱼际肌中I型(慢缩)纤维的平均百分率在59%~67%之间,平均为62%显著高于上肢其它各肌群I型纤维的平均百分率(P<0.05).鱼际肌的深、浅层间,多数肌I型纤维百分率接近.左、右侧别比较,除拇收肌横头右侧者显著高于左侧外,其余肌均未见显著的I型纤维侧别差异,结合肌电图和拇指功能,对这些差异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讨论.
作者:马晓凯;刘绍壮;应福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医用电子学实验是医用电子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总学时的40%.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获得今后在医学理论和实际工作中所必须的医用电子学的基础知识,并应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医学实践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实验教学目的,从1998年开始我们逐步对医用电子学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王桂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做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不仅担负着本科生、专科生的临床教学任务,还担负着为基层医院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我科自1996年以来,进一步加强了进修医师培养工作,把进修医师工作纳入正规教学工作中去.我们认为,抓好进修医师工作,是教学和医药工作的需要,也是抓好安全行医、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作者:梁战华;许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用常规方法制备电镜标本时,标本制备周期过长一直是影响临床应用电镜及时诊断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一些学者相继利用微波辐射协助电镜标本进行固定、脱水、浸透及聚合,明显缩短了标本制备的时间,并且不影响组织细胞超微结构[1].
作者:吕广艳;高船舟;曲淑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初步探讨了无根根霉脂肪酶(Rhizopus arrhizus Fischer Lipase)的酶学性质及酯合成应用.结果表明:在不同表现形式下该酶具有不同的适pH、pH稳定性、适温度和热稳定性.当用胆盐处理发酵液,Tween-80处理菌体细胞时发现该脂肪酶活力分别提高3倍和3.5倍. 本文利用溶致液晶固定化的方法在有机介质中催化酯合成,固定化后该酶酯合成的反应速度比其游离态高30倍以上.适条件下,合成油酸-2-辛基十二烷酯的能力达5×10-5mol·hr-1·u-1
作者:孙宏丹;刘健杰;姚民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楔形野深度和射野大小对楔形因子的影响.方法:利用电离室法分别测量15°、30°、45°和60°楔形板在1.5cm、5.0cm、10.0cm和15.0cm深度处的5cm×5cm、10cm×10cm、15cm×15cm和20cm×20cm4种照射野的楔形因子.结果:深度对楔形因子的影响较为明显.深度增加时楔形因子增大,且楔形板角度增大时深度对楔形因子的影响增大.对10cm×10cm照射野,在深度由1.5cm增加到15.0cm时,15°~60°楔形因子分别增加了1.9%、3.4%、4.9%和6.1%;射野大小对楔形因子也有一定影响.在5.0cm深度处,4种楔形野当射野由5cm×5cm增加到20cm×20cm时,楔形因子分别增大了0.6%、1.6%、1.1%和0.8%.结论:临床剂量计算时,深度对楔形因子的影响应予以修正,建议采用相对深度楔形因子;射野大小对楔形因子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作者:杨月琴;陈英海;刘亚奇;任洪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29例(36只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平均随诊7.3个月(2~30个月),97.22%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达0.1以上,术后眼压均维持正常,术后并发症包括人工晶体前膜形成(16.7%),晶体后囊混浊(8.33%)和前房出血(2.78%).提出术中避开滤泡在颞上方或鼻上方手术切口及手术医师的操作技巧和仔细选择好病例对手术效果十分重要.
作者:裘瑞英;张树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海马内脑啡肽原mRNA长期高表达与癫痫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红藻氨酸癫痫模型制备癫痫发作动物,然后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中药蜈蚣粗提液(16mg/kg)灌胃.10d后再次给予同样剂量的KA检测癫痫发作易感性.结果:KA后给予蜈蚣粗提液可明显抑制动物癫痫发作易感性.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给予蜈蚣粗提液可防止KA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中脑啡肽原mRNA的高表达.结论: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中脑啡肽原基因的高表达很可能是癫痫发作易感性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陈紫薇;彭岩;张万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栀子中京尼平甙和京尼平的含量.采用YWG-C18柱,0.05mol/L磷酸氢二钠-甲醇(72∶28),用磷酸调节pH6.80为流动相,于240nm波长处检测,京尼平甙和京尼平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0%,98.28%,RSD分别为1.05%,1.21%(n=5).本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曹晶萍;王艳蕾;贾玉杰;姜妙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灵芝发酵液对荷瘤小鼠有关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U14瘤细胞荷瘤纯系BALB/C小鼠30只建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灵芝发酵液治疗组、环磷酰胺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0只,观察灵芝发酵液对荷瘤鼠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TNF-α和NO等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灵芝发酵液能显著提高腹水型荷瘤小鼠NK细胞活性(P<0.01)及淋巴细胞增殖率(P<0.01),以及血清TNF-α和NO含量(均P<0.01).结论:灵芝发酵液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活性.
作者:曹婧;黄敏;宁安红;石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bFGF促血管生成能力及与肉瘤恶性增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2例不同组织学分级肉瘤中bFGF、CD34、PCNA基因产物表达情况.结果:Ⅰ、Ⅱ、Ⅲ级肉瘤bF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10/17),92.9%(26/28),94.1%(16/17),Ⅰ级与Ⅱ、Ⅲ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计数CD34抗体染色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算得MVD低为3,高为113,平均为32.6,肉瘤中PCNA的表达强度分布为:-为5例(8%)、+为10例(16.1%)、++为31例(50%)、+++为16例(25.8%).bFGF与肉瘤的临床病理分级、MVD及PCNA的表达呈显著相关.结论:bFGF表达与肉瘤恶性度相关,相关性可能与bFGF促进血管形成和肉瘤细胞的增殖有关,检测bFGF表达可能为判断肉瘤的恶性程度提供帮助.
作者:胡波;贾永华;李小薇;王波;毛利民;吕申;应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采用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肠道引流术式进行移植手术50例,对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的12只大鼠进行解剖,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在前25例中,由于并发症在1周内死亡的大鼠10只,存活率为60%;在后25例中,对手术操作加以改进,有效地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1周内死亡2只,存活率达92%.结论: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多与手术操作有关.
作者:倪晓光;关凤林;刘忠;陈海龙;尚东;王长淼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其中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我国虽是乳腺癌的低发地区,但近年其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对具有高危预后因素的乳腺癌病人进行积极的辅助治疗,也是提高乳腺癌病人生存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很多,较为经典的临床因素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腋窝淋巴结转移是评价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淋巴结受累的数目多,程度广,受累部位高,预后差.多年来,人们试图寻找更为简便、直接的指标指导临床工作,如:雌孕激素受体、c-erbB-2等,这些指标反映了肿瘤的恶性转化、增值与分化等,具有预后意义.本文对影响乳腺癌的预后因素与生存期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黄波;臧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氯沙坦降低糖尿病2型并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尿白蛋白增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51例,分为2组,氯沙坦组26例,服氯沙坦50mg每日1次,疗程4周.对照组25例不服氯沙坦,观察治疗前后尿白蛋白、血肌酐、血钾及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尿白蛋白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降低不明显.结论:氯沙坦具有良好的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显著的肾保护作用.
作者:张春玉;李淑芬;张风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