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如何构建和谐的急诊科护理平台

樊英丽

关键词:构建和谐, 急诊, 科护理, 患者, 护士, 心理变化, 信任, 维护, 人格, 权利, 平台
摘要:患者的心理变化是复杂且微妙的,既想向护士倾诉自己的问题,又不信任护士,因此作为护士,应该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合理需求,尊重患者的人格,维护患者的权利,构建和谐的护理平台.
健康必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的心理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以及术前访视的效果.方法:本院将符合手术条件的86例患者分两组进行观察分析.观察组46例采用针对性的术前访视,而对照组40例不进行术前访视.所有患者采用问卷调差形式,对照分析两组手术患者不同的心理影响.结果:两组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101).结论:通过术前访视能明显减轻手术患者的紧张,患者能够密切配合好手术的全过程,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成为有效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的关键.

    作者:孙媛;封树华;孙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12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12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取本院妇科于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22例,均经临床病理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围手术期的针对性护理对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等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瑜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抗菌素不合理使用现状及建议

    目的 总结了临床使用抗菌素不合理的现状,提出了合理使用抗菌素建议,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参考.方法:总结了作者观察到的临床使用抗菌素不合理的现状,根据作者的认识提出合理使用建议.结果:抗菌素临床使用现状表明,由于滥用抗菌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长、菌群失调、二重感染,产生了对健康不利的后果.从选药品种、对症用药、给药疗程、给药方式、联合用药、滥用原因等方面总结了抗菌素使用不合理的现状.从正确选择药物品种、明确用药适应症、严格控制药物用量、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认真设计联合用方案、建立抗菌素管理制度方面提出抗菌素合理使用建议.结论对科学使用抗菌素,减少抗菌素的滥用,保证抗菌素疗效,有参考价值.

    作者:邓文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对卵巢肿瘤化疗诱导凝血功能活化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肿瘤化疗诱导凝血功能活化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卵巢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DP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h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肿瘤化疗诱导凝血功能活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继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严重腹部创伤损伤后,实施DCS(控制性手术)治疗护理后的效果.方法:对2010-2011年我院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的56例患者实施DCS治疗并配合全面,合理的护理,观察治疗护理后的效果.结果:56例患者经全面合理护理,在DCS手术的初始简化阶段与支持治疗阶段,患者的内环境稳态及生命体征都能得到一定的维护,并且有效地控制了感染的发生,50例治愈(89.29%),再手术后出现肠瘘,胰瘘各1例,肝脓肿2例,后经治疗出院,死亡2例,死因与手术无关.结论:严重腹部创伤后实施DCS治疗并全面合理护理,效果较好,具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刘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97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炎琥宁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将97例手足口患儿分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针,维生素c针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抗病毒治疗.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8%,治疗组总有效率90%,在症状消退时间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炎琥宁注射液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过程中疗效明确,值得推荐.

    作者:陆炳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效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同治疗方式疗效比较方法选自我院2009年到2011年134名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7人,实验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并发症较对照组少,实验组术后角膜散光比对照组小,实验组的手术后的视力恢复和对照组的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较好的手术方式,能有效减少手术的并发症.

    作者: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58例肌注安乃近引起晕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安乃近由于解热效果确切,退热迅速,临床上常用于高热病人的迅速退热,但临床应用时却时常出现晕厥现象.2007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注射室发生58例因肌注安乃近而引起晕厥的病例(未见婴幼儿及小儿)经及时妥善处理后,病人在5分种内均恢复了知觉,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58例病人中,女40例,男18例,年龄19-70岁,口温为38.5-40.1℃,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0例,扁桃体炎10例,肺炎8例.

    作者:商淑建;冯慧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药物引产的观察与护理

    药物引产是指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孕12w~18w妊娠的方法.其效果安全、简便、痛苦小、引产时间短、出血量少、胎盘胎膜残留少.通过对2009年5月-2010年8月在我院行药物引产孕妇106例,进行系统观察与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5月-2010年8月间在我院妇产科药物引产的健康妇女106例,年龄18-40岁,孕12w-18w,其中剖宫产史孕妇20例,孕1-2产0孕妇48例.查体心、肺、肝、肾功能正常,妇查无阴道畸形,炎症,无药物过敏史及应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禁忌症.

    作者:王爱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诊断心源性脑梗死中尿常规检查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尿常规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临床上选取80例患有脑梗死的患者作为临床的研究对象,按照TOAST类型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心源性组45例,非心源性组35例,患者均进行尿常规、尿血细胞、尿白细胞以及血肌酐检测,对两组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尿蛋白以及尿比重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但两组患者在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肌酐的平均指数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通过对尿红细胞、尿白细胞以及血肌酐水平的测定有助于临床上对心源性脑梗死的治疗与诊断.

    作者:范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进行体会,以更好的完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除了一般的护理以外,还要对其进行产科观察、特殊护理、用药护理等.一般护理包括为病人创造安静清洁环境的同时应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注意避免光线噪音的干扰.限制家属的探访避免患者疲劳过度,并减少晚间治疗,让患者得到充足的睡眠.患者在睡眠时应保持左侧卧位,防止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患者在承受疾病痛苦的同时心理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解除患者不必要的疑虑和消除其恐惧,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以助于治疗.结论:为了防范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士应对孕妇进行早期健康知识的培训.对中期妊娠后的孕妇,要特别加强产前检查,对高龄妇女及多胎孕妇增加围产期的保健,发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作出治疗及处理.同时,还应指导孕妇合理搭配饮食,保持规律的生活和愉快的心情,才能减少妊高征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要有耐心的医疗作风,细心的心理护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采取准确、可靠、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母婴平安.

    作者:邵伟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体会

    通过总结对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策略,反思在消毒供应室管理的过程中的不足,乃至潜在的风险,通过采取完善布局建设、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改进、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清洗灭菌质量、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等措施,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作者:赵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肩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撕裂伤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撕裂伤修复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40例关节镜下行肩袖损伤修复术的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而顺利完成手术.结果:本组手术时间75-165min.主刀满意度(92.8±7.8)(总分100分),患者满意率98.8%,术后1例患者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结论:手术室护士应认真做好术前评估,精心准备器械、材料、仪器等,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做到与医生的密切配合是肩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撕裂伤的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任玲;王瑛;陈海飞;徐琴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医药为主治疗脑出血致持续性植物状态一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0岁,工人.主诉:神志不清、失语、四肢瘫痪78天.1997年3月8日上午8时家人发现其在床上昏迷不醒,呼之不应,四肢软瘫,随即送我院就诊,体查:体温正常,R20次/分,P56次/分,BPl5/10KPa,中度昏迷状,双瞳孔φ:左3mm,右6mm,对光反射消失,颈软,四肢软瘫,各种反射消失.按脑出血,脑疝形成,予脱水、抗感染等中西医结合治疗20天,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并出现肺部感染,而于4月6日转至某医科大学附院住院,经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后诊断为:右额顶叶、胼胝体脑出血吸收期,左脑室积血、积水,脑动脉瘤,经开颅清除血肿及积水、脑动脉瘤切除术两次手术及静滴脑活素等药物治疗58天,肺部感染及脑疝消失,昏迷减轻,时能睁眼,但神志仍不清,靠胃管鼻饲饮食,遂于6月4日出院转回我院要求以中草药治疗.

    作者:黄永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慢性盆腔炎综合治理的观察及护理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效,因此,我科2008年2月-2011年5月采用中药内服及外治结合微波治疗的综合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搜集本科2008年2月-2011年5月门诊及住院疹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共29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46例,年龄在21-50岁,平均年龄36.8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为3年;对照组148例,年龄在21-53岁,平均年龄在34岁,病程在6个月-12年,平均为3.5年.所有患者治疗前均以下腹坠胀或腰骶部酸痛为主,月经前后或劳累后疼痛加重.体征:妇检查体一侧有压痛者280例,盆腔、附件角生及有触痛的条索状肿物者12例,B超检查发现炎性包块有2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妇科内疹和B超检查等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阮晓霞;陈文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2例甲状腺腺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甲状腺腺瘤周边有声晕,腺瘤周边及实质瘤体内见血流信号.滤泡状腺瘤30例占71%(30/42)混合性4例占10%(4/42)漏诊4例结论;结合高频二维超声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表现将有助于提高甲状腺腺瘤的准确性.

    作者:陈民强;陈丽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抗原发性肝癌粘附、侵袭与转移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HCC)是世界上为常见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彻底治愈的难度很大,患病死亡率高.根据目前的研究报道,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复发转移.研究统计结果显示HCC病患处切除5年后的复发率为55% ~62%,切除肿瘤直径小于5cm的小肝癌复发率为44%,局部治疗的转移复发率则更高.因此抗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降低术后复发率是目前HCC治疗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作者:袁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我院手术与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简析

    目的:探讨我院手术与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我院各科手术(60例)和非手术患者(50例)共11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与非手术患者62.5%药物使用选择过高,药物的给药次数错误率为30.2%,其中还有个别的药物的溶剂应随着药物的剂量增加,但却没有增加.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及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体系.

    作者:田力;孙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威枫骨科外洗散治疗各种中医分型的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威枫骨科外洗散在治疗各种中医分型的膝骨性关节炎时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在我院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分型分别分为:肾虚髓亏组、阳虚寒凝组、瘀血阻滞组,每组各20例,均给与威枫骨科外洗散熏洗患膝关节1周,通过评分方式得出治疗前后分数,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结果:结果表明威枫骨科外洗散对各种中医分型的膝骨性关节炎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各种分型之间无明显差异,对比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威枫骨科外洗散应用范围广,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会良;蔡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针刺加放血疗法对缓解中风后肢体痉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寻找比较有效的的缓解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方法,降低肌张力,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行走能力.方法:以传统的针刺加患者患侧肢体部份特定穴位点刺放血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30例,另选30例仅针刺治疗为对照组.结果 及结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放血疗法对缓解肢体痉挛有特定的疗效.

    作者:刘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健康必读(下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健康教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