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华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小儿腹泻护理的干预效果状况.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12月住院治疗腹泻的患儿90例,对其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均给予电解质平衡、纠正脱水等综合基础性治疗,在此基础常规护理对照组,全面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对实验组,出院后做疗效整体评估.结果 实验组总病程、退热时间、呕吐转好时间、腹泻转好时间等方面都明显较对照组短,俩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96.0%有效,对照组74%有效,疗效俩组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确实能够有效缩短病程、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黄群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人文关怀的护理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减少焦虑抑郁的心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9例慢性乙型肝炎且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50分的患者.分组进行心理护理,研究组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结果:通过3个月的治疗,研究组在心理状态、依从性和治疗疗效上有明显提高.结论:人文关怀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抑郁状态有较好的影响,对患者进行全身心的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林惠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衰退性疾病,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老年痴呆是继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病之后,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第4号杀手.现结合我科老年护理工作实际,谈谈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观察及特殊护理的体会.
作者:刘彩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介绍乙肝患者亲情护理的体会.方法 将我院肝炎科100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实行亲情护理,对照组采用只做单纯疾病护理.用问卷方式调查患者的心理满意程度.结果 接受亲情护理的乙肝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只做单纯护理患者(χ2=203.3,P0.05).结论亲情护理可增进护患关系,降低患者自卑感,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张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科学研究表明,0~3岁是婴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在该阶段所发展出的个性和素质,所形成的智力、情感、运动、社会交往等各方面基础的能力对往后人生影响深远.近年来,社会极力倡导和推动0~3岁儿童早教优教.这项工程在相对落实的农村该如何来推动呢?本文就此议题进行思考和尝试分析.
作者:蒋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本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点.急性阑尾炎一旦明确诊断均宜手术,一般采用阑尾切除术.
作者:何伟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血府逐淤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府逐淤汤组和注射用疏血通治疗对照组,两组均连续用药15d.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后应用血府逐淤汤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赵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病人可因失血过多引起休克或因血液呛入气道而窒息,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对扁桃体切除术病人一定要做好出血预防及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原因分析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12年04月共发生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13例,经及时处理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均治愈出院.本组病例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小4岁,大51岁,平均年龄29岁.
作者:李芬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肝癌病人的护理是对护理护士整体素质的考验,做好肝癌病人的护理是每一个护理护士应尽的职责.本文从心理护理和临床护理两个方面介绍了肝癌病人的护理措施.
作者:汪丽华;马玉桂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核除术中采用缝合止血和电凝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法将2007年12月-200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和我院妇科因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初次手术的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创面止血采用单纯缝合方法(缝合组)35例,采用电凝止血(电凝组)36例.于术前、术后第2次月经及术后6个月后第1次月经的第2-3天,分别检测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水平,阴道B超检测窦状卵泡数(F0)、卵巢间质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PSV),以判断卵巢储备功能.两组患者术前一般状况和卵巢储备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2组病例术后及术后6个月较前均出现E2、F0下降和FSH、LH增高,其中电凝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缝合止血组术后E2、FSH、LH、F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核除术中采用电凝止血会造成卵巢储备功能降低,而使用镜下缝合止血可更好的保留其功能.
作者:王欣;耿丹;张美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复方萘普生栓联合利多卡因在初次妊娠患者进行人工流产方面止痛效果,以减轻初孕妇女承受人工流产方面的躯体疼痛.方法:将初次怀孕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288例孕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设计为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138例),研究组则在术前15~30分钟肛门塞入复方萘普生栓,在扩宫前1~3分钟进行宫颈注射盐酸利多卡因3~5ml;对照组则不用任何的术前用药,观察两组的宫口扩张情况、病人的疼痛指数、手术时间、人流综合症、手术出血量等.结果:研究组宫口松弛效果良好、病人的疼痛程度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人流综合症发生率低(P<0.01)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而人流后出血量则是(P>0.01),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孕患者人工流产前应用复方萘普生栓和利多卡因有效减轻人流带来的痛苦、有效松弛宫颈口、缩短手术时间、人流综合症发生率低等作用;且无存在出血量增加的不良影响,本研究为初孕患者进行人工流产时提供更好的选择.
作者:叶素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甲胎蛋白(AFP)浓度水平变化.方法:连续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43例(胃癌组).同期住院非肿瘤患者32例(对照组),两组对象分别多次进行血清AFP浓度测定,胃癌组采样时间分别于术前1d、术后3d、10d,对照组采样时间为入选后1d、3d、10d.结果:胃癌组各次血清AFP浓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前者术后3d、10d血清AFP浓度值明显低于术前检测值(P<0.05或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AFP浓度值明显增加,手术病灶切除后可显著降低血清AFP的表达水平.
作者:康维权;孙炜;王效勤;邓辉;凡威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静脉输液是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注病人体内,是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迅速发展,医院水平和患者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就如何将静脉穿刺一次成功谈几点看法:
作者:邓艳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近2年我科诊治的74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例.对护理进行总结分析观察其转归.结果:经有效的护理全部治愈出院.而护理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和24小时尿蛋白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严密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可预防控制并发症,利于维护母婴健康,促进康复.
作者:赫静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24小时后至产褥期末称为晚期产后出血.多发生于产后1-2周内.阴道流血可以持续性小剂量出血,然后大出血,亦可以一次性的急剧大量出血.本文对我院2002-01-2008-12所收治的25例晚期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2002-01-2008-12共发生25例晚期产后出血,住院分娩人数7142例发病率0.35%,本组资料年龄小18岁,大45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10例,阴道分娩15例,剖宫产10例,孕周37-42周,25例中重度贫血3例,失血性休克1例.
作者:王春霞;韩菊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5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潘生丁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1疗程后对比两组尿蛋白及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24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Scr、BUN及ALT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Scr、BUN及ALT与本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患者尿蛋白水平,且用药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经济适用.
作者:肖调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总结105例鼻内窥镜术后的护理,均取得了好的效果.认为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是手术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甘露醇是一种渗透性利尿剂,起效快、作用强,因此被广泛用于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但甘露醇可引起肾功能损害,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现将急性脑血管病使用甘露醇后发生肾功能损害的30例患者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2006年-2010年收治的310例各种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甘露醇治疗情况.310例中,男194例,女116例,其中脑出血209例,脑血栓101例,年龄27岁~92岁.均经头颅CT确诊急性脑血管病,入院当天或次晨检测尿常规、电解质、尿素氮、肌酐均正常.
作者:姜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艾滋病(AIDS)是由于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也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1].上世纪80年代末,艾滋病在全球广泛流行,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国际社会把它作为21世纪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艾滋病在全球的传播和蔓延,目前我国正处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快速增长期[2],艾滋病病毒感染发病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广泛扩散[3].医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中,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自1984年世界上报道了首例因职业暴露而被感染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截止到1997年6月,美国共有52名健康工作者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1].艾滋病职业暴露正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性艾滋病感染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黄玉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对代谢综合征(MS)的作用、效果.方法:抽取符合MS诊断及已有1项或2项MS组成成分异常的受检者168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干预,18个月后观察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MS患病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S需要早发现、早预防,实施综合干预可大大降低MS发病率.
作者:曾琼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