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早期护理干预

张君

关键词:高热惊厥, 患儿, 体温
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58例单纯高热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 通过对发热患儿的早期护理干预,采取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控制体温、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措施,除3例既往有惊厥史患儿发生高热惊厥外,其余患儿均未出现惊厥.结论通过对高热惊厥患儿的早期护理干预,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减少惊厥的发生.
健康必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癌痛的影响因素

    疼痛是癌症患者一个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据WHO统计,全球每年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遭受疼痛的折磨;新诊断的癌症患者约25% ~30%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接受治疗的患者中50%伴有疼痛;70% ~80%的晚期癌症患者认为癌痛是主要的症状;约有30%的患者认为具有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1].癌痛患者同时伴有的焦虑、忧郁、悲观、绝望等不良心态又可加重疼痛反应进而影响治疗的效果.要解除癌痛患者的痛苦,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除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外,还要了解癌症疼痛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患者疼痛的因素采取相应的疼痛评估及护理,提高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试分析影响癌痛的主要因素,旨在为缓解癌痛患者的疼痛提出参考.

    作者:刘利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治方面的应用与规范

    阴道镜是一种妇科临床诊断仪器.适用于各种宫颈疾病的诊断,借着这种放大效果,医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子宫颈上皮结构及血管的形态,以发现宫颈癌的前期病变,指导可疑病变部位的活组织检查,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使患者提前得到有效的治疗.

    作者:顾玉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综合干预对代谢综合征的作用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对代谢综合征(MS)的作用、效果.方法:抽取符合MS诊断及已有1项或2项MS组成成分异常的受检者168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干预,18个月后观察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MS患病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S需要早发现、早预防,实施综合干预可大大降低MS发病率.

    作者:曾琼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产时胎心监护临床应用

    目的 临产后对产妇通过持续胎心监护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7月-2010年12月对本院住院产妇进入临产后持续胎心监护.结果 300名产妇中发现重度变异减速18例(占6%),频发晚期减速12例(占4%),其中发生在潜伏期6例(占20%),活跃期22例(占73%),第二产程2例(占7%),无重度新生儿窒息发生,轻度新生儿窒息4例,全部复苏成功,无围产儿死亡.结论产时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及时处理,能避免重度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

    作者:华静亚;张裕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简便经济、副作用小、疗效好,已成为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以期寻找佳的治疗方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我们共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242例,随机分为8组,治疗前各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自愿要求保守治疗并符合以下条件:(1)输卵管妊娠直径小于4cm,排除宫角妊娠和宫颈妊娠;(2)血β-HCG<3000U/L;(3)无活动性内出血;(4)生命体征平稳;(5)既往无输卵管妊娠史、无急慢性器质性疾病.

    作者:侯智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树突细胞在支气管哮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患病率逐年上升,树突细胞(DC)作用于哮喘的起始阶段,是目前已知功能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具有独特地位.DC在肺脏免疫耐受、诱发哮喘Th2反应、激活CD4+T细胞及Th1和Th2细胞分化中起重要作用,其与TLR及转录因子的相关研究逐渐引起人们重视.DC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探讨树突细胞靶向治疗的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就树突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机理做一综述.

    作者:王艳波;边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重症胰腺炎的个体化治疗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的个体化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针对病因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现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0例无死亡病例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18.5±3.5)d.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24例中总有效率为83.3%;非梗阻型重症胰腺炎19例中总有效率84.2%;梗阻型重症胰炎37例中总有效率为91.9%,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切口疼痛4例,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重症胰腺炎治疗中,需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从病程、病因方面考虑,对保守和手术治疗方式进行选择,加强营养支持,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过敏性紫癜是以急性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累及皮肤常见,其次是关节、消化道及肾脏.起病较急,症状多变,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率高[1].现将我县医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40例过敏性紫癜病例,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儿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小4岁,大12岁,平均7岁.过敏性紫癜发病前有呼吸道感染史占78%,发病同时有呼吸道感染占14%,不明原因占8%,此病好发年龄为学1.2临床分型4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男女之比1.2∶1.皮肤紫癜型24例,占60%;腹型8例,占20%;关节型7例,占17.5%;肾炎型1例,占2.5%.

    作者:冯桂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CT增强定位扫描在宫颈癌术后靶区勾画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CT增强定位扫描在Ⅰa-Ⅱa期宫颈癌术后靶区勾画中的作用.方法 对拟行手术治疗并且具有高危险因素的26例已确诊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采用体模固定,激光定位系统及双排螺旋CT进行定位扫描,平扫完毕后,静脉注射碘造影剂,患者保持相同的体位,相同的宽窗、宽位;相同的扫描参数和范围开始CT增强扫描,将得到的两组图像通过网络输送到计划系统工作站.放疗医生在平扫图像和增强图像上分别勾画靶区,进行对比,来说明两者的优劣.结果 26例患者中,9例勾画的靶(CTV)体积增大,占34.6%,5例靶区(CTV)体积减少,占19.2%,主要是髂总、髂外、髂内等淋巴引流区的转移性淋巴结,在增强CT图像显示清晰.结论CT增强定位扫描可分清正常组织、血管和肿大的淋巴结;应用增强CT图像勾画靶区可避免靶区遗漏,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更精确地确定宫颈癌术后放疗靶区和制定放疗计划.

    作者:龚晓红;龚小宝;林鹏;宋伟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10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每组50人,实验组:病人的术前术后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行为训练、双向交流相结合的指导.入院时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对疾病认识的程度采取个别讲解,做到语言通俗易懂,术前适应性训练,指导床上仰卧位小便,术后24h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术后1周锻炼腰背肌,术后2周拆线后进行腰背肌锻炼.对照组:按疾病常规进行护理.出院前对比病人经过健康教育后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的健康教育后病情恢复情况比较,接受健康教育组的病人术后2周病人的病情恢复快,经X2检验(x2=4.02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中开展了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的能力,促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罗爱英;龚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布洛芬对小儿发热退热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布洛芬的作用特点和疗效.方法 对262例病人分别口服布洛芬糖浆和肌注复方氨基比林.结果 服布洛芬组降热效果明显优于肌注复方氨基比林组.结论布洛芬糖浆可作为小儿解热镇痛的首选药物,可用来代替注射退热针剂为高热患儿降温.发热为儿科疾病中的常见症状之一,持续发热可引起机体功能紊乱,出现精神及食欲不振、呕吐等,特别是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高热常易致惊厥而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引起患儿及家长高度紧张.

    作者:李玉侠;刘登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68例消化道溃疡的综合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上消化道溃疡与幽门螺杆菌之间的联系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自2011-01至2012-01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道溃疡患者68例,该组患者接受纤维胃镜检查并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证实幽门螺杆菌存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保护胃黏膜、治疗胃溃疡药物治疗,另一组加用根治幽门螺杆菌药物综合治疗.结果: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组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综合治疗消化道溃疡效果明显.

    作者:孟祥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前列地尔对糖尿病患者脑动脉造影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行脑动脉造影后的糖尿病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拟行脑动脉造影术的糖尿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PGE1组,n=54)和基础治疗组(CON组,n=50).CON组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及水化等治疗.PGE1组脑动脉造影术开始前3天开始给予前列地尔10μg入壶,每日一次,共1周.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4天测定血清肌酐.比较两组患者CIN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共发生CIN9例(8.7%),其中基础治疗组6例(12%),治疗组3例(5.6%),两组CIN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以有效地预防行脑动脉造影的糖尿病患者CIN的发生.

    作者:贾伟;杨正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片配合桂枝茯苓丸保守治疗更年期子宫肌瘤34例疗效观察

    探讨用桂枝茯苓丸配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更年期子宫肌瘤的疗效.此方法针对"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彻底克服促性腺激素激动剂(亮丙瑞林)保守治疗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充分发挥"中西结合"的优势,使患者在达到治疗目的 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许朝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麻黄素滴鼻预处理在合并轻度感冒病人行人工流产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麻醉对经1%麻黄素滴鼻预处理后的感冒病人的影响,并和正常人作比较,以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病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轻度感冒病人,Ⅱ组为正常病人.Ⅰ组病人先用1%麻黄素滴鼻至病人鼻塞症状大大减轻或消失,并嘱病人将鼻腔分泌物清除干净.两组病人均用丙泊酚行全身麻醉,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后SPO2变化和观察术中患者呼吸道情况(分泌物是否增多,是否出现支气管痉挛或喉痉挛),术后电话追踪患者是否并发细菌感染或感冒加重.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SPO2无明显变化,两组病人术中鼻腔分泌物均未见明显增多,亦无出现支气管痉挛、喉痉挛,术后两组病人均无出现细菌感染或感冒加重的情况.结论:合并轻度感冒的病人,行人工流产术时在经1%麻黄素滴鼻预处理后完全可实施麻醉.

    作者:黄伯万;钟晓燕;李桂枝;游润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分析

    目的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实行人文关怀,确保病人及时获得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卵巢囊肿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整体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费用.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小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妇炎舒胶囊治疗34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目的:原发性痛经发病率高,研究开发原发性痛经的纯中药制剂---妇炎舒胶囊.方法:筛选中药,确定组方,制备成胶囊剂型,并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妇炎舒胶囊效果显著,副作用轻微.结论:妇炎舒胶囊作用确切,服用方便,价格低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50例小儿支气管炎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观察其疗效.方法:以本院2010年11月份至2011年1月份儿科收治的50例小儿支气管炎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在入院后全部给予对症以及支持治疗,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的相关临床治疗资料.结果:50例小儿支气管炎痊愈32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临床给予支气管炎患儿及时的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起效快而且疗程短,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蒋雪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内蒙古包头市正常成人骨矿含量分布研究

    目的 为了解正常包头人群骨量分布,确定峰值骨量的年龄段,寻找骨丢失规律.方法 选择20-89岁健康包头男女461人,其中女性261人,男性200人.以10岁为一年龄段,对男女分别进行分组.用DTX-200(美国OSTEOMETER公司提供)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非优势手臂的远端进行测量,取结果的平均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峰值骨量男女都在30-39年龄段,以后随年龄增加骨量逐渐减少.男性在60-69年龄段骨量丢失达17.61%,70-79年龄段骨量丢失达23.90%;女性在50-59年龄段骨量丢失13.91%.女性60-69年龄段骨量丢失已达26.48%.结论应根据不同地区正常人群骨量分布,建立诊断标准.

    作者:王波;孙万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关于农村0~3岁儿童优教的几点思考

    科学研究表明,0~3岁是婴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在该阶段所发展出的个性和素质,所形成的智力、情感、运动、社会交往等各方面基础的能力对往后人生影响深远.近年来,社会极力倡导和推动0~3岁儿童早教优教.这项工程在相对落实的农村该如何来推动呢?本文就此议题进行思考和尝试分析.

    作者:蒋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健康必读(下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健康教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