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咖啡酸苯乙酯通过TGF-β/Smad通路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

迟乐;黄波;迟源;金艳花

关键词:咖啡酸苯乙酯, 3T3-L1脂肪细胞, 脂肪生成, 转化生长因子-β
摘要:目的 探讨咖啡酸苯乙酯对3 T3-L1小鼠成纤维细胞(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3T3-L1前脂肪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用0.5μM的异丁基甲基黄嘌呤,1μM的地塞米松及10μg/mL胰岛素诱导脂肪细胞的分化.脂肪细胞分化后用油红O染色,检测2.5~10μM咖啡酸苯乙酯对脂肪细胞的诱导作用、 脂质含量以及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发生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此外,裂解和测量甘油三酯的含量.采用组织学、 蛋白质印迹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研究了咖啡酸苯乙酯对3 T3-L1脂肪细胞脂肪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咖啡酸苯乙酯浓度依赖型抑制油滴的积累和减少液滴的大小;咖啡酸苯乙酯显著降低过氧化体増殖物活化型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 α(C/EBPα)、 脂肪酸合成酶(FAS)、 脂肪细胞特异性脂肪酸结合蛋白2(aP2)、 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1(SCD-1)和脂蛋白(LPL)的表达.此外,咖啡酸苯乙酯显著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Smad2和Smad3的磷酸化,但是处理Alk抑制剂时这些作用会减弱.结论 咖啡酸苯乙酯通过调节PPAR-γ,C/EBPα和TGF-β信号通路对3T3-L1脂肪细胞脂肪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GF-β与PAI-1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GF-β与PAI-1水平变化及二者与I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新诊断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30例(T2DM肥胖组),新诊断2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30例(T2DM非肥胖组),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C组).收集各组一般资料并测定各组患者空腹血糖(FPG)、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空腹胰岛素(Fins)、 空腹C肽(F-CP)、 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HDL-C)、 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并检测血清TGF-β及血清PAI-1水平.结果 (1)各组血清TGF-β及PAI-1水平依次为,T2DM肥胖组>T2DM非肥胖组>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TGF-β水平与PAI-1、 体重、WHR、BMI、FPG、HbA1c、Fins、 空腹C肽、TG、HOMA-IR呈正相关,与HOMA-β呈负相关,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I-1水平与TGF-β、 体重、 腰围、WHR、BMI、FPG、HbA1c、Fins、 空腹C肽、TG、TC、HOMA-IR呈正相关,与HDL、HOMA-β呈负相关,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AI-1、HOMA-β是血清TGF-β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 空腹C肽、HOMA-IR是血清PAI-1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TGF-β与PAI-1水平变化与IR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或可作为新诊断T2DM的预测指标,为T2DM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刘文艳;张超;丹杨萍;王丽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胃良性神经鞘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胃良性神经鞘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12例胃良性神经鞘瘤的临床、 胃镜及CT表现特点.结果 12例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胃体部8例,胃底和胃窦部各2例.肿瘤多表现为跨胃壁内外生长的类圆形或卵圆形肿块,3例肿瘤表面伴溃疡形成.肿块大小约1.8 cm×1.6 cm~5.7 cm×3.6 cm.9例平扫为均匀实性等密度,增强扫描均匀强化.3例密度不均,其中2例见小囊变(1例合并钙化),1例见散在小坏死灶;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均匀强化,囊变、 坏死及钙化区无强化.所有肿块实性部分均呈延迟性强化.结论 CT对胃良性神经鞘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玲;张超;童梦玲;刘清祥;王素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改善RA患者SOD及免疫炎症血液指标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对改善RA患者SOD及免疫炎症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风湿病科2012年5月至2017年12月RA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利用SPSS 22.0分析两组RA患者SOD及免疫炎症血液指标的变化,利用SPSS Clementine 14.2软件Apriori模块、ORACLE 10 g工具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随机行走模型评价.结果 (1)共计3964例RA患者符合本研究要求,其中实验组786例,对照组317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 平均年龄及平均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RF、CCP-AB、Hs-CRP、ESR治疗后均降低,RBC、HGB治疗后均升高,且实验组在降低CCP-AB、Hs-CRP、ESR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升高RBC、HGB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关联规则分析:SOD、hs-CRP、ESR、C4、IgA、IgM等指标改善均与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有较强关联关系,且联合中药治疗与实验室关联置信度升高,药物配伍使用优于单味药物;(4)随机行走模型分析:实验组指标SOD、RF、Hs-CRP综合评价指标的正向递增率分别为0.475、0.3768、0.5056,综合评价指标记录次数分别为1032、1678、1764.对照组指标SOD、RF、Hs-CRP综合评价指标的正向递增率分别为0.423、0.4124、0.4764,综合评价指标记录次数分别为1189、1985、1908.结论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能有效改善RA患者SOD及免疫炎症血液指标,且联合中药内服与免疫炎症指标的改善存在明显关联关系.两组患者综合评价指标和接受的干预措施存在长程关联,HQC联合中药内服实验室指标SOD、Hs-CRP的改善优于单纯中药内服.

    作者:侯阿美;刘健;郭锦晨;忻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慢性病及共病的研究进展

    目前,在我国老年人群中慢性病患病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共病现象更加明显,开展慢性病及共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慢性病以及共病的防控质量,同时为相关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制定居民慢性病和共病的合理诊疗规划和管理计划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本文就该方面内容作简单综述.

    作者:金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内瘘专业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透动静脉瘘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内瘘专业护理模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性血透动静脉造瘘并发症及瘘管失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科接受动静脉瘘手术,并行维持性血透的患者152例,其中内瘘专业护理组67例,普通护理组85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瘘管失功能率;通过电话回访形式,获取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内瘘专业护理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瘘管失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内瘘专业护理组的满意率为97.0%,显著高于普通护理组为70.6%.结论内瘘专业护理模式有助于降低维持性血透动静脉瘘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瘘管失功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莹莹;麦倩婷;邓美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影响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对221例249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记录患者的年龄、 性别、 既往病史及晶状体核硬度,术中记录超声能量,术后观察角膜水肿程度.结果 术后38.96%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其水肿程度与年龄、 既往病史、 晶状体核硬度、 超声能量及手术技巧有关.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要提高手术者的手术熟练度,其次要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作者:孔令勇;于爱民;邵明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咖啡酸苯乙酯通过TGF-β/Smad通路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

    目的 探讨咖啡酸苯乙酯对3 T3-L1小鼠成纤维细胞(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3T3-L1前脂肪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用0.5μM的异丁基甲基黄嘌呤,1μM的地塞米松及10μg/mL胰岛素诱导脂肪细胞的分化.脂肪细胞分化后用油红O染色,检测2.5~10μM咖啡酸苯乙酯对脂肪细胞的诱导作用、 脂质含量以及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发生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此外,裂解和测量甘油三酯的含量.采用组织学、 蛋白质印迹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研究了咖啡酸苯乙酯对3 T3-L1脂肪细胞脂肪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咖啡酸苯乙酯浓度依赖型抑制油滴的积累和减少液滴的大小;咖啡酸苯乙酯显著降低过氧化体増殖物活化型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 α(C/EBPα)、 脂肪酸合成酶(FAS)、 脂肪细胞特异性脂肪酸结合蛋白2(aP2)、 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1(SCD-1)和脂蛋白(LPL)的表达.此外,咖啡酸苯乙酯显著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Smad2和Smad3的磷酸化,但是处理Alk抑制剂时这些作用会减弱.结论 咖啡酸苯乙酯通过调节PPAR-γ,C/EBPα和TGF-β信号通路对3T3-L1脂肪细胞脂肪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迟乐;黄波;迟源;金艳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整体护理模式下的舒适护理对妇科患者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模式下的舒适护理对妇科患者各项生理指标、 满意度的影响,从而促进舒适护理模式的深入开展.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我院妇科抽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住院的15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 观察组80例,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咨询专家,制定相应舒适性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指数、 焦虑指数(SAS)、 抑郁自评分(SDS)、 满意度、 认识度、 需求度.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指数、 焦虑指数(SAS)、 抑郁自评分(SDS)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满意度、 认识度、 需求度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整体观念下舒适护理方法能有效改善妇科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在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刘春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脂肪乳与中毒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

    脂肪乳广泛应用于胃肠外营养,是用于补充能量以及必须脂肪酸的高能量静脉营养物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静脉注射脂肪乳(intranvenous lipid emulsion,ILE)对于多种亲脂性化学制剂中毒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将脂肪乳(lipid emulsion,LE)作为一种潜在的解毒剂,已经引起医疗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就ILE与局麻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精神药物,抗疟药,有机磷酸酯类,除草剂以及职业环境因素等引起中毒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日后脂肪乳作为解毒剂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林艳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95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其CRC组织中的SAA1蛋白表达水平.我们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分析SAA1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评估SAA1在CR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使用Kaplan-Meier分析进一步调查了195名CRC患者中SAA1表达与总体生存(OS)之间的关联.结果 在195例结直肠癌患者中SAA1高表达有100例,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显示SAA1在CRC中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P=0.034)、 远处转移(P=0.041)及TNM分期(P=0.033)显著相关;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SAA1是CRC患者O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 SAA1的过表达可能促进CRC的发生与发展而且是CRC患者预后不良的标记物.

    作者:车忠广;马靖宇;白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系统性心理干预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系统性心理干预对实习期护理本科生的干预效果,促进护士职业生涯健康发展.方法 从某三甲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的护理实习生中整群抽样400名,并给予系统性心理干预,分析实习护士压力源并对比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实习护生总体压力处于中等水平,经干预后在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和焦虑三方面较比干预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与干预前比较,实习护士经心理干预后希望、 乐观、 韧性三个维度得分及心理资本总分显著提高(P<0.01),而自我效能得分有小幅度上升(P>0.05),干预前及干预后四个维度得分、 心理资本总分呈正相关(P<0.01);护士经过心理干预后组织内竞争力、 组织外竞争力、 职业满意度三维度得分及职业生涯成功总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1),干预前及干预后三维度得分、 职业生涯成功总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科学的心理干预与自我疏导能够显著改善实习护士的心理状态,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作者:吴遥;石建国;刘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对OSAHS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OSAHS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分析.方法 收集OSAHS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各50例,采集静脉血液标本,比较术前、 术后3、7、15、30、60、90 d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NK细胞.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IgG、IgM、IgA、NK、CD3+、CD4+、CD8+水平较健康志愿者无明显差异,OSAHS患者术前分别与术后3、7、15、30 d的IgG、IgM、IgA、CD3+、CD4+水平存在明显差异(F=4.012,P<0.017;F=1.517,P<0.032;F=4.571,P<0.008;t=4.471,P<0.015;F=2.314,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SAHS患者术后7、15、30 d免疫力处于同一水平,无明显差异,术前分别与术后60、90 d患者的IgG、IgM、IgA、CD3+、CD4+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术前、 术后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7、15、30 d的IgG、IgM、IgA、CD3+、CD4+较健康志愿者差异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7、15、30 d的IgA、CD3+、CD4+较健康志愿者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0、90 d的IgG、IgM、NK、CD3+、CD4+与健康志愿者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腭咽成形术在改善OSAHS患者症状的同时对于患者术后60 d的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赵亚会;戴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卡维地洛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卡维地洛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指标情况.结果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80.0%、95.0%,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VEF、 心率等治疗指标方面,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VEDD、LVESD等治疗指标方面,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将卡维地洛和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明显,可以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和健康的恢复.

    作者:陈海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锦州市老年糖尿病及伴有合并症患者用药安全现状调查

    目的 调查老年糖尿病及伴有合并症患者用药安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糖尿病及伴有合并症患者用药安全性及开展合理用药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7年2月至12月,应用便利抽样方法,使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量表对452位老年糖尿病及伴有合并症非住院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不安全服药行为有服错药、 漏服药、 自行停药、 自行增减服药剂量、 服用过期药等.卡方检验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能够影响老年人的用药安全,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用药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 既往职业、 文化程度、 家庭人均月收入、 服药时间、 药品来源和是否接受过用药安全的健康教育(P<0.05).其中,既往职业、 文化程度、 家庭人均月收入与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是保护性因素;年龄、 服药时间与药品来源是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及伴有合并症老年人用药安全知识相对缺乏,同时这些老年人存在许多错误的认知和行为等常常导致老年糖尿病及伴有合并症患者不良反应和用药隐患的出现,这应该引起家属及老年人的重视.

    作者:王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葎草总黄酮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葎草总黄酮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葎草中总黄酮的含量,运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对各种不确定度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由此合成超声提取葎草总黄酮的不确定度及在95%置信区间下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本次试验的葎草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为(1.552±0.037)%(k=2).结论 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适于测定中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作者:才志阳;郭伟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Graf法超声在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初步应用

    目的 探讨Graf法超声在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研究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新生儿儿科病房收治的疑似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新生儿6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Graf法超声和X线拍片诊断.对超声诊断和X线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评价两种方法在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应用.结果 采用Graf法超声检测出DDH阳性65例(9.56%),其中43例髋关节发育不良,14例髋关节半脱位,8例全脱位;X线检测DDH阳性45例(6.62%),其中26例髋关节发育不良,14例髋关节半脱位,5例髋关节全脱位.阳性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X线判断DDH发育不良少17例,DDH全脱位少3例,1个月后通过Graf法超声和X线复查显示,17例确为DDH发育不良,3例确为DDH全脱位.结论 新生儿早期髋关节异常检查中,应用Graf法超声检查,能够更好地观察髋关节剖面结构,相比于X线检查,能够降低漏诊,为DDH提供有效依据和参考.

    作者:郭建平;张艳红;吕小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双套囊气管导管在清醒患者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双套囊气管导管在清醒患者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气管内插管全麻的清醒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单套组和双套组.单套组患者60例,给予单套囊气管导管内插管麻醉;双套组60例,给予双套囊气管导管内插管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插管麻醉后,双套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较单套组更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套囊气管导管应用于清醒患者气管插管麻醉中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插管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因而我们认为双套囊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王鑫;林晓峰;孙岸灵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同方式分娩对421例初产妇盆底功能影响的分析

    目的 了解初次分娩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产后门诊进行产后检查的足月单胎初产421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其中顺产产妇252例、 剖宫产产妇169例,统计和比较两组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 手测盆底肌肌力等情况.结果 足月单胎初产顺产、 足月单胎初产剖宫产产妇发生PFD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测盆底肌肌力<3级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足月单胎初产顺产、 足月单胎初产剖宫产产妇均可发生PFD、 手测盆底肌肌力均有下降;顺产产妇比剖宫产产妇PFD的发生率增加.

    作者:陈林芳;冯凤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同监测方式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不同监测方式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和APACHE-Ⅱ评分,采用被动抬腿试验(PLRT)和补液试验,结合PiCCO技术,对PLRT前后和补液前后的各项体征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包括心率、 中心静脉压、 动脉收缩压、 平均动脉压等.根据体征检测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组,分组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评价PLRT对容量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PLRT实验方面,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实验前后HR、CVP、SAP、MAP、PP、PC-CI、SV等指标的差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补液测试方面,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测试前后HR、CVP、SAP、MAP、PP、PCCI、SV等指标的差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RT-ΔSV(PLRT诱导的每搏量变化率)与补液试验后ΔSV(补液试验诱导的每搏量变化率)呈正相关(r=0.91,P<0.05);PLRT-ΔPP与ΔSV呈正相关(r=0.84,P<0.05).结论 PLRT联合PiCCO应用在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的预测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庄志辉;展思东;乐胜;江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机械通气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机械通气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炎性因子、 细菌菌谱分布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分析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 炎性因子以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显著,P<0.05;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2.5%,分离出100株病原菌,其中细菌有75株,占75%,其中革兰阳性菌25株,占33.33%,革兰阴性菌50例,占66.67%,真菌25株,占2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可有效提高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炎性因子,同时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较高,临床上可结合病原学分析给予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值得临床深究.

    作者:胡娟;杨柳明;常进勇;赵延龙;申春云;林大欢;陈荟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