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DCA护理模式改善哮喘小儿气道功能的效果观察

李倩男;陈颖

关键词:PDCA护理模式, 哮喘, 小儿, 气道功能
摘要:目的 观察PDCA护理模式改善哮喘小儿气道功能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128例哮喘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PDCA护理组(研究组64例)和常规组(对照组64例).于护理前(T1)及护理6个月后(T2)检测两组患儿气道功能指标潮气量(VT/kg)、 呼吸频率(RR)、 潮气呼气峰流速(PEF)水平、 评估患儿生存质量儿童生存质量量表(PedsQLTM3.0)哮喘模块,于T2时观察患儿哮喘控制情况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表(ACQ).结果 T1时,两组VT/kg、RR、PEF水平、PedsQLTM3.0哮喘模块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两组VT/kg水平及PedsQLTM3.0哮喘模块各维度评分均较T1时升高,RR、PEF水平则较T1时降低,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T2时,研究组ACQ量表各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护理模式对改善哮喘患儿气道功能、生存质量有一定帮助,于控制哮喘症状有利.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对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4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唑来膦酸)和对照组(钙剂和Vit D),观察骨代谢生化指标、 骨密度变化、 疼痛改善评价评分、 患者经治疗后腰腿痛改善情况.结果 (1)治疗组血钙水平上升、 血磷、 碱性磷酸酶水平下降;(2)治疗组与对照组的25羟维生素D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组水平增加更为显著;(3)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腰椎(L1-4)和股骨近端骨密度明显增加;(4)治疗组病情改善起始时间为2.5 w,而对照组病情改善起始时间为4 w,治疗组腰腿痛缓解总体有效率为85.4%,对照组为54.8%.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可以改善钙、 磷代谢,提高25羟维生素D水平和骨密度,缩短病情改善起始时间,显著改善患者的腰腿痛情况,效率高,疗效好.

    作者:徐雪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外科领域中的系统评价

    目的 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对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进行干预及系统评价干预情况、 干预效果,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组织实施等方面的现状及问题.方法 参照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快速康复外科相关护理措施进行优化组合并遵循干预措施的评价标准,对手术后患者首次排气、 进流质、 下地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 住院费用、 并发症、 死亡率或病人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制定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对多个领域,几十余种手术研究在进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后患者的首次排气、 进流质、 早下地活动时间、 住院天数、 住院费用、 并发症、死亡率或病人满意度等方面显示较之传统围手术期护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明显的优越性.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适应护理学的发展,应用显著效果,改进医、 护理质量,对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李桂芩;杨大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在牙周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应用于牙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牙周病患者110例,分为系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系统组给予系统化口腔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牙周健康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后,系统组的牙周健康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牙周病患者给予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小儿哮喘治疗中实施全程护理的价值探讨

    目的 本文就全程护理模式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在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8例哮喘患儿,采用抽签方式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n=34)予以全程护理模式,对照组(n=34)予以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PEF、FEV1指标优于对照组,哮喘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也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哮喘患儿治疗期间开展全程护理干预,对改善肺功能、 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具有重要帮助,还可提高家长对儿科护理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姜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BI-RADS 4级乳腺病灶诊治的应用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应用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BI-RADS 4级乳腺病灶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本院于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的BI-RADS 4级乳腺病灶680例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于超声引导下应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诊治,分析患者术后肿物良恶性情况、 病理类型、 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返院行彩超复查时良性肿物是否有残留.结果 380例BI-RADS 4A级乳腺肿物经活检后确诊32例乳腺癌,占8.42%;255例4B级乳腺肿物活检后确诊72例乳腺癌,占28.24%;45例4C级活检确诊35例乳腺癌,占77.78%.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病理类型,占83.55%,浸润性导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占71.23%.皮下淤血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23%.结论 超声引导下应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于BI-RADS 4级乳腺病灶诊治中的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巫朝君;杨伟雄;卢超政;黄友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家庭医生签约制对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签约制有效落实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社区干预模式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社康中心治疗的5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n=500,给予常规社区干预)和家庭医生社区干预组(n=68,家庭医生签约制下社区干预),对患者进行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即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估,比较对照组和家庭医生社区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 家庭医生社区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GQOLI-74总分由入组时(68.44±3.66)分提高至(90.38±2.25)分,家庭医生社区干预组患者GQOLI-74总分由入组时(68.53±3.38)分提高至(95.08±2.13)分,对照组和家庭医生社区干预组患者GQOLI-74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制有效落实能够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谢晓;荣蓉;胡杜华;谈启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重症肺炎患者乳酸清除率、 氧合指数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重症肺炎患者乳酸清除率和氧合指数水平,并探究两种指标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59例重症肺炎患者纳入研究,按照终结局分为死亡组14例与存活组45例.比较两组复苏前、 复苏6、12 h后乳酸及氧合指数水平,6、12 h乳酸清除率,不同水平6 h乳酸清除率患者A-PACHEⅡ评分、 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存活组患者复苏前、 复苏6、12 h后乳酸水平均要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氧合指数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6 h以及12 h乳酸清除率均要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按照6 h乳酸清除率的3分位数将59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G1组(8.94% ~15.32%)20例,G2组(15.33% ~27.60%)23例,G3组(27.61% ~38.56%)16例,患者APACHEⅡ评分、 呼吸衰竭、 休克以及28 d后死亡率均随6 h乳酸清除率的升高而降低(P<0.05).结论 乳酸清除率和氧合指数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用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价.

    作者:陈杏波;刘汉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PCSK9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危害全球健康安全的三大杀手之一,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已经被证实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CSK9基因突变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从而加重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本文就PCSK9的发现、 基因结构、 分布、 基因突变类型、 与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及与冠心病的关系现状作以综述.

    作者:向明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PDCA护理模式改善哮喘小儿气道功能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PDCA护理模式改善哮喘小儿气道功能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128例哮喘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PDCA护理组(研究组64例)和常规组(对照组64例).于护理前(T1)及护理6个月后(T2)检测两组患儿气道功能指标潮气量(VT/kg)、 呼吸频率(RR)、 潮气呼气峰流速(PEF)水平、 评估患儿生存质量儿童生存质量量表(PedsQLTM3.0)哮喘模块,于T2时观察患儿哮喘控制情况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表(ACQ).结果 T1时,两组VT/kg、RR、PEF水平、PedsQLTM3.0哮喘模块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两组VT/kg水平及PedsQLTM3.0哮喘模块各维度评分均较T1时升高,RR、PEF水平则较T1时降低,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T2时,研究组ACQ量表各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护理模式对改善哮喘患儿气道功能、生存质量有一定帮助,于控制哮喘症状有利.

    作者:李倩男;陈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地塞米松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联合巴曲酶静脉滴注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5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联合巴曲酶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疗效、 听力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显示,观察组达93.10%,同对照组72.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听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平均听阀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联合巴曲酶静脉滴注可有效治疗突发性耳聋,能改善患者听力,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小晶;文凤妮;唐利衡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复方阿嗪米特联合小剂量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阿嗪米特联合小剂量黛力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1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10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阿嗪米特联合小剂量黛力新治疗,均连续用药28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不良情绪.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和HAMD评分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反酸、 嗳气、 上腹疼痛、 上腹饱胀各项症状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复方阿嗪米特联合小剂量黛力新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效改善其各项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彩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鱼腥草胶囊中黄芩苷和黄芩素

    目的 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鱼腥草胶囊中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的方法 .方法取2批次复方鱼腥草胶囊作为待测中成药,批号分别为150425、150623,样品中黄芩苷和黄芩素有效分离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4.6×250 mm的Thermo-C18色谱柱(5μm);柱温为25℃;紫外检测波长为274 nm;进样量10μL;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结果 本次研究中,两个批次的复方鱼腥草胶囊:黄芩苷平均含量分别为8.4861、8.4432 mg/g,黄芩苷色谱峰面积RSD为0.6398%,0.7154%;黄芩素平均含量为0.4868、0.4813 mg/g,RSD分别为0.8471%和0.6872%.150425和150623两批次复方鱼腥草胶囊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基本一致,差别较小,且待测成分的色谱峰面积RSD均<3.5%,可知两批次药品质量差异较小.结论 复方鱼腥草胶囊质量控制良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鱼腥草胶囊中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简单、 准确,且重复性、 稳定性良好,为该药品质量控制提供一条可靠的途径.

    作者:李永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双心医学诊疗模式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

    目的 观察双心医学治疗对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的疗效.方法 选取58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双心医学治疗,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和HAMD评分变化,3个月内累积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HAMA、HAMD减分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抗焦虑抑郁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个月内累积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双心医学诊疗模式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障碍,也能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毛慧子;田洪阳;陶贵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FFR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FFR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主要对几项典型的大型研究进行总结,来探索FFR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周文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分析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或门诊患者共计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发生不良反应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引发不良反应的因素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生ADR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用法说明是否明确、 用量说明是否明确、 有无药理作用说明、 患者年龄是否>60岁、 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用药适应症选择是否合理、 配液时间是否过长、 给药剂量是否过大、 是否联合用药以及用药前是否进行肝肾功能检查(P<0.05).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应明确药物用法用量,了解药物药理作用;对老年患者及有药物过敏史患者应把握用药适应症,密切观察此类患者的用药反应,谨慎用药;在用药前尽可能了解患者肝肾功能,合理选择用药,避免配液时间过长、剂量过大,尽量减少联合用药.通过这些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TCMI使用中ADR发生的几率,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张瑞辉;成明建;陈明弟;叶志琼;欧忠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老年胃底贲门癌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老年胃底贲门癌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后的营养情况及恢复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85例老年胃底贲门癌术后患者分组,对照组42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43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机体恢复速度及机体营养状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7d血红蛋白、 血清白蛋白、 前清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 营养费用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30%低于对照组26.19%(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更为有效的促进胃底贲门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提升机体营养状况,减少住院时间,安全性高.

    作者:张凤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艾灸益气活血法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艾灸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艾灸抗衰老的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采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制备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 艾灸组、 吡拉西坦组,另设空白组作为对照,每组10只.30 d后,测定胸腺、 脾脏指数,MTT法检测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ELISA法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γ(IFN-γ)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胸腺、 脾脏指数明显降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下降,TGF-β含量升高,IFN-γ含量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胸腺、 脾脏指数明显升高,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上调,TGF-β含量下降而IFN-γ含量升高,表明艾灸可明显提高衰老大鼠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降低TGF-β含量,升高IFN-γ含量.结论 艾灸益气活血法可通过增强衰老大鼠免疫功能,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作者:李霞;唐中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PDCA循环在手术室预防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预防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9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护理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9例接受常规感染控制管理,观察组99例接受PDCA循环管理.以手术切口感染率、 术后3 d体温升高率(38.0℃以上)、 术后3 d WBC>10.0×109/L比例、 患者护理满意度为评价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 体温升高率、WBC升高率分别为1.01%、3.03%、1.0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7%、11.11%、8.0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75.29±7.9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03±6.29)分(P<0.05).结论 PDCA循环可明显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体温升高率、WBC升高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胡安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Ⅲ度房间阻滞、 阵发性心房纤颤临床心电图分析

    Ⅲ度房间阻滞临床心电图少见,心电图表现临床尚认识不足.本文结合1例Ⅲ度房间阻滞、 阵发性房颤伴窦性停搏的临床心电图分析,进一步讨论Ⅲ度房间阻滞心电图改变机制和Ⅲ度房间阻滞与阵发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与窦性停搏的关系.

    作者:马玲玲;张凤香;刘仁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超声联合DSA引导对经皮肝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前建立通道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超声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对经皮肝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前建立通道的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肝胆外科住院拟行经皮肝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术的患者36例,根据不同的引导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予传统X线引导经皮肝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前建立通道,研究组予超声联合DSA经皮肝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前建立通道.对比两组患者穿刺次数、 穿刺准确性、 穿刺透视时间、 总穿刺时间、PTCD置管成功率、 置管时间、 穿刺路径合理性、 辐射暴露剂量、 结石取净、 穿刺出血量、 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穿刺准确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穿刺路径合理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置管成功率和结石取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穿刺时间、 穿刺次数、 置管时间及辐射暴露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穿刺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联合DSA引导在经皮肝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前通道的建立中,可提高操作安全性、 缩短操作时间、 减少穿刺次数、 增加穿刺成功率、 减少辐射损伤、 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郑楠;胡文军;陈杰桓;曹彭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