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宋宏哲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的神经系统的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痛苦.正确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程进展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张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积极地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患者都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积极地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效果比较,对照组治疗效率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加用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效果明显优于只采用常规的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珊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护理中使用静脉镇痛泵的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对88例ERCP术后患者使用静脉镇痛泵进行镇痛的临床观察结果与护理资料进行小结.结果:通过加强对使用静脉镇痛泵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有利于ERCP术后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排痰,促进睡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镇痛泵的使用取得满意效果.结论:ERCP术后应用静脉镇痛泵镇痛安全、有效、有利于ERCP术后患者的恢复.
作者:乔思竹;周梅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为实施镇静及每日唤醒计划实施的咪达唑仑--异丙酚序贯给药的护理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机械通气以咪达唑仑-异丙酚(M+P组)序贯给药实施镇静及每日唤醒计划的住院ICU患者,观察躁动-镇静评分(SAS评分)、唤醒时间及唤醒后1小时认知障碍、生命体征(MBpHR)的波动.结果:序贯镇静下SAS评分3.5±0.3分;每日唤醒时间1.0±0.5小时;唤醒后1小时认知障碍发生率3/22(13.6%);非计划拔管1例;生命体征的波动、变更镇静药物后0例;唤醒后2/22(9.1%).结论:序贯镇静有利于及时实施每日唤醒计划,但存在唤醒后1小时认知障碍,需要目标性的护理观察及加强安全护理.
作者:黄淑华;熊艳;陈热花;刘素芸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妊娠糖尿病(GDM)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15例GDM患者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如GDM的基本知识、饮食护理、运动治疗等),实行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行为改变、血糖检测的变化情况.结果 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掌握、健康行为、血糖检测值等.结论对GDM患者及时、准确地进行心理指导、健康教育,可以使孕妇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额,提高了孕妇自身健康的维护能力,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确保母婴平安健康.
作者:褚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对健康妇女开展以细胞学检查为主要手段的宫颈癌筛查,可使宫颈癌的诊断提前到临床前癌,故西方发达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呈现了明显下降趋势.我国由于诸多原因,宫颈癌筛查的开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尚不够理想,宫颈癌仍是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根据各地区宫颈癌发病和经济状况对合适人群采用合适手段进行宫颈癌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邹立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病人可因失血过多引起休克或因血液呛入气道而窒息,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对扁桃体切除术病人一定要做好出血预防及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原因分析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12年04月共发生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13例,经及时处理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均治愈出院.本组病例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小4岁,大51岁,平均年龄29岁.
作者:李芬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影响门诊导医预检分诊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将500例门诊初诊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发放的250分问卷为导医培训之前预诊分诊后的就医门诊患者,了解门诊导医预检分诊准确率;实验组在对导医护士进行专业技能、专科知识及沟通交流能力的培训后,对其预诊分诊后的门诊就医患者发放250份问卷,了解门诊导医预检分诊准确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通过门诊导医护士预检分诊后准确就诊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定期有计划的对导医护士进行专业技能、专科知识及沟通交流能力的培训,可以提高导医护士预检分诊的能力,防止因预检分诊不准确导致病人的病情延误.
作者:刘文雍;胡筠;赵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2例甲状腺腺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甲状腺腺瘤周边有声晕,腺瘤周边及实质瘤体内见血流信号.滤泡状腺瘤30例占71%(30/42)混合性4例占10%(4/42)漏诊4例结论;结合高频二维超声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表现将有助于提高甲状腺腺瘤的准确性.
作者:陈民强;陈丽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针刀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治疗后,随访3个月至1年,优良率为87.5%,且治疗过程中无关节感染症状.结论: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体现中医治疗优势.
作者:谢俊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针对在我院游泳的婴幼儿,总结了游泳的安全注意事项.并针对预防院内感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无一例院内感染发生.
作者:吴学香;朱续元;袁新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对各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不同的康复护理方法的预后情况.方法 对160例患者分别针对病情采取心理护理、急性期康复护理、肢体功能护理、恢复期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方法经行康复护理,并记录康复护理前后患者的病情.结果 患者皆能积极配合治疗,131例患者经康复护理后生活基本能自理,14位患者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仅15例患者生活尚部分或全部依赖他人.结论尽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介入全面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异常积极的作用.
作者:彭安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鼻出血病人的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1年26例老年鼻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做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有效的止血方法有利于病人康复.
作者:高丽;刘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78例近视手术患者的护理,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78例(96眼)中高度近视患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矫正近视,加强术前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术中积极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指导.结果:78例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随访3~6个月屈光状态稳定,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无一例因为护理不当而出现并发症,患者对手术效果及护理均满意.结论: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矫正近视度数高、预测性好、有可逆性等优点,是矫正中度和高度近视的一项新技术,对患者开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护理,能有效保证手术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易丽芳;刘海燕;廖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任何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出现惊厥,其发生频率约占活产儿的5/1000[1].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症,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惊厥,必须紧急寻找原因,并立即给予处理.为降低新生儿惊厥病死率,改善预后,本研究对60例新生儿的惊厥临床观察和护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朝晖;朱宏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取环器取环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4月-2010年6月期间行取环器取环的1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取环器取环和B组为取环钩取环,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结果:178例患者中,A组取环器取环成功率100%明显高于B组取环钩取环成功率89%(P<0.05).结论:取环器取环较传统的取环钩比较,其操作简单、安全,取环成功率极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银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2010年10月~2012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门诊调查方法记录手足口病患儿一般情况、体温变化、出疹时间、出疹部位、皮疹形状以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0例患儿中有发热67例,手部皮疹89例,足部皮疹35例,口腔疱疹、溃疡85例.部分病例分别伴有口腔疼痛、食欲不振、流涎、头痛、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经治疗除3例患儿转院外,其余均治愈.结论手足口病多数病例病情轻微,及时治疗可痊愈,不留后遗症.
作者:谷正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控制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护理部统一制定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各病区护士长对本病区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登记、分析上报.结果 因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导致的给药错误占护理不良事件的首位,其次是跌倒事件,9:00-15:00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时段,5年以下的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结论必须强化落实护理核心工作制度,重视细节管理,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做到弹性排班,加强全方位、规范化的教育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文春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探讨宫角妊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措施,以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红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对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救治水平.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月急诊救治78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早期诊断及救治的重要性.结果 本组78例经早期诊断救治,75例治愈,占96.2%,3例死亡,占3.8%.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救治是降低闭合性腹部损伤死亡的关键,尽早完善各项检查确定损伤部位,纠正休克,维持生命体征,及时急诊手术是提高闭合性腹部损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环节.
作者:李金泉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