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园园
中药注射剂药性平和,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广被临床应用,但因不同因素影响,也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反应.为此本文通过药物因素、注射剂质量因素、临床应用情况这三反面探究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加强用药监护、检查药剂、使用前的事项、合理配伍来探讨预防措施,以防止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张玉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在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观察其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对于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胸水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其中对照组:有28例患者,均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法,观察组:有48例患者,进行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观察组:48例中有46例患者痊愈,有2例患者无效,其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28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痊愈,有4例患者无效,其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其操作简单,患者的接受度较高,同时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德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的发病原因,以便减少输卵管妊娠的发生.方法 对近年来的600例输卵管妊娠进行回顾分析,从慢性盆腔炎、剖宫产、盆腔肿瘤、计划生育措施等因素分两个时间段对比分析,确定主要发病因素.结果 慢性盆腔炎(慢性输卵管炎)、剖宫产、人工流产引起输卵管妊娠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初次妊娠为输卵管妊娠的发病率明显低于2次以上妊娠(P<0.05),而盆腔肿瘤、宫内节育器、避孕药、输卵管结扎术致输卵管妊娠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盆腔炎(慢性输尿管炎),多胎次妊娠,反复人流、剖宫产是导致输卵管妊娠的四大主要病因,采取避孕措施,减少多胎次妊娠,减少流产术,降低剖宫产率,加强输卵管疾病及盆腔炎的防治,以预防输卵管妊娠的发生.
作者:李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急诊、危重病人高压氧治疗时舱内血压波动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患者一次或多次行高压氧治疗时舱内血压波动情况,所有患者舱内严密监测血压.结果:所有患者血压波动以升高为主,第一次高压氧治疗时基础血压正常与有高血压史者血压波动没区别(P>0.05),非首次治疗时正常血压者血压波动小于有高血压史者(P<0.05).结论:急诊、危重病人陪舱时需严密监护和监测血压,尤其是首次以及有高血压史者更需注意病人的反应,减少刺激,以确保安全.
作者:李双琴;殷建华;王俊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生殖健康目前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936位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的探讨,为开展婚前性教育、性病的传播和其他生殖道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于立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效,因此,我科2008年2月-2011年5月采用中药内服及外治结合微波治疗的综合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搜集本科2008年2月-2011年5月门诊及住院疹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共29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46例,年龄在21-50岁,平均年龄36.8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为3年;对照组148例,年龄在21-53岁,平均年龄在34岁,病程在6个月-12年,平均为3.5年.所有患者治疗前均以下腹坠胀或腰骶部酸痛为主,月经前后或劳累后疼痛加重.体征:妇检查体一侧有压痛者280例,盆腔、附件角生及有触痛的条索状肿物者12例,B超检查发现炎性包块有2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妇科内疹和B超检查等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阮晓霞;陈文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妊娠期所特有疾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妊娠20W以后[1].其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威胁母婴生命.200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妊高征患者89例,通过及时治疗,精心护理,均安全度过产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01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的89例妊高征患者,年龄20~48岁,平均34岁,35岁以下26例占30%,35~48岁63例占70%,初产妇33例占39%,经产妇56例占61%,孕28~35周者41例,孕36~39周者48例.发生子痫3例.保守治疗38例,药物引产2例,剖宫取胎2例,剖宫产47例,手术麻醉方式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
作者:李建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前医疗改革到了关键时期,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病人排忧解难,处理好医患之间等问题.是我们大家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下面就门诊部在医疗改革中如何做好门诊护理管理工作做粗浅的探讨.1 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素质,改善门诊服务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护理队伍是提高门诊护理整体水平的关键.门诊护理工作涉及面广,岗位变换快,服务对象的层次、性格、病种千变万化,因此要注重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执业素质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具有精湛的理论和娴熟的业务技能.树立护理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其能以热情、诚恳、宽容、积极的态度和端庄的仪表去接待病人,使病人感到亲切、信赖.通过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改善门诊服务质量.
作者:张瑞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焉耆县孕产妇死亡情况.方法:成立孕产妇死亡漏报调查小组,利用三级保健网,深入到县乡核对有关年报数据资料.结果:活产漏报率2.11%,产妇漏报率2.12%,核实孕产妇死亡率0/10万,孕产妇死亡漏报率为0%,15岁至49岁育龄妇女死亡10例,都与妊娠无关.建议:进一步坚强两系管理力度,对全县三家医院进行监测,加强三级网络管理,做好层层监督、管理工作.
作者:李惠萍;陈继业;张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心肺复苏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6例心脏骤停患者急救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技术.结果:36例心脏骤停患者中14例复苏成功,成功率38.9%.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早期迅速的抢救治疗与护理配合是保证复苏成功、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任书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在中老年发病率很高,对人体健康危害性极大.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成为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本文旨在对心脑血管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现状做概述,特别是中药在此类疾病上的应用.
作者:王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碧兰麻(复方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变治疗中的麻醉效果,分析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因牙周病引起牙体牙髓病变并行麻醉治疗患者167例,患牙218颗,依据麻醉方式随机分为碧兰麻组、利多卡因组和普鲁卡因组.三组麻药均行阻滞和唇侧根尖区粘膜下浸润麻醉.以麻醉部位前牙和后牙麻醉后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作为对比指标来观察不同药物麻醉在牙体牙髓麻醉上的效果.结果 麻醉效果与牙髓的急慢性验证无显著联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和后牙麻醉部位,碧兰麻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多卡因组和普鲁卡因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讨论碧兰麻在用于牙体局部麻醉中,麻醉效果良好,且起效快,毒副作用小.牙髓炎患牙作牙髓摘除术时,建议对下磨牙作双侧麻醉以使碧兰麻麻醉效果发挥佳.
作者:王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进行优缺点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80例ASAⅠ级早期妊娠妇女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B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两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术中镇痛效果、苏醒时间及离院时间与芬太尼组相似;呼吸抑制、干咳比芬太尼组少.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具有起效快、麻醉镇痛效果好、循环呼吸抑制轻、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门诊人工流产麻醉方法.
作者:高尚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交叉科学,是医学心理学的分之一,是研究病人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都会产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作者:由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于2008.12-2011.12入住我院的18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n=90)给予静脉地塞米松滴注,研究组(n=90)给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运用卡方检验(检验)观察并对比上述两组患儿治疗有效情况,以P<0.05为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1%(73/90),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4%(85/9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法用于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之中,其疗效显著,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丰廷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是内科常见的多发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配合合理的饮食治疗既能促进止血,又能维持营养需要,而饮食不当可加重溃疡出血.我院2003-2008年共收治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病人87例,男性56例,女性31例.年龄26-72岁,平均48.6岁.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6例,胃溃疡28例,复合性溃疡13例.现将饮食护理的方法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包皮内外板间潜行分离固定术治疗隐匿性阴茎48例,其中轻型23型,中型16例,重型9例.结果 平均阴茎外伸长度从术前0.5m增至术后3.5cm,龟头显露良好.结论包皮内外板间潜行分离固定术是治疗隐匿性阴茎的一种创伤小、疗效好、操作简便的方法.
作者:唐仕忠;易亮;杨锐;陆劲翔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找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门诊部和住院部收治的140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0例行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红霉素治疗.30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数据,评估疗效.结果:140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中mpigm阳性75例,阳性率53.6%,其中观察组mpigm阳性42例,阳性率30%,对照组mpigm阳性33例,阳性率23.6%;140例患儿均有咳嗽现象(多表现为顽固性刺激性干咳),并伴有发热、喘憋、气促、肺部干、湿性罗音等情况.一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2.9%.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支原体肺炎主要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常伴有肺外合并症,易发生漏诊.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应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文重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工作涉及面广且复杂,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使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职业行为和管理的法律问题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心理学研究证明:疾病的发展是受精神因素制约的.手术的成败与病人的心理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作为手术室的一名护士,必须了解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病人适当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佳心理状态,使其积极地配合手术治疗,这对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康复极为有益.
作者:陈凡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可行的老年患者跌倒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住院期间60岁以上发生跌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跌倒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自身因素、时间因素、心理因素.结论应针对老年跌倒危险因素开展预防及护理干预.
作者:苗晓菲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