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凌卫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术和腹腔镜输尿管切开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区别。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比较两者的手术效果满意率及其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满意度为56.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观察组手术满意度为83.3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都十分有效。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在手术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优于经皮肾镜取石术。
作者:牛凌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控制性氧疗、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等,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等。治疗组(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组)及对照组(左氧氟沙星组),各组均治疗10 d;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率。结果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6例,进步15例,无效3例,有效率55%;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14例,进步3例,无效5例,有效率80.9%;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71, P=0.003)。82例患者培养出致病菌52例(每组各26例),经过治疗,两组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肺炎链球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总清除率为69.2%,对照组为38.5%;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感染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阎雪;柴文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缺氧坏死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核增殖抗原表达基因(Ki-67)在原、复发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30例同一患者原发、复发胶质瘤脑组织中HIF-1α、 VEGF、 MMP-9、 Ki-67的表达,并研究其与胶质瘤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HIF-1α、 VEGF、 MMP-9、 Ki-67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加(P<0.05),且在复发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程度较原发肿瘤有所增强( P<0.05)。结论 HIF-1α、 VEGF、 MMP-9、 Ki-67可作为评价胶质瘤复发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李喆;王胜;王道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家庭时间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某国企236名员工为被试样本,对其进行家庭时间、负性情绪和主观幸福感的问卷调查。结果(1)相关分析表明,家庭时间的比例与主观幸福感有着紧密关系,他们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与家人交流的时间越多,主观幸福感越强;(2)回归分析表明,家庭时间比例与负性情绪呈负相关,由于家庭时间不足而产生的负性情绪,会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3)在控制住家庭时间比例之后,负性情绪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且相关关系显著。即在家庭时间中存在的负性情绪增加,主观幸福感就会减弱。结论家庭时间比例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家庭时间比例与负性情绪之间有负相关关系;负性情绪对家庭时间和主观幸福感之间有中介作用。
作者:闫桂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 PCS)宫旁静脉丛和卵巢静脉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中的表现,并阐述临床上对该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临床及影像学综合诊断为盆腔静脉淤血且行全腹部 CT增强扫描的患者43例为观察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容积再现( VR)、血管生长技术( AV)进行血管重建,分析盆腔静脉淤血时宫旁静脉丛及卵巢静脉的表现。结果43例中,所有病例左侧宫旁静脉丛及卵巢静脉均迂曲、扩张,12例伴发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15例尚累及右侧宫旁静脉丛,右侧受累及者可于宫底部和(或)宫颈部见横向走行并连接双侧宫旁静脉丛的横行交通支。观察组宫旁静脉丛粗静脉平均直径为(4.6±0.5) mm,同侧卵巢静脉平均直径(8.6±0.6) mm,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的(2.6±0.5) mm和(4.2±0.8)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能显示宫旁静脉丛和卵巢静脉迂曲、扩张,能明确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在临床上对该病的护理采用身体和心理双重护理相结合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徐建红;张慧;李小龙;肖柏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在治疗川崎病过程中出现耐药性对治疗产生的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60例,按照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立即应用);观察组30例(>5 d),对照两组患儿血沉(ESR)、 C反应蛋白(CPR)、发热时间、冠状动脉内径值水平变化及耐药比率,进而评价耐药性对治疗的影响问题。结果两组患儿血沉(ESR)、 C反应蛋白(CPR)、发热时间、冠状动脉内径值比较(t=4.21、3.78、5.12、3.87,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耐药率比较(χ2=8.29,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丙种球蛋白针剂治疗川崎病疗效确切,但是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耐药情况并加重冠状动脉损伤及临床症状。
作者:王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奥拉西坦小剂量组、奥拉西坦大剂量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再灌注24 h后大鼠脑组织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的Bcl-2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药物组Bcl-2表达显著增多(P<0.01), Bax表达显著减少(P<0.01),奥拉西坦大剂量组较奥拉西坦小剂量组的Bcl-2表达增多( P<0.05)、 Bax表达减少( 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 Bax表达增强,奥拉西坦能通过上调Bcl -2蛋白和下调Bax蛋白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作者:赵玉娇;马风杰;李芳;吴春艳;窦寿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碘佛醇注射液在双肾静脉逆行造影中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行双肾静脉逆行造影的24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观察组在循证护理措施下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对照组在常规护理措施下采用碘佛醇,观察不良反应和显影满意时间,并调查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显影满意时间为(1.3±0.5) min,显著低于对照组(1.8±0.8)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13例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中,精神紧张患者比例高,达61.5%,其次为注射造影剂速度快,达38.5%。结论在循证护理措施下采用碘佛醇行双肾静脉逆行造影,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缩短显影满意时间,循证护理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刘志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肝腺瘤的CT、 MRI及超声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肝腺瘤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包括超声、 CT及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 CT平扫较均匀等密度3例,稍低密度2例,合并出血呈混杂密度2例,边界不清; MRI平扫T1WI均呈不均匀高信号,压脂序列信号变化不明显, T2WI为不均匀中高信号;增强动脉期较均匀明显强化5例(出血区无强化),不均匀中等强化2例,门脉期略有下降,延迟期呈等密度。4例可显示假包膜轻度强化。彩超均为实性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周围无声晕,多普勒病灶周边及内部见较丰富的门脉样血流及低速动脉样血流2例。结论 CT及MRI增强检查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较大, MRI显示特征性表现优于CT。
作者:韩松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发病与月份、性别、年龄及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救中心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间入院前救治的43例主动脉夹层( AD)患者资料,分别对发病月份、性别、年龄及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每年10月份至次年4月份发病率较高;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低于女性,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低于男性。具备高危因素患者发病率较高。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率与其发病月份、性别、年龄及高危因素等因素相关。
作者:刘金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三个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对我校护理课程设置评价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认同度,以期为护理教育者进行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校大一、大三、大四三个年级421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学生对6大类课程的认同度依次为:护理专业课程>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公共卫生类课程>护理人文相关课程>普通公共课程,且对62门课程的综合分析显示,认同的课程共22门,占92.70%;不认同感的课程共有5门,占53.47%;(2)三个年级对“人体功能和基本需求模式”与“健康模式”的反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每个年级在两种组织形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均对“分段式”比较认同;(4)学生总体对“集中实习”比较认同;三个年级对两种实习安排的反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调查及时发现我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逐步提高学生对我校课程设置的认同感,并积极借鉴优秀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作者:刘堃;郭蕾蕾;苏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建立枳实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方法采用色谱柱Hypersil ODS (4.6 mm ×200 mm,5μm),以乙腈(A )-水( B)为流动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检测波长284 nm;流速1.0 mL· min-1。结果通过对10批不同产地的枳实药材的测定,建立了枳实药材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2个共有峰,以化学对照品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图鉴定了这2个峰。10批枳实药材的相似度均在0.90以上。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有效控制药材的内在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卢静华;黄淑红;滕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比较实际剖宫产率与风险校正首次剖宫产率的关系评估我院产科质量。方法回顾研究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分娩的5542例产妇的病历,其中剖宫产2276例,分析其剖宫产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出符合研究条件的产妇的剖宫产概率,研究对象的剖宫产概率的平均值即为其风险校正首次剖宫产率。结果剖宫产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初产妇、高龄产妇、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高收入、高文化程度产妇;研究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产妇术后腹部伤口感染、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风险校正首次剖宫产率是评估产科质量的可靠指标之一。
作者:万日明;卢运萍;梁伟锋;王曙光;林善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 MP)引起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从而早期诊断大叶性肺炎,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支原体肺炎临床资料,其中大叶性肺炎并MP感染(观察组)53例、支气管肺炎(对照组)52例,对其发病年龄、肺外并发症、以及治疗时间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发病年龄在5~12岁,并发胸腔积液、肺不张,伴发精神症状、肝损害、心肌损害、胃肠症状及皮疹等并发症者均高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及热程方面长于对照组,胸片吸收慢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儿童MP-大叶性肺炎较一般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大,容易合并肺外并发症,治疗时间长,胸片吸收较慢,需早期正确诊断并积极治疗,降低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马锦秀;段全纪;周清霞;孟庆华;董伟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 [LP (a)]的血清水平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再梗组)18例;单纯心绞痛( AP )者23例为AP组,既往有一次心梗病史的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者20例为OMI组。分别测定、比较各组间hs-CRP、 LP ( a)的血清水平差异。结果 OMI组、 AP组、再梗组hs-CRP、 Lp (a)浓度逐渐升高,且各组间hs-CRP、 Lp (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梗组Lp (a)和hs-CRP呈正相关性(r =0.697, P<0.001)。结论(1)血清hs-CRP、 Lp (a)浓度升高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极大的相关性,是再发心梗的危险因素,在预测再发心梗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2)冠心病患者血清 Hs-CRP、 Lp ( a)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相对增高,说明hs-CRP、 Lp ( a)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作者:张秀文;李来传;史有奎;陈京霞;臧全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在IVF/ICSI-ET中,胚胎移植第5天血清孕酮-雌激素比值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接受IVF-ET长方案促排卵方案进行体外受精(IVF)/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患者移植周期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移植后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300例,包括宫内活胎及妊娠结局不良者)及未妊娠组(380组),于移植第5天取血查血清雌二醇(E2)和孕激素(P)。结果妊娠组移植第5天的E2、 P、 P/E2分别为648.3±309.4、90.6±61.8、159.4±106.7,明显低于未妊娠组, P<0.05。结论移植第5天恰当的雌孕激素比例与移植的妊娠结局有关。
作者:杜婷;任春娥;李建娟;张安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选择合理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其中54例再次剖宫产(观察组A, n=54)、48例经阴道分娩(观察组B, n=48);另外选择同时期60例首次剖宫产产妇(对照组A, n=60)、60例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对照组B, n=60)作对照研究。结果102例产妇中85例阴道试产,试产成功48例(56.5%);观察组B在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发热、新生儿窒息、住院时间方面优于观察组A (P<0.05);观察组B和对照组B在上述指标和先兆子宫破裂方面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相对于再次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选择阴道分娩更具优势;严密监护下的阴道试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柳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iRNA-223、 miRNA-181 a在急性白血病( A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AL临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 (RT-PCR)方法检测42例AL患者miRNA-223、 miRNA-181a的表达,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患者3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7例,以同期住院的5例非白血病患者中miRNA-223、 miRNA-181a的表达作为参照物,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中的LSD法对多组样本均数间的比较进行分析。结果采集的样本中符合标准的共39例(其中AML 29例, ALL 6例,正常对照组4例);29例AML中miRNA-223、 miRNA-181a相对表达水平的均数分别为6.65±1.29、9.7±2.20,6例ALL中miRNA-223、 miRNA-181a相对表达水平的均数分别为4.76±0.76、10.06±2.47; miRNA-223在AML、 ALL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 miRNA-223在AML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LL ( P<0.01), miRNA-181 a在AML、 ALL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miRNA-181a在AML、 ALL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iRNA-181a在预后好分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中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P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 miRNA-223、 miRNA-181 a在初治、复发组及不同年龄及性别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miRNA-223、 miRNA-181 a的表达与AL关系密切相关,可作为AL诊断的新标准,尤其在AML、ALL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miRNA-181 a可能在AML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与患者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有着直接关系; miRNA-223、 miRNA-181 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初治与复发无关。
作者:刘佳;冉学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病例患者,女,69岁,2009年5月20日下午14时20分,因突发下腹痛伴发热4 h入我院治疗。入院时查体: T:38℃, P:91次/分, Bp:110/75 mmHg,神志清楚,急性病容,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未闻及异常,下腹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及移动性浊音,无双肾区叩痛。妇科检查:外阴老年性改变,阴道壁充血,灼热感,宫颈萎缩,表面散在充血点,举摆痛(+),子宫萎缩变小,明显压痛,活动度良,双附件略增厚,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 WBC 13.4×109 GR 81.7% HGB 125×109。彩超示:宫腔积液3.5 cm ×2.8 cm。患者既往慢性阑尾炎10余年,胆石症4年。青霉素批号过敏、磺胺类过敏。绝经20年,无绝经后阴道流血。临床诊断为急性盆腔炎。给予注射用氨曲南2.0 g加入250 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滴注过程中无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腹痛减轻,但当晚21时许家人与其谈话过程中发现患者对近期发生之事失忆,对答错误、茫然,但尚认识家人。次日晨失忆略有好转,但第2日静点氨曲南后,再次出现失忆,近期记忆全无,甚至对刚发生过的治疗过程完全忘记,家人很恐慌的告之医生,停用氨曲南2日后,家人告之记忆及认知完全恢复正常。
作者:施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联合孟鲁司特对中重度支气管哮喘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5例中重度支气管哮喘,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出现症状时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缓解症状,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160μg/4.5μg/吸,阿斯利康公司,早晚各1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10 mg,默沙东公司,1天1片)治疗,疗程12 w,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8、12 w的临床控制效果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ACT评分和基本控制率无统计学差异( P均>0.05),治疗后4 w和8 w后,观察组的哮喘症状基本控制率分别为91.11%和93.33%, ACT评分分别为23.17±4.87和25.31±3.6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均<0.05),而治疗12周后,两组哮喘控制率和ACT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疗程结束时,肺功能指标FEV1、 FEV1%和PEF%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但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的差异( 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与孟鲁司特可在早期迅速控制哮喘症状,改善病情,降低复发率,两药联合使用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作者:区秀燕;袁小玲;郭伟洪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