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敏;王思瑶;张诗缇;颜冬雪;贾云宏
目的:本实验采用溶剂萃取法对黄荆子中总黄酮进行初步分离,采用体外抗氧化方法来筛选出主要的抗氧化活性部位。方法利用70%乙醇超声提取总黄酮,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极性部位,通过测定其铁还原力、总抗氧化力和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评价黄荆子的抗氧化活性,并同VC进行了比较。结果黄荆子总黄酮四个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该活性与总黄酮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四个部位中氯仿部分抗氧化活性高,氯仿部位铁还原力、总抗氧化力高于VC,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略低于VC。
作者:张旭红;杨慧文;潘育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主要研究镉对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和DNA完整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向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CdCl2使小鼠卵泡颗粒细胞处于Cd暴露的条件下,采用流式细胞术、 DNA Ladder和台盼蓝染色的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和DNA完整性。结果低浓度(5μM)的CdCl2处理细胞24 h可引起小鼠细胞的大量死亡,高浓度(20μM和50μM) CdCl2处理颗粒细胞12 h即可引起细胞的大量死亡;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 CdCl2处理颗粒细胞后,随着Cd浓度的增加,无论凋亡早期、凋亡后期和死细胞所占比例都会极显著的增加(P<0.01); Cd引起的细胞凋亡过程中伴随着DNA的片段化。结论5μM的镉即可引起小鼠颗粒细胞的凋亡,进而可能影响小鼠卵巢的正常正理功能。
作者:邹小盼;郑新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湛江市霞山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方法采用珠海迪尔药敏试剂套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总支原体感染、解脲脲原体感染均呈上升趋势,单纯人型支原体逐年下降。环丙沙星、司巴沙星、红霉素、左氧沙星、氧氟沙星为支原体感染耐药前五位,其中环丙沙星、司巴沙星的耐药率明显增高。结论湛江市霞山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日益严重,支原体感染耐药性提高的主要原因可能为随年份递增的解脲脲原体。
作者:李小宁;钟日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河豚鱼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抢救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3例河豚鱼中毒临床特点、抢救方法及效果。结果23例经抢救治疗,20例治愈,其中4例重症患者及时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22 h后恢复自主呼吸,1 w后治愈出院;3例因就诊不及时或经抢救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后死亡。结论提高河豚中毒抢救成功率,洗胃、导泻等对症生命支持是基础,及时建立人工气道维持有效通气是关键。
作者:黄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脉络膜裂入三脑室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并为大程度降低正常脑组织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例经10%福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性标本,动静脉系统各自灌注含有红蓝染料乳胶;使用可放大4~10倍的手术显微镜,对标本侧脑室脉络裂部分按照手术入路途径逐层解剖并观察。结果脉络膜裂处于穹隆与丘脑间,呈现倒“C”形状。分为(1)体部:处在侧脑室体部中,丘脑内上缘与穹隆体之间;(2)三角部:处在侧脑室三角区中,丘脑枕与穹隆脚间;(3)颞部:处在侧脑室颞角中,丘脑下表面与穹隆伞间。结论经脉络膜裂入三脑室手术入路对第三脑室、环池、颞叶内侧的病变进行处理,具有术野暴露好、手术损伤小等优点。
作者:张浩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对OSAHS的深入研究, OSAHS患者认知障碍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但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就OSAHS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谭亚洲(综述);刘少峰(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影响,总结其方法。方法将68例妊高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多元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结果干预组孕产妇早产、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剖宫产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可改变妊娠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母婴生存质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金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挥疗效的机制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顺序,将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绞痛积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用药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 IL-6和MMP-9水平显著降低( P<0.05),而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观察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降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TNF-α、 IL-6和MMP-9水平,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梁敏;王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对策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4年3月择期行根治手术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 n=42例,予以传统营养支持及常规护理,)和观察组( n=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治疗,同时予以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胃肠道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当天及术后8d各生理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积极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肠内营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病人的营养状况,显著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祝娟;陈楚霞;郑丽珍;田青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预约服务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为提高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提供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医院门诊输液室输液患者共31454人次,设为对照组,另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医院门诊输液室输液患者共32098人次,设为观察组,记录两组输液差错发生情况。另每组均于每月随机抽取5名患者调查,两组均共抽取60例患者接受调查,调查这120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输液等候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输液等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液差错发生率为0.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约服务可以有效降低门诊输液室输液差错发生率,节省患者等候输液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意义重大。
作者:刘金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南京市浦口区围产儿死亡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指导策略。方法选取我区2012年1月至6月分娩的2401例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围产儿死亡13例,按照监测方案及时填报死亡报告卡,分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我区分娩总人数为2401例,围产儿死亡13例,围产儿死亡率为0.54%。脐带绕颈、羊水因素及胎盘前置对新生儿死亡的影响较大。其中,死胎占围产儿死亡总构成比的61.53%。结论围产儿死亡是由多因素引起的,孕期保健应加强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高度关注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并发症,以减少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康正琴;周小红;赵如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针对烧伤瘢痕形成的护理体会。方法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共70例烧伤患者,随机选取40例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瘢痕形成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瘢痕皮肤的护理和健康教育,余下30例为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治疗半年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和67%,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烧伤后瘢痕的形成。
作者:许恩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用超声波中频叠加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于我院就诊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100例实验组和100例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牵引、超短波以及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使用超声波中频叠加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叠加使用针灸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都是10 d。在疗程结束之后,参考下腰痛评估表( JOA)(日本骨科学会)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中50岁以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都要比50岁以上的患者略高,同时实验组50岁以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要高于对照组的同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使用超声波中频叠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确切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罗军;魏燕璇;陈滢;古剑雄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综合性疾病,是一种严重的不可逆的高致盲性眼病,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起着决定性作用。光学相关断层扫描仪可以定量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为早期诊断青光眼神指导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就OCT对青光眼早期诊断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孟宪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青少年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50例青少年临界高血压患者按护士为其制定的运动处方进行规律运动,分别记录干预前后患者的降压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降压效果较干预前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有氧运动可促进血压的降低,有利于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同时具有可操作性与实用性,值得在社区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雪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中医按摩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患有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者从治疗开始,利用中药汤剂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60例患者从治疗开始,利用中医按摩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80.00%,两组结果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按摩在治疗患者的颈椎病上临床效果非常好,有利于促进患者各方面的治疗实施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类玮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初发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间于本院内分泌科诊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5例,运用随机数列表,把患者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33例和B组(对照组)32例,探讨初发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改善明显优于B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功能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改善明显优于B组;随访1年,发现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和胰岛功能的比较差异存在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与B组相似。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初发2型老年患者各项指标和胰岛功能。但是治疗1年后,各项指标和胰岛功能与对照组没有差异。
作者:王琴;梁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回顾性比较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s)、化疗和随访观察等不同干预方案对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肺癌根治术后1年无瘤生存的影响。了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术后靶向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入组Ⅰ~Ⅲ期行肺癌根治术并且EGFR突变结果明确的NSCLC患者48例,根据突变情况及术后治疗情况分为4组( EGFR突变阳性化疗组、 EGFR突变阴性化疗组、 EGFR突变阳性靶向组、术后随访观察组),以了解不同突变情况及术后不同干预方案下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的差异。结果肿瘤分期不同是影响1年无瘤生存率的因素, EGFR突变阳性化疗组与突变阳性靶向组1年无瘤生存率为78.6%(11/14) VS 75%(6/8), P=0.620。突变阳性化疗组与突变阴性化疗组1年无瘤生存率为78.6%(11/14) VS 50%(10/20), P=0.153。Ⅲ期患者中, EGFR突变阳性化疗者与EGFR突变阴性化疗者1年无瘤生存率为100%(5/5) VS 18.2%(2/11), P=0.005。对Ⅰ期患者,治疗组与随访观察组1年无瘤生存率为77.8%(7/9) VS 100%(5/5), P=0.505。对Ⅰ期患者,术后随访观察与化疗及靶向治疗比较,1年无瘤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Ⅰ~Ⅲ期接受肺癌根治术后的NSCLC术后患者,分期是影响1年无瘤生存率的因素。对EGFR突变阳性患者,术后化疗与靶向治疗未见1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对Ⅲ期NSCLC术后患者, EGFR突变阳性患者化疗较突变阴性患者化疗可能有更好的1年无瘤生存率。
作者:吴正艳;陈成;雷伟;马海涛;何靖康;倪斌;黄建安;朱晔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Nogo-A在神经系统损伤后可抑制轴突再生,导致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性损伤,这一机制已被广泛认可。但是No-go-A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仍有争议。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神经系统约10%左右,由胞体和神经突组成,神经突又可以分为树突和轴突,神经元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和传递信息。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Nogo-A对神经元起着保护和促进成熟的作用,本文综述Nogo-A对神经元的主要作用。
作者:张开京(综述);张士发(审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淋巴结内血管肌瘤性错构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形态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14例淋巴结内血管肌瘤性错构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并与其它肿瘤进行鉴别诊断,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光镜下见淋巴结部分结构保存,淋巴结实质被增生的血管、平滑肌组织及纤维组织取代,平滑肌细胞分化良好,未见核分裂和坏死。淋巴结被膜增厚,残存的淋巴组织多位于淋巴结被膜下或边缘区,见少量淋巴窦,淋巴滤泡及散在灶性聚集的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显示平滑肌细胞SMA、 desmin阳性, HMB45、 ER、 PR均阴性。结论淋巴结内血管肌瘤性错构瘤较为罕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依据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可作出明确诊断。
作者:吴晁;陈铜兵;谈炎;王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