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荆子总黄酮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张旭红;杨慧文;潘育方

关键词:黄荆子,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维生素C
摘要:目的:本实验采用溶剂萃取法对黄荆子中总黄酮进行初步分离,采用体外抗氧化方法来筛选出主要的抗氧化活性部位。方法利用70%乙醇超声提取总黄酮,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极性部位,通过测定其铁还原力、总抗氧化力和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评价黄荆子的抗氧化活性,并同VC进行了比较。结果黄荆子总黄酮四个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该活性与总黄酮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四个部位中氯仿部分抗氧化活性高,氯仿部位铁还原力、总抗氧化力高于VC,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略低于VC。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OSAHS的深入研究, OSAHS患者认知障碍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但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就OSAHS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谭亚洲(综述);刘少峰(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12年南京市浦口区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

    目的:探讨南京市浦口区围产儿死亡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指导策略。方法选取我区2012年1月至6月分娩的2401例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围产儿死亡13例,按照监测方案及时填报死亡报告卡,分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我区分娩总人数为2401例,围产儿死亡13例,围产儿死亡率为0.54%。脐带绕颈、羊水因素及胎盘前置对新生儿死亡的影响较大。其中,死胎占围产儿死亡总构成比的61.53%。结论围产儿死亡是由多因素引起的,孕期保健应加强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高度关注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并发症,以减少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康正琴;周小红;赵如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痴呆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通过总结分析老年痴呆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特点及相关概念的认识,对该病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与概述。结果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痴呆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不断增加,患者及家属极大的心理应激造成患者血糖控制并不理想,从而大大加重患者的症状、引起不良后果。结论老年痴呆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应以患者的心理护理为主,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疾病的一般认识及相关的护理要点,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控制情况。

    作者:杨君;王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初发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初发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间于本院内分泌科诊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5例,运用随机数列表,把患者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33例和B组(对照组)32例,探讨初发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改善明显优于B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功能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改善明显优于B组;随访1年,发现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和胰岛功能的比较差异存在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与B组相似。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初发2型老年患者各项指标和胰岛功能。但是治疗1年后,各项指标和胰岛功能与对照组没有差异。

    作者:王琴;梁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及对策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对策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4年3月择期行根治手术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 n=42例,予以传统营养支持及常规护理,)和观察组( n=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治疗,同时予以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胃肠道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当天及术后8d各生理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积极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肠内营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病人的营养状况,显著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祝娟;陈楚霞;郑丽珍;田青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按摩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中医按摩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患有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者从治疗开始,利用中药汤剂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60例患者从治疗开始,利用中医按摩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80.00%,两组结果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按摩在治疗患者的颈椎病上临床效果非常好,有利于促进患者各方面的治疗实施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类玮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聚合酶链反应在检测阴道细菌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聚合酶链反应在检测阴道细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患有细菌性阴道炎的妇女,为感染组(n=80);对照组为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妇女(n=81),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与革兰染色方法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加德纳菌,比较两种方法加德纳菌的检出情况。结果对80例感染组和81例对照组采样革兰染色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3.75%和7.4%;用PCR荧光定量法对2组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3.75%和8.64%。 PCR荧光定量检测与革兰染色法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加德纳菌阳性率,2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 P<0.001;χ2=73.6, P<0.001)。在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中检测加德纳菌,将荧光定量PCR和革兰染色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培养法(χ2=11.76, P<0.001)。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加德纳菌的准确性高、方法简单易操作,可满足临床诊断细菌性阴道炎的需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发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3例急性河豚鱼中毒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河豚鱼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抢救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3例河豚鱼中毒临床特点、抢救方法及效果。结果23例经抢救治疗,20例治愈,其中4例重症患者及时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22 h后恢复自主呼吸,1 w后治愈出院;3例因就诊不及时或经抢救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后死亡。结论提高河豚中毒抢救成功率,洗胃、导泻等对症生命支持是基础,及时建立人工气道维持有效通气是关键。

    作者:黄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药中间体尿嘧啶的合成研究

    目的:改进抗病毒和抗肿瘤等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尿嘧啶的合成方法并初步探讨了用尿素替代硫脲合成尿嘧啶的可能性。方法以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了尿嘧啶,产物结构经1 H NMR表征。结果工艺创新优化后,收率达71%,产品纯度>99%( HPLC归一化法)。结论改进后的工艺降低了成本,简单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王利敏;王思瑶;张诗缇;颜冬雪;贾云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束支阻滞心电图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束支阻滞均影响心室的除极和复极,二者并存不能用常规的心电图标准诊断AMI,是临床心电图诊断的难点。本文结合近年文献和新指南,对两者并存时AMI的心电图诊断作简要讨论。

    作者:杨晓霞;刘仁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体位对四维彩超中诊断胎儿面部结构的影响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四维彩超中诊断胎儿面部结构的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行四维超声产检中发现胎儿面部结构观察不清的孕妇2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5例,膝胸卧位15 min后行四维彩超,仍显示不清者休息30 min后再行膝胸卧位检查;对照组100例,在自由活动30 min后再行四维彩超检查,仍显示不清者膝胸卧位15 min后再查。结果观察组膝胸卧位四维彩超清楚显示胎儿面部结构者占87.62%,在休息15 min后再次膝胸位者显示成功率占12.38%;对照组在上述两个时间段可清楚显示胎儿面部结构占16.0%和72.0%,其余12.0%在60 min后方显示清除,两组各时间段胎儿面部结构显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四维彩超中单纯膝胸位即可快速、简单显示胎儿面部结构,该体位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罗妙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根管治疗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疗法辅助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近2年收治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共94例进行研究并分为两组。观察组(n=48)行根管治疗联合牙周基础治疗,而对照组(n=46)仅行常规根管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不良反应率为8.3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43%、17.39%,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根管联合牙周基础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月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例肺镰刀菌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肺镰刀菌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收治的1例肺镰刀菌病患者观察病情变化,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临床死亡。结论对肺镰刀菌病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郭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实行预约服务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约服务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为提高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提供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医院门诊输液室输液患者共31454人次,设为对照组,另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医院门诊输液室输液患者共32098人次,设为观察组,记录两组输液差错发生情况。另每组均于每月随机抽取5名患者调查,两组均共抽取60例患者接受调查,调查这120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输液等候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输液等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液差错发生率为0.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约服务可以有效降低门诊输液室输液差错发生率,节省患者等候输液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意义重大。

    作者:刘金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挥疗效的机制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顺序,将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绞痛积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用药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 IL-6和MMP-9水平显著降低( P<0.05),而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观察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降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TNF-α、 IL-6和MMP-9水平,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梁敏;王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肿瘤科及非肿瘤科护士对三阶梯止痛治疗的认知对比分析

    目的:调查我市各医疗机构肿瘤科及非肿瘤科护士对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的认知情况,为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在全市的进一步推广落实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发放调查表,对我市各医疗机构的肿瘤科及非肿瘤科72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市不同科室护士对三阶梯止痛治疗的认知情况。结果肿瘤科护士接受过培训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肿瘤科护士,对三阶梯止痛治疗基本知识认知度及行为态度的对比发现,我市肿瘤科护士与非肿瘤科护士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我市护士整体对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基本原则的认知度不高,肿瘤科与非肿瘤科护士认知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加强对护士尤其是非肿瘤科护士相关知识的培训,转变护理人员观念,落实癌痛止痛目标,从而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覃星柳;曾毅;韦平原;韦燕;韦宝含;谢伟乾;林琳;全耀威;梁敏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Nogo-A与神经元发育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Nogo-A在神经系统损伤后可抑制轴突再生,导致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性损伤,这一机制已被广泛认可。但是No-go-A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仍有争议。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神经系统约10%左右,由胞体和神经突组成,神经突又可以分为树突和轴突,神经元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和传递信息。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Nogo-A对神经元起着保护和促进成熟的作用,本文综述Nogo-A对神经元的主要作用。

    作者:张开京(综述);张士发(审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观察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来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80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采取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8例患者在进行常规用药治疗的同时给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治疗组42例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分析不同的用药方案对患者所带来的治疗效果。结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性病变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甘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波中频叠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用超声波中频叠加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于我院就诊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100例实验组和100例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牵引、超短波以及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使用超声波中频叠加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叠加使用针灸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都是10 d。在疗程结束之后,参考下腰痛评估表( JOA)(日本骨科学会)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中50岁以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都要比50岁以上的患者略高,同时实验组50岁以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要高于对照组的同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使用超声波中频叠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确切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罗军;魏燕璇;陈滢;古剑雄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局部应用替硝唑含片治疗牙周炎和冠周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替硝唑含片治疗牙周炎和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替硝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局部应用替硝唑含片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牙周炎、冠周炎的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 P<0.05)。其中牙周炎合并冠周炎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单纯牙周炎和单纯冠周炎患者(χ2=21.36,22.54, P<0.016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2%,两组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 P<0.05)。结论局部应用替硝唑含片治疗牙周炎及冠周炎安全方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