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对大鼠甲状腺形态、甲状腺过氧化酶活性及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才琪;李红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 氟,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大鼠
摘要:目的 观察氟对大鼠甲状腺形态、甲状腺过氧化酶(TPO)活性及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断乳1月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分别饮用不同氟浓度的水,饲养6个月后处死.摘取甲状腺,在光镜下观察甲状腺形态结构的变化;改良愈创木酚法测定TPO活性;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高氟组有部分滤泡明显增大,滤泡腔内充满浓染胶质.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各组随着染氟剂量增加,甲状腺过氧化酶(TPO)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高氟组FT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摄入过量氟可造成甲状腺组织学改变,抑制TPO活性,从而造成甲状腺激素合成降低,由此可知,氟化物可引起甲状腺肿大,并导致甲状腺代谢功能异常.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金属烤瓷、桥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计金属金烤瓷冠、双端固定桥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2004-2005年在锦州市口腔医院修复科进行金属烤瓷冠桥修复的65例患者的79件修复体的失败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5件修复体的失败原因中,崩瓷23个,食物嵌塞15个,桩核松动脱落18个,颜色不协调12个,牙龈变色8个,基牙折断3个.结论临床上应避免牙合干扰、早接触、牙体预备不当,瓷层厚度不均匀,根管预备长度和直径不足,食物嵌塞、咬硬物等,从而预防金瓷冠桥修.

    作者:杨锦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肌松拮抗时长托宁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长托宁或阿托品与新斯的明合用于肌松拮抗时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老年患者60例分为长托宁组和阿托品组,拮抗肌松分别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2 mg/kg和长托宁0.01 mg/kg或新斯的明0.02 mg/kg和阿托品0.01 mg/kg.同时记录给药前5 min、给药后2、5、10 min各时点的心率、血压,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在整个观察期间,两组血压无显著变化(P>0.05).长托宁组给药前后的心率和RPP变化不大(P>0.05);阿托品组给药后2 min,5 min时心率和RPP显著增加(P<0.05);给药10 min时已基本恢复到给药前水平.结论长托宁和新斯的明用于老年患者残余肌肉松弛拮抗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更安全的一种选择.

    作者:张维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Ⅱ型呼吸衰竭40例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时,在原有病变的基础上气道出现炎性充血、水肿、分泌物引流不畅进一步加重,同时有呼吸肌疲劳和呼吸乏力,易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传统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病人及其家属难以接受,延误抢救和治疗时机,采用经面罩或鼻罩机械通气的方式,患者保留上呼吸道对气体的加温、加湿作用和阻挡微生物侵入的屏障作用[1].我院使用吸机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岳中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两种扁桃体切除术之比较

    目前,剥离法及电刀切除法仍然是扁桃体手术的主要方式,但是,两种方法仍然存在着术中出血多,术后疼痛等诸多问题.采用低温等离子行扁桃体切除术是近些年来开展的一项新的技术,我科自2008年7月以来应用低温等离子在显微镜下行扁桃体切除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此种方法与剥离法及电刀切除法进行比较.

    作者:康宁;高凯;刘亚辉;叶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羧甲基壳聚糖人参总皂苷脂质体透皮效率研究及药效学初步考察

    目的 考察人参总皂苷脂质体在羧甲基壳聚糖环境下的透皮效率以及对皮肤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使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测定透皮效率,以化学诱导皮肤癌的小鼠为药效学实验对象.结果羧甲基壳聚糖对人参总皂苷透皮效率的影响通过两小样本t检验计算,P<0.05;以上两因素对于小鼠皮肤癌的作用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结论羧甲基壳聚糖对人参总皂苷脂质体透皮效率的促进有统计学意义;羧甲基壳聚糖和人参总皂苷的混合物对小鼠皮肤癌有效.

    作者:商磊;郭伟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氟对大鼠甲状腺形态、甲状腺过氧化酶活性及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氟对大鼠甲状腺形态、甲状腺过氧化酶(TPO)活性及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断乳1月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分别饮用不同氟浓度的水,饲养6个月后处死.摘取甲状腺,在光镜下观察甲状腺形态结构的变化;改良愈创木酚法测定TPO活性;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高氟组有部分滤泡明显增大,滤泡腔内充满浓染胶质.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各组随着染氟剂量增加,甲状腺过氧化酶(TPO)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高氟组FT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摄入过量氟可造成甲状腺组织学改变,抑制TPO活性,从而造成甲状腺激素合成降低,由此可知,氟化物可引起甲状腺肿大,并导致甲状腺代谢功能异常.

    作者:才琪;李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Jagged1蛋白在肌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过程中的表达差异

    目的 Jagged1蛋白在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体外增殖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过程中的表达差异研究.方法大鼠乳鼠骨骼肌消化后体外培养增殖,第5代传代后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完全培养基培养,诱导组加入诱导剂诱导.6 d后观察2组细胞的形态变化,并进行NSE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然后通过免疫荧光观察Jagged1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诱导组细胞NSE染色阳性,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对照组Jagged1蛋白表达阳性,实验组基本不表达.结论大鼠肌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过程中Jagged1蛋白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郭占鹏;梅晰凡;李全双;王滢丽;张赫;刘世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2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观察与护理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死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竭[1].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HFRS患者124例,治疗护理措施得当,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丽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快慢综合征1例报告

    快慢综合征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较少见的一个类型,其临床表现与治疗和其它类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又不尽相同,为提高对本综合征的认识,使病人及早得到合理治疗,现将我们所遇1例报道如下.

    作者:马艳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维生素C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合用治疗尿毒症肾病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用维生素C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应用治疗尿毒症铁超负荷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血透中心18例患者,其血清铁(SF)>800 ng/mL,和或铁饱和度(TSAT)>50%,将维生素C1.0 g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中于每次透析结束前半小时泵后静脉滴注,观察12周,进行自身对照,记录用药前后患者Hb,Hct,SF,TSAT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Hb,Hct上升,SF,TSAT下降,与用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铁超负荷患者联合应用维生素C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

    作者:刘永泉;岳凌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超声评价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i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的关系.方法将65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与冠心病组.并测量这些患者的IMT及斑块的形态.结果 CAD各组颈动脉的IMT、斑块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多支病变组颈动脉的IMT、钙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颈动脉IMT值与CAD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在CAD患者及具有其危险因素人群中,进行颈动脉的IMT高频超声检查,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情况,并且有助于对冠脉狭窄程度作出判断,可成为早期诊断CAD的间接指标.

    作者:杨锦青;贺迎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房间隔缺损微创外科封堵术

    目的 总结我院非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6例房间隔缺损在全麻及超声引导下行第四肋间小切口,经心房封堵房间隔缺损.结果 6例全部封堵成功,术后复查未见分流.结论非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可靠,易于临床推广.

    作者:司忠义;高操;李玉宏;姜雪梅;金雪;王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新型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真核细胞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 构建同时表达具有抗原表位FLAG标记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目的蛋白和报告分子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新型腺病毒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方法将去除翻译终止密码子并添加新的酶切识别位点Xho Ⅰ的BMP2基因定向连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 CMV-IRES-hrGFP-1.携带BMP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经酶切鉴定、Pme Ⅰ酶切线性化后转化BJ5183-AD-1大肠杆菌,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机制将BMP2+和GFP基因连同其顺势表达元件重组入腺病毒基因组质粒.用Pac Ⅰ酶切去除其质粒成分,暴露腺病毒基因组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转染293细胞,进行腺病毒的包装,完成新型腺病毒载体Ad CMV-BMP2+-IRES-GFP-1的构建.作为阳性对照,同时制备多年来广为应用的BMP2腺病毒表达载体Ad CMV-BMP2.以两种载体感染骨髓基质细胞,通过RT-PCR和荧光显微镜分别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判断BMP2诱导成骨分化作用.结果突变后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序列、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和重组腺病毒质粒酶切图谱符合预定设计.感染骨髓基质细胞后,新型腺病毒载体可同时表达报告分子GFP和具有诱导成骨分化活性的BMP2.结论成功构建表达BMP2的新型腺病毒载体.

    作者:张正;刘丹平;陈峻江;郭韬;张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牛乳中蛋白氮的测定

    目的 改进牛乳中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方法改进样品预处理方法,将牛乳在90℃加热25 min;调节溶液的pH为4.8,用5倍于牛乳体积的95%乙醇沉淀蛋白质,过滤后用浓硫酸消化蛋白质沉淀.结果方法的测定结果在置信度95%时,置信区间是(3.12±0.09)%,RSD为3.68%.结论选择乙醇作蛋白质的沉淀剂,能简便、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牛乳中的纯蛋白质含量.

    作者:高美玲;袁宝帅;祝旭;王雪;郑新秀;顾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SD大鼠肋软骨细胞的原代培养和去分化现象的观察

    目的 建立大鼠肋软骨细胞(RCC)分离、培养的方法,探讨其传代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及其形态的变化.方法采用胰酶和Ⅱ型胶原酶两步消化法结合机械吹打获得分散的单个RCC,观察单层培养的不同代数RCC的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不同代数RCC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大鼠肋软骨经两步消化后,可获得高纯度的软骨细胞,经免疫组化及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结果,同时观察到RCC在传代过程中细胞发生了去分化现象.结论软骨细胞可以通过传代培养获得扩增,但仅限于四代以内细胞.

    作者:袁亚江;梅晰凡;高蔚然;张赫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双黄消炎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双黄消炎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以迪马C18(20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钠-三乙胺(26∶74∶0.5,用磷酸调pH值至4.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5 nm,采用外标法定量测定.结果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02932~0.2638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 999).平均回收率为95.7%,RSD为0.3%(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双黄消炎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

    作者:王秀芝;单武;唱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应用耳卷棉子自制鼻腔异物套圈器

    鼻腔异物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异物分外生性和内生性.外生性异物在临床中包括植物性、动物性和非生物性,其中多为植物性.其临床表现因异物种类、大小、形状、所在位置、存在时间的不同而不同,患者以儿童居多,异物多有单侧鼻塞、流涕、鼻出血等症状,儿童无意中将玩物塞入鼻腔内,不能自诉而出现长时单侧鼻塞伴流浓涕、恶臭.应首先考虑是鼻腔异物的可能,其治疗根据异物大小形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取出方法,我科应用自制鼻腔异物套圈器,取鼻腔异物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王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仅吻合动脉的末节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的预防和护理

    目的 研究仅吻合动脉的末节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收集我科自2006-2008年仅吻合动脉的末节断指再植术后病例共36例40指,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19~44岁.拇指2例,食指14例,中指12例,环指8例,小指4例.切割伤16例16指,冲床伤、剪切伤、砸伤、钢丝勒伤20例24指,均为完全离断.术中因未能寻及合适供吻合的静脉,故均仅吻合一侧指动脉.术后预防感染,抗凝、解痉,对症治疗,绝对卧床7天,结合指端针刺放血、指侧方小切口放血、甲床纵切口放血、甲沟搔刮放血等方法5~7天.结果成活35指,总成活率87.5%.结论仅吻合动脉的末节再植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的预防、及时处理和精心护理对提高末节断指再植成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洪秀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大骨瓣开颅联合高压氧救治重症颅脑损伤的体会

    目的 分析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的致伤原因,探讨大骨瓣开颅联合高压氧救治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0-2009年收治的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40例)进行总结性回顾.结果存活32例(80%),良好14例(35%),中残8例(20%),重残(20%),植物生存2例(5%),死亡8例(20%).结论早期CT扫描,明确诊断,尽早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高压氧救治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疗效肯定,值得借鉴.

    作者:高操;陈涛;邸鸿强;李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管理对策

    创面感染是烧伤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加重病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提高致残率与病死率.因此,探讨诸多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