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陈雷鸣;王志铭

关键词:多层螺旋, 脑血管造影, 脑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技术, 无创伤性检查, 诊断价值, 应用, 临床, 方法, 安全
摘要:CT脑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日益受到重视,而多层螺旋CT的问世,特别是近年出现的16层螺旋CT,使CTA在临床中的应用更为安全和简便.我院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探讨其诊断价值.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体外培养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取健康人外周血贴壁单核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不同种类的血清,培养7天后用CD83McAb标记DCs,SP法检测纯度,比较各组DCs的数量.此外,MTT法检测DCs激发T细胞增殖.结果 贴壁单核细胞在细胞因子诱导七天后,获得高纯度的能强烈激发T细胞的DCs,而且其培养受细胞因子浓度及血清种类的影响.结论 用GM-CSF及IL-4可诱导人外周血贴壁单核细胞生成DCs,其培养受细胞因子浓度及血清种类的影响.

    作者:张莉;王雪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乙酸镁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乙酸镁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乙酸镁低剂量组、乙酸镁中剂量组、乙酸镁高剂量组,采用整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60min,实验终点时取血和心肌标本,分别测定血清中Mg2+浓度和CK活性和心肌组织Ca2+浓度、MDA、SOD含量及Na-K-ATP酶活性等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乙酸镁三个不同剂量组血清中Mg2+浓度升高,CK活性降低;心肌组织中Ca2+浓度降低,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及Na-K-ATP酶活性显著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乙酸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与减轻心肌细胞钙超负荷,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有关.

    作者:胡亦猛;刘丹;齐志敏;王化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国糖尿病治疗指南强调达到严格的血糖控制目标,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传统的单药治疗手段,如磺脲类(SUs)药和二甲双胍通常都无法持久稳定控制血糖[1].尽管诸多研究已证实,磺脲类药物在达到大标示剂量一半时量-效曲线就出现平台期[2],但是在大多数的临床实践中仍持续广泛选择大剂量的单药治疗.需要新的治疗手段来实现并持久稳定良好的血糖控制.此外,积极的早期开始联合治疗目前已日益受到推崇,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阶梯式治疗策略.

    作者:宋冰;武红梅;周红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唇交叉瓣转移术修复下唇缺损的临床体会

    2004年8月至2006年1月间,应用唇交叉瓣转移术修复下唇肿瘤切除后缺损12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2月~1.5年.病变部位:正中部3例,正中偏左5例,正中偏右4例.缺损范围:约全下唇宽度1/2,其中3例缺损过中线.主要症状:初期无痛性缓慢生长,后期生长加速,菜花样居多,个别肿物表面破溃出现疼痛,有异味.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

    作者:边原;王稚英;冯芝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放射性溃疡的修复

    我科自1988年12月以来,采用皮片移植及皮瓣移植等方法修复放射性溃疡12例,随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39~71岁.受伤原因:因肿瘤行放射治疗11例,瘢痕疙瘩切除术后行深部X线照射致伤1例.损伤面积为3cm×3cm~14cm×18cm,溃疡表面有脓苔,边缘不规整,外周组织均明显发生变性、坚硬,其中1例深达骨质,伴剧痛.损伤部位:胸部5例,颈部2例,腋窝1例,骶尾部2例,下肢2例.12例患者均曾保守治疗,创面长期不愈.

    作者: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纤维化治疗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向肝硬化进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主要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肝脏过度沉积,主要是结缔组织成分合成增加及其降解减少造成的[1].随着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进一步阐明,防治策略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抑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活化和抑制ECM合成,促进ECM降解,成为当今抗肝纤维化的关键措施[2].本文就肝纤维化的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贞;程留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早期脑组织中NO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缺血早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通过影响脑组织中一氧化氮水平及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而产生的对神经元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动物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模型对照组和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由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制成.在缺血4小时后进行相邻区域切片的nNOS免疫组化及HE染色,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匀浆中NO和nNOS的含量.结果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能明显降低脑组织缺血损害的范围;与模型组相比,脑缺血4小时后DCSI组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脑组织匀浆中NO及nNOS的含量都明显降低(P<0.01).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有可能是通过降低脑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从而降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的含量,而产生对大鼠脑缺血早期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世强;于洪儒;王洪新;杨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小儿麻醉需要更加完善的镇痛和镇静,以力求麻醉的平稳.作者采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米俊萍;秦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芹菜素对大鼠生精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

    目的 研究芹菜素对大鼠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分离培养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芹菜素对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芹菜素作用于大鼠生精细胞,FCM分析显示芹菜素能促进生精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方式.结论 芹菜素能呈剂量依赖式促进睾丸生精细胞凋亡.

    作者:梁佳;姜恩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VEGF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增殖活性中的价值,为良、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61例人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和29例正常腮腺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VEGF在正常腮腺组织与良性腮腺多形性腺瘤二组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间比较VEGF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原发的良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组中阳性表达率和在复发的良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组中阳性表达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说明VEGF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恶性程度和病理分级有关.

    作者:杨重恒;赵宝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Meckel腔的应用显微解剖研究

    目的 研究Meckel腔及其比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为涉及Meckel腔相关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和影像学检查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成年尸体头颅标本10例,开颅切除大脑,手术显微镜观察和测量Meckel腔及其比邻结构.结果 Meckel腔是由颅后窝向颅中窝后内侧部分突入的硬脑膜陷凹,腔内容纳三叉神经半月节和三叉池.Meckel腔由上下、前后和内外侧壁构成,其中内侧壁与海绵窦外侧壁相贴,并有重要的神经血管比邻.Meckel腔上腔深(14.39±1.37)mm、下腔深(14.95±1.18)mm、宽(12.14±0.64)mm、厚(5.45±0.53)mm;三叉神经节长(11.90±1.16)mm、宽(10.04±1.24)mm、厚(3.44±0.74)mm.结论 Meckel腔及相邻结构的显微解剖研究,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师林;衣服新;孔令常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53例肝脏损伤诊治体会

    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肝脏损伤患者53例,现将其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男41例,女12例,年龄8~62岁,平均年龄30.2岁.来诊时间伤后0.5~12小时,平均5.5小时.

    作者:郑新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鼠不同发育阶段肾小体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小鼠不同发育阶段肾小体细胞增殖的规律并探讨其作用.方法 选择不同胚龄和生后日龄小鼠肾脏做常规光、电镜标本,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不同发育阶段肾小体内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 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Ⅰ和Ⅱ期肾小体内几乎所有细胞呈PCNA强阳性反应,Ⅲ、Ⅳ期肾小体内PCNA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在Ⅴ期肾小体内PCNA阳性细胞少见.电镜观察所见:早期肾小体(Ⅰ、Ⅱ)所有细胞核分裂相机率均高,Ⅲ期肾小体中的内皮细胞、足细胞核分裂相机率高,Ⅳ期肾小体中只见到内皮细胞核分裂相.结论 研究结果说明细胞增殖在小鼠肾小体发育、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旭;郭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桑黄多糖对S180的直接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桑黄多糖对肿瘤S180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方法 用MTT比色法检测用有无桑黄多糖的培养基培养的肿瘤细胞S180的增殖活性,用流氏细胞仪检测其作用机制是否与凋亡有关及用药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桑黄多糖能直接抑制S180增殖,流式细胞计量术分析显示,桑黄多糖主要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使瘤细胞增殖周期停滞于G2/M期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结论 桑黄多糖能直接诱导肿瘤细胞S180凋亡发挥直接抑制肿瘤作用.

    作者:吴卫卫;张佩;李淑华;佟伟;赵和永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48家基层医疗单位卫生消毒状况监测分析

    我单位于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对区内各医院及社区门诊的消毒卫生状况作了改进措施前后的对比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晓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下鼻道置管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疗效观察

    慢性上颌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采用上颌窦穿刺术进行治疗,但是一次往往不能见效,多次冲洗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我科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采取下鼻道置管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安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鼠胚胎后肾移植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胚龄的大鼠后肾植入同种异体远交系成年宿主体内后的生长变化,探讨大鼠胚胎后肾移植的胚龄选择及血管起源.方法 采用光、电镜技术观察胚龄16、20天的大鼠后肾植入同种异体远交系成年宿主体内后肾脏各部的发育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胚龄20天大鼠后肾内CD31+细胞的分布.结果 离体后肾移植后可以生长和分化,产生成熟的肾小体;后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强弱与胚龄有关;胚龄20天大鼠后肾内CD31+细胞分布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及部分皮质中的间质细胞.结论 供体后肾肾小体出现之前是移植的佳时间;后肾移植物内的毛细血管袢是由其自身的间质细胞分化而来的.

    作者:臧东钰;李晓明;郭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局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探讨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是一种新改良疝手术.自1989年美国Rutkow医生首次实施这种手术至今,己在其他国家广泛开展.1998年起在国内逐步推广,我院自2001~2005年采用局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76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影像学不同检查方法对肋骨转移瘤诊断对比分析

    肋骨转移瘤常见,诊断主要依靠X线平片或CR检查,但漏诊时有发生.近年来,CT横断或斜行扫描也应用到诊断上.但由于肋骨数多而形态不规则,CT检查存在计数不准,范围局限等缺陷.SCT及MSCT的2D及3D重建在骨骼疾病的诊断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针对肋骨转移瘤诊断方面报道较少[1,2].本文意在探讨肋骨转移瘤的多种影像学检查效用,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赵广文;牛玉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CT脑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日益受到重视,而多层螺旋CT的问世,特别是近年出现的16层螺旋CT,使CTA在临床中的应用更为安全和简便.我院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探讨其诊断价值.

    作者:陈雷鸣;王志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