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君子汤联合桂枝茯苓丸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效果分析

邱海霞

关键词:四君子汤, 桂枝茯苓丸, 子宫肌瘤, 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四君子汤联合桂枝茯苓丸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8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四君子汤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42/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以及肌瘤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潮热多汗、恶心以及性欲减退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均不显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四君子汤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缩小患者子宫肌瘤体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治疗慢性湿疹作用机制研究

    慢性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经查阅文献,发现“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可通过亲水高分子溶蚀材料携药效成分清除自由基抗氧化,阻断IgE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释放组胺而解痒,调控炎性细胞因子以抗炎,抑杀皮肤微生物,该剂型起到保湿修复、屏蔽致敏原的作用.以上研究证实,藏药可通过多途径和多环节外治慢性湿疹,实为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治疗慢性湿疹的多重作用机制.

    作者:伍筱铭;王思农;王磊;王永慧;刘青;肖佼;顾召;古常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脑血疏口服液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对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脑血疏口服液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接受非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血压、心率、NHISS评分、TNF-α以及炎症因子IL-4、IL-6表达,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均有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DBP、SBP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HR都有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以及TNF-α均有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IL-4、IL-6水平表达均有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1.1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胀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安全有效.结论: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疏口服液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作者:周林裕;代永庆;包志军;胡骁;包春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穴位按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情绪影响

    目的:研究中医穴位按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进行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同时伴有焦虑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14)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的中医穴位按摩和单纯常规护理治疗,统计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症状情况,和一般状况、情绪水平、舒适程度、症状自评量袁(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评分等4个方面的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一般状况总有效率显著升高,情绪水平和舒适程度评分均显著增高,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SCL-90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按摩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焦虑情绪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其焦虑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程度,对于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徐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化痰降脂方对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面积及血脂代谢影响

    目的:探讨化痰降脂方对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面积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0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抗凝、降血脂等常规内科治疗,试验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加用化痰降脂方.比较两组冠脉斑块面积、血脂代谢及相关炎性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MLA、p-CSA、PB水平显著降低,也低于同期对照组,呈逐渐降低趋势,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也低于同期对照组,呈逐渐降低趋势,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HDL-c水平升高,也高于同期对照组,呈逐渐升高趋势,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CRP、IL-6水平显著降低,也低于同期对照组,呈逐渐降低趋势,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化痰降脂方对冠心痛患者临床效果佳,其可有效降低冠脉斑块面积,改善血脂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王海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耳穴贴压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止痛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止痛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疼痛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对照组54例术后口服氨酚羟考酮片治疗,观察组60例术后采用耳穴贴压治疗,耳穴取神门、皮质下、交感、肾上腺、脑、枕,用粘有华佗磁疗贴的胶布贴压,所有患者均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治疗3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肿胀改善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7%,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及肿胀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健康感觉、睡眠状态、躯体感觉、认知功能、生活满足感等SF-36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止痛配合护理干预有良好效果,能明显缓解疼痛,促进术后的早期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妮;徐春静;杨春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氧化应激反应阐述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机理研究

    有关研究发现卒中后抑郁与氧化应激反应亢进密切相关,其中具体表现为与氧化应激反应相关的标志物5-HT、BDNF水平的下降及炎性因子上升密切相关,针灸可多方面调整上述标志物的水平而良性调控氧化应激反应起到显著的抗抑郁作用,但目前尚未见针刺抗卒中后抑郁具体机理分析,故该文拟从卒中后抑郁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及针刺调控氧化应激反应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和动物实验两方面进行分析,为临床和科研进一步研究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和临床思路.

    作者:张龙辉;韩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护理技术配合温针灸对青春期痛经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配合温针灸对青春期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受试者来源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78例AD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本组78受试者分为护理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采取温灸针刺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组在对照组温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模式对本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疼痛程度.结果:通过配合中医护理技术治疗后,护理组病人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7.4%,对照组病人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7%,两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前,护理组和对照组的疼痛程度的得分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疼痛积分显著低于护理后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D患者中实施中医温针灸配合中医护理技术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患者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与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接受治疗的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患者55例,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与观察组29例.予以对照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叶酸、铁剂等西医疗法,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以采用中药治疗.两组均实施专科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与分析两组治疗、护理前后各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护理后,观察组Hb(98.13±14.12)g/L、HCT(0.31±005)、Scr(226.47±65.42)μmol/L、Ccr(29.65±6.72) mL/min、BUN(11.02±5.17) mmol/L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Hb(86.33±13.17)g/L、HCT(0.25±0.03)、Scr(343.18±62.47)μmol/L、Ccr(21.62±6.35)mL/min、BUN(14.42±4.96) mmol/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结合专科护理可有效提高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胡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真武汤治疗脾肾阳虚型肾衰竭及血清瘦素、脂联素影响

    目的:探讨真武汤治疗脾肾阳虚型肾衰竭患者对血清瘦素、脂联素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肾衰竭(脾肾阳虚型)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降压、降糖及控制感染治疗,观察组在降压、降糖及控制感染治疗上采用真武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采肘静脉血测定血清瘦素、脂联素、肾功能、MDA、SOD、GSH-Px等表达水平,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2.22%(26/36)低于观察组有效率91.66%(33/36),(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Leptin、脂联素表达水平降低,治疗后血清Scr、BUN、UA水平降低,Ccr升高,治疗后血清MDA表达水平降低,血清SOD、GSH-Px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Leptin、脂联素表达水平较低,治疗后血清Scr、BUN、UA水平较低,Ccr较高,治疗后血清MDA表达水平较低,血清SOD、GSH-Px表达水平较高(P<0.05).结论:真武汤对于肾衰竭(脾肾阳虚型)患者疗效确切,显著提高肾功能,与降低瘦素、脂联素水平,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关系密切.

    作者:温旭;杨秀炜;林乐乙;赵涛;王鹏飞;何飞;闫铮;李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现代高级别胶质瘤治疗中西医研究进展

    高级别胶质瘤是一种来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其预后较差,且近年来发病趋势不断上升.目前采用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与化疗、放疗联合应用,但由于各自的局限性,临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近年来,随着对中医中药治疗方法的不断探索研究,中医药手段在高级别胶质瘤的综合治疗中显露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如何将中西医治疗方法灵活结合运用于高级别胶质瘤的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探索空间.

    作者:关畅;朴浩哲;张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红藤汤联合桂枝肌瘤丸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对免疫状况影响

    目的:探讨红藤汤联合桂枝肌瘤丸对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对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诊的11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使用桂枝肌瘤丸治疗,观察组联合红藤汤治疗,均于月经干净后服药,连续用药1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液免疫、T细胞亚群、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IgG、IgA、IgM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下腹胀痛刺痛、腰骶胀痛、经期腹痛、月经不调、带下异常、低热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73%%(51/55) vs72.73%(40/55)](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使用红藤汤联合桂枝肌瘤丸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免疫状况,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包春燕;卢白玉;李彩霞;于晓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柴胡白芍药对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柴胡-白芍药对的化学成分.方法:对柴胡-白芍药对的正丁醇萃取组份进行分离.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芍苷(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没食子酸乙酯(3),柴胡皂苷b2 (4),香叶醇-β-D-葡萄糖苷(5),5-methyl-2-(1-methylethyl)phenyl β-D-glucopyranoside(6),芍药苷(7),柴胡皂苷d(8),柴胡皂苷a(9),山奈酚(10),马钱苷(11),3β,1β,29-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3-O-β-D-葡萄糖苷(12),旱莲苷Ⅰ(13).结论:化合物2、6、11-13为首次从柴胡-白芍药对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洪财;王文姌;陈雁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子午流注择时电温针联合艾灸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择时电温针联合艾灸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作为该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前瞻性、随机原则将120例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n=60例)和观察组(n=60例),对照组予以莫沙必利、福松等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子午流注择时电温针联合艾灸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肠神经递质一氧化氮(NO)、P物质(SP)、胃饥饿素(Ghrelin)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排便间隔积分、粪便性质积分、排便费力积分、症状总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经x 2检验,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NO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SP、Ghrelin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得更明显,均P<0.05.结论:子午流注择时电温针联合艾灸法,采用时间医学理念,可有效改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双向调节机体胃肠神经递质水平的作用,提高肠道平滑肌运动相关.

    作者:张喻然;王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探讨中医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目前,中医防治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心血管临床中的有效治疗方案.然而,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中,客观化、标准化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体系是中医药发展存在的必然问题.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是21世纪兴起的新兴学科,其以中医病证为切入点,中药方剂为研究对象,利用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形成鉴定病证生物标记物,建立中药方剂有效及安全性评价体系,探究中药方剂药效物质机制的应用科学.因此,该文将近年来,以“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理论体系为核心导向,将中医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述,旨在为中医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

    作者:张妮;贾连群;杨关林;宋囡;吕美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麦冬总糖提取工艺考察

    目的:优选麦冬总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麦冬总糖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高碘酸钠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通过正交设计实验法优化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因素的佳条件.结果:麦冬总糖提取的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次数3次,麦冬总糖约占生药材的52.5%,对比原药材的总糖含量,转移率为93.75%.结论:佳工艺条件经过验证证明该工艺合理可行,总糖提取率较高,可用于麦冬总糖的提取.

    作者:王彤;李德坤;周大铮;鞠爱春;叶正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检索年限至2017年4月,以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肺功能、嗜酸粒细胞计数、复发率、不良反应为效应指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研究,6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65,95%CI:1.70~4.73,P<0.00001),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FEV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62,95%CI:0.32~0.92);PEF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63,95%CI(0.34,0.93),P<0.0001];嗜酸粒细胞计数前后对比明显下降[WMD=-0.04,95%CI(-0.12,0.04)],同时复发率明显下降(RR=0.19,95%CI:0.09~0.41,P<0.0001).结论:加味小柴胡汤能够有效缓解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作者:赵克明;翟亚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真武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 MMP-3中医证候影响

    目的:探究真武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即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坚持对照组治疗的同时应用真武汤.治疗结束后,检测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清NT-proBNP、MMP-3以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①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经临床检测统计可知,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②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MMP-3比较显示,两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③两组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实验组心悸气喘、烦躁出汗、咳吐痰涎、畏寒肢冷、水肿尿少的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在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真武汤具有温阳利水、补益心肾之功效,能够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以及MMP-3水平,降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佳;高小明;焦晓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抑郁症“从肝论治”现代研究进展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是导致自杀的第二大原因,是增加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文从抑郁症的认识及抑郁症与肝脏关系出发,强调抑郁症从肝论治的重要性;在抑郁症的治疗中,调理其他脏腑的同时要重视肝脏的作用,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作者:隋璐;王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隔药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隔药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疗效及机制.方法: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孕三烯酮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经治疗后,采集大鼠病灶标本,观察隔药灸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的抑制作用,计算抑制率;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的KDR和PTGS2mRNA表达.结果:经隔药灸治疗后大鼠模型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较模型组明显缩小;治疗组大鼠模型的异位子宫内膜PTGS2和KDR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隔药灸能明显抑制大鼠模型异位子宫内膜的发展,并且这种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KDR和PTGS2表达,从而调控异位子宫内膜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张澎;苗芙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结甲平”膏外治良性非毒性甲状腺结节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以化瘀散结法为主的“结甲平”膏外治良性非毒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中西医诊断的良性非毒性甲状腺结节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中药“结甲平”膏外敷联合“结甲汤”内服,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加“结甲汤”内服.两组连续用药6个月后,统计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结节恶性风险积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73%(16/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91%(9/22),两组间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恶性风险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的恶性风险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的恶性风险积分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甲功、血常规、肝肾功未见异常(P>0.05)、结论:以化瘀散结为治法的“结甲平”膏外治良性非毒性甲状腺结节,在改善症状体征和降低结节恶性风险方面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婷婷;张宛月;柳红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