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防性针刺结合塞来昔布干预对创伤后膝关节镜患者围手术期疼痛、血凝状态影响

王鑫

关键词:预防性针刺, 塞来昔布, 创伤后膝关节镜, 血凝状态
摘要:目的:探究预防性针刺结合塞来昔布干预对创伤后膝关节镜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缓解及血凝状态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选取自2013年2月-2015年4月来我院治疗创伤后膝关节镜围手术期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口服维生素配合骨科常规处理,研究组27例采用预防性针刺配合塞来昔布干预治疗,在入院当晚及术前1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测定患者健侧及患侧痛阈和耐痛阈,测量两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弹力图指标,行患侧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在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健侧痛阈及患侧痛阈上,对照组用药前后无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血小板计数上,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无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后低于对照组(P<0.05);在D-二聚体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上,对照组用药前后无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R时间上,对照组用药前后无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后高于用药前(P<0.05);在angle角、M值及G值上,对照组用药前后无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后显著低于用药前(P<0.01).结论:采用预防性针刺结合塞来昔布干预可以超前缓解创伤后膝关节镜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提高痛阈,同时降低血液高凝状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推广.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刀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实验研究进展

    综述近10年来有关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肩周炎、颈椎病以及骨折等其他运动系统疾病方面的实验研究的进展,主要从镇痛机制、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组织修复、血管活性物质改变、细胞凋亡、局部组织形态学、行为学以及生物力学等方面开展了相应的实验研究.旨在阐明针力在治疗运动系统疾病的作用机理,为针刀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田弯弯;李开平;李敏;张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温通法联合乳头矫形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

    目的:评价温通法联合乳头矫形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3月间我科收治的蒙细胞乳腺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者总体疗效、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第4周好转率88.2%,第12周治愈率11.8%,第20周治愈率41.1%,第24周治愈率64.7%,第48周治愈率70.6%,第96周治愈率76.7%.治疗前后比较乳房肿块缩小于第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乳疼痛于第2周好转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乳皮肤红肿于第2周好转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乳乳头溢液于第2周出现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通法联合乳头矫形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慢性肿块期近期改善乳房疼痛、皮肤红肿效果显著,中远期改善乳头形态、缩小肿块疗效显著,远期复发率低,该治法安全、可行.

    作者:董雨;王雨;游伟;董威;王伏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预防性针刺结合塞来昔布干预对创伤后膝关节镜患者围手术期疼痛、血凝状态影响

    目的:探究预防性针刺结合塞来昔布干预对创伤后膝关节镜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缓解及血凝状态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选取自2013年2月-2015年4月来我院治疗创伤后膝关节镜围手术期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口服维生素配合骨科常规处理,研究组27例采用预防性针刺配合塞来昔布干预治疗,在入院当晚及术前1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测定患者健侧及患侧痛阈和耐痛阈,测量两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弹力图指标,行患侧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在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健侧痛阈及患侧痛阈上,对照组用药前后无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血小板计数上,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无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后低于对照组(P<0.05);在D-二聚体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上,对照组用药前后无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R时间上,对照组用药前后无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后高于用药前(P<0.05);在angle角、M值及G值上,对照组用药前后无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后显著低于用药前(P<0.01).结论:采用预防性针刺结合塞来昔布干预可以超前缓解创伤后膝关节镜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提高痛阈,同时降低血液高凝状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推广.

    作者:王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络病理论指导下消渴痹症辨证施护思维发微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在中医属“消渴痹症”范畴,具有消渴脉损、络损的特点,是糖尿病的特异性损害.学者总结观察认为络脉病变是消渴痹症的主要病机,应用络病理论干预消渴痹症可以得到很好的收效.笔者在络病理论指导下,辨证审因,系统总结了消渴痹症在环境护理、运动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及辨证护理等方面的护理方法.在临床中应用不仅疗效突出,且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护的特色.

    作者:刘睿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美洲大蠊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近年来对美洲大蠊的药用研究越来越多,美洲大蠊作为一种虫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从美洲大蠊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两个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综述,为深入究其药用价值、拓宽其临床应用范围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并对其今后的研发应用进行了展望.

    作者:于珊珊;张华;张婷婷;刘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选穴规律分析

    通过CNKI、维普、万方等三大中文数据库对近10年中文文献中针灸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39篇,排除无效文献后,终有效文献133篇.对其选穴进行整理,采用频数统计、分层聚类等统计方法分析前10个穴位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规律.频数分析结果提示:百会、四神聪、风池为排名前三的穴位处方.聚类分析结果提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百会穴为主穴,根据辨证,使用配穴,多以督脉经穴为主,配伍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经穴为辅.选穴所取的部位以头面为主,远端肢体穴位为辅.

    作者:覃蔚岚;金香兰;周丽;杨文津;胡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涂擦后行烫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综合保守治疗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涂擦后行烫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综合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47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21例)与对照组(126例),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推拿疗法及腰椎牵引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涂擦后烫熨疗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腰腿疼痛程度评分.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腰腿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电针疗法、推拿疗法及腰椎牵引疗法的常规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中药涂擦后烫熨疗法,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与改善腰腿疼痛症状.

    作者:谢芳;黄锦军;廖桂华;雷龙鸣;何育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COPD且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抗炎、平喘、化痰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润肺活血汤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证候积分、肺动脉压力、6 min步行试验的变化.结果:总显效率治疗组(88.0%)优于对照组(74.0%),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6 min步行距离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东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复方南瓜藤软膏抗炎消肿止痛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对复方南瓜藤软膏外用消肿止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实验研究验证.方法:将实验用12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阳性药对照组及复方南瓜藤软膏治疗组,分别进行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及醋酸扭体实验.选用清洁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西药对照组及复方南瓜藤软膏治疗组,进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炎性渗出实验.通过分别观察实验过程中各组的被试反应情况及相关体征的变化,对复方南瓜藤软膏的外用消肿、止痛效果进行验证.结果:(1)复方南瓜藤软膏外敷与模型组相比,能有效减轻小鼠的耳廊肿胀程度.其疗效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复方南瓜藤软膏外敷治疗与模型照组比较,能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复方南瓜藤软膏能有效降低肿胀组织炎性渗出物中的PGE2及MDA含量,并提高组织中SOD的活性.以上比较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复方南瓜藤软膏能明显改善由炎症引起的局部组织肿胀、炎性疼痛,降低炎性因子含量,减轻自由基损伤并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与临床报道的疗效相符.证实了复方南瓜藤软膏的抗炎消肿止痛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该药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作者:徐光耀;李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大定心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大定心汤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初步探寻大定心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及安全性,为下一步试验奠定理论研究基础.方法: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参照《老年性痴呆诊断治疗指南》标准治疗,本次研究采用盐酸多奈嘛齐作为对照药物,治疗组采用大定心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年龄和病程的比较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后MMSE积分、ADL评分的改变情况.同时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肝肾功能等作为安全性评价的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总有效43.3%,说明大定心汤的疗效优于盐酸多奈嘛齐.结论:大定心汤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AD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晚年生活质量.两组在临床服药观察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系数高,大定心汤是目前临床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值得积极研究和推广使用.

    作者:薛丽君;王东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排刺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运用发挥

    目的:归纳、总结排刺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法及疗效的相关文献,反映这一研究的新进展水平.方法:总结排刺法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及疗效.结果:排刺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运用广泛,疗效显著.结论:排刺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疗效确切,但尚存在具体操作方法不一、缺乏临床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等问题,有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以大程度地爱挥其治疗优势和潜力.

    作者:陈国超;张根明;陈艺钦;陈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脑卒中后偏身运动功能障碍头针干预机制探析

    偏身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主要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有研究表明,头针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该文从头针对血肿、脑水肿和血脑屏障,血肿物质释放,免疫和炎症反应,病灶区域血流动力学,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等方面的影响,探析促进脑卒中后偏身运动功能障碍的可能恢复机制,确立头针-中枢皮层反射区联系途径理论,为提高头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提供有力的生理学证据支持.

    作者:赵敬军;罗曼;贲卉;翟煦;荣培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半夏泻心汤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临床运用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第149条,是寒热错杂、辛开苦降的代表方剂,全方共奏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临床多用于寒热错杂证,现代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是其主要的致病因子.大量文献表明半夏泻心汤能明显改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对Hp感染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其作用机制为保护胃黏膜、单药成分作用、促进受损黏膜修复、减少毒力因子损害、调节胃内菌群.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的症状和证型相吻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婷;杨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刺诊疗慢性便秘荟萃分析

    目的:客观评价针刺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网络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用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周排便次数、排便困难、CCS评分、结肠传输时间测定、Bristol便秘分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获得10个符合要求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在周排便次数、排便困难、CCS评分、结肠传输时间测定、Bristol便秘分型上有一定临床疗效(P<0.05),但是尚不能说明合穴配穴较俞募配穴更有效.结论:针刺治疗慢性便秘有效,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特定穴.

    作者:张洁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以通为用”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因其起病急、病情重,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而成为临床上病死率很高的外科急腹症.以“六腑以通为用”理论为指导,遵循急性胰腺炎进展规律,分期辨证施治,运用以通里攻下为主的中医治则治法,同时结合西医微创外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主流方法.

    作者:钱正隆;田君琪;尚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健脾扶正祛邪方对结肠癌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

    目的:探究健脾扶正祛邪方对结肠癌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术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在给予口服氨鲁米特抗癌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扶正祛邪方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检测临床有效率及各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出院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暴:①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均有好转,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86%,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腹胀腹痛、大便脓血、食少纳呆等症状积分均有所下降,其中实验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出院后随访1年,可发现部分患者有复发,其中实验组的复发率为5.71%,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1.43%,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是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术后配合使用健脾扶正祛邪方中药汤剂,能够有效改善各临床症状、降低抗癌药的毒副作用、提高临床有效率、减少肿瘤复发率,并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可;刘伟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生殖毒性体外实验研究进展

    生殖毒性作为中药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是中药安全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中药生殖毒性研究评价主要采用国内外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指南所推荐的三阶段试验,然而存在费用高、实验周期长等缺点.欧洲替代方法研究中心(ECVAM)所推荐的胚胎干细胞试验、胚胎细胞微团培养试验及全胚胎培养试验等体外替代试验已应用于中药生殖、胚胎毒性的研究.该文就中药单体或复方生殖毒性体外试验评价的现状,对体外替代试验方法及其优缺点、必要性等进行了讨论.

    作者:张志伟;汪受传;徐建亚;单进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通2号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心通2号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疗效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予以心通2号方口服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肝肾功、冠脉支架直径、冠脉再狭窄率、ADMA、UA、CRP等水平变换情况.结果:实验组血脂、肝肾功、冠脉支架内血管直径、再狭窄发生率、ADMA及CRP、UA、NO等水平与对照组相似,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通2号方可改善血管内皮活性,降低脂类物质沉积率,促进血尿酸及一氧化氮代谢,降低内皮及心肌细胞CRP水平,稳定炎性反应状态,有效控制冠状动脉支架血管直径,降低冠脉支架再狭窄发生率,临床疗效与西药治疗相似,安全有效、治疗低廉,可作为临床有效治疗方案,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东昇;张颖;高宪玺;王清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舒血宁注射液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清血沉及炎症因子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清血沉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于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亚铁片、塞来昔布胶囊,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简称血沉)、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RP(High sensitivity CRP.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水平,以及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得分.结果: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ESR、IL-6、hs-CRP、TNF-α水平明显较低(P<0.05);生活质量得分明显较高(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够减轻进行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推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IL-6、hs-CRP、TNF-α水平,加快血清血沉,提高生活质量有关.

    作者:黄吉利;罗明;潘捷;赵鸿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糖尿病肾病(Ⅲ~Ⅴ期)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学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搜集确诊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Ⅲ~Ⅴ期的患者病例资料、症状表现及相关的生化指标,以期发现DNⅢ~Ⅴ期中医证候学的特点、临床中医证型的规律及其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301例DNⅢ~Ⅴ期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中医证型分布、主要症状表现,并对各中医证型的血肌酐、肾小球滤过滤(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24 h尿蛋白、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血脂、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DNⅢ~Ⅴ期患者中发生率前10位的临床症状为:疲乏、肢体麻木、小便泡沫增多、肢体浮肿、夜尿频多等,以脾肾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2)DNⅢ期以气阴两虚型为主(66.7%),DNⅣ期以脾肾气虚为主(67.7%),DN Ⅴ期仍以脾肾气虚型为主(61.8%),阴阳两虚型明显上升(38.2%).(3)所有入组患者中脾肾气虚型所占比例大(56.15%),其次为气阴两虚型(30.23%)、阴阳两虚型(11.63%),阴虚燥热型比例少(2%);(4)DNⅢ~Ⅴ期中医证型的兼证表现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以湿热证、瘀证为主,阴阳两虚型以瘀证、痰瘀证为主,瘀证贯穿始终,占据优势.(5)伴随DN病情的加重,中医证型的转变,患者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酸等均明显上升(P<0.01),而GFR、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DNⅢ~Ⅴ期以脾肾气虚型比例高(56.15%),随着DN病情的进展,兼证的比例逐步增加,其中瘀证在各证型中占据大比例,DN中医证型与24 h尿蛋白、肾功能、血清白蛋白等预后指标密切相关.

    作者:娄成利;程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