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哥拉1998年1月~2002年6月消灭脊髓灰质炎进展

马丽莉;冯琳

关键词:安哥拉
摘要: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相关文献
  • 湖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不合格粪便标本病例监测状况分析

    湖南省1993~2001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724例,其中不合格粪便标本病例404例,占23.43%.对此类病例的统计分析显示,单份粪便标本病例和无粪便标本病例集中于1993~1996年,1997~2001年以不合格双份粪便标本病例为主.造成不合格粪便标本病例的原因主要是报告不及时和首诊漏报,采集粪便标本不及时和不规范,就诊不及时,其中首诊漏报率占61.54%.为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应采取措施加强宣传,尤其是加强县级临床医生和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做到早就诊、早报告和规范采集、运送粪便标本,提高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确保AFP病例监测质量.

    作者:陈长;唐蕊妍;李放军;谢超;张淑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引发脑膜脑炎流行的柯萨奇B5病毒的序列分析

    安徽省明光市2001年6~7月发生了一起无菌性脑膜脑炎流行,从病人脑脊液和粪便标本中分离到17株柯萨奇(Coxsackie,Cox.)B5病毒,血清学实验证明所分离的病毒为此次无菌性脑膜脑炎流行的病因.对其中的2株病毒(MG/18/2001和MG/39/2001)测定了VP1区全基因核酸序列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所测2株病毒VP1区核苷酸长度均为849bp,两毒株之间仅有1个核苷酸不同.这两株病毒与从(GenBank)检索到的Cox.B5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约为82%,氨基酸序列亦有改变.从进化树上看,这两株病毒同在一个小分支上,与它们亲缘关系近的是从一疑似脊髓灰质炎的儿童分离到的AF114383-Cox.B5病毒,而与从手足口病患者分离到的X67706-Cox.B5病毒相对较远.表明此次脑膜脑炎的病因病毒与同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Cox.B5的原型株-AF114383-Cox.B5病毒亲缘关系近,但核苷酸已经发生了>18%的变异,可以认为其是Cox.B5新亚型病毒.

    作者:陈立;赵月萍;张礼璧;朱晖;祝双利;马明英;王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学生,19岁,于2002年3月21日下午2时,在校医院接种流行性出血热(出血热)Ⅱ型疫苗(辽宁省沈阳百奥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011009,有效期至2002-10,规格:1.0ml/安瓿×3支/人份).30min后,患者自感皮肤瘙痒,尤以颈部为甚.

    作者:张玉斗;袁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山东省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的卫生经济学评价(2)--成本-效益分析

    为评价实现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的卫生经济学效益,对山东省1956~2000年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如不考虑无形效益和因口服脊灰疫苗(OPV)免疫造成的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的影响,按脊灰发病和控制的不同时期进行分析,推广使用疫苗时期(1965~1978年)和无特异免疫预防时期(1956~1964年)相比,计划免疫时期(1979~1990年)和推广使用疫苗时期相比,消灭脊灰活动时期(1991~2000年)和计划免疫时期相比,净效益(以人民币元计算,下同)分别为3.64亿元、33.62亿元、80.83亿元,其成本-效益比分别为1∶7.74、1∶47.69、1∶25.57.在36年(1965~2000年)消灭脊灰进程中,共获得净效益118.09亿元,其成本-效益比为1∶26.90.消灭脊灰活动的效益是长久的,在全球消灭脊灰之后,随着成本投入的停止,其效益仍将持续增长.

    作者:刘桂芳;徐爱强;宋立志;刘尧;王爱莲;王海岩;李岩;刘萍;王少华;李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枣庄市2001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为了解枣庄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2001年对3个区0~40岁243人进行了监测,现简报如下.

    作者:郭建华;张义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黑龙江省1997~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监测分析

    随着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的证实,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病例的监测值得关注.为了解黑龙江省AFP病例中NPEV的型别和流行病学分布,为由NPEV引起疾病流行的实验室诊断提供科学依据,现将黑龙江省1997~2001年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NPEV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雪;马玉杰;苏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小免疫剂量的研究

    通过临床研究确定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小免疫剂量,为制定规程中的免疫剂量提供科学依据.观察对象接种不同免疫剂量的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后,于接种前和接种后6周采血,采用荧光抗膜抗体(FAMA)法检测其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接种不同免疫剂量的疫苗,抗体阳转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疫苗中抗原含量在25 000PFU/ml和2 000PFU/ml之间,GMT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25 000PFU/ml、2 000PFU/ml与200PFU/ml之间抗体GMT的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2 000PFU/ml为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小免疫剂量.

    作者:王连成;刘晔;公殿力;李彦成;李占春;李莉;南一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陕西省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屏障的评价

    为了对陕西省近10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的免疫状况做出科学的评价,在地理特点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各异的3个地区采集0~39岁健康人群血标本866份测定脊灰抗体.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88%、98.04%、92.73%,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259.30、1∶103.69、1∶52.69.表明通过口服脊灰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陕西省健康人群对脊灰已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

    作者:司源;李晓艳;杨建立;武继守;刘毅;张发信;赵汉民;刘纯旭;李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天花

    作者:马丽莉;冯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麻疹病毒中国株与日本株的H蛋白及抗原性比较

    1984年以来日本分离的本土麻疹野病毒为C1、D3、D5基因型,中国自1993年以来流行的绝大多数麻疹野病毒为H1基因型.2000年在日本东京检测到1株由中国输入的H1基因型麻疹野病毒.对该中国株H1基因型与日本株C1、D3、D5基因型的H蛋白及抗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1基因型H蛋白的分子量为78kD,与A、C1基因型相似;D3、D5基因型的H蛋白的分子量为80~82kD,一些D3基因型在39℃与在33℃、37℃生长一样好,但其它基因型在39℃生长却减少到33℃、37℃的1/100或1/1 000.实验证实,一些D3、H1基因型能从较低的中和抗体水平逃逸,证明近流行的麻疹病毒有轻微的抗原改变.

    作者:周剑惠;陈超;刘桂艳;傅军;林琳;刘影;郝旭;谢伟;田丽敏;王兆南;中山哲夫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深圳市南山区1990~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深圳市南山区麻疹流行情况,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对1990~2001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麻疹发病以外来流动人口为主,占81.9%;发病季节高峰在3~6月,每隔5~6年流行一次;1996~2001年麻疹发病年龄主要是<5岁儿童(28.3%)和15~30岁成人(42.6%).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流动、未免疫和未复种麻疹疫苗(MV)人群的积聚.因此,加强MV初免和复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麻疹监测和流动人口的免疫覆盖率,开展对特定人群的免疫,是控制麻疹发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郑晓丽;刘兰萍;戴传文;卜庆兰;范存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山东省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的卫生经济学评价(1)--成本-效果分析

    为评价实现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的卫生经济学效果,对山东省1956~2000年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消灭脊灰活动的实施,成功地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循环,全省自1991年7月后已无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口服脊灰疫苗(OPV)接种率一直>95%,人群脊灰中和抗体保持在高水平.按脊灰发病和控制的不同时期进行分析,推广使用疫苗时期(1965~1978年)和无特异免疫预防时期(1956~1964年)相比,计划免疫时期(1979~1990年)和推广使用疫苗时期相比,消灭脊灰活动时期(1991~2000年)与计划免疫时期相比,其成本-效果比分别为每减少1例脊灰需投入经费为5810.02元、1094.86元、23594.73元;消灭脊灰活动还可带来长远效果,2001~2010年不仅无脊灰病例发生,同时可节约大量的经费投入.消灭脊灰活动的成本-效果极为显著.

    作者:徐爱强;刘桂芳;刘尧;宋立志;王爱莲;王海岩;李岩;刘萍;王少华;李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水痘疫苗接种的成本效益

    水痘是一种常见的急性、高传染性的疾病,可感染儿童、成人.1974年日本首先研制成功Oka株水痘减毒活疫苗,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批准水痘减毒活疫苗用于婴幼儿预防接种,许多国家陆续开展了水痘疫苗预防接种,不仅能取得良好的防病效果,而且可较大地减轻疾病负担.对儿童、青少年、成人、育龄期妇女和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分别进行的经济学评价表明,接种水痘疫苗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结果.

    作者:周桦;孙文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鄯善县一起麻疹爆发的调查分析

    鄯善县辟展乡2001年2月24日~5月1日发生麻疹爆发,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简析如下.

    作者:买买提·沙塔尔;宋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青河县阿热勒乡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青河县阿热勒乡辖9个行政村,72个村民组,2 329户,5 737人,居民为哈萨克族和回族.现将2002年5月15日~6月20日麻疹爆发简报如下.

    作者:哈布德勒;巴合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风疹病毒基因

    针对风疹患者发病早期血清中特异性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低的特点,以及对胎儿风疹病毒感染检测的需要,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直接从风疹减毒活疫苗BRDⅡ株、风疹GOS株、临床风疹患者的含漱液和咽拭子中检测出411bp特异性片段;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病毒均未检测出相应片段.通过对RT-PCR一次产物的再次扩增,可以使检测的灵敏度达到0.1 TCID50.该技术可作为风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一种补充,同时对控制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与优生优育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国亮;卢亦愚;严菊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乳胶凝集法检测麻疹IgM抗体的应用

    为了筛选敏感、特异、快速和经济的麻疹IgM抗体检测方法,比较了IgM抗体捕捉乳胶凝集法(IgM-PA)、IgM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IgM抗体间接ELISA法检测麻疹血清IgM抗体的优越性.用IgM-PA法和两种ELISA法共检测125份麻疹可疑病例和30份正常儿童血清.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检测30名健康儿童血清均为阴性.检测125份麻疹可疑病例血清,IgM-PA检出阳性80份,阳性检出率64%;两种ELISA法检出阳性75份,阳性检出率60%;两者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IgM-PA法检测可疑麻疹病人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0%.此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适宜于地区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用.

    作者:蒋小泓;许文波;Sato Takeshi A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与麻疹免疫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是由缺陷型麻疹病毒引起的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此病的特征是智力减退,节律性肌阵挛伴典型的脑电图改变,脑脊液IgG增多,血清和脑脊液中抗麻疹抗体水平升高.此病呈进行性发展,病人一般于发病后1~3年死亡.虽然一些药物可缓解病情,但目前仍无特效治疗.麻疹疫苗接种可显著降低SSPE发病率.

    作者:徐冰;王树巧;谢广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广东省流行麻疹野病毒的核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广东省2000~2001年分离到7株麻疹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出该7株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碳末端590个核苷酸.其中碳末端450个核苷酸的序列测定和分析提示,该7株病毒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7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6.7%~100.0%,和其它基因型相比,碳末端450个核苷酸水平变异可达12.0%,提示氨基酸水平上的变异在12.4%.

    作者:鄢心革;柯昌文;罗耀星;许锐恒;林伟生;邵晓萍;郑焕英;胡守旺;张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美国批准使用第5种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作者:季群伟;冯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主管:中国计划免疫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