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哥拉1998年1月~2002年6月消灭脊髓灰质炎进展

马丽莉;冯琳

关键词:安哥拉
摘要: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相关文献
  • 水痘疫苗接种的成本效益

    水痘是一种常见的急性、高传染性的疾病,可感染儿童、成人.1974年日本首先研制成功Oka株水痘减毒活疫苗,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批准水痘减毒活疫苗用于婴幼儿预防接种,许多国家陆续开展了水痘疫苗预防接种,不仅能取得良好的防病效果,而且可较大地减轻疾病负担.对儿童、青少年、成人、育龄期妇女和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分别进行的经济学评价表明,接种水痘疫苗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结果.

    作者:周桦;孙文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湖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不合格粪便标本病例监测状况分析

    湖南省1993~2001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724例,其中不合格粪便标本病例404例,占23.43%.对此类病例的统计分析显示,单份粪便标本病例和无粪便标本病例集中于1993~1996年,1997~2001年以不合格双份粪便标本病例为主.造成不合格粪便标本病例的原因主要是报告不及时和首诊漏报,采集粪便标本不及时和不规范,就诊不及时,其中首诊漏报率占61.54%.为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应采取措施加强宣传,尤其是加强县级临床医生和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做到早就诊、早报告和规范采集、运送粪便标本,提高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确保AFP病例监测质量.

    作者:陈长;唐蕊妍;李放军;谢超;张淑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黑龙江省1997~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监测分析

    随着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的证实,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病例的监测值得关注.为了解黑龙江省AFP病例中NPEV的型别和流行病学分布,为由NPEV引起疾病流行的实验室诊断提供科学依据,现将黑龙江省1997~2001年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NPEV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雪;马玉杰;苏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99~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肠道病毒监测结果分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1995年起已连续8年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报告,但周边国家仍有脊灰野病毒流行,为及时发现可能输入的脊灰野病毒,指导无脊灰后的监测工作,对脊灰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99~2001的共检测了286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粪便标本,从中分离到肠道病毒37株,其中脊灰病毒11株,经确认均为脊灰疫苗株病毒,未发现本土和输入的脊灰野病毒.要维持无脊灰状态,必须保证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及时性、敏感性、完整性.

    作者:俞雪莲;崔惠;彭力吉;马尔当;马合木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山东省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的卫生经济学评价(2)--成本-效益分析

    为评价实现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的卫生经济学效益,对山东省1956~2000年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如不考虑无形效益和因口服脊灰疫苗(OPV)免疫造成的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的影响,按脊灰发病和控制的不同时期进行分析,推广使用疫苗时期(1965~1978年)和无特异免疫预防时期(1956~1964年)相比,计划免疫时期(1979~1990年)和推广使用疫苗时期相比,消灭脊灰活动时期(1991~2000年)和计划免疫时期相比,净效益(以人民币元计算,下同)分别为3.64亿元、33.62亿元、80.83亿元,其成本-效益比分别为1∶7.74、1∶47.69、1∶25.57.在36年(1965~2000年)消灭脊灰进程中,共获得净效益118.09亿元,其成本-效益比为1∶26.90.消灭脊灰活动的效益是长久的,在全球消灭脊灰之后,随着成本投入的停止,其效益仍将持续增长.

    作者:刘桂芳;徐爱强;宋立志;刘尧;王爱莲;王海岩;李岩;刘萍;王少华;李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美国批准使用第5种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作者:季群伟;冯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广东省流行麻疹野病毒的核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广东省2000~2001年分离到7株麻疹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出该7株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碳末端590个核苷酸.其中碳末端450个核苷酸的序列测定和分析提示,该7株病毒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7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6.7%~100.0%,和其它基因型相比,碳末端450个核苷酸水平变异可达12.0%,提示氨基酸水平上的变异在12.4%.

    作者:鄢心革;柯昌文;罗耀星;许锐恒;林伟生;邵晓萍;郑焕英;胡守旺;张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陕西省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屏障的评价

    为了对陕西省近10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的免疫状况做出科学的评价,在地理特点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各异的3个地区采集0~39岁健康人群血标本866份测定脊灰抗体.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88%、98.04%、92.73%,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259.30、1∶103.69、1∶52.69.表明通过口服脊灰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陕西省健康人群对脊灰已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

    作者:司源;李晓艳;杨建立;武继守;刘毅;张发信;赵汉民;刘纯旭;李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山东省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的卫生经济学评价(1)--成本-效果分析

    为评价实现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的卫生经济学效果,对山东省1956~2000年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消灭脊灰活动的实施,成功地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循环,全省自1991年7月后已无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口服脊灰疫苗(OPV)接种率一直>95%,人群脊灰中和抗体保持在高水平.按脊灰发病和控制的不同时期进行分析,推广使用疫苗时期(1965~1978年)和无特异免疫预防时期(1956~1964年)相比,计划免疫时期(1979~1990年)和推广使用疫苗时期相比,消灭脊灰活动时期(1991~2000年)与计划免疫时期相比,其成本-效果比分别为每减少1例脊灰需投入经费为5810.02元、1094.86元、23594.73元;消灭脊灰活动还可带来长远效果,2001~2010年不仅无脊灰病例发生,同时可节约大量的经费投入.消灭脊灰活动的成本-效果极为显著.

    作者:徐爱强;刘桂芳;刘尧;宋立志;王爱莲;王海岩;李岩;刘萍;王少华;李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天花

    作者:马丽莉;冯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学生,19岁,于2002年3月21日下午2时,在校医院接种流行性出血热(出血热)Ⅱ型疫苗(辽宁省沈阳百奥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011009,有效期至2002-10,规格:1.0ml/安瓿×3支/人份).30min后,患者自感皮肤瘙痒,尤以颈部为甚.

    作者:张玉斗;袁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枣庄市2001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为了解枣庄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2001年对3个区0~40岁243人进行了监测,现简报如下.

    作者:郭建华;张义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安哥拉1998年1月~2002年6月消灭脊髓灰质炎进展

    作者:马丽莉;冯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风疹病毒基因

    针对风疹患者发病早期血清中特异性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低的特点,以及对胎儿风疹病毒感染检测的需要,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直接从风疹减毒活疫苗BRDⅡ株、风疹GOS株、临床风疹患者的含漱液和咽拭子中检测出411bp特异性片段;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病毒均未检测出相应片段.通过对RT-PCR一次产物的再次扩增,可以使检测的灵敏度达到0.1 TCID50.该技术可作为风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一种补充,同时对控制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与优生优育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国亮;卢亦愚;严菊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麻疹病毒中国株与日本株的H蛋白及抗原性比较

    1984年以来日本分离的本土麻疹野病毒为C1、D3、D5基因型,中国自1993年以来流行的绝大多数麻疹野病毒为H1基因型.2000年在日本东京检测到1株由中国输入的H1基因型麻疹野病毒.对该中国株H1基因型与日本株C1、D3、D5基因型的H蛋白及抗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1基因型H蛋白的分子量为78kD,与A、C1基因型相似;D3、D5基因型的H蛋白的分子量为80~82kD,一些D3基因型在39℃与在33℃、37℃生长一样好,但其它基因型在39℃生长却减少到33℃、37℃的1/100或1/1 000.实验证实,一些D3、H1基因型能从较低的中和抗体水平逃逸,证明近流行的麻疹病毒有轻微的抗原改变.

    作者:周剑惠;陈超;刘桂艳;傅军;林琳;刘影;郝旭;谢伟;田丽敏;王兆南;中山哲夫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天津市1999~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监测分析

    天津市1999~2001年在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中共分离到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45株,其中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 Cox.B)15株,占33.3%;埃可病毒(ECHO)13株,占28.9%;不能定型的病毒17株,占37.8%.从时间分布看,Cox.B病毒主要集中在6~8月,占86.7%;ECHO病毒主要集中在8~9月,占92.3%,显示NPEV主要集中在夏秋季.从地区分布看,45株NPEV中有4株分离自市区,占8.9%;41株分离自郊县(区),占91.1%,提示感染肠道病毒与卫生条件有关.

    作者:田宏;罗云秋;高志刚;万莉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台州市1990~2001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

    台州市在使用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前,百日咳年平均发病率为172.94/10万.自使用DPT以来,百日咳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进一步得到控制.现将台州市1990~2001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宗祥;周水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人群接种后中和抗体持久性观察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免疫原性广的疫苗,其临床的保护效果得到多次观察结果证实.但乙脑活疫苗免疫持久性的观察由于工作难度大而还未见报道.为此,针对接种乙脑活疫苗后中和抗体持久性进行了6年的血清学观察.结果显示:接种疫苗前乙脑中和抗体<1∶5的血清样本共28份,初次免疫1个月后中和抗体阳转率为96.4%(27/28,≥1∶10)或100.0%(28/28,≥1∶5),加强免疫后1个月为100.0%(28/28,≥1∶10);加强免疫后1年为81.0%(17/21,≥1∶10);加强免疫后6年抗体阳性率为57.1%(16/28,≥1∶10)或75.0%(21/28,≥1∶5).表明乙脑活疫苗接种1针1个月后再加强免疫1针至加强免疫后的第6年,其中和抗体阳性率仍可维持在57.1%~75.0%.表明乙脑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持久性.

    作者:贾丽丽;俞永新;Shin Sunheang;王志伟;岳广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乳胶凝集法检测麻疹IgM抗体的应用

    为了筛选敏感、特异、快速和经济的麻疹IgM抗体检测方法,比较了IgM抗体捕捉乳胶凝集法(IgM-PA)、IgM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IgM抗体间接ELISA法检测麻疹血清IgM抗体的优越性.用IgM-PA法和两种ELISA法共检测125份麻疹可疑病例和30份正常儿童血清.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检测30名健康儿童血清均为阴性.检测125份麻疹可疑病例血清,IgM-PA检出阳性80份,阳性检出率64%;两种ELISA法检出阳性75份,阳性检出率60%;两者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IgM-PA法检测可疑麻疹病人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0%.此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适宜于地区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用.

    作者:蒋小泓;许文波;Sato Takeshi A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青河县阿热勒乡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青河县阿热勒乡辖9个行政村,72个村民组,2 329户,5 737人,居民为哈萨克族和回族.现将2002年5月15日~6月20日麻疹爆发简报如下.

    作者:哈布德勒;巴合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主管:中国计划免疫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