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江西省山区县8月龄~30岁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监测及不同风疹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涂秋凤;周顺德;叶平;梅琴;王东海;胡国良

关键词:风疹抗体监测, 疫苗免疫效果
摘要:为了解江西省山区县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为制订风疹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000年4~8月选择交通相对闭塞、人口流动相对较少的江西省山区安远县作为调查点,对8月龄~30岁健康人群采血检测风疹血球凝集抑制(HI)抗体,同时对2~4岁健康儿童接种国产BDRⅡ株风疹减毒活疫苗和进口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MMR)疫苗,观察其效果.共检测8月龄~30岁健康人群血清607份,阳性率57.6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4.13.2~4岁儿童接种国产风疹减毒活疫苗和进口MMR疫苗后,风疹抗体阳转率均为100%,GMT分别为1∶263.95、1∶197.40,两种不同疫苗风疹HI抗体GMT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相关文献
  • 脊髓灰质疫苗衍生病毒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伽师县麻疹流行的调查报告

    伽师县2000年11月15日~2001年2月19日发生麻疹流行,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概况 伽师县辖13个乡(镇,下同),300个村,1491个村民小组,61808户,295000人。0~7岁47172人,8~15岁67928人。本次流行共报告麻疹516例,发病率174.91/10万,无死亡。

    作者:吐尔逊玉买尔;艾力达吾提;阿克木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宝坻县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论证

    为论证宝坻县是否有必要开展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于2001年初对该县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宝坻县近几年麻疹疫情、MV接种率及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该县1996~2000年MV平均估算接种率73.04%,每年约有近30%的出生儿童免疫空白;该县近5年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7~14岁,占55%,而调查的135名3~14岁儿童中麻疹IgG抗体滴度达到1∶800的占62.22%.分析后认为,该县MV免疫工作存在很大漏洞,确实有必要开展强化免疫,应以7~14岁在校学生为主.同时加强基础免疫工作,提高接种率.

    作者:张颖;朱向军;罗云秋;高志刚;吕杰;陈维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一起高校麻疹、风疹混合流行的调查分析

    2001年3月1日~5月25日,西安市某高校发生出疹性疾病的流行,市卫生防疫站于3月20日接到报告后,依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为一起麻疹、风疹混合流行,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诊断标准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对现症病人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查阅患者住院病历,采集血标本进行血清学诊断.由市卫生防疫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麻疹按<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中标准麻疹定义判定.风疹按<传染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的要求判定.

    作者:张选民;金耀申;李劲松;李一航;李风;陈志军;马文华;张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西藏自治区2001年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评价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要求,西藏自治区按照统一时间、统一接种对象,统一技术标准,完成了2001年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为总结经验,指导今后工作,现对OPV强化免疫活动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雄辉;郁晓峰;白玛;贡扎;雅西;多吉欧珠;黄明文;李书歧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麻疹监测资料中有关免疫几个问题的探讨

    为充分利用监测资料指导加速麻疹控制工作,本文就麻疹监测资料中有关免疫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1 资料与方法 收集全市上报的所有疑似麻疹病例完整的个案调查表。这些个案调查表是由经省卫生防疫站统一培训的各县级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调查和填写。病例的诊断由市卫生防疫站根据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抗体的检验结果判定。利用EPI info软件统计不同情况下麻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免疫接种率(有免疫史病例数/报告病例数×100%)。用χ2检验判断其差异是否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作者:李雷;朱谦;杨奇春;王庭柱;刁琳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水痘及其免疫预防研究进展

    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的病原体(VZV)可以通过喷嚏、咳嗽飞沫等经呼吸道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播.病人通常在发病前几天至疱疹干燥结痂为止,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在易感人群中出现1例水痘病人,就很难预防水痘在该群体中的爆发.现对水痘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免疫预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目前水痘疫苗可以用于作为个体水平的预防接种,以保护易感青少年和成人免受VZV感染,也可以用于群体水平作为国家免疫规划的一部分,对所有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但对个体水平的接种是不能够改变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的,只有通过大面积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才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疾病的传播才能得到有效的阻止乃至终消灭.

    作者:许国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安徽省2000~2001年麻疹爆发的原因分析

    为探讨安徽省麻疹爆发的原因,将麻疹控制在较低水平,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方法研究麻疹疫苗(MV)的效力.2000~2001年安徽省麻疹爆发病例数平均占病例总数的62%,爆发病例主要集中在7~14岁儿童,其构成占70%以上.调查156例麻疹,309名对照,MV的效力为68%(95%可信区间为50%~86%).发生麻疹爆发到报告疫情时间为6~49d.中小学生中MV效力较低和疫情报告不及时是发生麻疹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必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1次MV接种工作.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灵敏性.

    作者:余文周;吴跃飞;郭银华;何维宽;周淑洁;戴振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全球1998~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进展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麻疹发病年龄有向两极移动的趋势

    石家庄市的麻疹监测系统已运行2年多了,通过监测发现麻疹发病有向大年龄和小年龄移动的趋势。截止到2001年6月20日,石家庄市共报告麻疹82例,其中有4例由于各种原因如家长不配合等未采血,有78例采血检测了血清麻疹IgM抗体,采血率为95.12%。其中54例阳性,阳性率为69.23%。

    作者:马丽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麻疹病人不同标本的麻疹病毒分离结果

    收集麻疹病人急性期的尿液和咽拭子标本,比较这两种临床标本在B95a细胞中麻疹病毒分离的阳性率,为今后分离病毒所用标本的收集提供指导,为我国麻疹病毒流行毒株基因型的鉴定提供更多的分离株.采用的方法是以B95a细胞分离麻疹病毒,对标本的运送、储存条件及处理方法进行标准化.结果显示:尿标本麻疹病毒分离率为41.17%,比咽拭子高3.5倍.初步提示,为分离麻疹病毒,好在出疹1~3d采集标本,而且以采集尿标本为好.

    作者:孙英杰;余宏杰;马艳;姚文清;朱贞;许文波;林桂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四联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为了验证法国安万特-巴斯德公司研制的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脊灰)四联疫苗(以下简称四联疫苗)在中国婴儿群体中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在海南省对3~6个月婴儿进行了四联疫苗接种后安全性的临床观察和免疫原性的血清学检测.安全性的结果为:全身轻、中、重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17.59%、2.08%;局部轻、中、重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53%、2.31%、0.免疫原性的结果为:免疫3针后间隔1个月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9.1%、100.0%、100.0%;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转率分别是:100.00%、98.73%、97.98%.表明四联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作者:侯启明;田霖;周铁群;马霄;梁雅文;张路民;王剑锋;邱平;李长贵;舒俭德;张云;雷殿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菲律宾2001年发生的与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循环相关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作者:刘纳;王莉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非洲2001年脑膜炎流行地区的流行情况

    作者:马丽莉;冯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一起风疹爆发的调查及IgM抗体检测结果报告

    为加速麻疹控制工作,按照<山东省麻疹监测方案>,东营市从1999年开始,对麻疹疑似病例纳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对发现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通过IgM抗体检测确定是否为麻疹或风疹病例.1999年4、5月,在局部乡(镇,下同)发生了一起麻疹疑似病例的爆发,共报告37例,现将流行病学调查及IgM抗体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乐友;王朝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停止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的条件和决策程序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北京市2000年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开展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是麻疹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有重要意义.选择本市人口为监测对象,分为10个年龄组,男女比例接近1∶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共监测309人,抗体阳性率为84.5%,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671.6.<1岁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水平均低,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和GM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水平有协同变化的趋势,而年龄对其无显著影响.麻疹低发病水平使人群接触麻疹病毒的机会减少,引起麻疹抗体反射性增高的可能随之降低,婴幼儿获得的母传抗体水平也随之下降.

    作者:刘东磊;王文胜;卢莉;辜荫华;董淑兰;刘洪喜;王宝兰;刘秀军;黄德林;万建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麻疹监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为提高麻疹监测质量,促进麻疹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结合河南省麻疹监测及漏报调查资料,对麻疹病例定义标准及分类方法、风疹病例、居民及医疗机构麻疹漏报、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有关人员业务素质、责任心及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等麻疹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作者:郭万申;冯子健;刁琳琪;范军星;张延炀;张珍英;李聪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钩端螺旋体外膜疫苗大规模预防接种可行性评价

    钩端螺旋体(钩体)外膜疫苗的免疫效果和保护率比较理想,但经济学研究结果显示其各年龄组的成本效益指标均<1,预防1例病人费用均多于人均疾病的经济负担,成本效果指标均>0,说明钩体外膜疫苗的接种未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免疫预防钩体病需投入额外的卫生资源.从灵敏度分析结果显示,如发病率提高或人均医疗费用增加将使某些成年人的成本效益和成本效果指标达到或接近正向指标.灵敏度分析结果也提示,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作为主要面向农民的钩体外膜疫苗要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效果,则必须从进一步提高疫苗质量,延长钩体外膜疫苗的保护期或增加保护型别,同时降低钩体疫苗的价格.另外,疾病预防控制(卫生防疫)机构要有针对性的使用钩体外膜疫苗,如开展对钩体病高发地区成年高危人群的普种及在洪水到来前对所有从事抗洪救灾人员进行预防接种等.

    作者:孙文浩;谢广中;胡善联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消灭脊髓灰质炎——后、艰巨的1%

    作者:何滨;冯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主管:中国计划免疫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