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钩体)外膜疫苗的免疫效果和保护率比较理想,但经济学研究结果显示其各年龄组的成本效益指标均<1,预防1例病人费用均多于人均疾病的经济负担,成本效果指标均>0,说明钩体外膜疫苗的接种未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免疫预防钩体病需投入额外的卫生资源.从灵敏度分析结果显示,如发病率提高或人均医疗费用增加将使某些成年人的成本效益和成本效果指标达到或接近正向指标.灵敏度分析结果也提示,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作为主要面向农民的钩体外膜疫苗要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效果,则必须从进一步提高疫苗质量,延长钩体外膜疫苗的保护期或增加保护型别,同时降低钩体疫苗的价格.另外,疾病预防控制(卫生防疫)机构要有针对性的使用钩体外膜疫苗,如开展对钩体病高发地区成年高危人群的普种及在洪水到来前对所有从事抗洪救灾人员进行预防接种等.
作者:孙文浩;谢广中;胡善联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解儿童中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免疫情况,观察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选取516名2~9岁儿童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血清HI抗体.抗体阴性者进行接种疫苗,接种后48h内观察人体副反应,并分别在免疫后1个月、12个月、36个月采血测定HI抗体.516名2~9岁儿童中,腮腺炎HI抗体阳性者171人,总阳性率为33.1%,2~3岁、4~6岁和7~9岁3组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1%、28.2%和45.9%.345名抗体阴性儿童接种了腮腺炎减毒活疫苗,1个月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1.61%、76.55%和81.42%(总阳转率为79.42%),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则分别达到1∶13.42、1∶14.39和1∶12.29(平均为1∶13.40),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副反应.免疫后12个月、36个月抗体阳性率及抗体GMT均有所降低,但仍维持在保护水平.
作者:王玲;吕宏亮;王世文;王玉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提高麻疹监测质量,促进麻疹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结合河南省麻疹监测及漏报调查资料,对麻疹病例定义标准及分类方法、风疹病例、居民及医疗机构麻疹漏报、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有关人员业务素质、责任心及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等麻疹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作者:郭万申;冯子健;刁琳琪;范军星;张延炀;张珍英;李聪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李天舒;杨超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论证宝坻县是否有必要开展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于2001年初对该县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宝坻县近几年麻疹疫情、MV接种率及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该县1996~2000年MV平均估算接种率73.04%,每年约有近30%的出生儿童免疫空白;该县近5年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7~14岁,占55%,而调查的135名3~14岁儿童中麻疹IgG抗体滴度达到1∶800的占62.22%.分析后认为,该县MV免疫工作存在很大漏洞,确实有必要开展强化免疫,应以7~14岁在校学生为主.同时加强基础免疫工作,提高接种率.
作者:张颖;朱向军;罗云秋;高志刚;吕杰;陈维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要求,西藏自治区按照统一时间、统一接种对象,统一技术标准,完成了2001年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为总结经验,指导今后工作,现对OPV强化免疫活动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雄辉;郁晓峰;白玛;贡扎;雅西;多吉欧珠;黄明文;李书歧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的病原体(VZV)可以通过喷嚏、咳嗽飞沫等经呼吸道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播.病人通常在发病前几天至疱疹干燥结痂为止,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在易感人群中出现1例水痘病人,就很难预防水痘在该群体中的爆发.现对水痘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免疫预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目前水痘疫苗可以用于作为个体水平的预防接种,以保护易感青少年和成人免受VZV感染,也可以用于群体水平作为国家免疫规划的一部分,对所有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但对个体水平的接种是不能够改变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的,只有通过大面积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才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疾病的传播才能得到有效的阻止乃至终消灭.
作者:许国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探讨安徽省麻疹爆发的原因,将麻疹控制在较低水平,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方法研究麻疹疫苗(MV)的效力.2000~2001年安徽省麻疹爆发病例数平均占病例总数的62%,爆发病例主要集中在7~14岁儿童,其构成占70%以上.调查156例麻疹,309名对照,MV的效力为68%(95%可信区间为50%~86%).发生麻疹爆发到报告疫情时间为6~49d.中小学生中MV效力较低和疫情报告不及时是发生麻疹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必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1次MV接种工作.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灵敏性.
作者:余文周;吴跃飞;郭银华;何维宽;周淑洁;戴振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内蒙古自治区1997年以来发生了多起发热、出疹性疾病.为明确诊断,了解麻疹、风疹的流行情况,我们对上报的8个盟(市)中20个疫区的发热、出疹病例进行了调查,并随机采集部分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南立娟;石艳茹;顾苏仪;武贵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何滨;冯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验证法国安万特-巴斯德公司研制的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脊灰)四联疫苗(以下简称四联疫苗)在中国婴儿群体中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在海南省对3~6个月婴儿进行了四联疫苗接种后安全性的临床观察和免疫原性的血清学检测.安全性的结果为:全身轻、中、重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17.59%、2.08%;局部轻、中、重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53%、2.31%、0.免疫原性的结果为:免疫3针后间隔1个月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9.1%、100.0%、100.0%;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转率分别是:100.00%、98.73%、97.98%.表明四联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作者:侯启明;田霖;周铁群;马霄;梁雅文;张路民;王剑锋;邱平;李长贵;舒俭德;张云;雷殿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9年4月12日~5月10日,思南县板桥乡发生麻疹爆发,发病27例,罹患率14.11%,死亡1例,病死率3.70%.板桥乡位于思南县城东南部与石阡县接壤,全乡共辖12个行政村、94个村民组、3780户,总人口14442人.长年居住着土家族和苗族,居民的卫生意识差,经济发展滞后.现将本次麻疹爆发情况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陈高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解山东省麻疹流行状况,更好地指导今后加速麻疹控制工作,对山东省1999年和2000年麻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两年全省共报告麻疹2 138例,2000年报告发病率为0.62/10万,比1999年下降65.75%,为历史低水平.病例分布广泛,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以爆发为主,局部爆发影响着全省的发病强度.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其中1999年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占44.34%;2000年以学龄儿童为主,占51.46%.麻疹发病主要与免疫失败有关,其次与实际接种率不高有关.今后在抓好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工作的同时,适时开展大年龄组儿童的强化免疫,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麻疹爆发.
作者:许青;徐爱强;宋立志;张丽;肖作奎;王常银;王同展;李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充分利用监测资料指导加速麻疹控制工作,本文就麻疹监测资料中有关免疫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1 资料与方法 收集全市上报的所有疑似麻疹病例完整的个案调查表。这些个案调查表是由经省卫生防疫站统一培训的各县级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调查和填写。病例的诊断由市卫生防疫站根据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抗体的检验结果判定。利用EPI info软件统计不同情况下麻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免疫接种率(有免疫史病例数/报告病例数×100%)。用χ2检验判断其差异是否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作者:李雷;朱谦;杨奇春;王庭柱;刁琳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马丽莉;冯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地区分布我县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侧,1999年报告麻疹发病99例(无死亡),发病率27.43/10万.全县辖20个乡(镇,下同),其中9个乡有麻疹病例报告,占45%.发病率高的乡是泉溪,发病率为194.86/10万.
作者:陈军;朱依武;徐世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开展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是麻疹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有重要意义.选择本市人口为监测对象,分为10个年龄组,男女比例接近1∶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共监测309人,抗体阳性率为84.5%,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671.6.<1岁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水平均低,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和GM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水平有协同变化的趋势,而年龄对其无显著影响.麻疹低发病水平使人群接触麻疹病毒的机会减少,引起麻疹抗体反射性增高的可能随之降低,婴幼儿获得的母传抗体水平也随之下降.
作者:刘东磊;王文胜;卢莉;辜荫华;董淑兰;刘洪喜;王宝兰;刘秀军;黄德林;万建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