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纳
为了解1998年水灾后麻疹流行情况,对灾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进行了监测,结果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78.0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127,IgG抗体≥1:800的占42.25%,≤1:200的占57.75%,提示近年要密切注意麻疹暴发或流行的可能性.
作者:南立娟;金仁杰;陈艳丽;顾苏仪;郭天金;闫绍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9年在83个国家年龄<5岁儿童共有4.7亿人,在开展国家免疫日(NIDs)或亚国家免疫日(SNIDs)期间接种了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OPV).那些被认为是全球主要病毒储主或疾病侵袭影响的国家开展NIDs的数量增加(例如阿富汗、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印度).印度在1999年10月到2000年3月间开展了4次NIDs和2次SNIDs,分发了约10亿剂OPV.刚果民主共和国在1999年开展了3次NIDs,接种了约800万儿童.1999年开展NIDs和SNIDs的高危险地区(例如印度),在NIDs期间,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挨家挨户接种方式.在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开展了独有的大规模SNIDs.
作者:龚震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9年3~4月,英山县草盘镇毕升小学、红花小学和城关温泉实验小学报告发生出疹性疾病暴发.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认定为一起风疹暴发.3所小学共发病101例,发病率达3.75%(101/2696).为总结经验,现将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和检测对3所小学的教职工和出现皮疹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内容为免疫史、发病时间、临床症状、体征及治疗情况等.随机抽取23名有皮疹的学生采静脉血2ml,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试剂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和湖北省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提供.以≥1:200为阳性,<1:200为阴性.所有资料应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戚志华;蒋洪林;程峰;雷亚克;林愚;董克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决定于2000年在全球范围内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世界卫生组织(WHO)非洲区于1996年开展了地区性消灭脊灰的活动,包括国家免疫日活动(NIDs)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虽然东部非洲和南部非洲在阻断脊灰病毒传播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西部非洲和中部非洲,特别是战乱国家仍有脊灰地方性流行.本文总结了1999年1月~2000年3月该地区消灭脊灰的进展.
作者:刘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为了解常规的儿童出生月报系统出生率的可信性,以及对该系统报告质量作出科学的评价,从而为发现、分析、解决该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运用捕获-再捕获方法估算1999年全县儿童出生率.结果表明:1999年全县常规的儿童出生月报系统报告的出生数为8197人,出生率为7.99‰,运用捕获-再捕获方法估算1999年全县儿童出生数为8902人,95%的可信区间为8398~9406人,儿童出生率的95%可信区间为8.19‰~9.7‰,说明常规的儿童月报系统中存在严重漏报情况,建议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以提高常规的儿童出生月报系统工作的运行质量.
作者:李大罕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为了评价母亲HBsAg阳性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寻求加强免疫时机,北京市卫生防疫站于1996~1999年连续4年对1~5岁儿童免疫后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血清学的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5岁以下儿童抗-HBs阳性率为78.66%~80.56%,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为3.41%~3.51%,未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不同地区儿童免疫后效果较一致;母亲HBsAg阳性儿童接种乙肝疫苗阻断效果理想,儿童HBsAg携带率主要为宫内感染或出生后早期感染.据此建议对该类儿童应在出生后1~2年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接种.
作者:龚晓红;刘立荣;裴红生;张迎新;邢丽丽;汪霞;李文靖;韩庆英;邢玉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选择处在肺炎球菌感染高危期的人群,接种现行推荐的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之后测定疫苗的效果,评价疫苗的保护期限.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9年4~5月我们对江北区6月龄~1.5岁儿童进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灭活疫苗初种,全区共接种1756人,其中1例接种后出现过敏性紫癜,现报告如下.患儿,男,1998年10月18日出生,足月顺产,于1999年5月5日上午在当地卫生院经常规消毒,于左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乙脑灭活疫苗第1针0.5ml(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为98203,有效期2000年10月).接种约24小时后,患儿腰部至双大腿根部皮肤出现紫色丘疹,不发痒,4天后送当地卫生院就诊.
作者:姜桂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伤寒的发病已大大减少,但是在前苏联个别亚洲地区、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伤寒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保守的估计,每年约有1600万病例,包括60万死亡病例.在地方性流行地区常见无症状肠道病菌携带者,他们是重要的传染源.由于耐药菌株的产生,抗菌治疗变得越来越复杂.
作者:马丽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某男,1999年7月21日生,于1999年8月29日16时经常规皮肤消毒后于左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981140-1,失效期2001年1月)第2针5μg(曾于1999年7月22日在医院妇产科接种了乙肝疫苗第1针和卡介苗),接种当时未见异常,家长将小孩抱走.约15分钟后,小孩突然哭闹不安,口唇及全身皮肤发紫,四肢冰凉,咳喘时口中带血色泡沫痰,家长急将小孩抱回我院门诊,约16时30分急诊入院.
作者:唐志宏;陈友明;周邦西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对1994~1999年陕西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资料分析后认为,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低的原因是:未采集粪便标本(占总病例数的18.9%)和采集的粪便标本不合格.未采集粪便标本的主要原因有:AFP病例麻痹后首诊医院不能及时诊断和报告,≥15天报告的占未采集粪便标本者35.1%~67.4%,粪便标本污染、病例昏死、短期内恢复、家长不配合以及门诊病例等都影响了粪便标本采集率;超期采集粪便标本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及时随访率低是由于经费缺乏、责任心不强及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造成,随访后未按时寄随访表也是原因之一.提示:提高各级特别是村、乡、县级医疗卫生人员的AFP病例诊断水平和报病意识是关键;增加经费投入,强化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是基础;采取有效措施,对门诊病例留诊观察36小时,对住院病例预约麻痹后60~70天来医院复诊是方法之一.
作者:夏雪琴;张峰;梁亚荣;刘西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为了对当前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监测水平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利用EPI info软件对全国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国1999年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76/10万,报告的AFP病例分布于全国2084个县(区、市、旗,下同),占全国县数的72.8%;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AFP病例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6%.目前全国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个别省份AFP病例随访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张荣珍;曹雷;王晓军;张兰香;张兴录;周军;于竞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为了解泉州市计划免疫工作情况,为制订计划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我们于1999年7~8月进行了计划免疫现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计划免疫管理制度泉州市辖11个县(区、市,下同),有6个县实行月接种,5个县实行双月接种,保证适龄儿童1年至少有6次以上接受免疫服务的机会.全市有78.3%乡(镇,下同)建立了卫生院门诊集中或划片集中接种制度.各县均坚持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入保率为84.6%.同时,建立健全产科新生儿卡介苗(BCG)、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制度,每年计划免疫专项检查1~2次.
作者:曾奕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8年9月~1999年12月在上海市卢湾区和扬州市广陵区,对我国用Oka株和日本工艺生产的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系统观察,并以日本生产的VZ-05疫苗和安慰剂作对照.用5批国产疫苗接种468人,发生低热反应102人(21.79%),中热反应50人(10.68%),强热反应3人(0.64%);日本VZ-05疫苗接种59人,发生低热反应6人(10.17%),无中、强反应.用5批国产疫苗接种免疫前抗体阴性者251人,抗体阳转231人,平均阳转率为92.03%(84.00%~98.0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558.46~1:1129.47;而日本VZ-05疫苗的阳转率为89.80%,GMT为1:1126.10.用5批国产疫苗(1剂)接种免疫前抗体阳性者,接种后抗体滴度明显上升,GMT比免疫前提高3.34倍.此结果表明,国产疫苗反应轻微,安全性好,免疫原性亦好.水痘疫苗病毒对密切接触者无传播性.
作者:王树巧;李长贵;李燕婷;袁家麟;陶红;王志军;吕国贞;王宪明;陈志慧;谢广中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为了解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的效果,福建省1999年在进行MV强化免疫活动中,随机抽取305名儿童检测血清ELISA-IgG抗体.结果显示:在强化免疫前有78.37%的儿童处于易感和低抗体水平.通过强化免疫,人群抗体阳性率由免疫前的68.20%升至免疫后的97.38%,几何平均滴度(GMT)由1:96.99升至1:1 751.66.免疫前处于易感的儿童抗体阳转率达91.75%.说明强化免疫对控制麻疹暴发,进一步消除麻疹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议对1~14岁儿童中尚未进行MV强化免疫的儿童继续进行强化免疫.
作者:蔡志坤;周勇;杨秀惠;潘伟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山东省1999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776例,采集血清标本861份,采集率为48.4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获法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12%(509/861)和10.34%(89/861),两者全部阴性者占30.54%(263/861).1337例麻疹暴发疑似病例,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8.81%(327/556)和14.57%(81/556);439例散发疑似病例分别为59.67%(182/305)、2.62%(8/305).首次在1例典型麻疹确诊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1株麻疹野病毒株.ELISA捕获法检测IgM抗体用于麻疹的血清学早期诊断敏感性较高,其结果与血清标本采集时间及麻疹疑似病例的终分类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王常银;许青;徐爱强;王同展;宋立志;肖作奎;张丽;李漫时;许文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贵州省1992~1999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148例,采集AFP病例粪便标本975例,分离出肠道病毒287株,其中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128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59株.113株PV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有8株Ⅰ型野毒株,5株疫苗变异株,100株疫苗相关株.1993年以前病毒分离以PVⅠ型野毒株为主,1994年以后已连续6年未分离到PV野毒株.省卫生防疫站脊灰实验室监测工作水平显著提高,至1997年各项相关技术指标中除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外,其余均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质量控制要求,1997年、1999年通过WHO的认证.但监测任务依然严峻和繁重,仍需作出不懈努力.
作者:叶绪芳;任刚;朱青;孙明;张大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麻疹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随着麻疹疫苗(MV)广泛使用,全省麻疹的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从近10年疫情报告来看,贵州省麻疹发病时起时伏,不时有局部暴发,发病率居全国前列,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为了给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应的防制对策,现将贵州省1990~1999年麻疹流行特征报告如下.
作者:陶沁;陶红;吕太富;何平;潘家秀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自1994年山东省利用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开展麻疹监测以来,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1999年,经该专报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776例,多于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13.26%,尽管较以前报告病例数有所增加,但其敏感性仍不够理想.通过对监测工作各环节监测指标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今后麻疹监测工作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徐爱强;许青;肖作奎;王常银;宋立志;王同展;张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湖北省1999年共收检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208例;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检出率为6.25%,较往年显著上升;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检出率3.37%,较往年显著下降;肠道病毒(EV)总检出率显著下降.分析原因认为,PV检出率的上升可能与麻痹后突击服疫苗再采集粪便标本,以及环境接触染毒等因素有关.以L20B细胞置换Hep-2是EV总阳性率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NPEV检出率下降的重要原因.NPEV检出率下降还可能与多种因素,如细胞形态、毒性反应及粪便标本的贮运温度等有关.
作者:彭明军;杨朝晖;魏锐;郑景山;陈红缨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