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阳活血利胆汤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56例

施雪平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 肝炎, 温阳活血利胆汤
摘要:笔者应用自拟温阳活血利胆汤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悬灸配合中药治疗小儿遗尿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悬灸配合中药治疗小儿遗尿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给予悬灸及中药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传统针灸治疗,3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痊愈26例,好转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4,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悬灸及中药治疗和传统针灸一样有较好临床疗效,但本法无痛苦,更易为小儿患者接受,是值得临床推广一种好方法.

    作者:张秋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从脾胃论治原发性痛经

    从脾胃立论,阐述原发性痛经病机基础所重在冲脉,所重在胃气,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冲任之血由阳明水谷所化,而阳明胃气为冲脉之本,认为脾胃损伤→气血失和→冲任劳损是月经不调之经行腹痛的重要病机,强调以调理太阴阳明为总纲,调养脾胃治疗本病的重要性.

    作者:刘春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右归丸对阳虚型慢性肾衰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右归丸对慢性肾衰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腺嘌呤灌胃建立大鼠阳虚型慢性肾衰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右归丸组,观察3组大鼠24h尿量、尿比重、血中BUN及SCr含量、肾组织中ET-1及Ang Ⅱ含量、肾病理的变化.结果:右归丸组大鼠血中尿素氮(BUN)、肌酐(Scr)含量低于模型组,肾脏病理明显改善,血清ET-1、Ang Ⅱ含量明显减少.结论:温补肾阳方剂右归丸能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可作为治疗慢性肾衰的基础方剂.

    作者:于化新;王德山;单德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太极拳运动的中医养生保健机理

    从中医学阴阳经络气血理论为基础,从扶正祛邪、调摄精神、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探讨太极拳运动的养生保健机理和传统文化基础,揭示太极拳的养生保健机理.

    作者:张春晖;鞠宝兆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从神机复用谈中医改变缺血后脑可塑性的治法策略

    目前西医对缺血后的脑可塑性改变关注日益增多,虽然其在促进中枢神经再生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尚无实质性进展,使得治疗药物的寻找和研究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走向临床应用尚需较长时间.

    作者:谢利;田嵘臻;梁静涛;刘福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三叉神经痛的针灸治疗方法现状

    综合近5年发表的有关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文献,介绍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各种疗法,并提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作者:苏苇;赵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药物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及腺苷蛋氨酸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效果.方法:将60例PNAC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Ⅰ组予常规治疗+胃肠外营养+茵栀黄注射液,治疗Ⅱ组予常规治疗+胃肠外营养+腺苷蛋氨酸.结果:治疗Ⅰ组及治疗Ⅱ组均能降低PNAC患儿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降脂方面.治疗Ⅰ组降低甘油三酯有统计学意义,治疗Ⅱ组在降脂方面治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均能有效降低直接胆红素水平,茵栀黄注射液能降低血脂水平.

    作者:张水堂;周守方;高晓燕;袁贵龙;林碧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糖尿病中医辨治心得

    结合古今医家对糖尿病病因病机及辩证施治的认识,阐述用滋阴润燥法、益气养阴法、化痰除湿法、活血化瘀法、舒肝解郁法治疗本病辨治心得.可根据本病发生、发展和演变不同阶段,采用上法之一,亦可联合应用.

    作者:胡永东;王惠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一效散外敷治疗女性外阴湿疹20例

    外阴湿疹是临床女性病人常见病症之一,多因消渴、中风、久卧病床、二便失禁、尿液及局部潮湿分泌物刺激引起,临床表现以外阴部潮湿,皮肤潮红肿胀,边界弥漫,或有淡红色斑片,轻者微痒,重者不可忍受,呈间歇性或阵发性发作.常在夜间增剧,影响睡眠,若护理不当极易引起皮肤黏膜溃烂.

    作者:王晓娜;董永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伤寒论》等级考试题库建设思路与自动抽题系统的建立

    <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在中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临床专著,它以六经辨证为其核心,以外感病为其基本内容,同时亦可指导对多种杂病的辨证论治.本学科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的属性,既是学习和研究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又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1],因此,学好<伤寒论>对于增强学生的中医理论与实践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树鹏;朱辉;林大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述评

    就近年来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以及中医药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辨证治疗等方面的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赵鑫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王秀云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殖功能的临床常见疾病,王秀云教授认为湿瘀互结在慢性盆腔炎发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采用活血化瘀除湿的治疗方法,并根据其证候寒热虚实不同而随症治之.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樊宝剑;王秀云;张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74.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蒋爱民;蒋鑫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不同产地牛蒡子药学质量和种子质量比较

    目的:考查不同产地牛蒡子药学质量和种子质量.方法:使用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对不同产地牛蒡子做出质量评价.结果:以千粒重和牛蒡苷为指标,北镇采集的牛蒡子药学质量佳;以千粒重、饱满度、发芽率为指标,徐州采集的牛蒡子种子质量佳.结论:牛蒡子作为药材不同产地样品质量差别不大,而牛蒡子作为植物牛蒡的种子质量差别较大,栽培品种质量较好.

    作者:吕智;窦德强;康廷国;许亮;刘淼;常禹;陈宏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学科,覆盖了生理、生物化学、病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临床等诸多学科.在医学院校药理学是学生在学习过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及药物化学等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

    作者:张秋华;王丹;赵松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银翘散提取工艺及指纹图谱初步研究

    目的:筛选与优化银翘散提取工艺,为银翘散复方制剂谱效关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正交实验筛选银翘散佳提取条件,分别以水、30%、50%、70%及95%乙醇回流提取银翘散,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翘散指纹图谱,以连翘苷、绿原酸、牛蒡苷、橙皮苷等物质的含量作为工艺评价指标,筛选与优化银翘散提取工艺.结果:提取溶剂量及提取次数是影响出银翘散膏量重要因素,其次为提取时间;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银翘散提取物均含有27个峰所属化合物.结论: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用于银翘散提取物的鉴别,具有良好的专属性;银翘散各成分之间色谱峰形良好,基本达基线分离,各提取方法的银翘散提取物的某些化学成分及含量有差异,可作为银翘散抗病毒谱效关系研究基础.

    作者:王文丽;王雪峰;郝欧美;英锡相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过敏性鼻炎临床治疗经验初步探讨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发生于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和鼻痒.

    作者:张积友;齐文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温阳活血利胆汤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56例

    笔者应用自拟温阳活血利胆汤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雪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四物汤加减治疗荨麻疹疗效观察

    荨麻疹为常见病,运用中医辨证分型,选用四物汤加减治疗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系门诊病人,其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小8个月,长10年,以1个月内者占多数.临床分析:急性20例(风寒型12例,风热型8例);慢性8例,人工型荨麻疹3例,巨大型荨麻疹3例,丘疹型16例(风热型10例,风热挟湿型6例).

    作者:张世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新固肠止泻丸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新固肠止泻丸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延胡索和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黄连所含有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色谱柱为Sphevisotb-C18(200mm×4.6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48:52)(每100mL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1g),检测波长为265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mL·min-1.结果:TLC法能检出延胡索乙素和当归;盐酸小檗碱在0.084~0.560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51%、RSD为1.32%.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新固肠止泻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史亚军;陈金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