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朱仁康学术思想初探

赵颖;黎立;王振国

关键词:朱仁康,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学术思想
摘要:朱仁康是我国著名的中医皮外科专家,就<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反映出的其治疗疮疡皮肤病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探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李达教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总结了李达教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经验,从病因病机认识、临证遣方用药等两个方面来阐述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独特优势.

    作者:苏冬青;李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中药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学生是为了适应医药行业营销的需要及产业的发展,在该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是人类发展的基石,面对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教育为未来的竞争者培养战胜困难的能力,而且,追求人、社会与自然和谐长久地发展,更是未来教育的终极目的.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大学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同时能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与技能型人才.本项研究探索新型实践教学方法,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是围绕培养医药行业优秀营销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作者:朱民田;肖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从基础做起狠抓中医药文化建设——构建完善的中医药院校

    在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是人类进步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支柱.中华文化体系完备,绵延不绝,个性突出,兼收并蓄,崇尚中庸.

    作者:张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手术配合自拟骨痨汤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手术配合自拟骨痨汤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03年10月-2008年1月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应用自拟骨痨汤治疗脊柱结核58例.结果:本组58例切口除2例(形成窦道)外均一期愈合.术后1~3周患者局部症状明显改善;3~6周血沉恢复正常.58例均获随访,随访10~48个月(平均26个月).按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治愈50例(86.2%),好转6例(10.3%),无效2例(3.5%),总有效率96.5%.结论:手术配合自拟骨痨汤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是肯定的;有提高治愈率,缩短卧床时间,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孙国栋;李志忠;焦根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f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侵犯大肠(直肠和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的炎症性病变.中医对溃结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且治疗方法多样,疗效显著,基于中医药对本病治疗作用做扼要综述.

    作者:王坤;张伟;查安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终末期肾衰维持血透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GF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衰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GF的相关性.方法:取本院终末期肾衰患者(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脂蛋白(LP),用高分辨二维颈动脉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动脉硬化斑块.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中的HGF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警指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作者:沙庆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

    目的:观察西咪替丁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内服西米替丁片和六味地黄丸,外用维A酸乳膏;对照组内服西咪替丁片和罗红霉素胶囊,外用维A酸乳膏.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意义.结论:西咪替丁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疗效确切.

    作者:张晓辉;黎俊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病人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取得较好的疗效,经本组临床观察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1%,只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各种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变化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种指标也有明显好转.结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川芎在古代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川芎为妇科常用药,既能活血,又能行气,历代本草记载甚多,探讨川芎在古代妇科临床中的应用,希望在现代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郝星华;谷红萍;尹巧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参附注射液对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Wistar大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Wistar大鼠复制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组、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及假手术组.动物缺血90min再灌4h采集标本,检测门静脉血清TNF-α、IL-10及血浆ALT水平,肝叶组织常规固定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肝脏缺血90min再灌注4h后参附注射液组的鼠血清IL-10水平比对照组增高,而血清TNF-α及ALT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通过提高IL-10、抑制TNF-α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翟东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益气养阴扶正固本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扶正固本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中药加化疗)30例,对照组(单纯化疗)30例,分别治疗8周.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以明显提高生存质量(p<0.05).③两组肿瘤缓解率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疾病控制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扶正固本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比单纯化疗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刘雅妮;徐静;王文平;徐武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补肾活血汤并中药雾化治疗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中药补肾活血汤对老年骨质琉松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将7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补肾活血汤内服并外用做雾化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盖中盖、龙牡壮骨冲剂、TDP照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补肾活血汤并中药雾化治疗骨质疏松性腰背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石宝营;胡平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医学专业张仲景学术思想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

    充分运用南阳得天独厚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对中医学专业张仲景学术思想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该方案以培养传承与弘扬张仲景学术思想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功底,较强临床辨证能力、较高职业道德水准,热爱中医事业的实用型人才,构建了完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新方案的初步实践,正在展现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成效.

    作者:周英武;朱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白粉藤的显微鉴别研究

    目的:研究白粉藤的植物形态和显微结构特征,为鉴定、开发利用和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植物形态和显微鉴别方法.结果:根具初生射线;茎皮层簇晶断续排列成环,厚角组织将皮层分隔成两部分,木质部导管多单个纵向排列;叶主脉维管束数个排列成环;粉末中可见大量黏液细胞,草酸钙晶体.结论:以上特征具有鉴别意义,可做为鉴别白粉藤的参考依据.

    作者:朱华;赵旭;高雅;张可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脐针治疗失眠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脐针对失眠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将164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脐针治疗组和常规针刺四神聪、足三里、神门对照组,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评分及Spitzer生活指数等指标做基线统计学比较.并详细记录脐针和常规针灸治疗的副作用:如感染、损伤.对比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脐针不仅能改善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评分及Spitzer生活指数等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刘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丹栀逍遥散与米氮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睡眠障碍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丹栀逍遥散与新一代抗抑郁、焦虑药物米氮平治疗广泛性焦虑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广泛性焦虑患者87例,随机分为米氮平组43例,丹栀逍遥散组44例,分别口服米氮平和丹栀逍遥散治疗,疗程为5周.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S)失眠因子评分评定疗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睡眠质量,并对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米氮平组睡眠改善有效率为83.72%;丹栀逍遥散组为79.54%,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后的1、3、5周的睡眠障碍因子评分明显减少,分别与各自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周后,米氮平组评分较丹栀逍遥散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3、5周时两组睡眠障碍因子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各项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米氮平组入睡时间较丹栀逍遥散组短(P<0.05),丹栀逍遥散组日间功能改善较米氮平组明显(P<0.01).米氮平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疲乏16.28%,食欲增加、体重增加13.95%,头昏、头痛11.63%.丹栀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6.82%,腹痛、腹泻4.55%.结论:丹栀逍遥散对提高广泛性焦虑的睡眠质量,疗效与米氮平相当.尤其可显著改善日间功能,而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

    作者:薛红;虢周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论中医医案在《中国医学史》教学中的作用

    中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记录所形成的文字资料.在<中国医学史>教学中合理引入中医医案,其作用在于:有利于使学生认识中医学的发展历史、历代医学发展特点与成就、医家对中医发展做出贡献,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对扎实学习中医课的了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事半功倍.

    作者:王雅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骨科卧床患者应用防褥疮气垫配合翻身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防褥疮气垫配合翻身在骨科卧床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骨科卧床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不使用气垫床,观察组使用防褥疮气垫,比较两组骨科患者的翻身时效积分和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翻身时效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翻身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皮肤潮湿感、皮肤灼热感、皮肤发红及压疮发生例数均为0,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卧床患者应用防褥疮气垫床配合翻身、按摩有良好的疗效,对减少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减轻护士劳动强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梁鼎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单侧肾衰竭的双肾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1例

    目的:探讨肾衰竭的超声诊断意义.方法:1例患者行超声检查,测量双肾大小、双肾动脉内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超声检查衰竭肾与正常肾差异显著.结论:彩色超声对肾衰竭的诊断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程莉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