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莉莉
目的:观察荼多酚乳膏促进家兔皮肤溃疡愈合的作用.方法:将15只白色家兔均分为5组,每组3只.第1组为基质组(阴性对照).第2组为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组(阳性对照),第3、第4和第5组分别为茶多酚乳膏1%、3%和6%浓度组(小、中、大剂量组).以涂搽药物后不同时间的各组溃疡面积、溃疡容积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指标,观察茶多酚乳膏涂搽对溃疡愈合的影响.结果:涂搽茶多酚乳膏3天后,可使溃疡面积和容积缩小速度高于基质对照组.涂搽14天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6%的茶多酚乳膏组(大剂量组)表皮完全覆盖率和>50%覆盖率高于基质对照组.结论:茶多酚乳膏涂搽皮肤溃疡面,可促进溃疡愈合.
作者:隋丽华;李传勋;杨彤;韩国柱;李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喉源性咳嗽的患者全部用桑杏汤合桔梗汤加减(桑叶、杏仁、川贝母、沙参、桔梗、甘草、蝉衣、射干、百部、牛蒡子等)治疗.结果:治愈52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结论:桑杏汤合桔梗汤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确切.
作者:洪秀梅;刘庆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f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侵犯大肠(直肠和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的炎症性病变.中医对溃结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且治疗方法多样,疗效显著,基于中医药对本病治疗作用做扼要综述.
作者:王坤;张伟;查安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自制肿消散辅助治疗下肢水肿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自2005年以来,在一般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自制肿消散治疗下肢水肿性疾病42例.结果:全部病人均在外敷用药2~3天内肿胀开始明显消退,本组病人治疗后肿胀完全消退30例,明显减轻10例,总有效率95.2%.结论:肿消散辅助治疗下肢水肿性疾病简便易行,疗效可靠.
作者:赵先峰;王世清;韩云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建立菟丝子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芦丁为标样,对菟丝子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甲醇超声提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00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总黄酮在7.456~44.73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A=0.0123C+0.0337(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3.2%(RSD为1.3%).结论:该实验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控制质量.
作者:王刚;杨松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咳欣康片中吗啡含量.方法:采用Inertsil ODS-3 C18 5μm(250mm×4.6mm)柱,以甲醇-0.5%醋酸铵一三乙胺(30:70:0.1)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吗啡在0.1188~1.188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74%,KSD为0.8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董海荣;李君;李俊芳;毛洪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川芎为妇科常用药,既能活血,又能行气,历代本草记载甚多,探讨川芎在古代妇科临床中的应用,希望在现代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郝星华;谷红萍;尹巧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采用白庀冲剂联合阿维A治疗,32例重症银屑病患者总有效率为84.4%,观察到治疗过程中,脓疱型银屑病起效时间短,多于2周内起效,其次是红皮病型银屑病和重症寻常型银屑病.白庀冲剂与阿维A联合应用可明显减轻皮肤黏膜的干燥症状.因此,得出阿维A治疗重症银屑病是安全有效的,配合中药治疗能起到增强阿维A的疗效,尤其是对皮肤黏膜干燥的改善上起到一定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并缩短了病程,既能提高治愈率,又可减少毒副作用.
作者:宫淑敏;隋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主要观察不同造模方法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高脂高糖饲料喂养+STZ腹腔注射.观察模型大鼠的体重、空腹血糖和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血糖检测采用化学比色法,胰岛素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两种造模方法均能提高模型大鼠的体重、血糖数值,血糖值的变化表现为高脂高糖+STZ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01,差异极其显著,高脂模型组与高脂高糖+STZ模型组相比,P<0.001,差异极显著;胰岛素检测结果表现为高脂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01,表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高脂高糖+STZ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脂模型组与高脂高糖+STZ模型组比,P<0.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高脂高糖+STZ模型组的大鼠其血糖值升高极为明显,但是其胰岛素水平变化不明显.而高脂饲料饮食所致模型大鼠其体重、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升高极其显著.
作者:吴同玉;高碧珍;林山;李旻;郑良普;李宇涛;俞洁;林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导管冲洗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辨证施治,配合导管冲洗.结果:有效56例,无效2例.结论:中药内服配合导管冲洗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官卓娅;田彦华;侯俊伟;赵小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扶正化淤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基础保肝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保肝治疗上加用扶正化淤胶囊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黏蛋白(LN)数值均明显降低,组间t检验示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扶正化淤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较好疗效.
作者:白冰;娄昌龙;赵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囊立消胶囊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该药对小鼠耳廓微循环、出血和凝血时间及对大鼠体外血栓的影响.结果:该药能扩张小鼠耳廓微循环动静脉管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延长小鼠尾出血和凝血时间,降低大鼠体外血栓的重量.结论:该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
作者:祝司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预测慢性疲劳综合征将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慢性疲劳综合征文献的回顾,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存在问题,如本病的中医临床证候表现、证候分型、临床疗效评价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等提出建议.
作者:田玉静;唐雪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防褥疮气垫配合翻身在骨科卧床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骨科卧床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不使用气垫床,观察组使用防褥疮气垫,比较两组骨科患者的翻身时效积分和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翻身时效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翻身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皮肤潮湿感、皮肤灼热感、皮肤发红及压疮发生例数均为0,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卧床患者应用防褥疮气垫床配合翻身、按摩有良好的疗效,对减少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减轻护士劳动强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梁鼎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国内外学者就防风通圣散治疗肥胖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查阅近30年的相关文献报道,分别从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就其现状予以综述.通过整理分析文献发现:(1)相关文献数量较少;(2)动物实验文献更少,且多数由国外学者完成;(3)早期临床试验不尽规范;(4)防风通圣散是中医临床治疗肥胖症的常用方剂,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牛蔚露;万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沟通能力对于现代社会已日显重要,对于实验室医学工作者而言是生存的要素,也是ISO15189质量体系的要求.检验专业实习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改善医患关系、协调与临床各科室关系、就业现实的需要.通过实习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优质服务意识的强化、明确语言与非语言沟通的禁忌、善用语言与非语言性沟通的技巧、发挥带教老师的表率作用、倾听、融专业知识于实践中等方面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作者:钱丽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病,其病程中多伴发神经系统症状,而伴发舞蹈症较少见.
作者:由世浩;孙立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发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重要原因,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本结构、影响斑块稳定的因素及防治,是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动脉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明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很好干预作用.中医中药在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余永林;管晓舫;陈汉跃;王琼;禹鲁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根据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性别、疾病、家庭、社会因素与其关系,于2008年2月-5月对社区150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家庭访视,采用访谈和病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50例老年人进行访谈及病史回顾分析,根据记忆力、定向力、自理能力等表现进行判断,结果发现了22名老人有老年痴呆症状,发病率为14.7%.根据发病的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使老年痴呆患者得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早康复.
作者:李文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医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05名中医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在专业、年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学校、教师、学生个人等方面均提出相应措施.
作者:谢姒;李珑;胡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