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华;李青燕
介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形成的三种心理学理论与治疗:心理动力学观点、认知观.占'、行为主义和社会文化观点.三种临床对DID诊断的工具:自称式量表、临床医生评估量表、临床医生主持的结构访谈.介绍在DID中有争议的问题:DID与法律问题、DID患者所报道的童年期创伤的真实性.
作者:刘彩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3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结合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予单纯中药或针刺或推拿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消除的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
作者:曾绮文;黄光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膝关节作为重要的负重关节,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骨性关节炎是中年以后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本文旨在比较在关节内单独注射透明玻璃酸钠和醋酸曲安缩松注射液效果,探讨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在诊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敬中;张维斌;任国忠;董世龙;杨英昕;王春生;曹宇;王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头位、宫口开全、先露棘下2cm左右剖宫产中娩头困难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应用经阴道上推胎头.子宫下段型切口的方式.结果:51例中有3例子宫切1:7左侧继发轻度撕裂<1.Ocm,占5.9%,2例术中出血≥500mL,占3.9%;新生儿轻度窒息5例,重度窒息2例,占13.7%(其中2例重度室息为羊水Ⅲ.污染,胎心音有改变,由基层转院和在家分娩);手术时间无延长;取头时间30s左右.结论:头位、宫口开全、先露棘下2cm左右剖宫产术应用经阴道上推胎头、子宫下段"型切口是避免术中发生取头困难而发生新生儿窒息、子宫切口撕裂、产后出血、血肿形成、输尿管损伤、手术时间延长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产科健康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方法:对985例孕产妇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所达到的效果.结果:865例孕产妇完全掌握,其余为部分掌握.结论:体现了健康教育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并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中.
作者:于美红;王欣;宫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现察参麦注射液及高渗葡萄糖预防反复发生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反复发生IDH的血透患者22例,分别采用透析过程中给予参麦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250mE中,静脉滴注维持,50%葡萄糖250mL分3次快速滴注两种方式进行血液透析各12次,观察病人透析前中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22例患者在透析前血压差异无显著意义,资料具有可比性;参麦注射液组、高渗葡萄糖组透中、透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常规血液透析组(P<0.05或P<0.01);高渗葡萄糖组与参麦注射液组相比透中、透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高渗葡萄糖均可预防IDH的发生,但短期透析中高渗葡萄糖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翟建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通过时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认为邪毒内侵是其发病的关键,气阴两虚贯穿疾病的全程,而瘀血又是与本病息息相关的病理产物,应根据病证的不同进行辨证治疗.
作者:王玉平;刘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糖蛋白,是主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在冠心病治疗性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综述近年来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性血管生成中的主要药物和方剂.
作者:李勇;杨关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临床症状较多,病情复杂,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质来辨证论治,以活血化瘀法为主,分别兼以疏肝理气、滋补肝肾、清热除湿、消痰散结等法来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蒋俊涛;林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呼吸道病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利用现代的医疗仪器设备--雾化吸入仪,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将中药液体通过雾化、吸入呼吸道,来达到治疗呼吸道疾病的目的,经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具有较好的疗效,不失为是中药的又一种新的给药途径.
作者:杨秋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有关体质学说的内容及特点.方法:研究原文(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伤寒论>中有着较系统的体质学说内容,体质不但是疾病发生的内因,而且是决定整个疾病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时于指导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梅核气的临床疗效.方法: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35例门诊患者,观察其痊愈、好转、无效的例数.结果:痊愈16例,占45.7%;显效8例,占22.9%;好转6例,占17.1%;无效5例,占14.3%;总有效率为85.7%.结果: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梅核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朱雪琼;朱建龙;朱雪梅;曹丽琴;张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2006年6月中旬,汉沽区留庄村因水源污染而突发甲型副伤寒爆发流行,至2006年8月中旬,本院发热门诊共收治甲型副伤寒病人72例(均治愈),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82q,]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治疗两周后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胫、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2周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组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总有效率为82.93%,较对照组43.92%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疗效,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快,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宁云绸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或与脑血管病变有关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并伴有语言、运动、视空间技能及人格障碍等.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中风病发病率的增高,其发病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且目前对此病的防治尚无较好的药物和治疗方法.笔者自2000年3月以来采用中药益气补肾活血化痰开窍为治疗原则,制定了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法,对68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来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舒肝健脾化瘀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35例.对照组:口服脂必妥片,3片/次,1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口服舒肝健脾化瘀颗粒,每次6g,每日3次,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瘦素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血清学指标及肝脏彩超明显改善,治疗组能够明显降低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瘦素.结论:使用舒肝健脾化瘀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韩素萍;田锋亮;王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朴炳奎教授从医近50年来,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工作,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强调治病求本,理论联系实际,提倡传承与创新并举,中西互参,不断吸取现代科学技术,补充完善中医理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肺癌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认识颇深,并研制中药新药益肺清化膏和颗粒.余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多,归纳总结如下,以求共勉.
作者:周雍明;朴炳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MGH)和预防MGH癌变的机理.方法:对空白组外各组均造模.模型组、自愈组不治疗,对抗组于造模的同时行针刺治疗,治疗组于造模成功后行针刺治疗,治疗1个月后处死动物.采集各组乳腺组织,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CNA、BCL-2.结果:PCNA含量治疗组低于自愈组、模型组(P<0.01).与空白组无差别(P>0.05),对抗组低于模型组(P<0.01).BCL-2阳性表达积分治疗组、对抗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与空白组无差别(P>0.05).结论:针刺对大鼠MGH的乳腺病理改变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可加速其复常,通过阻断乳腺增生向乳腺癌发展的进程,发挥对MGH的治疗作用和对乳腺癌的预防作用.
作者:张卫华;李青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哮喘防治方案提供基础资料,提高支气管哮喘中医药防治水平.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以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技术,调查抽样选的中医院1年内门诊和住院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和演变规律.结果:初步明确了哮喘发作期证型及其内部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哮喘缓解期与发作期证候演变的规律.结论:哮喘发作期证型和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以及哮喘证候在缓解期和发作期之间存在的演变规律可以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作者:刘恩顺;孙增涛;封继宏;王强;张弦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表现为颈椎问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临床表现症状繁多,治疗也有相当难度.以中西医结合的崭新视角出发,对颈椎综合症的病因、病机、治法、以及常用治疗方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补充了现今研究之不足,其中重点讨论了中药现代药理作用,发挥其在现代中医临床中治疗的客观性,终旨在弘扬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同时,为中医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作者:郎威;杨春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