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恒
HBV感染动物模型的发展对理解病毒复制、疾病发病机理,尤其是对鉴定HBv感染治疗的候选药物是很重要的.然而,病毒的宿主特异性已经限制了动物模型的可能性.猩猩易于感染HBV,但是不能表现疾病的所有症状,也很昂贵,不利于作为动物模型使用.
作者:刘亚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自拟愈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方愈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结果:总有效率96%.提示:愈溃汤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的特点.
作者:骆晓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探讨针刺(头针体针相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中风病的方法和疗效以及治疗佳时机,建立综合康复医疗体系.
作者:曾绮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扶阳温中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用桂附理中汤加味口服,每日1剂;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20-50mL每日1次,每疗程用药15天.对照组用吗丁林10mg,3次/天,餐前服用;雷尔替丁15mg,2次/天;谷维素30mg,3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总有效率7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扶阳温中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伍德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通过分析病理生理学课程特点,以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认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中,尽量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促进病理生理学教学发展.
作者:王哲;邰东梅;刘春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肝脏是人体代谢、生物转化的重要器官.肝脏疾病临床、药物代谢以及药效药性评价等医药研究都需要一个肝脏的体外模型作为研究平台.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人胚胎肝细胞是构建肝脏体外研究模型的较理想材料.随着肝脏临床及基础研究的日益深入,对胚胎肝细胞体外模型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主要对人胚胎肝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冻存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彭岳;赵铁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近年来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在诊治上出现一些新的方法,为临床诊治该病带来新的希望,综述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西医诊治相关文献.
作者:董照阳;魏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伤寒论>作为经典医著,其为后世治疗疾病确立了很多治则治法,虽然其未具体言其名,但有诸法之实.而其从肺论湿的治则亦蕴含其中,就此进行探析,以期这一法则的应用分析对临床湿病的论治有一定启迪.
作者:万佼;张静远;周春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以研究柑桔利咽袋泡剂的制备工艺为依据,进行治疗咽喉科袋泡剂的工艺探讨.方法:利用制剂学理论,对治疗咽炎的剂型进行筛选;并对半生药袋泡剂制备工艺进行合理性研究.结果:建立了柑桔利咽袋泡剂的制备工艺标准.结论:半生药袋泡剂是治疗咽喉科疾病较为理想的制剂剂型.
作者:张树梅;王晓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将<孙氏医案>中运用温胆汤的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其扩展主治,得于配伍;对病投剂,审证加减.孙一奎将温胆汤应用于春温、痢疾、黄痘、吐酸、眩晕、呕吐、心痹、目眦白泡、妊娠呕吐等病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作者:周波;秦玉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慢性心衰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病死率高、危害性较弋,在治疗上常常不能令人满意.张艳教授依据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经验认为,慢性心衰的基本痛机是本虚标实,即正气不足,瘀血内停,阳虚水泛等.运用经验效方--强心通脉汤治疔隧性心衰,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高嵩松;杜久钢;刘媛媛;张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通过对肾阳虚历代中医文献的系统回顾、分析和总结,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探讨不同时期对肾阳虚证候及治疗的形成渊源、演进过程和发展脉络,提示肾阳虚证的证候特点,辨治经验和深刻内涵,掌握肾阳虚证的辨证标准和辨证规律,提高临床辨证水平.
作者:汤朝晖;李炜弘;严石林;鲁法庭;陈为;赵琼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硒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合用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电图变化和血浆CK、LDH的影响.方法:将18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硒+丹参酮ⅡA磺酸钠(DS-201)组.兔冠状动脉左旋支结扎40min再灌注60min.记录标准Ⅱ导联心电图变化.再灌注60min后取血,测定血浆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后心电图PP间期明显延长(与结扎前相比,P<0.01),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项曲线;再灌注期间PP间期进一步显著延长,ST段进一步显著抬高;血浆CK、LDH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硒+DS-201组在结扎期间PP间期和ST段的变化与缺血再灌注组相同;再灌注期间与结扎期间相比PP间期无明显延长,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再灌注期间ST段显著回落(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P<0.01).硒+DS-201组血浆CK、LDH含量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硒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合用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血浆CK、LDH含量和再灌注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可作为观察药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卉;马越娇;王实;刘永林;朱天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阐述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学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机制的认识,从胃炎因素、胆炎因素进行讨论,中医认为胆胃不和、胆汁上溢是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的重要病机.
作者:姚春;赵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近年来糖尿病炎症发病学说理论备受关注,而传统医家认为消渴的病杌为阴精亏虚、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该病的发生发展与湿热、血瘀、痰瘀、毒热密切相关.炎症发病学说和消渴的发病机制的关系非常密切,讨论两者的相关处对消渴病治疗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指导具有很大的意义.
作者:张冰冰;刘伟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医药在治疗哮喘方面日益受到重视,现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临床治疗研究方面进行总结,同时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及脏腑学说理论进行分析,提出肺肠同治法为哮喘中医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王科闯;沈宏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参附芎泽注射液对压力超负荷大鼠血流动力学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参照Ohkusa等介绍的方法复制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左心室插管术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S-P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1-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左室内压力峰值(LVSP)、左心室内压大下降速率(LVdp/dtmax)及左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LVdp/dtmax)下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升高;Bcl-2蛋白表达光密度值(OD值)减少、Bax蛋白表达OD值增多.参附芎泽注射液组与模型组相比,LVSP、±Lvdp/dtmax升高,LVEDP、SBP、DBP降低;Bcl-2表达明显增多而Bax的表达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依那普利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附芎泽注射液对压力超负荷大鼠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抑制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提高心功能.
作者:韩曼;于远望;张淑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在某些场合,人们因嫌恶直接表述粗俗的事物不雅,往往采用含蓄委婉的语言来美化或掩饰.如大小便和排泄场所,直接表述容易引起人们不洁的联想,且有伤大雅,一般要用其它词语代替.
作者:于恒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于肝脏严重损害,肝功能衰竭,不能清除血液中有毒代谢产物;或由于门静脉与体循环发生直接沟通,有毒物质未经肝脏处理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紊乱为特点并出现意识行为改变或昏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与氨中毒有关,其次与假性神经递质作用、氨基酸代谢不平衡、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等有关.
作者:武建华;毛德文;胡振斌;王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为了探讨治疗恙虫病致肾损害有效而病人更易接受的药物.方法: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大黄组24例,并和20例阿奇霉素联合丹参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临床治愈率达100%,体温复常时间、主要体征消失时间、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阿奇霉素联合大黄组短于阿奇霉素联合丹参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口服阿奇霉素联合大黄治疗恙虫病致肾损害疗效显著,用药顺应性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黄和芹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