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敏
大中型医院,传染病疫情上报管理工作中,为突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就是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重报、迟报、漏报和基础数据填写不全等问题.本方法通过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以HIS系统为基础数据来源,通过与HIS系统共享数据,实现方便、快捷、准确的传染病上报,并深入探讨了信息化条件下,避免传染疫情上报中各种主要问题的技术方法.同时讨论了使用这种方法所要注意的重点及难点.
作者:叶承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探讨非典型性肺结核在X线诊断中的表现特征,并对X线诊断非典型性肺结核出现误诊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非典型性肺结核的诊断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非典型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其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非典型性肺结核在X线诊断中的表现特征,同时对患者的肺部进行痰检、常规检查,配合X线检查确定终检查结果,并将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与终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X线检查结果的准确率,误诊可能性,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对X线检查非典型性肺结核发生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上述78例非典型性肺结核患者经过痰检结果表明,52例患者痰检结果呈阳性,26例患者痰检结果呈阴性.将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与终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发现,非典型性肺结核患者的病灶部位位于肺右上叶、右中叶外侧、右中叶内侧位置的诊断正确率相对较低,为80%左右;患者的病灶部位左上叶前段以及后段、左后基底以及左外基底诊断正确率高,为100%;X线总诊断正确率为91.03%.结论:X线诊断结果和终确诊结果具有正相关性.临床医务工作者对于非典型性肺结核的X线表现特征的掌握与充分研究,同时经常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作出诊断结果可以较大幅度的降低误诊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X线诊断对于非典型性肺结核的准确率.
作者:平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12例发生引流管口周围渗液的患者应用泌尿造口袋,分析总结成功收集的经验.方法:应用泌尿造口袋在引流管口周围粘贴.结果:使用泌尿造口袋收集引流管口周围渗液的患者均未发生皮炎、皮肤破溃等现象.结论:使用泌尿造口袋收集引流管口周围渗液的方法,既避免了渗液浸渍皮肤,同时减少了更换敷料的次数,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作者:唐晶;沈利红;王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8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等作比较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炎常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98.4%),临床表现不一, 无特异性表现.脑脊液异常率47.61%, 脑电图异常率85.71%, 颅脑 CT异常率28%.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电图异常率较高,脑电图检查较CT检查更敏感,优于脑脊液检查,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早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霞;田永攀;潘成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认知障碍的恢复方法研究,对比人工训练和计算机训练两种方式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2例患者进行治疗,将这些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26人,其中对照组进行人工训练,观察组进行计算机训练.两组患者在训练的内容上没有区别,有视知觉、定向感、思维运作等几个方面.而人工训练方法是根据治疗师采用的仪器和图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训练;计算机训练方法是使用OT-SOFT软件代替人工操作,并进行每天1次,每次半小时的训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LOTCA评分和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均优于治疗前数据(P<0.05),从总体上来看,计算机治疗的效果要远远好于人工训练.结论:对脑损伤患者进行人工训练和计算机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脑损伤患者的认知障碍,且计算机训练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优于人工训练疗效,能够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口腔种植患者45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选择优质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23例资料为观察组,施行常规护理方法的22例为对照组,通过统计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种植成功情况并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口腔种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平均满意度为(74.5±6.6),种植过程中平均重复操作次数为(8.2±2.1)次,统计数据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结果(P<0.05).另外根据口腔种植成功率标准,观察组护理后成功率95 7%(22/2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种植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曾琳;许静;宋利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随着微创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我院60%的妇科手术是在腔镜下完成.与传统手术相比,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更易于被患者接受.然而微创手术配合要求高,对手术体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手术医师操作的需要,又要预防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郎颖;盛冬梅;彭炼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将营养物质用一次性肠内给营养器在定时、定速、定温的条件下经鼻饲管送至胃肠内.结果:2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用肠内营养液未发生严重的营养不良、腹胀、腹泻的情况.结论:肠内营养具有并发症少,风险低,操作简便,改善营养摄取,明显降得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和感染率,减少住院费用.
作者:张宗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钙离子拮抗剂、神经保护剂、清除自由基、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有基础疾病者予相应的处理,包括控制血糖、血压等.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尿激酶150万单位静滴,30分钟快速滴完.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表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3%,对照组有效率52%,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出血、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异常者.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刘文荣;许春彦;殷康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的原因及防范对策,以保障医院临床用药的安全.方法:针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相关工作环节展开调查,对可能出现差错的部分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结果:通过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可能出现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并加强防范后,该中心在出门与未出门差错发生率上都有显著性降低.结论:通过差错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除了可以有效降低错误率,还能保障临床的用药安全与有效.
作者:邢美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COPD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6例,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比索洛尔治疗12周,对比用药前后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EF),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EV1及PEV1%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12周后,心功能明显改善,PaO2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 PaCO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比索洛尔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COPD的心力衰竭预后,疗效较好,安全.
作者:何小君;罗贵全;唐川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简称乙肝病毒,是指人类急性或慢性肝炎的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我国每年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在60%~70%.乙肝病毒的实验室检查主要依赖血清特异性抗原抗体以及乙肝病毒基因(HBV-DNA)的检测,本文就对乙肝病毒检验的结果进行探究.
作者:陈静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功能锻炼甩臂为主治疗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方法:对16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骨折复位后不作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为主,配合中药内服、外洗方法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平均在3个月后达到骨折骨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复位后由于上肢重量持续牵引,所以极少发生骨折重新移位.早期功能锻炼可避免长期外固定和制动引起的肩关节活动障碍.中药外洗可加速血液循环,并有消肿、松解粘连作用.
作者:石国恒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我科自2006年6月~2012年6月运用柴胡消脂汤治疗高脂血症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0例高脂血症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13~66岁,平均43.2岁;对照组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14~68岁,平均44.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血生化检查结果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乡镇卫生院采取综合治疗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临床实践.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确诊并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采取随机抽样分组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分别采取普通药物降压治疗模式与综合治疗模式,完成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维期1年的随访,评估患者降压效果. 结果:治疗组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心脑血管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降压基础上,开展以生活管理、健康宣教为主要策略的综合治疗,能够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减低各种高血压并发症发生几率,是一种适合在乡镇卫生院推广执行的治疗模式.
作者:李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主管护师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及扎实的专科护理理论知识,在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中,主管护师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勇于创新管理.组织主管护师人员参与科室护理管理工作,能充分体现主管护师在科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并能连帮带教指导护理人员为患者做好护理,并能及时从护理工作中找出问题并及时解决,我院于2011年6月成立了主管护师护理管理小组,对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作者:吴根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析婴幼儿水样腹泻应用消旋卡多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婴幼儿水样腹泻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蒙脱石散剂等药物进行纠正失水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进行消旋卡多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3.3%,较对照组70%的有效率高,两组患儿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纠正脱水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水样腹泻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见效快,治疗时间短,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胡晓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比整体护理措施与常规护理措施应用于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患者在改善心理状态方面的临床效果.分析整体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到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ICU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整体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并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AS得分为(45.32±9.84)分,对照组的为(60.47±11.13)分;实验组患者的SDS的得分为(44.81±12.15)分,对照组的为(60.88±11.58)分.实验组的患者的满意率为80%,对照组的满意率为4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体护理用于改善ICU患者的心理状态满意度高,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孙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开展健康宣教在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时对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住院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例10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常规组与宣教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常规组接受的是常规的护理模式,而宣教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之上开展健康宣教护理措施,对比治疗的情况,特别要留意病人的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等,尤其注意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对照护理观察,其中宣教组患者控制血压的情况优于常规组,宣教组患者的血压基本得到稳定与控制,收到较好效果.结论:通过在护理中引入健康宣教措施对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稳定和控制血压具有重要意义,利于提升患者的血压达标率.
作者:谢爱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T2DM UTI)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收集我院T2DM伴UTI病例共120例,对其病原菌及药敏实验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细菌学检出率为90.83%, 其中革兰阴性菌株(G-)占 72.16%, 大肠埃希氏菌(E.coli)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为主要病原菌,占60.2%.革兰阳性菌株(G+)占25.77%.粪肠球菌和葡萄球菌属分别占10.34% 和10.35%.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体外耐药率在 30%以上的是氨苄青霉素 55%,培氟沙星37%,复方新诺明40%和阿莫西林/棒酸52%; 葡萄球菌属对抗菌药物的体外耐药率普遍较高,在 50% 以上的是青霉素c74%,头孢唑啉 75%, 复方新诺明 76%,红霉素73%,氨苄青霉素 51%,阿莫西林/ 棒酸52%, 左氧氟沙星51%,培氟沙星50%.粪肠球菌体外耐药试验主要表现为对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51%,培氟沙星 50%)耐药.结论:T2DM的存在使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较非糖尿病人增加,尿路真菌、革兰阳性球菌及耐药菌感染几率增加,易于被病原菌侵袭和繁殖,从而使抗生素联合应用增加,治疗难度加大,故应重视病原菌及其耐药趋势的检测, 对控制尿路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作者:牟晓月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