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缪抱红;陈海洪;顾俊;沈治军;杨海锋;崔荣辉;周云霞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功能, 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为脑卒中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1月~2013年6月收治住院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认知康复训练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早期认知康复训练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等指标均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治疗方法,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探析

    目的:对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病状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其中542例为男性,458例为女性,年龄为3-63岁,平均年龄为(37.2±6.3).对口腔内科患者的如下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性别、年龄、病例数量、疾病类型、牙位和治疗方式等.结果:上述患者患中根尖周病以及龋病的占比较多,紧随其后的是牙周炎与牙髓炎,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根管治疗及牙髓治疗.接受根管治疗的有538例,牙髓治疗522例,接受填充术治疗者273例,接受牙周治疗者22例.121例患者涉及1各牙面,118例患者涉及2个牙面,19例患者涉及3个牙面,15例患者涉及3个以上牙面.结论:要有效防治口腔内科疾病,首先必须要加强对患者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及教育,提高人民对于口腔的卫生意识,培养正确刷牙的习惯.若在早期发现龋病,则应予以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朱向材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手术室护理的安全与对策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改善手术室护理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09 年 5月至 2011 年 5 月的 80 例手术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合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手术种类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显示研究组在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比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 人性化护理具有独特的优势,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应大力推行人性化护理,对于提高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乔洪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B超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B超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分娩和引产证实胎儿畸形的2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产妇在分娩之前的B超诊断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B超诊断出有22例为胎儿畸形,漏诊1例,诊断率为95.0%,有14例为神经管畸形胎儿,诊断率为86.7%,有2例为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率为100.0%.结论:B超诊断胎儿畸形具有安全性、准确度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海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抗抑郁剂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你的疗效.方法:选择72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接受常规治疗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抗抑郁剂治疗,治疗前后采用MMSE、Barthel、NIHSS评定认知功能,比较2组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MMSE、Barthel明显高于治疗前(T=5.123、4.126,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T=3.421,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MSE(22.65±1.51)、Barthel(46.14±7.92)明显高于对照组(T=4.253、5.364,P<0.05),NIHSS评分(19.78±3.91)明显低于对照组(T=3.242, 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李婕;高慧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护理工作中语言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明确指出语言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重点阐述应用护理语言的注意事项,进一步推动护理语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程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药剂管理规范化建设浅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医院药剂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性和意义.方法:改变药剂科的服务方式,加强对药剂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药剂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做好窗口优质服务,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结果:对200名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之后,其中对服务态度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60例,占80.0%;基本满意有36例患者,占18 0%;仍需改进患者有4例,占2.0%.结论:在综合性医院中,药剂科是负责整个医院患者用药的重要部门.然而药品的质量和医疗的好坏有着直接联系,药剂科的管理主要有财和人以及物等方面,将药品质量和销售以及服务集于一体,因此,在医院里,加强对药剂科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使得药剂管理能够规范化,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整体信誉.

    作者:黄传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4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人.实验组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治愈24例(60%),有效14例(35%),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8例(20%),有效16例(40%),总有效率60%.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实验组复发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44.4%(P<0.05).结论:手术切除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效确切的特点,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途径.

    作者:林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药学监护发展与模式分析

    药学监护是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的一个全新阶段,符合人们对生命健康质量的迫切追求.本文就药学监护的发展和药学监护工作开展的模式做了简要分析,并对我国药学监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了建议.

    作者:傅丽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用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在控制出血方面及血止后3个月内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恢复情况.结果:1 治疗组在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治疗组:治愈率67.5%(27例)好转率30%(12例),未愈率2.5%(1例),观察组:治愈率47.5%(19例),好转率45%(1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止血效果及远期疗效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提高和巩固疗效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玉青;边瑜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100例高血压患者社区治疗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对照组2组,每组50例,社区干预组给予系统性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对照组不给予健康教育,2年后观察血压情况.结果: 通过社区干预,社区干预组98%(49例)的高血压患者能掌握并能应用自我保健知识进行自我保健措施.结论: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干预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治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董泽涛;刘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原因、处理措施及预防措施.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妇产科进行腹部手术并发切口脂肪液化35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处理措施及预防措施.结果:35例全部治愈出院,其中6例Ⅱ期缝合,无1例切口感染.愈合时间9~21天.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直接影响患者健康,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间接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临床应针对其产生的危险因素,提前预见,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作者:何军灵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胎膜早破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临床护理方法,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6例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病因、临床特点、总结护理方法.结果:86例胎膜早破患者经精心治疗以及护理后,足月分娩31例,其中经阴道分娩17例,剖宫产14例;51例患者经期待疗法保胎至37周-40周分娩,胎儿均顺利产出,其中经阴道分娩20例,剖宫产31例;另外,4例患者不幸提前终止妊娠.新生儿84例均健康生长,无死亡或并发症.结论:胎膜早破在临床较为常见,其病因多为下生殖道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胎膜破裂后,孕妇可突然感到有较多液体自阴道流出,对胎膜早破患者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对保胎以及胎儿的顺利生产十分重要.

    作者:刘昌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改良式乳癌根治术患者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通过术前、术中护理干预对行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配合程度、患者家属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近3年来在我院进行改良根治术的94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了术中的各项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配合度、并发症、心理改善及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术中有效的干预行为可以减少患者对手术应激反应,促使其安全度过手术期.

    作者:徐本焱;周春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运用PDCA模式预防患者坠床跌倒

    为了避免住院病患跌倒的情况发生,以患者为核心的安全诊治环境,我院从2011年5月引进PDCA模式,逐渐的对流程进行改善,以预防病患坠床跌倒的情况出现.经过运用此模式,共230人次有跌倒及坠床危险的病患没有出现跌倒的情况.临床医护人员重视预防在先,显著提升了护士对坠床跌倒防预的意识.

    作者:陈鹤;严晶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专科组长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索手术室实施专科护理组的效果,以适应外科手术专科化发展,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将手术室护士划分为6个专科组,实行护士长一专科组长一组员的三级管理模式,建立培训、考核体系.比较专科分组前后医护配合满意度、理论与操作考核合格率.结果:分组后手术医生对手术配合满意度提高,理论与操作考核合格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手术室实施护理专科分组,利于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和工作效率,是培养专业化现代手术室护士的有效模式,也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作者:周迎娣;马海迪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44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补液、妈咪爱、补充电解质、蒙脱石散剂等对症治疗,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84.4%,P<0.05;对照组发生3例恶心、2例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实验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婴幼儿腹泻,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病程,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陈秀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的护理浅谈

    目的:通过对本院1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日常护理,了解假性动脉瘤形成的病因及特点,从而预防和减低动脉瘤的发生率. 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145例血液血液透析患者男性84例,女性61例,年龄在30-85岁之间,透析7个月-13年,每次透析2次12例,3次133例,规格16号内瘘穿刺针.结果:145例患者中28例发生了假性动脉瘤,其中前臂桡动脉瘤25例,占89.3%,上臂耾动脉瘤3例,占10.7%.有2例患者动脉瘤直径>3厘米,1例男性33岁,患者因动脉瘤巨大,动脉分流量过多,心搏出量增加诱发心力衰竭,行动脉结扎术后,于对侧上肢行内瘘再造术;1例女性患者54岁,因动脉瘤膨大,皮肤变薄,胀痛明显,行动脉瘤两端结扎,内瘘再造.其他内瘘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瘤体较小,继续维持性血液透析.讨论:内瘘动脉瘤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新内瘘过早使用,操作技术差,血液反复外渗形成血肿,反复同一部位或区域穿刺,透析结束按压穿刺点方法不正确等都是诱发动脉瘤形成因素.小的动脉瘤便于护士穿刺,成功率高,血流量充足,确保血透顺利进行.大的瘤体皮肤变薄,凸出皮肤表面,患者感觉皮肤肿胀,搏动性胀痛,影响生活质量,瘤体小可行弹性绷带保护,明显扩大达3厘米应手术治疗.小结:护理人员通过了解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掌握正确的熟练的内瘘穿刺法,把握新内瘘成熟穿刺时间,有计划地轮流更换穿刺点,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正确按压穿刺点及日常自我血管护理.

    作者:戈冬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耐多药肺结核中分析与应用.方法:将84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工作,即随机的健康教育;研究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对照组健康教育知晓程度、遵医行为、满意度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

    作者:刘琼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早产儿静脉高营养临床探析

    目的:探析在早产儿早期成长发育中,静脉高营养在临床的作用与价值.方法:选择在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早产儿(62例)作为探析对象,将62例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1例作为试验组,在治疗原有疾病的基础上进行静脉高营养;另外3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经口喂养或者经鼻喂养.分别对两组早产儿进行观察,测量两组早产儿每天的身高、体重变化,并记录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治愈率等.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早产儿的体重都有增加,试验组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且住院天数要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早产儿,两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能接受静脉高营养,与常规治疗相比较,静脉高营养能促进早产儿的胃肠道发育,增加早产儿体重增长速度,缩短早产儿的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早产儿的早期生活质量及体质质量是有效的,对提高早产儿的治愈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李菊华;吕梅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乡镇卫生院高血压综合治疗研究探讨

    目的:探讨在乡镇卫生院采取综合治疗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临床实践.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确诊并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采取随机抽样分组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分别采取普通药物降压治疗模式与综合治疗模式,完成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维期1年的随访,评估患者降压效果. 结果:治疗组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心脑血管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降压基础上,开展以生活管理、健康宣教为主要策略的综合治疗,能够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减低各种高血压并发症发生几率,是一种适合在乡镇卫生院推广执行的治疗模式.

    作者:李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