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梅;吴帮秀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老年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也是逐年提升,心脑血管的死亡率也在不断增高.面对众多的降压药物选择,机制需互补,副作用相互抵消为优.
作者:徐伟仓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合理用药审查系统的构建与评价.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选取我地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00例.实验组患者构建实施合理用药审查系统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用药指导,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对实验组患者构建实施合理用药审查系统干预,能够使用药的数量得到精简,使患者的药物治疗收益得到提高,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对患者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和住院率的降低无显著影响,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构建实施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合理用药审查系统,对减少用药的潜在风险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
作者:林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为了避免住院病患跌倒的情况发生,以患者为核心的安全诊治环境,我院从2011年5月引进PDCA模式,逐渐的对流程进行改善,以预防病患坠床跌倒的情况出现.经过运用此模式,共230人次有跌倒及坠床危险的病患没有出现跌倒的情况.临床医护人员重视预防在先,显著提升了护士对坠床跌倒防预的意识.
作者:陈鹤;严晶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的手术方法,为提高手术疗效,减少甲状腺腺瘤的术后复发提供实践的依据.方法:本组92例患者为2008年1月到2012年12月我院外科收治,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在入院后接受颈部彩超、CT检查,检测甲状腺功能,手术中切除甲状腺上部25例,切除甲状腺下部41例,26例患者行甲状腺瘤体摘除术.当发现单侧瘤体过大,或为多发性腺瘤时,则行单侧腺叶全切除术.如患者为双侧甲状腺肿,则行单侧腺叶切除,并行对侧腺叶探查及瘤体摘除.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低钙血症、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发生人数.术后随访6个月,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及颈部彩超,并记录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3~131min,平均手术时间为(95.3±10.1)min.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术中出血量30~90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1.5±8.1)ml.患者住院时间4~8d,平均(5.2±0.7)d.患者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1例患者出现低钙血症引起的抽搐,未有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半年,未有患者出现瘤体复发.结论:甲状腺腺瘤部分切除手术可减少术后复发,是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定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CT及X线诊断肺下叶结核的价值.方法:对38例肺下叶结核患者的全部资料进行研究,并对这些患者的CT及X线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例中,病灶位于下肺背段19例,肺中叶6例,后基底段6例,肺舌叶5例,内基底段2例,X线表现为斑片状或大片实变阴影16例,单发或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9例,斑片状伴索条状影,6例,下肺多发圆形透光区,边界模糊,部分融合5例,斑片状并肺不张、胸腔积液(胸膜反应)2例,其中有2例病灶位于左心缘后方而漏诊,而CT检查表现为:大片状影者16例与X线一样,其内密度不均匀,均可见点状钙斑,而X线未见,1例病灶位于左心缘后方漏诊,8例CT上伴有少量胸水而X线未见,6例肺下叶窝样改变合并支气管扩张,4例并发肺段不张,3例广泛胸膜增厚粘连.CT对若干结节征象的显示优于X线,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X线诊断各有优劣,在临床上应该综合分析患者各方面的情况,根据个体差异,结合各种诊断方法来诊断,以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为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建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灰阶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49例,乳腺病灶58个(术后病理证实良性病灶38个,恶性病灶20个),所有病灶均行灰阶超声检查并认真分析其声像资料;结果:对所有病灶声像资料以及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乳腺良性肿瘤超声征象特点和乳腺恶性肿瘤超声征象特点显著不同,其形态、轮廓、包膜、结构、微小钙化等征象均存在显著的差异,超声征象对应比较,其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灰阶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临床诊断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静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尿液干化学法(干化学法)与显微镜镜检法(镜检法)白细胞(WBC)及红细胞(RBC)检测结果,以强调其镜检法的重要性.方法: 用干化学法与镜检法分别对3528例随机尿液标本中的WBC及RBC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干化学法与镜检法检测尿WBC和RBC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化学法检测WBC及RBC时,好不要省去其显微镜检测.
作者:张香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更昔洛韦是小儿巨细胞病毒与EB病毒感染治疗的主要药物,近来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更昔洛韦治疗疗程长,PH值及渗透压高,对静脉刺激性大.再加上儿科患者血管细小,皮肤娇嫩,活动多自控能力差,穿刺后容易引起液体外渗,如处理不当可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灼痛,严重的可出现局部感染、败血症,给患儿带来痛苦,同时也可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我科从2011年5月-2012年6月采用硫酸镁加喜辽妥治疗23例更昔洛韦外渗患儿,疗效显著,依从性高,值得推广,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姚君君;施建文;王迪楠;马迪将;方李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索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护理方案,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2012年05月~2013年05月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饮食护理疗法,观看护理效果.结果:对饮食疗法护理满意患者43例,尚可患者17例,不满意患者3例,总满意率为95.16%.显效患者29例,有效患者31例,无效患者2例,总有效率96.77%.结论:饮食疗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以后的糖尿病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蔡孟霞;戚凤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患者,男,33岁.阴茎、龟头、臀部左侧红斑、水疱伴疼痛6天.阴茎、龟头左侧见成簇性米粒大小丘疱疹、水疱, 疱液呈浅黄色半透明、疱壁较厚不易破裂,左臀部见与阴茎、龟头类似皮疹,未超过体表中线.诊断:带状疱疹.
作者:张鑫;张信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假性球麻痹合并肺部感染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及抢救和护理方法.方法:急性期给予准确的机械通气、有效的抗感染的治疗、合理的营养支持及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结果: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结论:有效的抗感染治疗、规范的呼吸道管理、正确的机械通气治疗、充分的营养支持和及时的康复训练是假性球麻痹合并肺部感染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成功和康复出院的关键.
作者:彭爱珍;吴雪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细胞增殖因子Nestin、MAP2等在不同妊娠阶段大鼠胎盘绒毛组织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巢蛋白和MAP2细胞增殖因子的异常表达与自然流产发生有关.由于大鼠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对人类的自然流产发生具有借鉴意义,通过研究在不同妊娠阶段大鼠胎盘绒毛组织内巢蛋白和微管蛋白2的表达分布状况,为探明绒毛发育机制及预防自然流产提供研究基础.
作者:赵悦子;赵俊;刘学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为处理好与临床之间的关系,促进供应室、临床之间的和谐发展,共同保证服务质量与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方法:更新服务理念,搞好供应室与临床工作的沟通与协调关系,经常沟通与心理交流.结果:有效的工作协调关系,使双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有利于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结论:重视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协调,学会掌握沟通技巧,是搞好供应室管理的重要保证.减少因临床遗留问题造成供应室各环节工作质量的影响.
作者:段黎清;赵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为(50±5.2)岁,排除其他重大脏器及基础性疾病.将上述48例患者纳入实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8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7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郝荣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先天畸形中较常见的一种,是对儿童心功能产生了实际或潜在影响的一组出生缺陷,严重危害儿童的生命和健康.国内根据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的调查结果证实,我国每年的新生儿中,约有10万例以上患先天性心脏病,随着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不断完善,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先心病的患儿时有发现.
作者:汪胜男;尹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络酮注射液治疗重度CO中毒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度CO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血常规、心电图等常规实验室检查.常规采取利尿、保肝、补液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纳洛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苏醒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2.1±0.7)h,对照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3.6±1.9)h,治疗组快于对照组(P<0.05);随访2个月,治疗组迟发型脑病发生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的22.5%(9/40)(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络酮注射液治疗重度CO中毒见效快、治疗效果满意、后遗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文静;杨建华;段宇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中医药治疗,采用针药联合治疗)与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每组均为45例,治疗四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结果: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后,观察组食欲不振、上腹不适、恶心反酸、痞满嗳气症状的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胃炎应根据分型辩证治疗,针药联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效果满意,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普及.
作者:程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要求在熟练的操作之余尽量缩短手术时间,这对洗手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心脏手术使用的器械种类繁多,一次性物品如沙布缝针亦很多,特别是缝针的种类繁多,除了一次性的板针之外,多的时候使用缝针多达80颗之多.由于心脏手术大部分需在体外循环下实施,时间越短对术后越有益,对缝针进行有效的管理,我手术室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盛冬梅;郎颖;刘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将营养物质用一次性肠内给营养器在定时、定速、定温的条件下经鼻饲管送至胃肠内.结果:2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用肠内营养液未发生严重的营养不良、腹胀、腹泻的情况.结论:肠内营养具有并发症少,风险低,操作简便,改善营养摄取,明显降得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和感染率,减少住院费用.
作者:张宗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强调护理人员规范操作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规范护理操作,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严格消毒隔离与检测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结果:从近几年来医院感染控制科自查及地方防疫部门来我院随记抽查监测的结果,均符合医院消毒卫生的标准.结论:加强护理人员规范操作,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必要措施.
作者:柳桂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