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RAIL及其受体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痉挛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

刘胜远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DR4、DR5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痉挛动脉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与联系.方法:实验室选取36只成年家兔,将其随机分为SAH组(24只)、正常组(6只)、对照组(6只)2组,SAH组再以时间随机分为SAH3d、SAH5d、SAH7d、SAH10d四组,每组6只.SAH组采用自体动脉血枕大池注入方法建立SAH模型.对照组采用枕大池注入生理盐水.正常组不做枕大池注入处理.3组术前术后均选择脑血管造影评价脑血管痉挛模型;TUNEL技术观察痉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TRAIL、DR4、DR5的表达.结果:脑血管造影显示正常组基地动脉直径为(0.69±0.04)mm,SAH组与正常组基地动脉管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正常组基地动脉管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H3d组基地动脉狭窄,SAH5d组狭窄明显,SAH7d组狭窄达到高峰,SAH10d组出现明显缓解.正常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SAH组痉挛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经TUNEL技术显示阳性,免疫组化法检测TRAIL、DR4、DR5大量表达.SAH5d、SAH7d尤为明显,SAH3d、SAH10d较弱.正常组与对照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TRAIL、DR4、DR5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痉挛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介导的内皮细胞凋亡机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动脉血管痉挛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110例脑卒中患者的病情缓急、病程长短,采取不同的体位护理、肢体按摩、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结果:11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无1例发生压疮,发生呼吸系统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无死亡病例发生.出院时患者弃拐行走91例,步行恢复率为82.7%.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马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血细胞检验是指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相关数据的技术检测分析,也称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中常用、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血常规检验不但为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因此,血常规检测的准确与否至关重要.为了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防止临床诊疗中出现误诊及漏诊,实验室检验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控制.

    作者:昝立先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痤疮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痤疮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科78例重度痤疮住院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定时定期分别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住院的痤疮患者75.58%有焦虑症状,30.23%有抑郁症状.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在痤疮患者治疗中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吴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合理用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为80例消化性溃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为基础,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观察组采用潘托拉唑,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成本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5.0%,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为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观察组的每例治疗成本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潘托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好,成本低,且不良反应少,符合合理用药的原则.

    作者:方四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的体会

    目的: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避免密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严格按新生儿窒息ABCDE复苏方案复苏,并着重加强复苏后护理.结果:本院新生儿窒息抢救成活率有了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在严格执行新生儿新法复苏的同时,着重加强复苏后护理.能提高新生儿的成活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造成整形美容手术效果不理想的因素及防范对策

    通过对整形美容手术后效果不理想的临床表现的分析,找出其主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主要是由于部分患者手术期望值要求极高、过分挑剔等.而客观因素主要是由于术前手术设计出现偏差、手术操作不当、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及出现不可预知的医疗问题等.本文针对浅谈造成整形美容手术效果不理想的主客观因素不仅从提高专业医师、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操作技术水平和法律意识、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合理有序地安排手术等常规方面着手,还提出要加强整形美容外科医护人员的医学心理学教育,掌握沟通交流技巧.

    作者:黄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试论急性肾炎的治疗与预后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肾炎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将患者按血补体 C3降低与正常分成两组,分析水肿、尿常规、血红蛋白. 结果:血补体 C3降低组,水肿、血红蛋白下降,尿常规明显改变所占的百分比较血补体C3正常组要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补体C3的降低对急性肾炎的预后有明显影响.

    作者:陈慧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本文主要对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和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择179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研究,对造成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将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与骨质疏松未骨折患者分为两个实验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其中一组包括84例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另外一组包括95例骨质疏松未骨折患者,并采用Logistie分析法对骨质酥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老年患者骨密度情况与造成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具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患者年龄、缺钙情况、饮食和家族病史等也对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很多,需要分别从用药护理与日常护理方面进行干预.

    作者:黄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原因、处理措施及预防措施.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妇产科进行腹部手术并发切口脂肪液化35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处理措施及预防措施.结果:35例全部治愈出院,其中6例Ⅱ期缝合,无1例切口感染.愈合时间9~21天.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直接影响患者健康,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间接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临床应针对其产生的危险因素,提前预见,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作者:何军灵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穿刺PKP与PVP治疗老年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比较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老年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K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VP)手术,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后凸畸形Cobb角等情况的改善,并观察骨水泥泄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中两组都存在骨水泥不同程度泄漏,两组间对比显示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术中骨水泥泄漏发生少,危险性小,术后的椎体高度压缩率和Cobb角改善情况明显好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均可显著缓解老年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疼痛,但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更有利于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及恢复脊柱的功能和力学,且手术风险更小.

    作者:陈文明;郝延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体会

    目的:对血液检查标本误差的原因进行研究,以促进血液检验质量的提高.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血液检验科的100份出现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并且对100份出现血液检验标本误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将检验误差出现的原因找出,并且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将血液检验质量提高.结果:100份血液检验标本有误差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30例(30%)患者自身的原因,40例(40%)标本采集的原因,16例(16%)标本送检原因,14例(14%)标本检验的原因.结论:在检验血液的过程当中,往往会涉及到很多影响血液检查标本质量的因素,所以,必须要将各项血液检验工作加以规范,重视送检工作的加强,以便于促进临床检验确诊率的提高.

    作者:闵国康;陈仕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析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选择与应用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选择与应用.方法:使用药物利用指数DUI和所规定的日剂量DDD对医生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评价.药品的消耗比较指标使用药品度(DDDs)进行比较,DUI为药频度和用药的总天数的比值,合理用药规定值应该≤1.结果:本结果表明,10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使用过抗生素89例(89%),共应用抗生素21种,以头孢他啶的使用率高;联合用药时,主要是一联用药和二联用药,使用较高的7种抗生素中,只有头孢他啶DUI>1.结论:我院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应用的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沈利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分析并评价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结果: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疾病症状均有明显减轻,对照组相比于实验组其SCL-90评分较低且差异明显.结论:在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期间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作者:韩晓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改良的(控制性)连续环形撕囊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针对关于短眼轴浅前房眼改良的(控制性)连续环形撕囊技术的有效性.方法:在60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28例采用常规连续环形撕囊技术,32例采用了改良的(控制性)连续环形撕囊的技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撕囊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常规方法组撕囊成功率为53.13%,囊口撕裂达后囊膜者为9.38%.改良的(控制性)撕囊组成功率达86.11%,未发现有囊口撕裂达后囊膜者.结论:改良的(控制性)连续环形撕囊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短眼轴浅前房眼撕囊的成功率,并大大减少了撕囊的并发症.

    作者:郭新艳;杨广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心内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焦虑障碍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心内科中急性左心衰病人焦虑障碍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患有急性左心衰竭的46例患者,采用汉密尔顿量表为其进行焦虑状态评估,为发生焦虑障碍者实施对症治疗,分析焦虑障碍发生率与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6例患者8例有焦虑障碍,发生率为17.39%,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7例好转,好转率87 50%,汉密尔顿量表与治疗前相比,评分降低显著,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病症易使患者发生焦虑障碍,阻碍临床治疗,实施抗焦虑治疗,可有效缓解此症状.

    作者:周亮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60例观察孙明贤

    妇科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腹腔镜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较高,也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及增加痛苦的重要原因.本文旨在探讨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是否增加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明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单纯修补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单纯修补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胃穿孔患者64例进行分析,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单纯修补术,对照组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复发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效果优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其手术时间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发生少,但是在进行手术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把握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刘俊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农村医学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

    通过对农村医学专业一年级及二年级学生学习方法及学习风格的调研,以及对已取得执业资格,毕业2~8年的毕业生进行代表性工作任务及典型工作任务调研分析,了解农村医学专业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从而制定适合目前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指导方案及相配套的教材,选择佳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作者:吴锡莲;刘红霞;何燕文;郭琳;宁耀平;林声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治疗

    目的: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采用关节镜进行治疗,治疗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的40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手术进行治疗,其中33例患者进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另外7例患者进行半月板全切除手术;患者手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1.3±8.1分,治疗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5±6.4,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采用关节镜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保留患者半月板良好生理功能以及形态,显著降低患者膝骨关节炎的发生,该方法对患者损伤小,治疗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是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黄维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不合理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观察组由专业医疗团队给予指导用药,观察比较两组的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耐单药、耐多药例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用药满意度显著提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合理用药,临床医师应注意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提高治愈率,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作者:吴鸿;许宗斌;方明仁;李丽;赵江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