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琰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下尺桡关节不等长患者的效果以及体会.方法:选择15例(15关节)不等长的患者,采用尺骨截骨短缩、加压钢板固定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总结手术体会.结果:本组15例患者于治疗完成后,全部获得为期0.5年-1.5年的随访,下尺桡关节不等长的现象有效恢复,关节功能彻底改善,X线检测下尺桡关节的对位情况良好.疗效评定,优、良、可、差各为11例、3例、1例、0例,优良率为93.33%.结论:对于下尺桡关节不等长患者采用尺骨截骨短缩及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可在不损害关节结构的情况下,达到对于尺桡骨撞击症状的解除,使患者下尺桡关节对位与功能得以恢复.
作者:王邦学;刘崇刚;李华祥;李世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奥曲肽组30例,对照组垂体后叶素组30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奥曲肽组有效率93.3%,垂体后叶组有效率63.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奥曲肽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效药物,值得推广.
作者:郭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QPS监测为质量监管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监测数据为存在的隐患问题防范提供支持.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质量小组会议讨论,制定出整改措施,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李忠;陈晓荣;王静;王韵萍;王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8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24例,女4例,30~80岁,50岁以下ll例,50岁以上17例.出现异位疼痛:上腹剧痛1例,左肩疼痛1例,上腹部隐痛1例,牙痛1例.
作者:贺秀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把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手术室患者管理分成两个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2月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对手术室患者实施常规管理;2013年1月-2013年6月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实施安全管理.后对两阶段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第二阶段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第一阶段,其差异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二阶段手术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8.4%,第一阶段则为12.9%,其差异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患者中实施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从而有效的降低手术感染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孙缅怀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用护理干预来控制老年者的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36例诊断为老年高血压者分组:调控组、干预组.对调控组中诊断为老年高血压的30例病者展开纯粹的药物控制.对干预组中诊断为老年高血压的30例病者展开纯粹的药物控制+护理干预.结果:无论是服药的落实度,还是生活状况、血压的调节、控制状况,干预组的系列状况均比调控组的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护理干预来控制老年者的高血压的效果要比纯粹的药物控制好,能使老年高血压者的生活状况得到优化.
作者:陆爱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精神科护理是一项特殊的护理工作.精神病患者由于易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影响,经常会发生暴力攻击,暴力攻击对病人和护理人员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因此,安全护理是精神科的重要工作任务.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因为护理对象具有特殊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往往会有暴力行为,这些行为不仅具有突发性和冲动性,还存在盲目性的特点[1].在护理中应该做好对病人入院评估以及症状的护理,以提高对患者的护理;对患者病房环境进行改善, 提高病区安全管理意识; 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及护理技能; 合理安排班次, 以杜绝或减少暴力伤害事件的发生.
作者:杨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的手术方法,为提高手术疗效,减少甲状腺腺瘤的术后复发提供实践的依据.方法:本组92例患者为2008年1月到2012年12月我院外科收治,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在入院后接受颈部彩超、CT检查,检测甲状腺功能,手术中切除甲状腺上部25例,切除甲状腺下部41例,26例患者行甲状腺瘤体摘除术.当发现单侧瘤体过大,或为多发性腺瘤时,则行单侧腺叶全切除术.如患者为双侧甲状腺肿,则行单侧腺叶切除,并行对侧腺叶探查及瘤体摘除.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低钙血症、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发生人数.术后随访6个月,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及颈部彩超,并记录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3~131min,平均手术时间为(95.3±10.1)min.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术中出血量30~90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1.5±8.1)ml.患者住院时间4~8d,平均(5.2±0.7)d.患者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1例患者出现低钙血症引起的抽搐,未有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半年,未有患者出现瘤体复发.结论:甲状腺腺瘤部分切除手术可减少术后复发,是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定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具体总结出健康教育在母乳喂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接诊的100例初产孕妇,按照这些孕妇的意愿,将其划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常规性的门诊检查与咨询;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重点宣教母乳喂养的技巧.对比分析这两组初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这两组初产妇均取得一定的护理效果.在母乳喂养率上,观察组48例,为97.5%;对照组22例,为52.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观察组为40%,对照组为5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住进医院之后,应当对其进行宣传教育,普及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相关的技巧,可以极大地提高产妇生育后的母乳喂养率,也降低了剖宫产率,效果显著.
作者:覃晓霞;陈怡;陈杏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本文将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4例肾移植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行肾移植术后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有很多种(如:真菌、细菌及病毒),本文选取的124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与护理之后,未出现异常情况,均治愈出院.结论:临床行肾移植术后极易出现肺部感染,除了合理用药及感染高发阶段进行重点监测与综合防治以外,还需要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荷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中实施的措施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来我院门诊就诊的200例患者的完整资料为临床探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与接受护理服务的不同,将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实验组,观察组105例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就诊,对照组95例患者则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进行就诊,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了门诊优质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的服务态度较实施前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对护理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投诉情况为0,而未实施优质服务的对照组患者的投诉率为2.1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1%,而对照组为87.37%,以上各组间的差异均较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中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减少纠纷的发生,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医院争取更多的医疗资源,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曲承英;刘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打造高水平的护理团队,已经成为医疗事业深人发展的必然要求.护理教学不仅能帮助护生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甚至是护生走向护理事业的重要基石.
作者:杨秀月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浅谈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60例老年骨折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全部患者康复出院.结论: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极易发生骨折,股骨骨折也就成为老年期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因为此类疾病的治疗迫使老年人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易发生一些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为了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使骨折早日愈合除了及时合理的治疗外,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陈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以非老年AP组为对照,初步分析老年AP患者病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住院时间、并发症和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死率等特点.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复发次数明显降低,总胆红素水平明显提高;肺功能不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Apache-Ⅱ评分≥8以上的发生率明显提高;Apache-Ⅱ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评分两项评分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致病因素中,胆源性因素均居第一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ERCP手术居第二位,对照组酒精性因素居第二位.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急性胰腺炎的特点主要为:复发次数少;以胆源性和ERCP术后为主要致病因素;并发症多,病情较重,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杨森;赖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与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差异.方法:选择全麻开胸患者38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19例,观察两组的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毕及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期间的镇痛及躁动情况;术后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情况.结果:两组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毕时SBP、DBP、HR均有升高,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D组SBP、DBP、HR相对稳定,而F组却明显升高(P<0.05),5min后两组趋于稳定.D组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时间上明显短于F组,D组术后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相对与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更有优势.
作者:赵彦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5%复方利多卡因软膏外涂减轻留置针穿刺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内科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直接穿刺,留置静脉套管针;实验组在穿刺前采用5%复方利多卡因软膏麻醉,之后行常规直接穿刺,留置静脉套管针.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状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心率和血压在穿刺前后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患者在穿刺前后心率和血压均发生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轻度疼痛或无痛患者占86%,明显高于对照组50%,两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患者穿刺前应用5%复方利多卡因软膏进行麻醉可明显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提高患者舒适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彩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B超诊断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诊治证明的急性阑尾炎150例患者进行分析, 将1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B超图像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总结急性阑尾炎B超图像诊断特点.结果:阑尾增粗是急性阑尾炎B超图像基本特征,回声变弱,患者粘膜出现缺损、中断或者增粗,儿童患者阑尾直径超过0.6cm,成年人患者阑尾直径超过0.7cm.根据B超图像特点,可分类为:阑尾附近出现脓肿;坏疽性阑尾;化脓阑尾;单纯性阑尾炎.结论:明确急性阑尾炎B超诊断特点有利于急性阑尾炎的快速诊断和正确治疗.
作者:李长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于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的恢复.方法:在为期8周的对照研究中,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组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末、第8周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结果:所有患者PANSS评分和PSP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PANSS评分在治疗后第4周末、第8周末无显著差异(P>0 05),第一代组PSP评分改善在治疗后第4周末与第二代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第8周末第二代组的PSP均分改善优于第一代组(P<0.01).结论:两代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症状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在4周末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的恢复方面也没有明显差异,到第8周末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的恢复方面才出现差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更好改善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
作者:潘海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为脑卒中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1月~2013年6月收治住院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认知康复训练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早期认知康复训练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等指标均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治疗方法,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缪抱红;陈海洪;顾俊;沈治军;杨海锋;崔荣辉;周云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DR4、DR5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痉挛动脉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与联系.方法:实验室选取36只成年家兔,将其随机分为SAH组(24只)、正常组(6只)、对照组(6只)2组,SAH组再以时间随机分为SAH3d、SAH5d、SAH7d、SAH10d四组,每组6只.SAH组采用自体动脉血枕大池注入方法建立SAH模型.对照组采用枕大池注入生理盐水.正常组不做枕大池注入处理.3组术前术后均选择脑血管造影评价脑血管痉挛模型;TUNEL技术观察痉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TRAIL、DR4、DR5的表达.结果:脑血管造影显示正常组基地动脉直径为(0.69±0.04)mm,SAH组与正常组基地动脉管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正常组基地动脉管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H3d组基地动脉狭窄,SAH5d组狭窄明显,SAH7d组狭窄达到高峰,SAH10d组出现明显缓解.正常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SAH组痉挛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经TUNEL技术显示阳性,免疫组化法检测TRAIL、DR4、DR5大量表达.SAH5d、SAH7d尤为明显,SAH3d、SAH10d较弱.正常组与对照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TRAIL、DR4、DR5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痉挛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介导的内皮细胞凋亡机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动脉血管痉挛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胜远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