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学;杜琇瑛
目的:探讨临床伤口压疮护理管理科学化的方法.方法:选取我站2012年3月到2013年5月64例伤口压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通过治疗与临床护理,治愈22例,好转9例,未愈出站或死亡1例,有效率96.87%;对照组患者治愈13例,好转12例,未愈出站或死亡7例,有效率78.13%.与对照组相比,治愈压疮天数减少4~6 d,好转压疮天数减少3~6 d.结论:临床伤口压疮护理对压疮护理管理具有积极的督促作用,为临床护士提供了压疮护理新的理念和方法,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耿文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24例长期气管切开患者从气管套管的固定,湿化液的选择及湿化方法,吸痰方法,意外拔管的预防,切口创面的护理等护理问题的原因及处理进行循证,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通过循证护理,长期气管切开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运用循证护理能有效减少长期气管切开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将营养物质用一次性肠内给营养器在定时、定速、定温的条件下经鼻饲管送至胃肠内.结果:2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用肠内营养液未发生严重的营养不良、腹胀、腹泻的情况.结论:肠内营养具有并发症少,风险低,操作简便,改善营养摄取,明显降得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和感染率,减少住院费用.
作者:张宗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泌尿系统结石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其临床反应;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按10mm层厚,对23例患者进行快速容积扫描,后进行原始数据重建,发送原始数据到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进行观看分析.结果:结石患者男性17例,女性6例,男性所占比例为73.9%,显著高于女性比例26.1%.肾脏结石3例,膀胱结石7例,上尿路结石11例,输尿管结石2例.结论:结石患者多见发于男性,尿道结石患者居多.
作者:夏建青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假性球麻痹合并肺部感染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及抢救和护理方法.方法:急性期给予准确的机械通气、有效的抗感染的治疗、合理的营养支持及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结果: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结论:有效的抗感染治疗、规范的呼吸道管理、正确的机械通气治疗、充分的营养支持和及时的康复训练是假性球麻痹合并肺部感染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成功和康复出院的关键.
作者:彭爱珍;吴雪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ICU科室是医院重症监护室,除规定的探视时间外,不能有家属陪护,ICU科室的水平直接反应着一个医院的水平,是评价医院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ICU的病人病情一般比较危重,病情变化快,所以ICU的各种医疗设备齐全,而且为先进.ICU护士一般实行分床管理,由于没有家属陪护,所以病人的一切活动都要由护士来照应,因此护士的职业压力比较大,关注ICU护士的心理健康,改善ICU护士的不健康心理状态,对于提高ICU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本文将对影响ICU护士心理健康的职业压力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张文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在对24例抗高血压不合理处方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该类药物常见的用药误区.方法:对24例处方中不合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4例处方按照不合理因素进行分类可分为5类,其中药物联用搭配不合理是造成处方不合理的首要因素.结论:经过药师干预,处方中不合理因素得到纠正,使患者得到了恰当、有效的治疗.
作者:熊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门诊处置室是换药患者聚集场所,也是各种细菌易污染的场所.诺管理不善已引起交叉感染,而导致院内感染.为控制院内感染率,提高伤口愈合率.我院外科处置室采取了以下管理措施.
作者:张丽君;吴英伟;崔春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心肌梗塞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再发性心肌梗塞,是指急性心肌梗塞4周后再次发生的心肌梗塞.再梗塞可位于原来部位或邻近,并发症较多且严重,如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肺部感染等,预后差.并且再梗塞的次数愈多,间隔时间愈短,病死率也愈高.因此,防止再发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对于提高心肌梗塞患者的存活率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任玉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具体总结出健康教育在母乳喂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接诊的100例初产孕妇,按照这些孕妇的意愿,将其划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常规性的门诊检查与咨询;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重点宣教母乳喂养的技巧.对比分析这两组初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这两组初产妇均取得一定的护理效果.在母乳喂养率上,观察组48例,为97.5%;对照组22例,为52.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观察组为40%,对照组为5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住进医院之后,应当对其进行宣传教育,普及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相关的技巧,可以极大地提高产妇生育后的母乳喂养率,也降低了剖宫产率,效果显著.
作者:覃晓霞;陈怡;陈杏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膝退行性关节炎(合并风湿性炎症变化)简便易行、疗效明显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生物制剂蜂毒注射液进行膝关节周围的穴位注射.结果:治疗膝退行性关节炎(合并风湿性炎症变化)105例,收到满意效果.结论:膝关节退行性变不一定引起症状,合并有风湿性疾病或类似风湿类变化的无菌性炎症时,才会有疼痛等临床症状,蜂毒具有生物学及药理学活性,能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消炎止痛的功效,因此蜂毒治疗是有效的.
作者:张丽明;徐伟志;谢玉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晚期早产儿脑损伤病因及预后分析的临床价值. 方法:利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将46例晚期早脑损伤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人,对观察组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又运用特殊的针对性训练和治疗手法.对照组单纯接受常规治疗.两组分别在2个月后进行常规的各项检查. 结果:发现有显著的差异性,观察组的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结论:晚期早产儿脑损伤病因与诸多因素有关,要越早治疗越好,并且有针对性的特殊治疗手法值得宣传和推广应用.
作者:艾义晓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及其诊意义、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100 例进行分析, 临床给予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患者ST段压低的情况;记录患者缺血发作的时间,发作阵数,持续时间,ST段压低以及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检出率、发作阵数都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以及ST段下降的幅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检测率, 有利于患者早诊断早治疗,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谢佳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索手术室实施专科护理组的效果,以适应外科手术专科化发展,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将手术室护士划分为6个专科组,实行护士长一专科组长一组员的三级管理模式,建立培训、考核体系.比较专科分组前后医护配合满意度、理论与操作考核合格率.结果:分组后手术医生对手术配合满意度提高,理论与操作考核合格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手术室实施护理专科分组,利于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和工作效率,是培养专业化现代手术室护士的有效模式,也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作者:周迎娣;马海迪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宫颈疾病诊断中电子阴道镜的使用价值.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对我院640例患者进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并且将检查结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照.结果:640例电子阴道镜检查中,诊断为慢性宫颈炎469例,CIN I93例,CIN II5例,CIN III10例,宫颈癌3例,宫颈尖锐湿疹11例,正常宫颈9例.结论:电子阴道镜是诊断阴宫颈病变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诊断CIN和早期宫颈癌.
作者:石冬梅;谭晓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在眼部细菌感染治疗中洛美沙星滴眼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眼部细菌感染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2例接受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观察组54例接受洛美沙星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膜囊分泌物与角膜溃疡面刮出物中细菌培养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细菌学培养显示细菌均彻底清除,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眼部细菌感染治疗中,洛美沙星具有显著局部杀菌能力,可为患处快速吸收,见效较快,能够大大改善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治疗眼部细菌感染佳药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之一.为防止各器官功能的损坏,将对其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作者:吴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对稳定性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并且分析主动脉夹层的死亡危险因素.总结主动脉夹层术后复发的病因及外科治疗经验.分析稳定性Stand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药物与腔内修复治疗的效果,并探讨导致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
作者:郑志鹏;于文福;关善义;汤继全;王淑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在我国,血站制度的建立较晚,随着临床用血和相关突发事件频发导致用血攀升,出现了一定的血荒现象,我国血站建设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本文从法律角度入手,探讨我国血站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作者:郎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医卒中单元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医卒中单元治疗组50例和普通病房对照组40例,观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血脂、纤维蛋白元、D-二聚体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0例(20%),显效20例(40%),好转12例(24%),总有效率84%;对照组临床痊愈4例(10%),显效8例(20.0%),好转10例(25%),总有效率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脂、纤维蛋白元、D-二聚体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卒中单元治疗中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华宇航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