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张信江
目的:探讨酶处理法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菌检查中的应用.方法:每份供试品选取注射用头孢替唑钠(1.0g)10瓶,100毫升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进行溶解.实验组采用薄膜过滤过程时,在无菌氯化钠溶中加入少量青霉素酶,对照组只用冲洗液对照.再进行培养阳性菌,观察阳性菌的生长状况.结果:实验组酶能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并使之失去活性,从而有效消除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残留,防止实验结果假阴性的出现,保证了实验质量和临床用药的安全.对照组则有较多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实验效果不明显.结论:酶处理法应用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菌检查使操作更简便,实验效果好,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了无菌保障.
作者:王春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小剂量的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对异位妊娠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58例异位妊娠病人,将其分成A、B、C三组,其中A组有21例患者,选择静注甲氨喋呤,B组有19例患者,选择口服米非司酮,C组有18例患者,选择小剂量的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进行联合治疗.对三组患者的用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使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联合治疗的疗效比单用甲氨喋呤、米非司酮的疗效都好.结论:在异位妊娠治疗中,小剂量的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进行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疗效,是一种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金玉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耐多药肺结核中分析与应用.方法:将84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工作,即随机的健康教育;研究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对照组健康教育知晓程度、遵医行为、满意度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
作者:刘琼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卫生院的日常行政管理,是卫生院为了实现年初卫生工作的目标,依靠一定的机制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医务人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的完成卫生院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和计划.
作者:陈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为了观察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资料,所有患者治疗方法选择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随症加减进行治疗,治疗后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0例资料治疗后痊愈8例(26.7%),显效13例(43.3%),有效3例(10%),失败6例(20%),总有效率为80.0%.结论: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曹建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国产和进口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为临床选择经济有效的乙肝疫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1-2006年出生的HBsAg和抗-HBs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儿童161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80人,B组:81人,按0、1、6个月免疫程序,分别接种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观察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用ELISA法检测接种后1、7个月血清中抗-HBs水平.结论:两种疫苗初免后1个月的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3.75%、96.30%,无显著差异,初免后7个月的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5%、98.77%,无显著差异,国产和进口疫苗的免疫效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因其价格低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喻林玲;何九宏;李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探讨急性胆囊炎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效果,以及LC的其他临床适应症和优缺点、注意事项.为广大医学工作者在急性胆囊炎治疗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科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康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0例进行该手术患者手术成功75例.进行胆囊分离时出现破裂情况有5例,插管引流患者有3例,且全部在手术结束后一天内取出.手术一般在50分钟到两小时之内结束,手术平均耗时73分钟.我科收治80名患者皆为急性胆囊炎患者,中转开腹手术2例.无患者死亡情况发生.结论:对于治疗急性胆囊炎病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成功率较高,且患者所受痛苦较小,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良好,对身体各项机能以及内环境影响不大.但该手术容易发生胆管破裂等并发症,严谨仔细的手术操作以及术前准备包括患者进行B超检查、确定适应症等都可以减少手术意外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钱宝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各临床科室护士长在充分了解护士工作艰辛的基础上,重视提高护士对人性化管理的全面认识,管理中重视人的因素.结果:护士工作主动性增强,科室有了较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护理差错事故、护理投诉、纠纷减少.结论:人性化管理是追求规范性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佳结合.
作者:王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肿瘤患者是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菌药,免疫抑制剂,化疗药,以及侵入性检查、治疗操作等就成为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院感的发生与年龄及住院时间有关,住院天数越长,营养状况越差越易发生,并随化疗疗程的增加、白细胞总数的下降而呈上升趋势.肿瘤患者院感发生率14.3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发病率高,肿瘤类型以肺癌居首.据报道,一般医院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平均不到10%,而肿瘤患者则高达20%以上.由于肿瘤患者真菌感染明显增高,因而发生真菌感染的肿瘤患者病死率亦高.
作者:张桂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总结了31例严重创伤伴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经验,做好急救处理、病情观察、应急处理、药物治疗的护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钱小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诊断标准.方法: 将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PF-COPD)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单一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胸部HRCT、肺功能测定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IPF-COPD临床表现介于两种疾病之间,肺功能检查多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血气分析表现低氧血症较为明显,胸部HRCT表现兼有两种疾病特点.结论: IPF-COPD由于双重的病理损伤造成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严重影响肺通气及换气功能,因此研究PF-COPD的影响因素、发病机制,为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程霄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模式在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03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外伤患者712例,随机平均分配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心理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患者心理和身体的康复效果.结论: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对照组平均得分2.1分,观察组平均得分4.3分;两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可以在以后的外伤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晓波;史娟;马昌丽;傅海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唯一可能达到根治目的的治疗方法,早、中期食管癌首选手术切除.是食管癌的首选.国内有作者报道,胸段食管癌采取右侧开胸,颈、胸、腹三切口的”三野”清扫术,能明显提高食管癌的远期疗效[1].随着微创技术和观念的普及,我院胸外科已经开展了胸腔镜下微创颈、胸、腹三切口的”三野”清扫术.2012年3月~2013年4月对89例食管癌患者采取该术式,由于该手术操作复杂,时间较长,要求护士术前准备充分,术中配合熟练,反应敏捷,保障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宋新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如何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施以及时的救治和正确的护理以挽回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 对43 例确诊患者实施催吐、纳洛酮催醒、补液和并发症的对症处理的抢救措施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8例轻度酒精中毒患者经治疗4h后步行出院,5例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经治疗3天内痊愈出院.结论: 正确的救治护理措施可以尽可能地减轻过量乙醇对患者的危害程度.
作者:王新月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自然分娩是指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通常不加以人工干预手段,让胎儿经阴道娩出的方式.本文探讨自然分娩产妇的分娩结局,旨在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康.方法:选择320例于2011年1月到2012年6月到我院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分析,将其按照分娩方式分为两组,自然分娩的240例产妇为观察组,行会阴侧切术的80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4h出血量、会阴裂伤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会阴部撕裂伤、会阴疼痛、产后出血情况方面较对照组有优越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方面相比较,差异没显著性.不具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自然分娩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产妇的会阴裂伤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促进母婴安康.
作者:李凤仙;刘亚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不同护理方法预防ICU患者肛周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我院接诊的70例ICU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仅采用温水(43±5)°清洁,实验组采用(58±5)°高温水,进行清洗,然后采用干浴巾将擦干肛周后,外敷护肤粉.治疗后,采用肛周损伤的相关临床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5 0504,P<0.01).结论:采用高温水进行清洗,并且采用干浴巾擦干,并使用护肤粉对于ICU患者的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肛周损伤的临床症状.
作者:张若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人员培训及其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在岗的护理人员100名,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23.2±1.1)岁.其中护士长10名;专科护士25名;初级护士22名;见习护士25名;实习护士18名.对其进行专业的分层护理培训,并分别在培训前后进行理论考核与技术操作考核.结果: 相对于培训前,培训后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与目标性得到提升;理论考核与技术操作考核95分率也增加了.结论: 根据不同层次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护理培训,提升了她们的积极性,让她们学到自己真正欠缺的,从而保证了护理质量、实现了安全护理、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朱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深静脉置管是以特制的穿刺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腔内[1].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具有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静脉高营养、外周静脉损伤、中心静脉压的测定以及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抢救等.但因留置时间长,是一种创伤性治疗[2], 在护理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其并发症时有发生,影响导管的留置时间及患者的治疗.因此,如何通过护理措施预防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显重要,这无疑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作者:吴英林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血塞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筛选我院2010年7月~2012年9月内科收治的38例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纤、抗血小板凝集及保护脑神经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同时给予血塞通治疗,对照组给予同时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32%、94.74%,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5.79%、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治疗能明显的促进脑梗塞患者神经损伤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潘光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病毒性疾病不仅威害人类健康,而且已经威胁到人来生存.中医药防治病毒性疾病有数千年的经验和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中医药治病的优势领域.近年来,中药抗病毒以其疗效确切、相对广谱、毒副作用小、无耐药性的特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青睐.本文以中药在抗病毒应用中的具体形式进行分类并对中药抗病毒目前的形势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介绍.
作者:黄润芸;陈飞;李文月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