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探析

金玉萍

关键词:异位妊娠, 米非司酮, 甲氨喋呤,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的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对异位妊娠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58例异位妊娠病人,将其分成A、B、C三组,其中A组有21例患者,选择静注甲氨喋呤,B组有19例患者,选择口服米非司酮,C组有18例患者,选择小剂量的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进行联合治疗.对三组患者的用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使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联合治疗的疗效比单用甲氨喋呤、米非司酮的疗效都好.结论:在异位妊娠治疗中,小剂量的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进行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疗效,是一种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有效方法.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意义

    目的:结合我院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措施,分析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效果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神经外科患者948例作为研究对象,要求护理人员对其实施一定的护理措施,并分析护理措施的临床实践效果.结果:948例患者经过一定的护理措施后,不仅提高了我院护理人员的护理实践水平,也提高了神经外科的临床护理疗效,也较大地提高了患者对我院的整体满意度.结论:在神经外科的科室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实施有效、严格的护理,有效地提高了医院整体的临床护理水平、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并值得推广.

    作者:艾俐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整体护理用于改善ICU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比整体护理措施与常规护理措施应用于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患者在改善心理状态方面的临床效果.分析整体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到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ICU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整体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并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AS得分为(45.32±9.84)分,对照组的为(60.47±11.13)分;实验组患者的SDS的得分为(44.81±12.15)分,对照组的为(60.88±11.58)分.实验组的患者的满意率为80%,对照组的满意率为4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体护理用于改善ICU患者的心理状态满意度高,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孙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146例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对宫颈炎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用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共收治的146例宫颈炎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她们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7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上左氧氟沙星,通过半个月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临床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作者:吕红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60例观察孙明贤

    妇科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腹腔镜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较高,也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及增加痛苦的重要原因.本文旨在探讨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是否增加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明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用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在控制出血方面及血止后3个月内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恢复情况.结果:1 治疗组在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治疗组:治愈率67.5%(27例)好转率30%(12例),未愈率2.5%(1例),观察组:治愈率47.5%(19例),好转率45%(1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止血效果及远期疗效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提高和巩固疗效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玉青;边瑜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头皮针在早产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头皮针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的可行性.方法: 比较对照组软接式7号采血针和实验组51/2头皮针的一次采血成功率及局部淤血率.结果: 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0%,局部淤血率16%.头皮针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6%,局部淤血率7%.结论:头皮针在早产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比较理想.

    作者:李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PICCO技术在体外循环术后心衰患者的应用和监护

    PICCO(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技术是新近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持续监测心输出量的一项技术,它采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联合应用技术,连续动态测心排量/心搏量,外周血管阻力,血管外肺水等的变化情况,为临床用药和补液提供理论依据,且该技术有操作简单,创伤和风险小,结果准确等特点.

    作者:封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及造影表现讨论

    目的:讨论贲门失弛缓症的造影表现及临床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5例经造影检查诊断和经临床表现及其它辅助检查诊断的贲门失弛缓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5例均有特征性造影表现,临床表现也符合贲门失弛缓症的特点,结论:根据贲门失弛缓症的造影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及其它辅助检查,能对本病做出准确诊断.

    作者:席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24例长期气管切开患者从气管套管的固定,湿化液的选择及湿化方法,吸痰方法,意外拔管的预防,切口创面的护理等护理问题的原因及处理进行循证,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通过循证护理,长期气管切开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运用循证护理能有效减少长期气管切开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62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痫的疗效护理研究

    目的:探索急性脑血管并发癫痫的护理措施,分析其疗效;方法:选择在2012年07月~2013年0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急性脑血管继发癫痫患者,行综合全面护理方式,观看护理效果;结果:早期癫痫发作患者除1例因为脑部大量出血引发早期癫痫持续发作成为脑疝死亡外,全部得到缓解;继发癫痫患者症状全部得到控制;结论;全面护理措施疗效显著,值得在以后的脑血管继发癫痫患者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董秀春;李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肺癌合并糖尿病化疗期间的护理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糖尿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对65例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心理护理、血糖监测和控制、饮食指导、预防感染、运动指导、低血糖处理、用药指导等措施.结果:60例患者顺利完成化疗,3例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延期化疗并更改化疗方案,2例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病情进展放弃治疗.结论: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可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减少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化疗过程顺利进行.

    作者:陈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对2005年2月-2008年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癌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心理护理.结果: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结论:应针对患者的吧同心理特诊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作者:王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影响BD实验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B-D实验全称布维-狄克试验(Bowie-Dictest),是用于检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冷空气的排除效果的试验.1 BD实验效果方法使用时,可直接将实验包置于灭菌器室内排气口处,关闭柜门,进行134℃,3.5分钟灭菌完毕后,打开实验包,取出测试纸,观察测试结果.如果灭菌器内的空气未排除或完全排除,则蒸汽不能达到饱和,虽然压力达到了预定值,但蒸汽的温度却未达到要求的高度,就会导致灭菌失败[1].

    作者:孙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胎膜早破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原因及进行有效预防及护理的重要性.方法: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胎膜早破120例,对其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定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发生羊水污染6人(5%),新生儿窒息3人(2.5%),无新生儿死亡.结论:对胎膜早破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正确处理和护理可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发病率.

    作者:刘志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3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健康知识达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的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健康达标人数、平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护理满意度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桂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延续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进一步研究延续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3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为两组,对照组112例患者采用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118例患者在常规出院护理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冠心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和冠心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出院患者给予实施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燕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综合急救护理对于出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作用的研究

    目的:为了研究综合急救护理的应用对于出血性休克抢救的作用.方法:选取过去两年间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急诊抢救的出血性休克患者共46名,46名患者都实施综合急救护理,并根据相关临床记录研究综合急救护理在急救当中的作用.结果:44名患者在急救治疗之后痊愈出院,另有2名患者不治身亡.结论:综合急救护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

    作者:徐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检验结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尿液干化学法(干化学法)与显微镜镜检法(镜检法)白细胞(WBC)及红细胞(RBC)检测结果,以强调其镜检法的重要性.方法: 用干化学法与镜检法分别对3528例随机尿液标本中的WBC及RBC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干化学法与镜检法检测尿WBC和RBC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化学法检测WBC及RBC时,好不要省去其显微镜检测.

    作者:张香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诊断骨质疏松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价值.

    作者:陈叶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影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检查有54例骶髂关节表现异常,CT检查显示62例骶髂关节表现异常,MRI检查显示78例骶髂关节表现异常,三种检查方法检出病例数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X线和CT的影像学特点是:骶髂关节局部骨质硬化、囊性病变或侵蚀,关节面有毛刺感,不光滑;MRI影像学特点是:骨髓水肿,骶髂关节软骨损伤,滑膜、关节韧带及软骨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结论: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X线是基本的检查方法,具有经济优势但定性分析不如CT和MRI;CT对关节骨质钙化及关节面的骨质情况有清晰的显示,可以较好的表现骨质变化;MRI对早期的骨髓水肿、软骨损伤以及韧带破坏有很好的诊断作用,较X线和CT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曾波;张发尧;杨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