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拟养血调经方治疗神经性厌食性闭经50例

杜小利;朱宁娃

关键词:自拟养血调经方, 神经性厌食性闭经
摘要:闭经为中医临床常见病之一,正常月经的建立有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及靶器官对性激素的周期性反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均可导致闭经.中医认为脏腑或气血失调影响到冲任和胞宫的功能,从而引起闭经.凡月经来潮又停止超过3个月而无生理性因素原因者,称继发性闭经.引起继发性闭经的原因很多,笔者主要论述由精神因素引起的神经性厌食所致继发性闭经的中医治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肝肾清颗粒联合α-干扰素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甘利欣胶囊保肝治疗,每日3次,每次150mg,对HBV复制指标阳性的病人用国产α-干扰素(α-IFN)治疗,剂量500万U,1次/d,肌内注射,半月后改为隔日肌注,疗程3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肾清颗粒治疗,每天1剂,开水冲服,疗程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血清HBV标志物、血浆白蛋白、尿蛋白、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血清肌酐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HBV-DNA及HbsAg阴转率、减少尿蛋白、提高血浆蛋白、降低谷丙转氨酶及降低血肌酐等方面,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非常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肝肾清颗粒联合α-干扰素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向彩春;史伟;吴金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复方降糖灵胶囊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观察复方降糖灵胶囊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结果:复方降糖灵胶囊能降低链脲佐霉素所致的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肾上腺素性小鼠、及葡萄糖性小鼠的血糖;并能促进肝糖原、肌糖原的合成,改善链脲佐霉素所致的肝糖原合成减少,可以调节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代谢环节.

    作者:廖泽云;汪长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药材标本的储藏与养护

    对在南方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储藏、养护中药材标本积累的经验.从温度、湿度两个方面论述对中药材标本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在高温、潮湿环境下,如何对中药材标本防虫蛀、防霉变的经验.

    作者:宁小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长管骨骨折病人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护理

    长管骨折患者通过围手术期护理的总结,认为术前心理护理,充分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术后生命体征观察,保证负压球引流通畅,预防并发症,早期功能锻炼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奠静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天癸宝颗粒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天癸宝颗粒的药理作用.方法:将42只大鼠进行阴道脱落细胞涂片观察,筛选动情期一致的大鼠,用稀释后的天癸颗粒灌服,连续15天,与克罗米芬、蒸馏水进行对照,第15天采用摘眼球法眼眶动静脉取血以测定E2(雌二醇)、LH(促黄体生成素).并处死大鼠,取下子宫、卵巢,进行组织切片,以检查大鼠卵巢成熟卵泡数、黄体数及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结果:中药小剂量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中药大剂量组、克罗米芬组(P<0.05).中药小剂量组子宫内膜腺体数高于克罗米芬组(P<0.05).中药小剂量组、蒸馏水组卵巢黄体数高于克罗米芬组(P<0.05);中药小剂量组卵巢成熟卵泡数高于克罗米芬组(P<0.05).中药小剂量组、克罗组芬组LH值高于中药大剂量组(P<0.05);中药大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蒸馏水组E2值高于克罗米组(P<0.01).结论:天癸宝颗粒有促排卵的作用,尤以小剂量组明显.

    作者:王永周;王泽琛;杨敏;李万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或退行性变引起的颈段脊柱内外平衡失调,使颈部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血管和食管受压迫或刺激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痹证、眩晕、项强、颈肩痛等范畴.近年来,笔者采用电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6例,并与对照组31例对照,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瓅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肝硬化晚期的中医药治疗

    肝硬化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中医学虽无肝硬化病名,就其临床而言,相当于中医学的臌胀范畴.系各种病因所致肝络阻塞,由血瘀气滞结为痞块,发展晚期,可成臌胀,以腹部胀满如鼓而命名;症状以面色黧黑,而有血缕即面部扩张的毛细血管网,颈、胸及面部可见蟹爪纹络,称蜘蛛痣,胁下痞块及肿大之肝脾患者食欲减退,食后腹胀满疼痛,腹大如鼓,腹部青筋暴露,腹壁静脉曲张,甚者如囊裹水,可见齿血、鼻血或便血、吐血、乃至昏不识人为其特征,此症主要肝、脾、肾受累,临床表现为气滞、血瘀、水湿内停等诸名证候.

    作者:杜建华;韩朝林;宗佳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补肾调肝方对更年期雌性大鼠性激素及生殖器官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调肝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机理.方法:将40只更年期大鼠,随机分成治疗组(分高、低剂量组)、西药组及模型组,与青年组对照,8周后观察性激素及子宫卵巢变化.结果:中、西药治疗组血清E2含量较空白组升高,FSH、LH含量降低(除低剂量组LH含量外),高剂量组及西药组子宫重量系数增加(P<0.05).结论:补肾调肝方能提高更年期大鼠血清E2水平,降低FSH、LH含量,改善卵巢功能;补肾调肝方的作用与剂量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谭桂云;沈坚华;张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肝硬化患者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肝硬化是肝病进展的后阶段,病情相对较重,病程迁延不愈,而且无特效治疗方法.病人会产生焦虑、恐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肝硬化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他们需要心理上的支持.本研究旨在通过护理干预对肝硬化病人心理问题的影响,来为肝硬化病人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和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谈中医穴位的性能

    根据临床所见及有关针灸书籍论述穴位的性能来探讨穴位的性能.结论:穴位的性能大致可归纳为输注气血,反应病痛,预防疾病,治疗疾病4个方面.

    作者:王联庆;宫丽莉;张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自制通鼻滴剂配合低剂量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观察

    60例慢性鼻窦炎,治疗组用自制通鼻滴剂配合低剂量红霉素,对照组用复方盐酸麻黄碱软膏配合低剂量红霉素,其结果为总有效率(23例)76.7%、(17例)56.7%.平均显效时间为18天、27天.以上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也显示通鼻滴剂配合低剂量红霉素对治疗慢性鼻窦炎有较好的疗效,而且能够缩短治愈时间.

    作者:殷振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从调和营卫论治荨麻疹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风疹块等,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暂时性局限性水肿.本病好发于局部或全身皮肤,常突然出现,易迅速消退,而不留任何痕迹.对荨麻疹证治,有从风、脾、血分等方面调治,笔者根据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等认为营卫失和是该病病机关键,从调和营卫入手,效果显著,兹阐述如下.

    作者:张鲜妮;剌宝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伤寒论》中身重证治一得

    仲景论治身重一证,首辨虚实表里,虚则补之,实则泄之,郁者畅之,滞者通之,标本兼顾,治法随机应变,用药环环相扣,值得临床效仿.

    作者:栾光斗;曹忠义;王海成;马海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议肺胀证型

    肺胀,即肺气胀满,为肺系疾病迁延所致,病因病机错综复杂.通过对100例肺胀辨证分析,并复习相关基础理论,发现肺肾气虚,痰瘀互结二证型为普遍,如此辨证分型,不但能够正确引导施治,而且对预后转归有指导意义.

    作者:肖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30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征、生化特征、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自身免疫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系统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并发症、生化结果,归纳分析其临床、生化特征和中医证型.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主要表现乏力、纳差、腹胀、口干、黄疸,舌象多为黯红少苔,脉弦细居多;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高胆红素血症及低蛋白血症.提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多为隐匿发病,肝脏的炎症活动程度较重,肝脏的合成功能显著下降,腹水是常见的并发症;中医辨证以肝肾不足,瘀血阻络多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作者:孙凤霞;王融冰;王宪波;孙静媛;江宇泳;周桂琴;牛思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从络病理论探讨中风病微观病机

    在分析当前中风病病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络病理论,提出中风病微观病机理论概说.脑络是脑神的功能和结构载体.络脉失养是中风病的病理基础.营卫失和,毒损脑络是中风病的核心病机.指出探讨微观病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于明确中风病发病部位,揭示治疗的核心手段与基础环节的关系,进一步阐释疏通脑络在恢复脑神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作者:李维革;韩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肾藏精与男子生殖之精析义

    较全面地阐述肾藏精与男子生殖之精的含义不同,生殖之精为后生人成熟后而生成,藏于精室,非肾藏精所指之精.

    作者:郑东利;王永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草药不良反应的探析

    近年来,中草药及其处方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医生使用大处方,大剂量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现象的形成,或出于经济利益的趋动,或由于对疾病的某种特殊需要.但随着中草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应用,有关中草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已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广泛重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因此,要充分了解和认识中草药的不良反应,掌握其正确服用方法和防治措施很有必要.

    作者:齐兵;齐柏;胡继红;刁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清法在外感表证治疗中的运用

    清法,是祖国医学中用来清除热邪,治疗热证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医常用治法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用以治疗热证、火证、热甚成毒以及虚热等证.

    作者:梅颖;冯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养阴清肺汤加阿奇霉素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单纯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养阴清肺汤口服,疗程为28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以及药物副作用出现人数方面,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作者:章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