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臣;张晓立;吴富东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以自拟中药愈溃汤配合西药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加羟氨苄青霉素加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5.3%.结论:中西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能收到较好疗效.
作者:崔红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采用中药糖敏汤配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60例,并与格列美脲治疗30例随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BG)、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治疗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6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FBG和BG显著下降,ISI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ISI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糖敏汤具有明显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作者:任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少腹逐瘀汤方出<医林改错>,由小茴香、干姜、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组成.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笔者在临床上根据临床辨证施治运用此方化裁治疗数种妇科急症,每每取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曦;冉静;左蔷;高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运用白虎加桂汤加减进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60例,能有效减轻红肿疼痛的症状,结果总有效率为91.7%.
作者:赵一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血府逐瘀汤出于王清任<医林改错>,药用:桃仁四钱,红花二钱,当归三钱,川芎一钱半,生地三钱,赤芍二钱,枳壳二钱,柴胡一钱,桔梗一钱半,甘草二钱,牛膝三钱.方中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配合当归、生地养血活血,使瘀血去而又不伤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入肺经,载药上行,使药力发挥于胸(血府);甘草解毒通百脉以调和诸药.此方乃四逆散、桃红四物汤加味组成,主要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血府逐瘀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常获明显疗效,兹举验案数例,就正于同首.
作者:吴松柏;刘德泉;艾素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05例采用西药静滴复方甘草酸苷加中药煎剂口服治疗,对照组60例使用西药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8%,对照组6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尚利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面中掀翻术经鼻腔、鼻窦、翼腭窝摘除鼻腔、鼻窦、鼻咽部肿瘤的临床应用优点.方法:通过26例患者,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13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根据chandler等分期:Ⅱ期2例,Ⅲ期3例;颧突、上领窦前壁骨瘤1例;筛窦骨瘤3例;上领窦癌(T2N0M0)2例;鼻腔外侧壁鳞癌1例;鼻中隔巨大软骨瘤1例.均采用面中掀翻术治疗.结果:26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具有术野宽阔、肿瘤充分暴露、直视操作、切除干净、出血少、复发率低、面部不遗留瘢痕等优点;2例半年复诊患侧鼻翼矮小.结论:面中掀翻术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治疗鼻腔、鼻窦、鼻咽部肿瘤的首选术式;也可作为鼻中隔穿孔修补术;鞍鼻、歪鼻的整形术式.
作者:吴世宝;程军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健中解毒化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方健中解毒化瘀汤治疗40例CAG癌前病变患者,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萎缩、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的变化.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IM、ATP的有效率均为87.5%.结论:健中解毒化瘀汤对CAG癌前病变有明显的治疗和逆转作用.
作者:王虹;梁伯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报道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神经纤维瘤病的影像表现.CT表现为:①颅内肿瘤,4例为双侧听神经瘤,脑膜瘤2例,视神经胶质瘤1例,单侧听神经瘤1例.②颅骨改变,表现为颅盖骨缺损,颅板变薄,内听道、蝶鞍、眼眶、视神经孔扩大及骨质缺损.
作者:何柳;庞大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解脲支原体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清淋冲剂.两组均用药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停药1周后复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
作者:纪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温胆汤,原于<千金方>,为祛痰剂.具有清胆和胃,除痰止呕作用.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应用温胆汤治疗慢性胃炎、脑动脉硬化症、美尼尔氏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英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介绍了以VRML2.0为主,利用Poser4.0、3D Studio MAX等软件,制作<经络学>教学课件的方法及设计课件时的一些具体思路.
作者:李君笙;徐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电针、按摩、中药内服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焱;回世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教育技术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素养.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技术课程改革,提高其教学质量,努力适应新世纪对高校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网上教学和远程教学将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技术系列课程教学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作者:刘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临床上运用加味香苏饮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90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松峰;房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功能紊乱性疾病,为消化道、精神状态及肠腔因素三者相互作用所致的症候群,临床以腹泻或便秘、腹痛为特点.其确切病因尚不明了,与多种因素有关.IBS隶属于中医学泄泻、便秘、下痢等范畴,与大肠泄、气秘、痛泄关系为密切,与郁证也有一定关系.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与肝、脾、胃、小肠、大肠、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如肝的疏泄功能、脾胃的运化和升清降浊功能,大肠传导功能及肾的温煦功能失调,均可引起IBS的有关临床症候.
作者:梅武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卒中危险因素之一.其主要病因是主动脉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微栓塞或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末梢低灌注.有研究证实:老年人TIA患者血液多处于血栓前状态[1].本院急诊病人以舒血宁注射液治疗TIA患者3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于蕴奇;王景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前,中西医对儿童哮喘的认识均有一套较成熟、科学性强的理论,在哮喘的诊疗上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然而,科学地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应该是目前为止本病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许尤佳;杨华萃;罗笑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病变并发症之一.当尿中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 μg/min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在此阶段,笔者采用自拟化瘀解毒泻浊汤进行干预治疗,可有效地阻逆糖毒性对血液黏稠度的增加,对血管壁的腐蚀、浸润,尤其对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的腐蚀,延缓肾动脉硬化,改变肾小球通透性,降低滤过率,从而治疗微量蛋白尿,兹报道如下.
作者:刘贻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分段外剥内扎治疗环形混合痔配合四指扩肛术松解括约肌,治疗Ⅲ、Ⅳ期环形混合痔,近期治愈率100%.术后未发生残留皮肤水肿、肛门狭窄、排便困难及黏膜外翻.术中注意黏膜桥的保留,总结几点不处于同一水平面.皮桥的作用不如黏膜桥,故可将皮肤多切除一些.
作者:张鑫麟;朱焜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