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张春花;黄波;袁毅
目的:分析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以及致病原因.结果: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本组占76.8%;基底节区是主要出血部位,本组占75.0%;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7.9%.结论: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的主要原因,并与年龄、性别等有一定的关系,应加强脑出血危险因素的防控,以降低脑出血率.
作者:邱广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随机抽取在本院诊治的7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对比统计两组的治疗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愈率显著升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疾病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燕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为选择更为适合的雾化吸入方式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60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超声组30例患者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方法,氧气组30例患者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方法,两组患者采用的雾化药物与其他基础治疗相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氧气组在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改善时间方面与超声组相比显著加快(P<0.05),两组患者在呼吸以及雾化吸入中心率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超声组患者的SpO2较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h明显降低(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氧气组与超声组相比较低(P<0.05).结论:药物雾化的吸入治疗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刺激较小,患者的耐受性较高,适用于上、下呼吸道的临床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的价值.
作者:荣斌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我国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民的平均寿命逐渐提高.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广大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将需要医护人员的特别关照,老年人与普通人群相比,具有其特殊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智力、学习能力、记忆力逐渐减低,机体的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加之部分老年人性格孤辟、倔强,部分老年人性格幼稚.因此,在充分了解和尊重老年人的个性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老年病人的沟通应讲求技巧和策略.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掌握与老年手术患者的沟通技巧,提高对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吴凡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专护生在临床带教中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146名实习生和90名带教老师进行双向调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三年的努力,我院结合中专实习护士的特点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临床带教方法,分别得到带教老师及实习护生的认可及肯定,带教质量逐年提升,护生与临床带教老师关系融洽,共赢共生,为今后我院中专护生的临床带教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院的临床带教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结论:因地制宜,运用适合中专护生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做好中专护生临床带教管理的方向.
作者:杨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绵阳地区女性宫颈细胞中23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3568例女性宫颈细胞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的检测,并对受检者进行分析.结果:3568例中检出HPV感染者1246例,总的HPV感染率为34.92%,其中一重感染中HPV16型为255例,是主要的感染型别.其次HPV58型为98例,多重HPV感染422例,其中多重HPV16型142例,占多重感染的33.65%,是多重感染的主要型别.结论:HPV16型、58型一重型别及16型和11型多重型别是感染女性宫颈细胞的主要基因型别,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我国女性宫颈HPV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软肝方对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方法为将72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疗程24周;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健脾化湿软肝汤治疗,水煎取汁400ml,日1剂,疗程24周.观察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观察指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包括乏力、腹胀、皮肤瘙痒等;生化指标,包括ALT、AST、GGT、ALP、TBIL、CHO、BS等;影像学检查,包括肝胆B超、CT及胃镜检查.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以及影像学变化情况.结果:2组经12周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0%.结论:健脾化湿软肝方对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疗效显著.
作者:钟锐;刘自谦;贾歆;高鹏;李雪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所到脊髓、脊神经根、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受累引起的临床表现[1],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约为10%.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治疗方法繁多,临床治疗颈椎病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但复发率高.因此应加强颈椎病专科护理工作,积极进行健康教育,预防复发,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我科对颈椎病患者采用科学康复护理,效果良好,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门诊呼吸科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实施预见性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门诊医务人员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将预见性护理理论应用于呼吸科门诊病人的健康教育中,对于延缓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再住院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费艳艳;左卫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从环境因素、护士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对职业危害进行论述,提高ICU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以引起有关领导和护理人员的重视,增强职业防护意识,从而采取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
作者:鞠晓霞;孙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分析现阶段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心衰的主要措施,为提高特殊病理生理条件下的心衰治疗疗效提供方法,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以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这些患者治疗方案中主要使用的治疗设备和治疗用药,并客观评价患者接受治疗后效果,由此总结分析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结果:本次所研究的60例患中有明确诱发心衰诱因者47例,主要为肺部感染和不同类型心律失常,临床特点以持续性喘息、端坐呼吸、咳嗽、咯泡沫痰或粉红色泡沫痰及其双下肢不同程度浮肿为主;治疗措施中主要包括氧疗、利尿剂、抗身素、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机及其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经治疗后57例患者顺利出院,治疗有效率为95%,3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总体而言,在综合治疗措施干预下,治疗效果满意,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的治疗原则是保证一定的氧气供给量以提高氧饱和度,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缓解心脏前后负荷,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感染、心率失常等给予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临床可酌情参考使用.
作者:李春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不断增长,特别是在儿科的护理治疗中.在儿科护理过程中,由于患儿的年龄比较小,医护人员无法与患儿进行良好的交流,导致难以满足患儿及其家属各方面的需求,从而无法为患儿提供更直接有效的护理治疗.医护人员在给患儿输液的过程中,由于无法与患者构建良好的沟通,输液技术水平比较低等,提高了儿科护理治疗中输液的危险性.针对儿科护理治疗中输液的危险性,从而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输液穿刺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作者:魏蓉蓉;王娟;宗娜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针对阴道分娩以及剖宫产分娩对于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展开研究.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3月我院妇保科产后门诊6-8周复查的产妇60例,将其分为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为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对照组30例,为阴道分娩的产妇,两组产妇在产后三个月至六个月后采用Oxford骨盆底肌力的强度评分法对盆底肌力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产妇经过检测后,评分≤3分的产妇为10例,≥4分的为20例;对照组产妇经过检测后,评分≤3分的产妇为15例,≥4分的为15例;两组产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分娩方式产后早期盆底肌力都有一定的影响,剖宫产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对盆底肌力的影响,但是选择剖宫产不是好的办法,经过妊娠以及分娩的产妇应当在产后及时的开展盆底功能训练,以此降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保证女性的生活质量.
作者:姚苏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对分娩期女性患者的影响,总结其有效护理干预方式;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分娩产妇73例,初次产妇64例,经产妇9例;2例产妇有轻度心脏病,13例产妇属于高龄产妇,行护理干预,观看护理效果;结果:72例产妇分娩过程顺利,由于胎位不正再加上是高龄产妇造成难产2例,即顺产率为99.97%;新生产儿发生窒息1例,即发生窒息率为1.37%;后产妇和产儿生命体征均恢复稳定.结论:护理干预对分娩期女性患者分娩有积极影响,值得在以后分娩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杭夕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手术中选用腰硬联合麻醉能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38例.观察在腰硬联合麻醉中患者SBP、DBP、HR和SPO2的变化.结果:老年患者在低平面腰硬联合麻醉下对呼吸基本无影响,也能较好的维持循环的稳定.
作者:苗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小儿阑尾炎患者实施B超检查进行诊断,探讨B超在小儿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诊断确诊为小儿阑尾炎的患者200例进行B超检查,将B超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比较B超诊断与临床确诊结果得出:化脓性阑尾炎的诊断确诊率为95%,单纯性阑尾炎的诊断确诊率为97.5%,阑尾脓肿的诊断确诊率为100%,坏疽性阑尾炎的诊断确诊率为97.5%.结论:利用B超检查对于小儿阑尾炎进行临床诊断确诊率高,误诊率小,操作简单、快速,属于无创检查,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文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健康宣教在小儿哮喘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08~2013年05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哮喘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0例除常规护理外加行健康教育护理,分析对比其护理结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出院后,实验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结论:健康教育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效果,值得在以后小儿哮喘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郑赵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索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10年0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平均分配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行全面综合治疗;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在总平均分、焦虑、敌对、抑郁情绪等方面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面综合治疗措施方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措施,值得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茅冬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治疗效果.对象:我院收治的妇产科疾病患者161例.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61例不同妇产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米非司酮治疗相关疾病,对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做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按照患者临床表现以及疾病评定指标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米非司酮治疗效果良好,在终止妊娠的治疗中治疗有效65例,有效率为95.58%,在紧急避孕的治疗中33有效,有效率为86.84%,在子宫疾病的治疗中35例有效,有效率为85.37%,在其他妇科疾病的治疗中14例有效,有效率为57.14%.结论:在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中,米非司酮显示出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小,使用安全等特点,随着研究的深入,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作者:黄建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干预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社区卫生院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就诊的68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情况、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SBP、DBP均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61.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高血压防范意识,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从而达到控制血压水平的目的.
作者:刘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