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社区的综合防治工作对于提高其防治效率十分关键,通过实用的社区护理规范来有效控制高血压疾病、切实提高防治效果意义重大.
作者:刘艳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肺癌是一种由细胞突变而来的克隆性疾病,是导致人类癌性死亡的首位疾病,从组织病理学角度,肺癌分为两种类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 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NSCLC是指SCLC以外的所有类型的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75%~80%.全球每年因肺癌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其中80%~90%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单纯放疗对NSCLC疗效不确切,与化疗合用才能优势互补.随着肺癌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和化疗)的不断改进,肺癌预后有了一定改善.近年来,随着大批新药的上市,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NSCLC新的治疗手段,为NSCLC的治疗打开了新的前景.本文将就NSCLC治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蒋鹏;刘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就诊后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通过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后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后的满意度为81%,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患者的满意率与未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患者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中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既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还可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贾晚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提升耳鼻喉科护理管理质量策略.方法:结合耳鼻喉科病房护理的特点,随机抽取40例耳鼻喉科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的综合护理,而对照组只实施常规护理,通过对两组患者相关感受和病情恢复情况等的进行对比,观察组效果均好于对照组(P<0.0 5).结论:只有严格执行护理程序,科学地管理临床科室,才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促进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
作者:白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通过对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子宫破裂一例进行分析,探讨疤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危害性及临床价值.
作者:邓先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血清HBeAg定量动态变化对治疗应答的预测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选取40例进行抗病毒治疗,分为A组和B组,A组治疗方法采用核苷类似物,B组治疗方法选用干扰素治疗.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期对患者的血清HBeAg定量进行检测,探究血清HBeAg定量动态变化对治疗应答的预测价值.结果:经过48周的治疗之后,两个治疗组的血清HBeAg均明显下降.A组患者完全应答为3例,部分应答为14例,无应答为3例.B组患者完全应答为3例,部分应答为15例,无应答为2例.完全应答与非完全应答者血清HBeAg定量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转率与HBeAg血清转换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及24周时血清HBeAg定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检测血清HBeAg定量动态变化预测治疗应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芳;李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5例白内障患者,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结果:所有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所改善,术后7d裸眼视力达0.5的12例(80%),术后60d裸眼视力>0.5的14例(93.33%);术后7d、30d、60d角膜散光逐步向正常范围改善;术后有1例出现角膜水肿、1例房水浑浊,给予药物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恢复快,费用低,适合基础医院开展.
作者:周治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利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行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在置管24h后32例患者的主要症状均得到改善,梗阻解除时间约在4-10.结论:对于粘连性肠梗阻,采用留置肠梗阻导管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希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寄老年人寿命的延长,慢性病人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一半以上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脑梗塞等慢性病,随之而来的多种慢性病引起的并发症、后遗症也逐渐增多,由于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多数患者家属选择在家进行康复护理.
作者:毛敏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血凝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接收治疗的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相关检验指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影响血凝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的疾病,患者使用的药物以及血凝样本本身.结论:在分析患者血凝试验结果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病情治疗进展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方跃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25例选择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B组25例选择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C组27例选择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D组26例选择异氟醚全凭吸入麻醉,麻醉前诱导选择静脉注射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比较四组患者的术后生命体征、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四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后生命体征仅有呼吸频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麻醉后生命体征的影响较小,麻醉副作用较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胜于其他麻醉药物.
作者:王平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将危及生命.在患者从消化道出血到疾病治愈过程中,临床护理与观察是诊断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陶萍;张桂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通过一例姐妹俩的病例讨论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病因以及不同的临床表现.
作者:刘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急诊护士的自身原因和护患关系方面分析急诊护士的压力来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姚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在社区做新生儿访视对新生儿护理的保健作用.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新北社区315名新生儿家庭访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回访315例,通过访视,发现新生儿主要存在吸吮不力、黄疸、湿疹等问题.结论:在社区开展新生儿访视是新生儿保健的主要措施,及时发现新生儿存在的健康问题,给予家长针对性的指导,减少了新生儿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雷润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便秘在老年人中非常多见,大多数便秘老年人采取自行选择药物,有的老年人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以致迁延成慢性、顽固性便秘,进而导致慢性肛肠疾病或大便失禁.我院通过对便秘实行辨证分型后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燕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末端回肠造口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据国外文献资料,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40%(18%~75%),急诊手术的并发症尤为多见70%[1].如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愈发引人关注.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末端回肠造口术治疗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护理进行了积极探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洁;陈晓芳;刘丽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慢性腹泻患者的病因,寻找提高治疗慢性腹泻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2例慢性腹泻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愈61例,好转14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91.5%.结论: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病,根据慢性腹泻患者的临床情况,采取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治愈率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俊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探讨肌钙蛋白与儿童心肌炎的相关性及在诊断心肌炎中的参考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酶法测定38例心肌炎和26例非心肌炎患儿的血清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比较确定患儿病情变化.结果:表明肌钙蛋白与心肌炎患儿病情变化有密切的相关性,心肌炎患儿的CTnI明显高于非心脏疾患患儿,且患儿经心肌营养等治疗后患儿症状改善、CTnI显著降低.结论:肌钙蛋白与儿童心肌炎有相关性,是儿童心肌炎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翟栋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护理核心制度中重要的一项是护理交接班制度,它是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自2010 年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要求责护士对分管患者的病情全面了解.护理交接班是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预防事故发生的保障措施.护理晨交班往往是要求护士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1].因此,交接班是护士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而且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交接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当天的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2].详细而全面的交班, 一方面有助于交班护士评价本班工作完成情况, 另一方面有助于接班护士合理安排本班的工作.在日常的交接班过程中通常存在着漏交、重复交接的情况.
作者:曾惠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