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桂英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采取剖宫产手术方式进行分娩的产妇1020例,将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10例产妇.对照组产妇在围术期给予常规的临床外科手术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与镇痛教育、抗焦虑治疗、体位护理和药物止痛等临床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术后疼痛程度、康复情况和产妇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心理情绪良好产妇显著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6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手术产妇采取镇痛教育、抗焦虑治疗、体位护理和药物止痛等积极的临床镇痛护理,能够达到有效的镇痛效果.
作者:刘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在社区范国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心理干预、戒烟限酒指导、药物干预等.结果: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有了较大的改善,知晓率由从前的30.5%提高至86.1%,服药依从率也由从前的48.7%提高至98.6%.结论: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于桂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责任制护理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护理制度,其特点是以病人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对病人的身心健康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护理.
作者:石云玲;贾珍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上腹部全身麻醉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5例临床资料.结果:125例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01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4例,感染发生率19.2%,病原体检出率54.2 %(13/24),细菌7例,细菌合并真菌 3例,真菌感染3例,其中细菌 8例次为多重耐药菌,以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G-杆菌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病原体不明11例.年龄≥60岁、肿瘤、存在合并症、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入住ICU在两组资料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杂的危险因素较多,病原体以多重耐药细菌、真菌为主.
作者:程向阳;陈杰;徐利平;孙广正;涂良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4例,采取个体化的运动疗法;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曾后进行Wright-Schcober实验和扩胸实验关节测评,治疗前后两项实验得分对应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运动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海滨;郑根存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经典的血清学试验均为手工操作,以定性或半定量报结果.近年来,先进的科技迅猛发展,电脑技术的介入,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的应用,使免疫学检验从过去的手工方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自动化微量分析时代.目前半自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仪在大中型医院检验科发挥了很好作用.
作者:谢建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辨证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其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中医辨证治疗之后,98例患者中,治疗无效3例,有效18例,显效44例,痊愈33例.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刘章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本文分析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原因及症状,并对治疗后患者的家庭护理方法进行了重点论述,旨在减轻患者病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秀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在医院中,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作为医院供应室的护士,其职业危险性远近高于其他人,在中医医院中,医院供应室护士的工作常常是回收,销毁.这一过程中,极易造成对护士自身的伤害,因此,重视医院供应室护士这也危害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是十分钟的,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文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褥疮及护理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褥疮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为30名,观察组给予改良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VSD技术治疗,通过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材料消耗费用,护理费用以及换药次数,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两组对比,观察组在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护理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负压引流技术用于治疗褥疮疗效可靠,有效,能明显缩短愈合时间,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护理费用以及家庭与社会负担,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玉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山莨菪碱联合丹参酮治疗急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门诊收治的32例急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随机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10mg山莨菪碱联合30mg丹参酮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7日;对照组患者给予氟桂利嗪片5mg,每晚睡前服用一次,连续7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眩晕症的治疗效果、急性眩晕的缓解时同、治疗疗程以及相关的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眩晕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急性眩晕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尿潴留、腹胀、便秘、轻度扩瞳、视物模糊、面红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山莨菪碱联合丹参酮治疗急性眩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缩短治疗疗程,但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合山莨著碱,故待患者眩晕症缓解后,仍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作者:曹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探讨了氧气雾化吸入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及护理要点,重点阐述了氧气雾化吸入法在胸部手术后的治疗效果.
作者:方军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提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这些生理的完成有赖于整个胃肠道协调的生理活动.本文针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给予临床护理以及指导,提升治疗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营养干预就是对人们的营养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的对策,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在国外进行很热烈,日本通过立法,规定学生必须在学校吃营养午餐,小学生每天要吃34种食物.美国规定,学生每天必须吃5种蔬菜水果等,在法国柏林,营养指导的孩子取得了比其他孩子更高的分数.
作者:胡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结石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并根据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2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估其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院方满意度测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结石患者加强临床期间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查家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临床尿常规检验过程中的常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方法:对我院尿常规检验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对采集、保管、运送及分析等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采集过程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获得患者配合,操作规范;采集完成后及时运送,合理保存;尿液分析仪及时保养维护,操作规范准确等措施,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影响因素,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准确度.结论:对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质量控制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准确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作者:刘小波;何恒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慢病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医院高血压患者200例,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都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慢病管理.详细记录和观察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生活方式、疾病认知等方面的变化,为期四个月.结果:对限组患者的血压空置率达到93%,优于实验组的60%;对照组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明显的改善,比实验组的更加科学合理(P<0.05);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达标率为98%,优于实验组的85%(P<0.01).结论:慢病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有很大改善,帮助患者提高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有利于高血压疾病的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提升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宋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暑昏迷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为中暑昏迷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降温毯对17例中暑昏迷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17例患者24 h体温均控制在36℃~37.5℃间,4h后清醒者5例,6h后清醒者11例,10 h清醒者1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部水肿、脑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均回到中暑前状态.结论:降温毯配合严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中暑昏迷患者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长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羟苯磺酸钙是一种微血管功能调节剂,可调整和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作为一种改善微循环的血管保护药物,临床上已取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往报道引起发热较为罕见,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使用羟苯磺酸钙引起的药物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现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13例羟苯磺酸钙所致药物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以提高临床医生对羟苯磺酸钙所致的药物热及时诊断和处理的能力.
作者:施云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600份进行临床免疫检验的标本,并对进行质量控制前后三年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以平均数来表示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结果:采取质量控制的临床免疫检验效果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未采取质量控制的检验结果,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试验论证,在实施免疫检验的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其检验结果更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丁红梅;段韶芸;陈炎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