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病原生物学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

吴玉龙;程梅;李波清

关键词:器官系统, 病原生物学, 课程改革
摘要:选取2008级临床专科生22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病原生物学整合的课程设置,对照组采取传统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设置.结果实验组学生对教师授课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理论课和实验课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病原生物学整合的课程设置优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设置.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结膜吸吮线虫感染1例

    本文报告了1例儿童结膜吸吮线虫感染病例.

    作者:杨春;王世富;蒋芙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湖北地区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特性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湖北地区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的基因特性.方法 收集2000年以来临床样品中分离鉴定的H1N1流感病毒毒株,运用RT-PCR扩增病毒HA基因,对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同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疫苗株相应基因的同源性为95.8%~99.6%,分离株HA基因中潜在的抗原性位点和糖基化位点与2000~2008年的疫苗株基本相同,但与2009年疫苗株有一定差异.HA基因进化分析表明在不同年份分离出的流感毒株呈现出不同的亲缘关系.结论 湖北地区2000~2008年分离的季节性H1N1流感毒株与世界卫生组织同期推荐的疫苗毒株的HA核苷酸序列有高度同源性,HA基因重要抗原位点的氨基酸没有改变,但与2009年疫苗株有所不同,序列同源性和进化关系表明历年疫苗株可以给人群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

    作者:李静;刘琳琳;叶国军;方斌;邓渠;霍细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布鲁氏菌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布鲁氏菌分型在布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布鲁氏菌.本文综述了布鲁氏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特别是PCR及其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作者:李智伟;马秀敏;张跃新;丁剑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临床药师参与1例布鲁氏菌病诊疗过程分析

    目的 介绍临床药师通过深入临床一线,协助医生对于感染性疾病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从而融入到整个治疗团队的经验.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布鲁氏杆菌感染诊治的1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对临床药师参与布鲁氏杆菌感染诊治的1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对提高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治水平、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避免和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提高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结论 临床药师利用自己的病原生物学和药学专业特长参与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找到了融入临床治疗团队的切入点,确立了专业地位.

    作者:郭玉金;田桂芹;普燕芳;孙树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盐浓度、温度、孵化时间对日本血吸虫虫卵孵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盐浓度、温度、孵化时间对日本血吸虫虫卵孵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浓度为0、0.5、1.2、2 g/100 ml的氯化钠溶液并分别在4、16、26、37℃条件下对日本血吸虫虫卵进行孵化,且在适宜温度下,观察日内、日间孵化的变异系数;分别在20 min、1h、2h、4h、8h、12h观察各组孵化情况.结果 氯化钠浓度在1.2g/100ml以下可孵化出40~154个毛蚴,温度在26℃孵出264个毛蚴,随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孵出毛蚴数由225个减少至198个.结论 无盐、26℃、孵化2h是粪便血吸虫虫卵孵化的适宜条件.

    作者:杨艺;王建民;李小红;刘毅;石耀军;朱传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348株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变迁分析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及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变迁情况.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2008~2010年从下呼吸道分离出的348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14.4%)耐药性低,其次是碳青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16.1%)和美罗培南(18.4%);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呈上升趋势.56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耐药率高的是哌拉西林(100%),其次是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和庆大霉素;耐药率低的是米诺环素,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环丙沙星.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加强耐药性监测,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保护有限的抗生素资源.

    作者:赵蓬波;杨广民;侯晓杰;段穷;张兵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长效蚊帐在疟疾防治中的应用现状

    长效蚊帐是疟疾防治中一项重要的媒介控制措施,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长效蚊帐作为本国疟疾防治的主要策略.本文从长效蚊帐的发展、杀虫剂处理蚊帐的技术、实验室研究和现场应用等方面的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张文静;周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重庆市疟疾流行状况基线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疟疾发病情况、防治工作、防治能力等现状,为开展疟疾防治和评估效果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重庆市疟疾发病情况、防治工作及防治能力等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重庆市2009年1月~2010年6月共报告疟疾病例60例,分布在18个区县,其中恶性疟7例,间日疟18例,未分型35例,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确诊率、规范治疗率、疫点处置率、个案调查率分别为53.33%、36.67%、70.00%、10.00%和85.00%;村民(0.11%)和学生(0.26%)的疟疾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疟防知识学生知晓率(59.76%)高于村民(49.29%)(x2=66.77,P<0.01);发热病人的血检率为0.16%.县级疾控机构、县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的防保人员疟防知识近5年培训比例分别为45.16%、8.93%和23.16%;镜检人员疟原虫镜检技术培训比例分别为29.17%、71.88%和22.22%.县级和乡镇医院的医生疟防知识培训比例分别为11.65%和12.48%.结论 重庆市疟疾流行水平较低,但防治工作和防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吴成果;罗兴建;罗飞;肖邦忠;蒋诗国;李珊珊;李志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1的可溶性表达及其免疫学活性分析

    目的 表达和纯化弓形虫表面抗原1(SAGl),并分析其免疫学活性.方法 构建pET15 b-SAG1质粒,转化到宿主菌E.coil BL21 (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使用Ni2+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用间接ELISA检测目的蛋白的抗原性.结果 SDS-PAGE显示表达的SAG1蛋白为可溶性的,经纯化后其纯度可达到90%以上;ELISA检测表达蛋白能被弓形虫感染者血清识别;棋盘滴定显示重组SAG1蛋白适宜包被浓度为0.5μg/ml.结论 本研究表达的SAG1蛋白为可溶性的,且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进一步建立弓形虫血清学诊断方法和研制弓形虫病疫苗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思梅;周亚萍;朱荫昌;曹利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对检验本科生突出检验诊断能力培养的教学路径初探

    为培养具备检验诊断能力的实用型高素质检验人才,在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理论、实验教学及考核中突出检验诊断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探索实施检验诊断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路径.

    作者:李秀真;吕厚东;山长武;曹卉;刘昌平;陈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综合性医院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病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有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自重症监护室病人痰液等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分析细菌的标本分布和科室分布,并检测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细菌鉴定用VITEK-GNI+,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分离出172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痰液,占87.21%;综合性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较高,为43.60%(ICU-1)和29.65%(ICU-2).药敏试验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亚胺培南、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低,分别是1.32%、5.88%、4.71%、17.65%和23.53%,对其他抗生素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ICU病人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菌,且耐药性高,建议首选米诺环素、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左氧氟沙星进行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治疗.

    作者:樊笑梅;周明书;高东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烟台市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政策认知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肺结核患者对结核病防治相关政策认知与评价现状,分析认知差异产生的影响因素,借此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为开展结核病控制项目提供政策性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法,调查烟台市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登记并完整治疗的642例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政策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采用SPSS16.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6.32%的肺结核患者知晓结核病免费政策,87.85%的患者对该政策满意;文化水平、收入状况、家庭资产总值及有无债务是影响患者对结核病免费政策认识的主要因素(P<0.05).患者期望获得更多的免费项目和较低价格的辅助药物.结论 针对低文化水平、家庭经济困难肺结核患者进行结核病防治政策宣传和干预,对于控制结核病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培军;高少波;王茂波;丁睿;周正全;冯雪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改水改厕和环境整治控制土壤蛔虫虫卵及鞭虫虫卵污染的纵向观察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实施改水改厕和环境整治等综合措施后土壤中土源性线虫虫卵污染情况、变化规律及对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 在江西省进贤县2个村,用饱和硫酸镁离心浮聚法检查土壤中蛔虫虫卵和鞭虫虫卵的污染情况,Kato法检查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结果 改水改厕后,试点村土壤中蛔虫和鞭虫虫卵阳性率均呈下降的趋势,1年后庭院、客厅、菜园、厕所蛔虫虫卵阳性率和总阳性率分别下降76.48%(P<0.01)、66.68%(P<0.05)、49.99% (P<0.05)、43.75%(P>0.05)和59.03%(P<0.01),以后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鞭虫虫卵阳性率分别下降68.74%、62.50%、64.71%、64.71%和65.15%(P<0.01).死蛔虫虫卵率从试点前的2.57%上升到2006年的69.81%,死鞭虫虫卵率从0.61%上升至78.13%,之后2年均保持在70%左右水平.结论 实施改水改厕和环境整治控制土壤蛔虫虫卵和鞭虫虫卵污染效果显著,也是控制人群蛔虫、鞭虫感染的有效途径.

    作者:戴坤教;曾小军;姜唯声;洪献林;葛军;谢曙英;兰炜明;陈红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吸虫病多原发结直肠癌13例治疗效果观察

    对本院1990年7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3例血吸虫病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治疗血吸虫病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13例患者发现第一原发癌后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行化疗和/或放疗,3年内均发现第二原发癌,第二原发癌术后部分接受化疗和/或放疗,至今共死亡5例,无1例因癌症复发或转移死亡.血吸虫可诱发多原性结直肠癌,由于其分期较早,预后较好,手术切除肿瘤可达根治效果.

    作者:庞秀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越南登革热流行特征概述

    登革热是全球常见的蚊媒传染疾病之一,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流行严重,已成为这些国家公众关注的健康问题,至今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和特效药物治疗.该病目前有4种不同的血清型(DEN-1,DEN-2,DEN-3,DEN-4).我国与越南接壤,登革热流行情况与越南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越南登革热的流行状况和主要流行特点进行综述,为我国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马秀芝;周红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无患子药理作用概述

    无患子作用广泛,药用价值较高.本文综述了其在抗菌、抗肿瘤、心血管及保肝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作者:郭英;谢建平;柳爱华;胡兴国;罗艳萍;吴知情;宝福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五倍子抗菌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五倍子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可有效抑制和杀灭微生物.且五倍子为传统收涩药,对内、外、皮肤科等多种疾病疗效良好.本文概述了五倍子化学成分、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对龋病防治和抗炎方面的应用研究.

    作者:郑兰娟;罗艳萍;汪玉娇;胡兴国;吴知情;宝福凯;柳爱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009年邯郸市手足口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掌握2009年邯郸市0~15岁儿童EV71 IgG和CoxA16 IgG携带状况,探讨发病率与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0~15岁儿童血清EV71 IgG和CoxA16 IgG,分析EV71 IgG、CoxA16 IgG阳性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手足口病发病率间的关系.结果 2009年邯郸市报告HFMD病例19 457例,567例HFMD病例标本中450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其中EV71 302份(占67.11%),CoxA16 75份(占16.67%).采集856名儿童血清,EV71 IgG阳性546例,阳性率63.79%;CoxA16 IgG阳性579例,阳性率67.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09,P>0.05).儿童血清EV71 IgG和CoxA16 IgG阳性率呈负相关(r=-0.900),5岁以下儿童血清EV71 IgG阳性率与2009年HFMD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r=0.852),CoxA16 IgG阳性率与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r=-0.816).结论 2009年邯郸市CoxA16和EV71均有流行,病例以EV71型为主.

    作者:郭瑞玲;邓健;李燕霞;马艳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血管性痴呆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再根据造模后断头取脑时间将每组24只大鼠随机分为3小组,即7、14和21 d组.用跳台实验和穿梭厢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并用HE染色检查大鼠海马的缺血程度.结果 跳台实验和穿梭厢实验中,VaD模型组大鼠的电击次数、电击时间、潜伏期及主动逃避时间与干预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假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跳台实验中,干预组、假手术组与对照组大鼠前后两次跳台实验的电击次数和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前后两次跳台实验的电击次数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能保护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改善其智能,可能具有预防脑卒中患者发展成为血管性痴呆的作用.

    作者:蔺心敬;李吕力;张丽香;肖继东;罗永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甲泼尼龙及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手足口病作用研究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甲泼尼龙及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4~8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89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甲泼尼龙每天10~15 mg/kg体重,连用3~5 d;免疫球蛋白每天0.7~1.0 g/kg体重,连用2~3 d.B组给予甲泼尼龙每天2~3 mg/kg体重,连用3~5d;免疫球蛋白每天0.4~0.5 g/kg体重,连用4~5 d.结果 A组退热时间和肢体抖动消失时间分别为(3.65±0.99)d和(3.68±0.95)d,B组分别为(4.56±0.80)d和(4.44±0.8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皮疹消失时间分别为(5.58土0.76)d和(5.84±0.6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和免疫球蛋白(短期内使用)治疗儿童重症手足口病较为合理.

    作者:孙绪丁;岳屹因;卓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主管: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