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鹏
目的:对患有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呼吸衰竭的16例患者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各项检查诊断这16例患者的病因,并且要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后,有7例患者恢复良好,占43.75%;3例患者导致中残,占18.75%;1例患者出现重残,占6.25%;5例患者死亡,占31.25%.结论:对此病的护理重点为,对患者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对呼吸道和引流管做好护理,如有必要还要对其实行机械通气和亚低温疗法,同步进行营养支持.做到以上治疗和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后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手段.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与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例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病例中治愈63例,治愈率为92.6%,死亡5例,占比7.4%.68例病例中行经皮胆管穿刺引流(PTCD)的共12例,占比17.6%,成功10例,成功率为83.3%.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时,病情危急,进展快预后差,死亡率相对高,在治疗过程中积极手术治疗并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必要时实施PTCD可以有效的提高生存率.
作者:拉毛才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探讨早产儿血细胞参数的临床统计情况.方法:选取2004年5月到2011年4月期间的早产儿85例,分析早产儿血细胞参数与出生体重、胎龄的关系以及发生颅内出血的早产儿血细胞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血细胞参数PDW和PLT早产儿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减少而减少,MPV随着早产儿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减少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未出血组相比,颅内出血早产儿PLT明显减少,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和PDW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的血细胞参数与其出生体重及胎龄相关,同时血细胞参数与早产儿和并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密切相关.
作者:余菊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在术前准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200例子宫肌瘤需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准备;观察组将持续质量改进理论用于术前准备:分析术前准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延误率和术前准备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患者术前准备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能显著提高术前准备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太极拳/剑锻炼研究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方法:120名受试者被分为1个锻炼组30例和1个对照组30例.锻炼组是:太极拳/剑组.结果:(1)积极锻炼者的心理健康指标明显优于不积极锻炼者;(2)太极拳/剑锻炼对于中老年人数字广度的保持具有更积极的意义,表现为它见效快,所有负荷小,适合老年人;(3)身体锻炼对延缓心理衰老的积极作用,可能在于其对参与者注意和意识状态的有效调整.结论:身体锻炼对延缓心理衰老有积极作用.
作者:高军;刘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用乳胶凝集比浊法对1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并分析其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又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且均高于健康人.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心肌受损的程度.因此,这项指标有助于对冠心病发生、发展和预后做出准确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晓燕;杜明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数字化塑形钛网技术,在早期修补脑外伤术后大面积颅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利用CT进行头颅薄层扫描,原始数据上传至厂家,在计算机中数字化塑形,制模并重建钛网,比对无误后,经手术用钛网修补颅骨缺损部位.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拆线,术后头颅外形基本对称,总体费用同手工塑形钛网持平,1例出现硬膜外血肿,2例出现皮下积液,无感染、癫痫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数字化塑形钛网技术,早期修补脑外伤术后大面积颅骨缺损,优点多,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张进朝;刘新军;谢冬根;杨祟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淋病是国内外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病原体为淋病奈瑟氏菌.目前,临床上检测淋球菌的方法有很多且各有利弊,其中主要采用的是聚合酶链反应(简称PCR)和细菌培养法两种.本文对我院于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PCR和细菌培养方法检测淋病奈瑟氏菌的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云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远程放射学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基层医院疑难病症的诊断提供有利参考.方法:根据我院远程放射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对远程放射系统的关键技术、效益及优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探讨远程放射学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结果:远程放射学在基层医院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结论:远程放射系统可以完全弥补基层医院因缺乏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生而限制医疗水平的问题,并在影像教学和远程会诊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必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析异丙酚静脉麻醉进行无痛消化内镜术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2011年间收治的280例自愿进行无痛消化内镜术的患者,为患者静脉注射咪达挫仑0.02-0.03mg/kg,芬太尼0.5ug/kg,在2min后为患者静推异丙酚1-1.5mg/kg.结果:患者在注射异丙酚后呼吸、心率、血压、均有一定情况的下降,.所有患者均在检查后5分钟内清醒.结论:咪达挫仑、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用药能够在无痛消化内镜术检查上安全用药.
作者:范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的医疗费用问题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有很多学者进行大量的研究,影响老年人医疗费用的因素,研究发现影响老年人医疗费用的因素有:年龄、性别、慢性病、城乡身份、经济条件、医疗保险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者提出对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这样能够规避其对社会经济的不良影响.
作者:唐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比较替米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10例1-2级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组各55例,对两组患者分别口服替米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降压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低于治疗前,替米沙坦对日间血压变异性有较好的控制,而氨氯地平对夜间血压变异性控制较好.结论: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均可有效控制老年患者血压,二者对血压变异性影响各不相同.
作者:买合菲热提·吾米提;周杨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护理工作作为医疗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就尤为重要.因此,通过护生岗前护理技能的实训帮助学生更加灵活的运用所学的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的临床实习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李亚红;缪亚红;刘春乔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胃镜检查的影响.方法:初次行胃镜检查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行健康教育,比较病人对检查的不适反应及操作者感受.结果:实验组病人反应轻,操作者感受好.结论:胃镜检查辅以健康教育,能明显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减轻痛苦,增强配合,提高胃镜检查操作的成功率.
作者:陈胜;王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议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的术后护理内容、方法与经验.方法:通过对69例术后患者行留置三腔尿管压迫止血,进行持续膀胱冲洗,预防便秘等术后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出现.结果:本组69例患者术后3~5 d拔除三腔导尿管,患者自排尿64例,术后3例出尿路感染,2例术后出血,均经过及时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三腔尿管护理、持续膀胱冲洗的护理、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和出院后的指导等,对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俊慧;田如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并比较常规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电生理室2010年3月-2011年12月行心电检查冠心病患者85例,均依次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两种方式监测,比较两种心电图检查方式冠心病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等检出阳性率等.结果:本次研究85例患者中常规心电图监测检出心律失常51例,检出阳性率为60.0%;动态心电图监测检出心律失常65例,检出阳性率76.5%.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冠心病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监测(P<0.05);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监测;两组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检出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率失常阳性率检出率较常规心电图显著提高,特别是对于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类型.
作者:鞠伟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枸橼酸铋钾,替硝唑,克拉霉素的三联加中药养胃健脾汤,治疗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2例,采用西药三联治疗.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养胃健脾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06%,对照组有效率86.5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联加中药养胃健脾汤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旺怀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全科医生在慢性病防治中实施心理疏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收治50例在情绪方面存在问题的患者,并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进行病情调查以及测试.结果:绝大部分被检查者存在焦虑或者抑郁等不良情绪,其中占总人数的75%-80%,心理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高达45%左右.结论:患者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全科医生应该重视对患者心理的疏导,必要时可以让患者转诊至专科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以防延误病情.
作者:韩铭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证实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8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时间进行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满意率和有效率分为 95.5%,90.9%;对照组满意率和有效率分为88.6%,81.8%.观察组均具有显著优势,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率.
作者:陈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中心血站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我市2009年6月-2011年9月中心血站发生职业损伤的检验科人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站检验科职业伤害发生锐器损伤的比例高,可达64%,明显高于其他危险因素,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有效处理后,无1人发生血源性感染.结论:增强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重视血站检验科的血源性感染危险的防护,严格执行相关安全防护措施,可有效避免血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明胜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