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波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前后的影响,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经PSG确诊OSAS合并高血压的56例患者,每天睡眠时除一般治疗外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对血压的影响.结果:56例患者中治疗前后晨起血压、夜间低SaO2、BMI、AHI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均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7.77,P<0.01).结论:56例患者中经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白天困倦症状改善,记忆力、反应能力、思维能力明显增强.
作者:邱光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本文阐述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从准确定位及改革运行机制入手,使基层医疗机构抓住新医改的历史机遇,既让广大基层群众受益又使基层医疗机构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作者:张宇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拜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2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4例,对照组104例,对照组用拜阿司匹林0.1g口服,每日一次长期应用,氯吡格雷75mg口服,每日一次,共服4周.治疗组拜阿司匹林0.3g口服,每日一次,连用3天,以后改为0.1g口服,每日一次,长期应用,氯吡格雷首次300mg口服,以后75mg口服,每日一次,共服4周.观察疗效.结果:1周内心绞痛控制情况:治疗1周内,两组低危组患者均有效控制心绞痛,但中高危组患者治疗组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周内心脏事件发生两组低中危组患者心绞痛复发,AMI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危组患者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危患者治疗组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后一周内心绞痛控制疗效及4周内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贵森;胡晓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二钠治疗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80例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
作者:潘加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并发症合并肌酸激酶升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58例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肌酸激酶升高与否,分为观察组(升高组))24例和对照组(正常组)34例,对其生化指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生化检测检查结果及心肌酶谱的变化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发生急性并发症时,患者的心肌酶谱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对肌酸激酶的检测能为诊断糖尿病的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高璐;沙艳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分析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总结正确的诊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典型肺心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和405例单纯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症的临床特点,记录患者临床检验结果.结果:对于肺心病患者,当出现心绞痛、左心增大、心肌梗死、左心力衰竭以及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其可能合并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治疗方式主要应围绕平喘、抗感染、氧疗、纠正血压和心律失常以上症状开展.结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均较复杂,仍需要进一步实践和研究.
作者:杨秀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在2010年10月~2012年1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5例,对此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我科的精心护理,好转出院者81例,占95.2%;死亡者4例,占4.7%.结论:对患者病情细心的观察、科学的护理可以有效的辅助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刘晓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胃镜检查的影响.方法:初次行胃镜检查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行健康教育,比较病人对检查的不适反应及操作者感受.结果:实验组病人反应轻,操作者感受好.结论:胃镜检查辅以健康教育,能明显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减轻痛苦,增强配合,提高胃镜检查操作的成功率.
作者:陈胜;王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分娩过程中的阵痛是所有产妇痛苦的经历,有研究显示约半数产妇分娩过程中感觉无法忍受、痛不欲生[1],90%以上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感觉紧张、恐惧、焦虑,从而引起产妇及胎儿一系列应激反应,严重者导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同时很多产妇由于无法耐受疼痛,要求行剖宫产,从而使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众所周知,剖宫产并非正常分娩途径,虽然有止痛泵缓解疼痛,但手术对产妇及胎儿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严重者还会引起产妇术后并发症,预后不良等[2].如何保证母婴安全,缓解正常分娩过程中的阵痛,已成为产科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分娩镇痛应运而生,近些年日益完善.要了解分娩镇痛,我们首先要明白分娩过程中阵痛是如何发生的.
作者:宋丽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检验医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它是现代实验室技术与临床诊断治疗的高层次深度结合.当今循证医学时代,临床对实验室检查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检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因此,临床科室迫切需要检验科提供优质的检验质量和及时可靠的检验结果,只有对检验全程的严格控制和管理,对检验环节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才能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诊断依据.
作者:迪力夏提·克依木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分析血浆降钙素原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4例休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BRAHMS-Q测定,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血培养检测.记录两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浓度,对比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降钙素原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兵;倪以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快速性心房纤维性颤动的原因及临床分析.方法:2006年0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0例食管癌术后并发快速性心房纤维性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同期食管癌术后没有并发快速性心房纤维性颤动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快速性心房纤维性颤动的原因,以及相关治疗措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高龄患者(≥65岁)、男性、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的患者比例明显升高,P<0.05.这些表明,术后并发房颤与高龄、男性、术前并发COPD有关.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出现低氧饱和度血症、胸胃扩张的患者比例明显升高,P<0.05.这些表明,术后并发房颤与术后并发症有关.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快速性心房纤维性颤动与高龄、男性、术前并发COPD、术后并发症等多种因素有关,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骆方芳;李立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由于患者年龄不同,病因各一,炎症轻重不一,并发症多,且因患者临床症状可能不典型等,易导致误诊,贻误治疗时机,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现就我院近20 年来44例急性胰腺炎的误诊情况报道如下,并分析误诊原因及预防.
作者:刘桂生;汪远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的有效手段,但也是把双刃剑.其及时并发症很多,据报道仰卧位综合征的发生率可高达30%,高循环负荷常导致心血管系统病变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产妇一旦发生并发症将危及胎儿安全,且在手术过程中产妇难免焦虑紧张使病史症状叙述不清,所以我们对产妇要细心疏导,严密观察各项体征,综合判断,及时发现治疗并发症,大限度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夏丰娜;杜平均;王红;唐楠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小金胶囊不良反应的特点,对8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药剂科2011年4月至 2011年11月的小金胶囊不良反应的8个病人中,其中5人为单独用药,3人为联合用药,其中两例与血府逐瘀胶囊合用,1例与西黄丸合用.8例患者其中5人没有药物的不良反应史,3人以往的不良反应不详.结果:3位患者停药后自愈,5位患者采用口服和外用抗过敏药物治疗.结论:小金胶囊的处方、药品标准、联合用药、个体差异等问题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需要对小金胶囊不良反应加强监测.
作者:么颖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态势复杂,流行模式多样化, 而农村现有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 农民自我防护意识差, 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特别是农村城市之间的人口大量流动,构成了艾滋病流行的潜在威胁[1].柳州市实施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3年以来,加大了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干预力度,为了解该市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以及防治需求,探索影响因素, 为下一步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决策参考,于2011年6月开展了有关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伍传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早在几十年前,电视腹腔镜下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便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这种手术方法就被普遍的应用到了胆囊息肉和胆囊息肉等一系列的胆囊切除手术当中.近些年以来,在腹腔镜下切除胆囊的重要启发之下,微创手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我院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期间进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计114例,并且这114例手术患者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手术效果,手术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张仕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我科室通过提高护理风险的管理水平,对护理中的各类风险进行了有效的防范与处理.
作者:符亚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彩超在诊断产后盆腔静脉曲张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彩超及经阴道彩色超声对35例盆腔静脉曲张症患者进行检查,记录盆腔静脉曲张病变范围、曲张静脉的内径及血流速度.结果:常规彩超及经阴道彩色超声对盆腔静脉曲张症患者均能作出定性、定位及病变程度的诊断,并能与其它疾病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作出明确的鉴别诊断,但经阴道彩超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经腹彩超.结论:常规彩超及经阴道彩色超声断盆腔静脉曲张症具有简便、安全、有效、无创伤和可重复的优点,对于瘀血程度的判定也具有较高的诊断率,特别经阴道彩色超声应为诊断盆腔静脉曲张首选的方法.
作者:杨东升;李建英;沈凌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应用清咽饮治疗梅核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114例梅核气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服用清咽饮2疗程后有效率达98%以上,无明显副作用.结论:梅核气患者病程较长,西医无特殊效果,中药汤剂服用不便,又难于坚持.用清咽饮泡水饮,方便服用,易于坚持,疗效肯定,经济适用,适用于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应用.
作者:徐元生;王建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