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敏
目的:探讨不同药学服务模式对病人用药依从性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用药患者2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34例,观察组给患者提供同所应用药物相关的药学服务、药物指导及咨询服务,对照组仅仅为传统取药,无其他服务;采用电话随访方式,获得俩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方面的资料,观察、对比俩组患者服用药物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用药依从率为97%,对比组为86%,组间差异明显,且P<0.02.结论:选择合理、恰当的药学服务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作者:崔宇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了解我国护理工作人员整体职业心理健康状况,为评价及干预护理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凤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可靠性,为本病症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86例颈椎病患者,分为中医护理193例和常规护理19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住院治疗.中医护理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还要进行中药熏蒸、按摩、捏脊等辅助治疗.结果:中医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9.47%;常规护理组总有效率是72.01%.结论:中医护理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张早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术后心理护理、患肢主动、被动运动功能锻炼、康复指导等护理方法,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通过护理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早期离床、功能锻炼是护理必须遵循的原则.
作者:马宏丽;王小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经口胃管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和经口胃管辅以抚触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试探讨抚触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5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经口胃管喂养,观察组辅以抚触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经口胃管喂养辅以抚触可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作者:蒋晔晖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对急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寻求临床合理用药的途径方法,以指导对患者合理地用药.方法:抽选2010年5月份779名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急诊处方,病历资料,以此作为材料进行调查研究,后判断其用药合理与否.结果:抗生素使用率较高,主要是:克林霉素、喹诺酮、二三代头孢菌.结论:目前,我国急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情况不是完全合理,药品种类、剂量的选择和使用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保证患者的健康.
作者:崔雪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通过运用方丝弓托槽固定技术,对21例46颗完全性脱位的前牙进行再植固位术后,经I~5年的临床随访观察.39颗无明显松动,牙周健康.咬合功能良好;6颗有轻微松动,根尖吸收;1颗再植牙脱落.牙再植术取得初步成功.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黎盛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医院管理都以医疗为中心,档案工作长期没有被重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和硬件的建设合理与否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我们必须针对管理中的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之道,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及利用率,为医院的发展及卫生事业改革贡献力量.
作者:续翠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儿童血铅与血红蛋白联合检测,了解台州市椒江区前所街道儿童血铅浓度与贫血的状况,并探讨血铅中毒与年龄的关系、与贫血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对490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同时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并将受检儿童按年龄进行分组.结果:不同年龄组的血铅浓有显著差异,同时血红蛋白浓度也有显著的差异.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铅中毒的比例增加,同时贫血的比例也在增加,考虑可能,与较小幼儿与环境铅接触,及经肠道、呼吸道吸收铅较少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血铅水平增高,超过一定的负荷水平,从而抑制造血系统的功能,出现贫血.
作者:黄好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监测哨点嫖客人群安全套使用情况及特点,为防病宣传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指定医疗机构设立嫖客监测哨点,2010~2011年共有720名嫖客接受调查,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嫖客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8.84%,嫖娼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1.63%,与固定性伴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有33.33%;20~50岁年龄段、本省户籍、文化程度越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越高,嫖客安全套使用情况也越好.结论:嫖客人群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偏低,存在把艾滋病等疾病传播给性伴的较大风险,需要加强宣传和干预.
作者:曹恒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CCU(冠心病监护病房)运用优质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64例患者临床护理资料.结果:该364例患者通过积极治疗以及有效的、优质的护理,随着生命体征的逐渐平稳,转普通病房的时间在进入CCU病房的5-7天后.结论:CCU(冠心病监护病房)开展优质护理,主要包括通过对语言交流、礼仪注重,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增加患者舒适感,通过对CCU患者运用优质护理,是使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改善,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在临床中需要大力推广.
作者:张瑶;刘俊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员工职业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使员工成为了解医院目标,明确自己职责,自学自愿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工作业绩的职业员工.强化医院员工的职业管理,加快医院人才的开发和利用,是促进医院形成和保持医疗市场竞争的基础.我院通过加强员工的职业培训、加快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医院文化建设等做法,有效促进了医院人才队伍的建设.
作者:石敏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方法:随机采集2011年1月-2011年10月门诊患者60例,住院部患者280例来进行血凝试验,对检验结果有可疑的患者,主管医生以及护理相关人员,检验人员进行回访调查.结果: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有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检验试剂以及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的检验步骤的规范性.结论:为了确保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必须确保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中检验环节的控制.
作者:车方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的方式,比较分析手术室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后与未实施护理干预在生命体征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差异,从而得出在对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病房近期即将进行手术的住院患者4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有患者21例.试验组21例患者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21例患者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心理素质进行相应的检查并做好记录.结果:对两组患者在护理结束后的生命体征和心理素质进行统计学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手术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可以将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理状态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并发症产生的概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同时提高了我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大大降低了护患纠纷发生的几率.因此,护理干预值得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
作者:刘瑞侠;戴爱兰;卢芳;李春艳;张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人们的健康观念的改变,以及原来护理模式的不足,新世纪临床护理模式也发生着变革.本文将浅谈未来的临床护理发展趋势.
作者:王春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后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75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过程及护理.结果:精心术前术后护理,保证了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早日康复.结论:腹腔镜妇科手术具有切口小,疼痛轻、并发症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叶宇挺;葛玲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1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并发低血压的时间及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采取积极抢救措施,血压均于1h内缓解.结论:拔鞘按压时的力度,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观察等对及时发现低血压并正确处理,对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严重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作者:高剑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椎炎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的现状,分析其发展情况,为该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3月份至2009年3月份收治的29例强直性脊椎炎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本文观察患者接受的康复治疗手段,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残疾程度,分析康复治疗的有效率.结果:29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的肢体运动机能未得到明显改善,共28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患者在康复治疗前后的残疾程度,发现,疗后残疾程度出现显著降低,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强直性脊椎炎,采取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运动机能,显著降低残疾程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进程,有着积极的价值与意义,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赵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传统手术方法和联合手术方法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收治的42例(46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
作者:刘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对缝合指背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手术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0例患者对42指进行治疗,血管链在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上有所形成,并将其作为血供.指体侧方中线为皮瓣轴线,对皮瓣进行设计,中节指体中远端作为皮瓣的转折点,通过逆行转移对指远端皮肤缺损进行修复,缝合修复皮瓣携带的创面指神经断端与指背神经,或对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进行缝合修复,使手指感觉得到重建.结果:通过8-18个月的随访,全部患者的皮瓣成活,皮瓣质地和外形良好,有效的恢复了关节的活动度.结论:通过缝合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支血管链皮瓣对指远端皮肤缺损进行修复,其手术操作非常的简单方便,可靠的血供、指固有动脉和神经的确保都对患者的康复有所帮助.另外手术的并发症较少,手指感觉的重建使其成为有效的手术修复方法.
作者:石玮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