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仙萍
目的:分析应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的安全性,观察其应用效果,为临床中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的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8月份至2011年8月份收治的46例患有缺氧缺血脑损伤的新生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院采取对比试验的方法,将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含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与72小时之后在血与尿β微球蛋白、肌钙蛋白T、肝功、D-二聚体这些相关指标上是否存在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时,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心律失常、呼吸暂停、硬肿、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在血与尿β微球蛋白、肌钙蛋白T、肝功、D-二聚体这些相关指标上,对比出生后的24小时与72小时这两个时间点,对照组出现明显变化,观察组同样出现了显著变化,证明治疗有效.在出生后72小时,对照组与研究组在上述指标上的比较差异P均>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患者,应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的心脏、肺脏、肝肾等无明显负面影响,不会损害机体代谢,有着看可靠的安全性,同时可以有效保护神经,有着积极的应用效果,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作者:石延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骨巨细胞瘤是较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其来源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起始于骨髓内间叶组织,该肿瘤有较强侵蚀性,对骨质有较强的溶蚀破坏作用,但很少有反应性新骨生成及自愈倾向,并可穿过骨皮质形成较大的软组织包块,在诊断和治疗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科室自从2007年9月~2011年9月共收治骨巨细胞瘤患者15例,现就其诊治体会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张锋;桑惠伊;张艳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与胃镜特点进行分析,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的49例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再行胃镜检查,总结归纳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与胃镜特点.结果:我院49例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中,老年患者共38人,约占77%,青年患者11人,约占23%.男性比例为72%,女性比例约为27%.其中,生活饮食习惯不良者31例,约占63%.在患者的临床表现中,腹部剧痛14例,腹部隐痛不适者10例,节律性上腹痛或夜间痛4例,无腹痛3例.在病变部位上,胃窦部溃疡18例,胃体溃疡10例,胃底溃疡9例,幽门管溃疡8例,吻合口溃疡4例.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中,以老年患者或饮食生活习惯不良多见,临床表现以程度不同的腹痛为主要特征,胃镜检查对消化道溃疡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沈金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本文论述的目的是,对呼吸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研究分析,并在理论基础之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和相应的预防方式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如下:以医院的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实际作为实践的基础,以此为出发点,并从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操作方式,素质水平以及应对紧急情况的反应能力,沟通能力及水平等逐步展开,分析研究,寻找并发掘问题的关键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根源,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处置的措施,终使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得出的结论如下,首先,呼吸内科护理人员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增强自己各方面的意识,尤其是法律上的意识;同时还要在自身素质方面做很大的努力,通过不断增强自身灵活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来直接提升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文化水平间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可以使这种监督体制更加趋于人性化和完善的特点,还可以从提高防范意识等作为切入点,从而高效地预防,处理内科护理工作中大部分安全隐患,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起到良好的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作者:朱晶;黄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眼晶状体混浊的疾病称为白内障.老年人患白内障病,一是无任何原因,只是随着人的衰老而伴随出现的缓慢进行的晶体混浊,称为老年性白内障,二是因全身性或局部疾病,如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不全、严重营养不良所致的并发性白内障.白内障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护理的好不好,直接决定了治疗的效果,以及康复的程度.
作者:郭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神经内科收治的病人大多是脑血管疾病,病情重,长期卧床,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大小便失禁、肢体瘫痪、营养失调、生命体征不稳定及代谢功能障碍等,极易发生压疮.虽然护理措施到位,但因病人自身的因素,仍有发生压疮的可能.因此,如何降低压疮发生率,是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控制和管理目的.Braden评估表具有准确的量化指标,是目前世界上应用广泛的压疮评估表[1].应用评估表预测压疮发生的危险性是预防压疮关键性的一步.由于各方面原因,Braden评分存在一定的偏差,影响护理质量,我科2012年1月-6月提出提高Braden评分准确率这样的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500例有压疮发生危险因素基本条件的病人,采用Braden评分法进行双重评估,对所得不同分值的病人进行护理,重点预防,结果目前为止无1例压疮发生.现报告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张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998年3月至2012年6月我们实施了输尿管镜下超声弹道/钬激光碎石或输尿管镜检查1530例侧,其中常规方法置镜不成功者48例,我们采取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后再置入输尿管镜的方法,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8例,男38例,女10例,年龄22-61岁,平均38岁.术前经B超、IVU或CT诊断为输尿管结石46例,2例诊断为肾积水,为找积水原因行输尿管镜检查.
作者:李世俊;王轩久;崔国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我院对2012年1月至7月住院患者中使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后发生的跌倒和坠床事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患者跌倒数有了明显的下降,同时增强了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对患者潜在的跌倒风险的意识,从而避免了患者跌倒的发生.结论:从意识上重视住院患者存在的跌倒风险,能有效的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患者的住院安全.
作者:梅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指导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对口腔科门诊患者采用综合心理护理方法,达到较好的社会效益.结论:口腔科门诊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心理问题,并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让病人不仅身体疾病得到治疗,而且得到心理指导.
作者:张彩华;丁文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对临床上常规胃镜和无痛胃镜在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把我院在2009-2011年间收治的75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分为常规胃镜治疗组和无痛胃镜治疗组两组进行治疗,普通未经治疗组患者37例,无痛胃镜治疗组患者38例,根据患者异物种的类和不同形状选择治疗器械和治疗措施,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中反应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常规胃镜组37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成功取出异物,占本组患者的94.60%,无痛胃镜治疗组38例患者中有37例成功取出异物,占到本组患者总人数的97.37%,两组患者成功率进行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无痛胃镜治疗组中有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出血、呛咳等症状的患者8例占到本组患者总人数的21.05%,普通胃镜治疗组患者中有上述不良症状的患者21例,站本组患者总人数的56.76%;无痛胃镜治疗组患者中有咽炎、吸入性肺炎等术后并发症的患者4例,占本组患者的10.52%,普通胃镜治疗组中上述并发症的患者27例,占所有患者的72.9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差异性较大(P<0.05),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中有1例常规胃镜治疗组患者因为病程比较长,并且症状有恶化倾向转为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在临床治疗当中,利用胃镜进行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手术是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且在临床治疗中已经比较成熟,无痛胃镜取出异物治疗较常规胃镜治疗有着术后不良反应较少、依存性好等优点.
作者:王强;朱竹;徐利;魏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痔疮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因是因为痔疮饮食不节,久坐久站,疲劳过度,生活无规律,房事过度,妊娠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另有报道,遗传因素与痔疮的发生也有较密切的关系,久蹲,久坐,肛门压力增加均诱发痔疮.影响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健康.目前治疗痔疮方法较多,我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疮97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用较简单,疗程时间较短,不需住院,即可痊愈.治疗975例.
作者:曹锋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医学检验人员对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对本市60名在职的医学检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检验人员对医院感染、职业防护的概念以及手卫生等认知率较高,对于医疗废弃物品的分类处理、标准预防的概念、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化学试剂和气溶胶危害的防护认知率较低.结论:制定和使用比较完善的职业防护体系,对在职医学检验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提高检验人员职业防护能力,才能有效的保护医学检验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和扩散.
作者:刘思东;汪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总结30例新生儿食道闭锁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我们认为充分术前准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做好保暖,加强呼吸道、胸腔闭式引流、胃造瘘管的护理、有效胃肠减压,密切观察患儿腹部体征,合理营养支持和切口管理,及时予以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是保证患儿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何朗朗;曹群;倪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为了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识别、分析、处理、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易发环节,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提高应对和规避护理风险的能力.结论:护理风险无处不在,护理人员要深刻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提高护理风险管理的应对能力,从而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鲁妍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更年期综合症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衰退,而导致神经功能失调等一系列临床症状.针灸疗法的治疗机理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一垂体-卵巢轴,来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常用针灸疗法主要有针刺疗法和耳针疗法,临床上针灸治疗穴位以三阴交、百会、肾俞、足三里、关元为常见,常用经络主要的经络则是主要集中在膀胱经、任脉和脾经上.采用针灸疗法可以帮助更年期妇女缓解更年期疾病症状,减少或缓解妇女各项患病因素,还可以发挥整体的良性调节作用,对更年期妇女的其他症状的缓解也具有良好的保健意义.
作者:甘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宫外孕手术患者随机抽样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另一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对医疗护理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宫外孕手术患者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获得了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作者:孙宝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常规超声及弹性超声成像两种超声成像对于乳头溢液患者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到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乳头溢液患者109例,术前均采用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两种超声对乳房进行扫描成像,且术后的病理标本保留送检,与超声成像所得的病因诊断作对比.回顾性地探究两种超声成像诊断乳头溢液病因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种超声成像在乳头溢液患者的病因诊断中,准确率达到了87.16%,其中对于乳管扩张、乳管炎、乳管内乳头状瘤以及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00%、81.08%、88.10%以及100.00%.结论:两种超声成像对于乳头溢液患者的病因诊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该法具有方便、快捷及无创伤等优点,临床上可以使用该法诊断乳头溢液病因.
作者:蓝志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患儿,男,出生5小时,生后口腔、双手及双足出现水疱血疱及皮肤缺损5小时于2011年12月11日入院.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孕41+2W,剖腹产出生,无产伤窒息史,无发绀,哭声宏亮,羊水Ⅲ°污染.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体重2.65kg,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增大,肺部呼吸音清,无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肋下2 cm,质软,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全身表皮极易擦脱,以前额明显,口腔黏膜、舌黏膜大片破损,破损面呈鲜红色,并见多个松弛水疱、血疱;双手双足水肿明显,散在松弛薄壁水疱、血疱及糜烂,约1~3 cm2 大,疱液清,呈类圆形,尼氏征阳性;左足背及跖面皮肤剥脱呈鲜红色糜烂面,如烫伤状.
作者:刘志新;陈小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自古以来,人类即注重养生以防病,早在金元时期即有以平和养生的刘完素、以食补养生的张子和、以脾胃养生的李东垣以及以养阴养生的朱丹溪四大养生家,从不同方面来调理好机体以预防疾病发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心理压力的改变,人们对疾病的预防越来越重视,对养生之道亦备受关注,故现就从起居、饮食、情志三方面浅析我市赤岸村朱丹溪养生之道并结合实际情况如何做到有效预防疾病.
作者:俞小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的自身素质,职业道德与情感,工作作风也就是护士的修养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护士要真正做到关爱病人,尊重病人,理解病人,主动热情为病人服务,尽自己所能为其排忧解难.
作者:薛琳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