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莲;闫艾慧;姜学钧;杨宁;任重
目的:研究肾癌组织中p27kip1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癌生物学特征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3例肾癌及6例正常肾组织中p27kip1和cyclin D1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在正常肾组织中p27kip1均呈阳性表达,p27kip1阳性表达率在肾癌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分级中差异显著(G1~G2:70.00%,G3~G4:27.27%,P<0.05;T1~T2:70.83%,T3~T4:20.69%,P<0.05).cyclinD1在正常肾组织呈阴性表达,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在肾癌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分级中差异显著(G1~G2:51.35%,G3~G,4:27.27%,P<0.05;T1~T2:58.33%,T3~T4:20.69%,P<0.05).结论:p27kip1和cyclin D1蛋白在肾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27kip1和cyclin D1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学锋;吴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庆大霉素(GM)所致耳毒性的拮抗作用,探讨庆大霉素耳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健康豚鼠15只,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生理盐水组;Ⅱ组为庆大霉素(GM)组,造成损伤模型;Ⅲ组为银杏叶提取物(Egb)和庆大霉素(Egb+GM)组,观测3组豚鼠不同时期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改变,TUNEL法检测3组豚鼠毛细胞凋亡.结果:Egb可以减轻耳蜗外毛细胞的损伤率(P<0.05),较少凋亡,降低庆大霉素所致的耳毒性.结论:Egh对庆大霉素所致的耳毒性具有拮抗作用.
作者:闫艾慧;姜学钧;郝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FFA)短期增高对肝脏胰岛素抵抗及肝脏蛋白激酶C-δ(PKC-δ)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静脉输注脂肪乳,油酸,猪油和生理盐水7 h,分别为4组,行清醒状态的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试验,观察不同种类脂肪酸对胰岛素抑制的肝脏葡萄糖生成(HGP)和对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利用(GU)的影响,并取肝脏测定肝细胞膜和细胞浆PKC-δ的含量.结果:在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状态,所有脂肪输注组比生理盐水组FFA增高(P<0.01),脂肪乳、油酸和猪油组的HGP分别是生理盐水组的2.2,3.2和4.2倍(P<0.01),GU分别降低约22%,29%,42%(P<0.01).肝细胞膜和胞浆的PKC-δ比值在生理盐水、脂肪乳、油酸和猪油输注组分别是2,4.2,6.1,7.4(P<0.01).结论:饱和脂肪酸引起的肝脏胰岛素抵抗较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更明显,PKC-δ转位在不同脂肪酸引起的胰岛素抵抗中均起重要作用,FFA可介导周围胰岛素抵抗.
作者:韩萍;卢雁;张咏言;何冰;夏菲;张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对结缔组织病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A)进行检测,证实ACA在结缔组织病中升高,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强;孔艳萍;刘显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腺苷(Ado)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腺苷组:于结扎前1 min给予Ado(0.4 ml/kg)左心室内注入;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左心室内注入.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45 min,制作大鼠MIRI模型.实验结束后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测量缺血前与再灌注45 min后左心室收缩期峰压(LVSP)差值和左心室舒张期末压(LVEDP);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腺苷组大鼠SOD活力提高(P<0.05)而MDA生成量减少(P<0.01),且LVSP差值及LVEDP均减小(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SOD活力明显下降(P<0.05)而MDA生成量明显增高(P<0.01),且LVSP差值及LVEDP明显增高(P<0.05,P<0.01);对照组大鼠心肌纤维断裂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腺苷组无出血、坏死,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导致缺血心肌进一步损伤,Ado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阳;高明宇;李铁铮;张艳萍;齐国先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兔放射性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方法:实验兔20只,采用6 mV X线对左全肺进行照射,25 Gy,1次.分别于照射前、照射后1,3,6个月各处死5只动物,处死前进行左肺肺泡灌洗.采用铜-镉还原法检测灌洗液中的NO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iNOS的表达.结果:NO含量在照射后1个月明显升高,照射后3~6个月显著降低;在照射前及照射后3~6个月,肺间质细胞内几乎未见iNOS阳性表达;在照射后1个月,肺间质中iNOS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结论:NO可能是放射性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其含量的变化可能与iNOS蛋白活性改变有关.
作者:党军;周朝晖;缪宏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制复方苯甲酸凝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制剂中苯甲酸和水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卡波姆-940为基质,用常规方法制备.以Ultrasphere-ODS柱(5μm,4.6mm×250mm)为固定相;以甲醇-水(40∶60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7 nm.结果:制剂稳定性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苯甲酸100.31%,相对标准偏差(RSD)1.10%;水杨酸99.75%,RSD1.53%.苯甲酸和水杨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6~75 mg·L-1(r=0.999 2),7.5~40 mg·L-1(r=0.999 0).结论:本制剂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快捷、适用.
作者:邢俊家;周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报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总结其相关护理.
作者:宁毅军;杨德玉;柴若楠;张佳倩;王秋月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在胃癌BGC-823细胞中,经bFGF诱导后观察COX-2和NF-κB蛋白表达,探讨bFGF通过Akt途径抑制凋亡促进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胃癌BGC-823细胞传代培养.MTT方法检测bFGF对胃癌BGC-823细胞的促增殖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酶的活性和不同处理BGC-823中COX-2和NF-κB的表达.结果:25 ng/ml bFGF能够激活BGC-823细胞中Akt磷酸化,p-Akt在10 min表达多,进而促进COX-2和NF-κB蛋白的表达,这种表达具有时间依赖性,能够促进BGC-823细胞的增殖.Akt抑制剂wortmannin可抑制bFGF的这些作用.结论:bFGF经Akt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能够诱导BGC-823细胞中COX-2和NF-κB的表达.Akt信号转导通路、COX-2和NF-κB与BGC-823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
作者:聂海祺;孙黎光;叶丽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CRP与肥胖的相关性.方法:受试者精确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同步检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胆固醇(CH)、甘油三脂(TG),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糖尿病组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无论是糖尿病组还是对照组,肥胖者的CRP水平与非肥胖者的CRP比较,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显示CRP与BMI(r=0.191,P=0.009)FINS(r=0.146,P=0.049)FPG(r=0.132,P=0.046)IR(r=0.140,P=0.045)TG(r=0.212,P=0.003)CH(r=0.263,P=0.002)均有相关性.结论:CRP可能是肥胖和2型糖尿病之间相关的主要因素.
作者:史亮;王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失神经支配后,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制作豚鼠面神经总干压榨15 s、30 s和切断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1周和1个月取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应用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肌肉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正常状态下,眼肌中Ⅰ型纤维占29.51%,Ⅱ型纤维占70.49%;口肌中只有Ⅱ型纤维占100%.神经损伤后眼肌的Ⅰ型纤维向Ⅱ型纤维转化,当神经功能恢复时,Ⅰ型纤维百分比又逐渐恢复.同时,SDH含量随损伤加重逐渐减少,随着神经功能恢复SDH含量又逐渐恢复.结论:面肌失神经和恢复神经支配时,肌纤维分型的转化提示肌肉功能的变化;面肌与面神经之间有一致性的变化趋势,提示面肌的病理改变可以成为判断面神经功能状态的科学标准.
作者:惠莲;闫艾慧;姜学钧;杨宁;任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构建高效表达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1(hPPARγ1)的真核表达载体,为hPPARγ1受体功能和基于hPPARγ1受体靶点的药物筛选提供分子研究平台.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HepG2细胞总RNA克隆hPPARγ1全长基因,与经XhoⅠ、SmaⅠ相同双酶切的pIRES2-EGFP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hPPARγ1-IRES2-EGFP,经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中hPPARγ1基因的完整性和忠实性;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质粒转染的293细胞GFP报告基因表达强度,并对转染细胞hPPARγ1的表达进行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经酶切和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并在转染的293细胞中获得hPPARγ1的高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phPPARγ1-IRES2-EGFP重组质粒,为基于hPPARγ1受体靶点的药物筛选平台的建立及受体功能研究提供了高效表达载体.
作者:章涛;李苌清;杨俊卿;万敬员;蒋建新;周岐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p27kip1基因在静脉移植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与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1,2,3,7,14,28 d取材.Verhoeff染色观察各时间点内膜厚度及管壁厚度;RT-PCR、原位杂交、Western blot检测p27kip1mRNA及蛋白的变化,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27kip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术后7 d内膜明显增厚,14 d内膜增厚达到高峰(P<0.01).p27kip1蛋白在正常对照血管可见表达,术后3 d内无表达,术后7 d开始表达,14 d明显增高,28 d达到高峰(P<0.01).mRNA的表达于术后7 d出现增高,持续表达至28 d,其间各时间点之间表达无明显差异.PCNA的表达于术后7~14 d达到高峰.结论:p27kip1基因的表达可能是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环节之一,其可能成为治疗移植血管狭窄、闭塞的目的基因.
作者:郎晓讴;刘明辉;杨德华;冀慎泉;段志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后中隔入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重要性.方法:对31例应用关节镜下经膝关节后中隔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患者术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随访分析术前术后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和Lysholm评分.结果:术后随访6~22个月,术前和术后6个月膝关节伸展受限角度分别是6.23°±3.25°和2.15°±2.18°(P<0.01);膝关节屈曲受限角度分别是34.16°±10.95°和15.03°±12.64°(P<0.01).关节稳定性检查,术后6月患膝后抽屉和后Lanchman试验检查均阴性;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43.65±12.21)分和(89.27±8.96)分(P<0.01).结论:关节镜下经后中隔入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它与手术有机结合,效果良好,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周凤华;白伦浩;张志强;张永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鼠双微体基因(MDM2)表达与不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态的外阴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42例外阴鳞癌组织、10例正常外阴组织中MDM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PCR检测其HPV-DNA,分析HPV阳性组和阴性组外阴鳞癌组织中MDM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DM2基因mRNA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相对含量及阳性表达率(0.54±0.35,38.1%)明显高于正常外阴组织(0.21±0.04,0;P<0.05);低分化癌(1.01±0.45,72.7%)与中、高分化癌(0.41±0.18,27.8%;0.32±0.03,23.1%)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DM2蛋白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相对含量及阳性表达率(1.11±0.16,33.3%)明显高于正常外阴组织(0.87±0.02,0;P<0.05);低分化癌(1.27±0.14,63.6%)与中、高分化癌(1.09±0.17,22.2%;1.04±0.12,23.1%)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DM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在HPV阳性组与阴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外阴鳞癌的形成和发展中MDM2基因与HPV可能作为两个独立的因素起作用;MDM2可能参与了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成为与外阴鳞癌发生发展相关的癌基因.
作者:欧阳玲;张淑兰;王欣彦;王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livin蛋白在良性及恶性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子宫内膜腺癌组织4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11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9例、增生期内膜10例、分泌期内膜8例,利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及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其中l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l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良性子宫内膜(P<0.05),livin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学分级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分期中无明显差异,且与淋巴转移情况无关.结论:livin可能与肿瘤的的分化有关,可作为反映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的肿瘤标记物.
作者:王光伟;杨清;刘晓菲;王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注射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给予治疗组美能注射液1~2 mg·kg-1·d-1(大剂量2 mg/kg·d-1);疗程10~14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有效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美能注射液可有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
作者:许静;郭英军;狄正鸿;崔乐;畅晓元;张悦;程岩峰;韩秀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与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MMP-7、TIMP-2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对40例子宫内膜癌、1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2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MMP-7、TIMP-2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MMP-7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TI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增高及肌层浸润深度增加,MMP-7/TIMP-2比值亦增加,相互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MMP-7与TIMP-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MP-7/TIMP-2比值随着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的升高、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高.
作者:阎进;生秀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经颈内动脉注射pLXSN-bcl-2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影响.方法:51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对照组、空质粒组、bcl-2组,每组分缺血再灌注9,24 h两小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2 h后实现再灌注.3 h后经颈内动脉注射质粒pLXSN,pLXSN-bcl-2.检测缺血再灌注24 h后大鼠脑梗死体积,及各组大鼠脑内bcl-2、caspase-3的表达情况和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bcl-2组缺血再灌注24 h的脑梗死体积小;bcl-2组在缺血再灌注9,24 h后bcl-2阳性表达明显升高;缺血再灌注24 h caspase-3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数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9 h后与其他组之间无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3 h后经颈内动脉注射pLXSN-bcl-2可以增加bcl-2在脑内的表达,并在缺血再灌注24 h后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少脑梗死体积.而在缺血再灌注9 h尚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吴晓黎;何志义;赵彬;刘晓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采用窒息致心跳骤停大鼠心肺复苏模型,通过观察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和标准剂量肾上腺素复苏后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评价大剂量肾上腺素对复苏后脑组织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7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组)、大剂量肾上腺素组(H组)和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S组),每组25只.采用窒息致心跳骤停,心跳骤停10 min后,经主动脉注入复苏合剂.C组在动脉置管15 min后,H组、S组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0、60、120 min时点采集脑组织标本.检测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OSC后各个时点,S组、H组SOD活性均明显低于C组(P<0.05),且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减低.两组MDA含量则随时间进行性增加,均高于C组(P<0.01).在ROSC后60及120min时点H组SOD活性低于S组(P<0.05),而MDA含量高于S组(P<0.05).结论: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复苏后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低,丙二醛含量较高,氧自由基损伤更加严重,不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于铁英;董有静;孟凌新;崔健君 刊期: 2007年第02期